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225节


“佛祖保佑,锅炉千万不要爆炸...”

“佛祖保佑,船身千万不要漏水...”

“佛祖保佑,实验一切顺利....”

挂钟上的指针,指向午后一点半,距离实验蒸汽船启用蒸汽动力已经过了半个小时,而在一点钟之前,实验蒸汽船是靠着人力拖船航行到湖面上。

这半个小时,是蒸汽锅炉的“预热时间”,出力还不到四成。

加上点火到蒸汽输出,累计一个小时的预热,船上四台蒸汽锅炉运行正常,传动装置运转正常,轮桨运转正常,所以接下来要在全出力状态下航行,以此确认新设计的蒸汽船是否合格。

合格的标准,是这艘实验蒸汽船能持续八小时航行而不出问题,不会漏水,锅炉不会爆炸,传动机构没问题。

至于航行速度,只要能动就行,能走多快,无所谓。

看上去很简单的要求,实现起来却很难,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依旧无法将这简单的要求实现。

上面的要求一降再降,就像一个急着给儿子说亲的父亲,给媒婆定下对女方的要求,从一开始的大家闺秀、门当户对,一直降到“女的,活的”就行。

可即便如此,想要制作出有实用化前景的蒸汽船还是很难。

人要脸树要皮,每年花着大量经费的技术人员们,憋着股劲要攻破这个技术难关,不知多少人熬了多少个夜晚,大家齐心协力,拟定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方案并付诸实施,才有了如今这首“实验十五号”。

大家唯一的希望,就是这船能够持续航行八个小时而不出问题。

技术上该做的都做了,如今还得焚香祷告,祈祷佛祖保佑,保佑实验蒸汽船的这次试航能够成功。

拜佛完毕,技术小组组长一脸悲壮的下令:“锅炉出力十成,全速前进!!”

第七十一章 蹒跚学步

夜幕下的湖面,闪烁着些许渔火,那是十几艘小船点着火把,为正在航行的“实验十五号”蒸汽轮船指明前进方向,试验航行已经持续了七个小时,依旧要继续。

船上人员已经将就着吃了干粮当做夕食,眼见着距离最低要求八小时只差六十分钟就到了,大家都很兴奋。

这是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航行,而“实验一号”到“实验十四号”,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在“有生之年”达到这一要求。

眼见着即将完成八小时的航行,技术人员欢呼雀跃,这艘船的成功,说明他们的设计思路没有错。

蒸汽轮船,真的没必要一开始就搞那么复杂,因为越复杂的机器,出问题的环节就越多,一个故障率高的机器,运行起来就更加容易出问题导致停机。

最初,上级对蒸汽船的设计要求很复杂,虽然确定是明轮推进,但要求却很多。

蒸汽船的基本原理,是让蒸汽锅炉产生蒸汽,然后蒸汽进入汽缸,推动汽缸活塞做往复运动(活塞运动),以此带动连杆以转动曲轴,实现往复运动到旋转运动的转变,然后带动船桨,让船只前进。

因为蒸汽气缸带来的往复运动频率很慢,转变为旋转运动后,转速也很慢,所以不可能实现螺旋桨推进,只能采用明轮推进。

确定了蒸汽船采用明轮推进方式,具体的技术要求便随之产生。

第一个技术要求,蒸汽船的左右轮桨共用一根主轴(曲轴),曲轴由四个汽缸带动,四个汽缸对应四台蒸汽锅炉。

蒸汽锅炉要用专门研制的“船甩蒸汽锅炉”,为了降低船只的重心,锅炉为卧式。

第二个技术要求,是左右轮桨分别有变速装置,以便实现左右轮桨转速不同,这一要求的目的,是要让蒸汽船在自己转弯时更灵活。

甚至要做到一个轮桨正转,一个轮桨反转,以此进一步减小蒸汽船转弯的“半径”。

两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但实现起来很麻烦。

变速装置用的是齿轮箱,技术人员费尽九牛二虎治理才做出来,但耐用性很差,经常出问题,问题的原因,就是齿轮的硬度不够,很容易坏。

也就是冶金技术、制造技术不行。

然后是曲轴,也是因为冶炼技术、制造技术不行,做不出哪怕是低转速前提下坚固耐用的曲轴。

冶金技术不行,那就靠增加部件尺寸的方式来加强强度,后果就是重量增大,齿轮箱和曲轴累计增加的重量,四台蒸汽锅炉根本就“推不动”。

因为研制蒸汽船遇到的问题很多,技术要求一降再降,终于简化到只要船能持续航行不出问题就行,其他的“技术参数”都不重要。

在此前提下,技术人员们又琢磨出许多新方案,最后逐一实验,筛选出最简单、可靠、易实行的方案。

这种新方案说制造的蒸汽船,不需要什么曲轴,不需要什么变速装置,用四台蒸汽锅炉,两两一组,每组各自给一个汽缸供汽,每个汽缸推动一个连杆,然后连杆“转动”转动轮桨的同轴摇臂。

这样的技术方案“简单粗暴”,绕过了许多技术难点,简单可行。

蒸汽锅炉用的是现成产品,那就是蒸汽抽水机的锅炉,不需要研制什么“新型号”锅炉;既然不需要曲轴,就不用头痛如何制作出合适的曲轴来。

如此一来,虽然没有高出力的蒸汽锅炉,蒸汽船轮桨的转动速度不怎么快,但总是能划水,让船只动起来。

左右轮桨分别被不同的动力转动,其的转速很难保持一致,导致航行时“走偏”,但这问题很好解决:靠着船尾舵来保持航向即可。

至于转弯的问题,因为左右轮桨没有配备变速器,船只自身掉头时当然需要很大的转弯半径,那么直接靠人力拖船来调头,也不是不可以。

丢下大量技术包袱的新方案,让制作出来的蒸汽船有了一套结构简单却可靠的传动装置,船上机械所产生的振动也小了不少。

最大的振动源是轮桨转动时产生的颤动,只需要在左右两个轮桨的同轴摇臂上加平衡块,就能有效降低振动。

振动源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船只因为振动而导致船身变形、开裂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首节 上一节 222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