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64节


小野妹子尽量用简略的语言,将中原如今的考试选拔制度(试行)介绍了一遍,苏我马子很满意包括小野妹子在内的留学生们的表现,下令各有赏赐。

他主张派留学生去中原,就是要尽可能学习中原的文化、礼仪、制度,为国内的制度变革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推行佛教,也是苏我马子的一贯主张。

有赖周国的极力支持,大量佛学典籍和有志于弘扬佛法的高僧来到倭国,如今倭国国内的佛寺渐渐增多,信仰佛教的信徒也渐渐增多。

这是苏我马子乐于看到的结果,至于考试选拔,他实际上不是很感兴趣。

之所以问得这么详细,是因为苏我马子想从中猜测周国天子的可能意图,看看这个年轻气盛的中原皇帝,是否有进犯倭国的倾向。

作为倭国权臣,苏我马子大力扶持渡来人势力,对抗旧贵族,他的本意是要让倭国变强,而不是引狼入室,对于周国,也是如此。

苏我马子极力主张和周国加强往来,但是想增强国力,不是想让倭国成为周国的藩属,连王位更替都得宗主国批准。

简而言之,倭国和周国是在做买卖,不是卖身。

随着周国在海东的存在越来越强,苏我马子心中的忧虑也越来越大,他就担心周国野心勃勃,想要开疆拓土,将海东诸国一网打尽。

周国迟早要对高句丽动手,这一点苏我马子和其他官员都很清楚,仅就此事而言,高句丽是否灭亡,和倭国无关。

但等高句丽灭亡之后,周国会如何对待百济?

百济和倭国,世代友好,许多倭国贵族,祖辈都有百济血脉,两国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一旦百济要倒霉,倭国不可能坐视不理。

周国若灭了高句丽,接下来若是想要把半岛吞并,必然对百济和新罗动手,到时候,即便倭国这边不愿意,也得出兵帮助百济,免得对方灭国。

因为若是百济、新罗灭亡,接下来就该轮到倭国了。

这种危机感,苏我马子当然有,所以他一直密切关注周国在海东的动向,想办法了解周国国内的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个年轻的周国皇帝宇文温,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海东这边来。

苏我马子认为好像不太可能,因为听留学生反应,据说周国的西北边境,有强大的突厥国时不时骚扰,周国又刚刚平定西南边疆的蛮夷,似乎在大力经营边疆,这样也要消耗许多国力。

这都是留学生们在黄州听到的消息,不需要冒险刺探,只需通过倾听南来北往的客商详谈,以及购买公开发售的“报纸”,就能从中获得许多有用的消息。

苏我马子之所以关注考试选拔,不是为了在国内推行这一制度,这种制度是挖他自己和贵族们的根基,傻瓜才会推广。

他是从这件事里,看出周国的皇帝和贵族们似乎正在暗地里较劲。

考试选拔,明摆着是皇帝和贵族们争权,皇帝引入新的势力来平衡旧贵族。

这一切,就如同历代倭王所打算的一样,不甘心被旧贵族掣肘,引入苏我氏等新贵族来分权,而苏我氏需要帮手,于是大力扶持渡来人势力,和旧贵族们抗衡。

倭国国情和周国国情大不相同,但权力斗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苏我马子认为,即便宇文温身为皇帝,也不可能和贵族们撕破脸,所以明争暗斗之下,肯定会消耗许多精力。

考虑到周国大兴海贸,不断地开辟贸易据点,苏我马子觉得这是周国皇帝的手段,要对国内贵族们软硬兼施,用海贸所得丰厚利润,来收买贵族们,平息他们的怒火。

这是基本的权术,苏我马子精于此道,他不认为那位周国皇帝想不到,所以现在做出了判断,觉得周国即便再厉害,要灭掉高句丽并站稳脚跟,总得花上不短时间。

高句丽国力强盛,大量城池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周军一座座啃过去,没几年时间哪里能灭掉高句丽,更别说控制高句丽故地也得花时间。

这时间是多少?最快也至少要二十年吧!

二十年时间,苏我马子觉得这对于倭国来说,足够了。

用买来的大量铁制农具开辟更多的田地,用优良稻种、先进的耕作方式提升粮食产量,养更多的兵,不说保住百济,也足够自保了。

想想未来,苏我马子放心了些,觉得未来虽然有变数,但不至于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相反,机会还是有的。

宇文温把岳父一家送到筑紫避难,此举对外保密,但对于得知真相的苏我马子来说,这就是难得的机会。

虽然他的侄女是给宇文温的小舅子尉迟嘉德做妾,但有了这层关系,苏我氏在国内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苏我马子的打算,是时不时拿周国来恐吓那些政敌,效果必然不错,谁要敢搞宫变对付苏我氏,首先得掂量一下后果。

这就是苏我马子的盘算,公私两不误,不管周国是基于何种目的,慷慨帮助倭国推广农耕技术及工具,他全盘接受,为增强国力而努力。

和周国加强往来,利国利民,对得起王族,也对的起家族,两不误。

第二十四章 两不误(续)

“倭国,实际上为东洋列岛诸国之首,而且列岛上那多如牛毛之国,实际上就是各氏族,倭国和诸小国的关系,你可以当做姬周和各诸侯国的关系。”

“譬如筑紫大岛上的博多,在筑紫国地界,或称竹斯国,筑紫国实际上是地方豪强的地盘,不过又奉倭国朝廷为正朔,算是倭国的地盘。”

“倭国朝廷,在博多派驻官员、驻军,而筑紫大岛上,除了筑紫国,还有丰国,肥国等,说是国,实际上就是当地豪强。”

“所以,倭国国内情况有些复杂,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百济一旦有事,倭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书房里,宇文温正给儿子宇文维翰讲解倭国的相关知识,而事情的起因,却是高句丽兵马进犯辽西。

一月底、二月初,高句丽王亲自率领精锐出动,还纠集了一些靺鞨部落杂兵,号称十万,攻打周国的辽西重镇——营州州治柳城。

高句丽军来势汹汹,大有席卷辽西之势,却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高元眼见着占不到便宜便收兵东归,消息传到长安,引起不小的波澜。

朝臣们群情激奋,觉得高句丽撮尔小国居然敢入寇,即便皇朝没有太多损失,但对方这种行为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不加以惩罚,天朝上国的脸面往哪里放。
首节 上一节 216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