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63节


蜀侯贪图宝物,立刻派人挖平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去迎接石牛,这条道路,名为“金牛道”,而秦国大军就是顺着这条路西进,攻灭蜀国。

蜀侯因为贪婪和愚蠢,导致国破家亡,贪欲为人利用,自己开凿道路,为敌军进攻行了方便,实乃自取灭亡。

尉迟顺知道这个典故,也知道周国和倭国之间是海路连接,不存在开路的问题,但一个富足的倭国,其军队依旧打不过周军。

而对于周国来说,真要有哪日浮海东征,远征大军可以就地取粮,不需要靠中原运来。

若真有那一日,如今倭国大举种田,怕就是方便他人。

虽然只是猜想,但尉迟疏觉得女婿若真要使坏,肯定打着这种主意。

所以,他的真实身份,才会传到倭国权臣苏我马子耳里,对方随后毫不犹豫让侄女苏我氏给尉迟嘉德做妾。

想着想着,尉迟顺就想到了自己的小孙子,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庄园,不由得叹了口气。

。。。。。。

庄园内,花园里,凉亭内,银丝渐露的王氏,手中拿着书信,还有一副“特写”,看着看着,不由得莞尔。

那副特写,画的是王氏小外孙宇文维乾骑马冲锋的“雄姿”,因为用的是“写实”画法,所以人和马都画得栩栩如生,仿佛真人就在眼前一般。

当然,小家伙不可能老老实实骑在马上,等画师花上一个时辰画画,这种写实,实际上还是靠画师的观察。

骑马冲锋的宇文维乾,看上去威风凛凛,问题在于旁边有站立的一匹马做“对比”,一下子就让宇文维乾“现出原形”:小家伙骑的是矮马,马高三尺。

强烈的反差,让宛若沙场猛将的宇文维乾,变成骑竹马的顽皮少年,强烈的反差,让王氏忍俊不俊。

“祖母~~”

稚嫩的童音响起,一个正在花园里骑果下马的幼童,兴奋的向王氏呼喊,一名身着锦衣的女子弯腰扶着他,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在扶着一个易碎的宝贝。

“驾、驾、驾....”

幼童骑着马,向着凉亭走来,王氏放下书信,走出凉亭,迎接自己的孙子“得胜归来”。

见着孙子展开手臂喊着要抱,王氏一把抱起小家伙,问道:“小马好玩么?”

“好玩!!”

王氏抱着孙子,看着憨憨的果下马,觉得十分有趣,此次女儿派来的信使,不仅带来了书信、礼物,还带来了十余只果下马,真是让她孙子喜欢得不行。

那名锦衣女子,来到王氏身边,轻声呼唤了一声“母亲”,带着些口音,正是尉迟嘉德的侍妾苏我氏。

王氏点点头,示意苏我氏一起到凉亭休息,两人正说话间,却见院门处转出来数人。

当先两人,其中一人正是满面春风的尉迟嘉德,,而他身旁另一人,服色发髻异于中原,却是倭国权臣苏我马子之子,名为苏我虾夷。

或者苏我毛人。

倭国把生活在东北境的夷人称为“毛人”或“虾夷”,两个词互通,王氏对于倭国贵族的取名不是很理解,不过身为客人,不便对主人家的事情说闲话。

昨日刚抵达筑紫的苏我虾夷,方才带着礼物登门拜访,与堂妹夫尉迟嘉德寒暄了会,赶紧来拜见两位长辈,此时见着王氏刚好在,赶紧上前行礼:“老夫人,晚辈有礼了。”

说话带着口音,不过王氏好歹听得懂,双方寒暄一番,在凉亭里坐下。

苏我虾夷本不会说汉语,也觉得没必要,但被父亲压着学,很快就学得像模像样,大概通晓中原的礼节,和贵客一家子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

当然是贵客,这可是中原天子的岳父、岳母和小舅子!

苏我虾夷看着小外甥,心中高兴,他知道父亲对此也很高兴,苏我氏的女子,从来都是嫁给王室,方便家族控制王族,而如今,用掉一个宝贵的“名额”,也都是为了家族。

能和中原天子攀上亲戚,还有了后代,苏我家族在国内,必然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十三章 两不误

倭国京城,私邸,权臣苏我马子正在接见客人,客人是刚回国不久的留学生们,面对权贵的问话,一个个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拖沓。

以小野妹子(汉名苏因高)为首的留学生,在中原求学许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回国,成为倭国官员了解中原风土的最佳人选。

虽然他们已经将自己的留学经历,以及了解到的中原风土人情,统统记录下来交给朝廷,但依旧有很多高官想亲耳听听他们的所见所闻。

苏我马子也是其中一人,他想知道中原的情况,而只有这些留学生,才能告诉他相对真实的“实情”。

对此,小野妹子等人早有准备,手中拿着一叠叠资料,分别向大臣介绍起中原的实情,而最后压轴的小野妹子,负责讲解何为“考试选拔”。

周国试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苏我马子听说过,但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因为这必然会引起贵族们的不满,而不满情绪渐渐积累,天长日久,必然生变。

所谓考试,考的是学问,只有富贵之家,才能确保子弟们有足够的条件来学习各种知识,那些饥不果腹的穷鬼,哪里来的底气和贵族们比试学问?

这个道理,他不觉得周国皇帝宇文温想不通,但此人依旧做了,看来是有什么把握。

对此,小野妹子的回答就是周国推广印刷术,让书籍的价格大幅下降,然后拟定一套《教学大纲》,让所有读书人按着上面的“知识要点”来考试。

换句话说,是按着特定的要求来考试,这种要求,必然有偏向。

苏我马子觉得这种要求再怎么偏,也不能做得太明显,所以“考试选拔”的关键,是在让更多的人读得起书,还需要有大量的老师,来传授学问。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较长时间的铺垫,恐怕效果不会如预期那样,苏我马子虽然没有实际接触过这种人才选拔方式,但也能想象出需要费多大的劲。
首节 上一节 216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