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65节


将领们纷纷请战,要求领兵出征,教训教训高句丽,攻下辽东,以示惩戒。

对于宇文温来说,高句丽入寇一事,就好像自己带着小弟在大街上大摇大摆走着,忽然一个泼皮往自己这边扔了一泡屎,虽然没砸中,这行为却是严重的挑衅。

高句丽必须受到惩罚,这是朝野共识,宇文温当然要借题发挥,但不打算倾尽全力,因为时机不到。

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作为君主,宇文温觉得这段话说得很有道理,高句丽他当然要打,但绝不会被对方带节奏,一切都要按着他的节奏来。

高句丽入寇,这件事必须有个说法,宇文温决定派庶长子宇文维翰去辽西,职务是“观军容宣慰使”,职责很简单,就是巡视驻军,检查军纪,然后犒军。

宇文维翰此去营州,是带着礼物慰问一下营州将士,鼓鼓气,顺便打打猎,办个烧烤大会什么的。

在营州走一圈后转去青州,吹吹海风,吃吃海鲜,体验一下航海,等到入冬,就打道回府,回长安过年。

至于高句丽,灭国之战还没准备好,宇文温要按着自己的步骤来收拾对方,但他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对方。

今年,就让市舶司和北洋贸易公司去“调教”一下高句丽。

对方的“滴水之恩”,宇文温当“涌泉相报”。

“你要记住,此次观军容,就只是观军容,在营州是这样,在青州也是如此,若天气不错,真到了耽罗,也得恪守职责,要是敢乱来,父亲明年就打发你去南中!”

面对父亲的“恐吓”,宇文维翰老老实实:“父亲,孩儿自当恪守职责....”

宇文温对儿子的态度很满意,继续话题:“方才说到倭国,说到百济,你明白东海诸国局势的棘手之处了么?”

“孩儿明白了,灭高句丽,急不得,不然就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仅徒耗钱粮,还为他人做了嫁衣。”

说着说着,宇文维翰问了个问题:“父亲,北洋贸易公司不止和倭国做买卖,还传授倭人农耕技术,销售大量铁制农具,这...这岂不是养虎为患么?”

宇文温闻言喝了口茶,反问:“怎么,今日政事堂又为此事吵起来了?”

“是的父亲。”

宇文维翰虽然还没到二十岁,但已不是懵懂少年,今日在政事堂旁听,听得诸位高官为了东海之事争论不休,直呼大开眼界。

他是第一次经历如此激烈的争吵...争论,见着诸公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宇文维翰只觉自己书读得太少,根本就听不懂所用何典。

“这种事,你现在还不明白。”宇文温笑道,“凡事有利有弊,最后结果如何,要看做事的人如何把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只要利大于弊就行了。”

见儿子听不懂,宇文温不打算多说,因为没必要。

饭要一口口吃,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培养儿子们,让儿子们能早日挑起大梁。

“你这次出远门,一去就是大半年,可得自己保重,毕竟耶娘不能在身边叮嘱。”

“要善用佐官,不要什么事都自己去做,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多听听佐官们的意见,但意见多了容易乱,你记住一点,那就是再坏的选择,也比没有选择好!”

“父亲让你带兵出行,不是让你去打仗,但却要当做是打仗,行军、扎营,都要多练习,多和士兵们接触,听听他们的心声。”

“你想要驰骋沙场,就得知兵,不要以为下兵棋下得不错,就以为自己是名将了,如此心态下,必然出事。”

“若只会纸上谈兵,上战场就是送人头!”

宇文温唠唠叨叨,不停地交代儿子各种注意事项,此次他让宇文维翰出去是要接受锻炼,而不是让儿子一路吃喝嫖赌。

他的儿子,不能变成只会吃喝玩乐的废物。

嫡长子宇文维城是太子,要锻炼,宇文温认为其他几个儿子也要锻炼,日后兄弟间会不会阋墙且不论,至少要成才,如果当猪养,日后搞不好就会被人当猪杀。

锻炼的方式有很多,按着惯例,皇子出镇是常态,但宇文温觉得儿子们年纪还小,自控能力差,出镇地方很容易“放飞自我”,所以他要换个方式来锻炼儿子。

让儿子们时不时领使职,去外地“出差”,见识民间疾苦,见识各地风情,知道民生不易,知道胥吏是如何的欺上瞒下。

“出差”数月后回来,依旧住在长安,过一段时间再“出差”,不断的增长见识,接受锻炼。

不会因为长期远离京城、远离父母,而导致心态变化,也不会因为长期住在京城,变成“何不食肉糜”的低能儿。

这是宇文温想出来的办法,算是两不误。

他调两千骑兵跟着宇文维翰出行,加上佐官,队伍人数不少,从长安去营州,两千多里路程,一路上均按“作战状态”做要求,不入城池,不住驿站,要自己扎营。

即便就在城边、驿站边,也要扎营。

除非遇到暴雨、洪水、地震、疾病等不可抗拒因素,平均每日行军距离不得低于一百里,必须在限定日期内抵达营州柳城。

为了锻炼儿子,宇文温设置了“观军容宣慰使”一职,这在历史上首先是宦官的职务,作为监军,监视各部兵马,而宇文温让儿子做观军容使,纯粹是为儿子“出差”而行方便。

“你要记住,这一路上,多注意山川河流形势,不要只会闷头赶路,回来之后,父亲可是要布置功课的。”

宇文维翰听着听着面露苦色:“父亲,那么远的路,一路上的情形,孩儿怕记不住清....”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宇文温说完敲了敲书案,“又不是让你自己拿笔来记,不然佐官是用来做什么的?”

见着儿子颇为期待的表情,宇文温想了想,不忘交代:“记得与你母亲、阿姨辞行,还有,和弟弟妹妹说一声。”

“呃....父亲,和弟妹说有何用?”
首节 上一节 216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