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974节
所以,高宗才只安排李之关照那些李姓人,而不是利用他来搞什么纵横捭阖,因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大家,熟谙势力存在现状,懂得如何借势,才是最基本前提。
为何李之敢于将山东门阀介入渤海湾航道运输,以及与太平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
大唐门阀大族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魏晋延续下来的山东旧族,以太原王、荥阳郑、范阳卢、清河崔、博陵崔、赵郡李为代表,特点是历史悠久,力大根深,家族分支遍天下,在地方及百姓中有极大的权势与影响力。
另一种是当年李氏起兵得天下的依仗,以陇西李氏,长孙家,等等,特点是由于有从龙之功,极得皇室信任,在朝堂上把持权利,但是缺点是积累不足,目光短浅,在民间及郡县中影响力不如山东旧族。
关陇门阀势力更重要,特别是北周八柱国家族势力,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
这就是李姓皇族的根底,陇西李氏,长孙家均基于此而建立成型,有这些庞然民间势力众目睽睽,武氏能坐久江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而高宗才会舍下脸面,被武后蹬鼻子上脸很多年,并再给她机会蹦跶上一段时间,就为的是大唐社稷,不至于因内部争斗而导致全盘崩溃。
接下来的的现实会告诉武后,大唐江山还是要交回李姓,不然就打破了大族轮流坐庄的数百年东土秩序,若再一意孤行下去,不仅是武氏,李姓天下也要改名换姓。
而那个时候,下一代李姓后人已经成长起来,这就是李之认为的高宗最大依仗。
所以说武则天权术一流,但综合水平跟权术水平差距太大的具体来处,与那些大族势力相比,她的个人底蕴有等于无,最后还是要依托李姓来保住江山社稷。
于李之而言,有了上官婉儿的存在,其他事有高宗的一系列暗手布置,他仅需切实掌握内廷动向脉搏,就能有针对性地抑制武则天的举措出手。
太平只是他利用来维系李姓之间,不至于太过分崩离析的中间人,绝不会将之直接置于正当强势的武氏魔掌之下。
至少有媚儿这样一位隐形妖修在身边,上官婉儿基本上不会有危险,李之才能在先知先觉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的保护李姓皇族中人。
实际上,在高宗前段时间针对武氏一系的打击,已经大大削弱了武家的实力,可惜已然野心膨胀的武则天,仍以为以她的权术,能够完全掌控满朝文武与各个地方藩属势力。
今晚,如同昨日里与对待太平一样,李之将上述内容,一一讲给上官婉儿听分明,他相信以此女的聪明才智,利用这些外力的手段,要比他自己还精道些。
毕竟李之属于纸上谈兵,上官婉儿却是在宫内长大,远比太平更懂得朝臣来由底细,利益纠缠,以及人脉交织构架。
这一晚也是李之重生以来意义重大的一天,因为自今晚之后开始,他就要利用上官婉儿正式自宫内布局了。
随着武后一步步踏上改朝换代之路,什么酷吏来俊臣针对李姓的大肆诬告,面首冯沈二张的淫祸宫闱,韦后之乱、诛杀武臣良将,都要在苗头初显之时,就要及早扼杀。
至于武则天,李之应对她的手段有很多,若非不敢担上一个篡改历史的罪过,他完全可以此时就较之灭杀。
但尽管此人位列后人所判的武韦之乱之首,相比后者的碌碌无为,武则天除了阴险、残忍、善弄权术、违反传统的礼教之外,倒也算得上治国有方。
在其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方面,是李显、李旦兄弟所不具备的正面之处,却也因她,而令大唐少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丢失。
不过李之可不会这样任由她作乱内廷,打算每到其最感权势滔天,威慑八方的心理状态旺盛时候,他就会给她添些警示告诫。
尤其是此女正式登基称帝,做的头件事就是兴起告密之风,诛杀文武大臣、囚禁亲生儿子、应用酷吏、极为专横。
本来采取严厉的手段夺取帝位,巩固帝位,是任何一个帝王都釆取的必然手段,武则天此举也无可厚非。
但在其刻意示意下,却是对李姓皇族开始的大肆诛灭的最好借口。
李之便格外嘱咐了上官婉儿,自此时起,就要尽可能敛集李姓对立方罪名,且务必做到切实可靠,以此来抵消甚至取缔那一次的告密之风的从此风行。
于他本人而言,目前则需要具体观察,因他的一切所知均来自于史载,古代史书的编纂都是掌握在文人手中,他们对于女流掌权素来歧视,泼一点脏水在所难免。
历史上对武则天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
但以李之的个人理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才会有后世贞观遗风的美誉。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其孙唐玄宗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百六十六章 《告密罗织经》
比起武则天的历史功绩,还应该关乎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已经很强盛,这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
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
因此而言,武则天只是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当时政局的相对稳定,李之不想让这种原来大势走向生变。
“哥哥的意思我明白了,其实妹子现在已经开始接触处理百司奏表,虽说距离参决政务还远远不到,但起草诏令部分也有部分参与了。目前武后正针对一份建言十二事做详尽修缮,这应该是她执掌皇印后的首先举措,在此之外,另附一页笺纸在扉页,是一份任用名单,其上就有哥哥所说的御史中丞来俊臣!”
建言十二事,是指武则所提出的天富国强民的十二条措施,归纳起来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
她步入政坛后,风波迭起,颇不平坦,耗费了很多心力来应付局面,但是太宗之魂从没有离开她的头脑。,因而她自始至终把富民强国作为头等大事来完成。
闻听此言,李之神情一动,“其上可有周兴名讳?”
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早在其成为女皇之前,就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来俊臣为首,网罗党羽二十几个人,编制一篇《告密罗织经》,共有几千字,都是预先有系统地按内容分例成细目。
还要布置怎样罗织犯罪人的事实和缘由,命令他的党羽照此去告发,有时也把密告信投于匦院而让皇帝知道,这种案子武则天多是委派来俊臣去审理。
她很信任这些酷吏,于是这些酷吏手中的权利非常的大,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有大量的反对者,武则天之所以任用这些酷吏的原因,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为了压制这些反对者,尤其是李姓皇室旧臣。
不得不说,酷吏的政策非常的成功,很多的反对者就算是真的反对,到了后来也都闭嘴了。
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酷吏的五花八门的刑罚,“定百脉”、“求即死”、“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驴狗技撅”、“凤凰晒翅”、“玉女登梯”、“猕猴钻火”、“方梁压髁”、“仙人献果”等等。
这些刑罚看名字就知道不好受,到了承受这些刑罚的人的身上就有深刻体会了,很多人明明是没有罪的,但是还是被安上了各种各样的罪名,被迫承认,只求一死。
为何李之敢于将山东门阀介入渤海湾航道运输,以及与太平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
大唐门阀大族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魏晋延续下来的山东旧族,以太原王、荥阳郑、范阳卢、清河崔、博陵崔、赵郡李为代表,特点是历史悠久,力大根深,家族分支遍天下,在地方及百姓中有极大的权势与影响力。
另一种是当年李氏起兵得天下的依仗,以陇西李氏,长孙家,等等,特点是由于有从龙之功,极得皇室信任,在朝堂上把持权利,但是缺点是积累不足,目光短浅,在民间及郡县中影响力不如山东旧族。
关陇门阀势力更重要,特别是北周八柱国家族势力,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
这就是李姓皇族的根底,陇西李氏,长孙家均基于此而建立成型,有这些庞然民间势力众目睽睽,武氏能坐久江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而高宗才会舍下脸面,被武后蹬鼻子上脸很多年,并再给她机会蹦跶上一段时间,就为的是大唐社稷,不至于因内部争斗而导致全盘崩溃。
接下来的的现实会告诉武后,大唐江山还是要交回李姓,不然就打破了大族轮流坐庄的数百年东土秩序,若再一意孤行下去,不仅是武氏,李姓天下也要改名换姓。
而那个时候,下一代李姓后人已经成长起来,这就是李之认为的高宗最大依仗。
所以说武则天权术一流,但综合水平跟权术水平差距太大的具体来处,与那些大族势力相比,她的个人底蕴有等于无,最后还是要依托李姓来保住江山社稷。
于李之而言,有了上官婉儿的存在,其他事有高宗的一系列暗手布置,他仅需切实掌握内廷动向脉搏,就能有针对性地抑制武则天的举措出手。
太平只是他利用来维系李姓之间,不至于太过分崩离析的中间人,绝不会将之直接置于正当强势的武氏魔掌之下。
至少有媚儿这样一位隐形妖修在身边,上官婉儿基本上不会有危险,李之才能在先知先觉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的保护李姓皇族中人。
实际上,在高宗前段时间针对武氏一系的打击,已经大大削弱了武家的实力,可惜已然野心膨胀的武则天,仍以为以她的权术,能够完全掌控满朝文武与各个地方藩属势力。
今晚,如同昨日里与对待太平一样,李之将上述内容,一一讲给上官婉儿听分明,他相信以此女的聪明才智,利用这些外力的手段,要比他自己还精道些。
毕竟李之属于纸上谈兵,上官婉儿却是在宫内长大,远比太平更懂得朝臣来由底细,利益纠缠,以及人脉交织构架。
这一晚也是李之重生以来意义重大的一天,因为自今晚之后开始,他就要利用上官婉儿正式自宫内布局了。
随着武后一步步踏上改朝换代之路,什么酷吏来俊臣针对李姓的大肆诬告,面首冯沈二张的淫祸宫闱,韦后之乱、诛杀武臣良将,都要在苗头初显之时,就要及早扼杀。
至于武则天,李之应对她的手段有很多,若非不敢担上一个篡改历史的罪过,他完全可以此时就较之灭杀。
但尽管此人位列后人所判的武韦之乱之首,相比后者的碌碌无为,武则天除了阴险、残忍、善弄权术、违反传统的礼教之外,倒也算得上治国有方。
在其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方面,是李显、李旦兄弟所不具备的正面之处,却也因她,而令大唐少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丢失。
不过李之可不会这样任由她作乱内廷,打算每到其最感权势滔天,威慑八方的心理状态旺盛时候,他就会给她添些警示告诫。
尤其是此女正式登基称帝,做的头件事就是兴起告密之风,诛杀文武大臣、囚禁亲生儿子、应用酷吏、极为专横。
本来采取严厉的手段夺取帝位,巩固帝位,是任何一个帝王都釆取的必然手段,武则天此举也无可厚非。
但在其刻意示意下,却是对李姓皇族开始的大肆诛灭的最好借口。
李之便格外嘱咐了上官婉儿,自此时起,就要尽可能敛集李姓对立方罪名,且务必做到切实可靠,以此来抵消甚至取缔那一次的告密之风的从此风行。
于他本人而言,目前则需要具体观察,因他的一切所知均来自于史载,古代史书的编纂都是掌握在文人手中,他们对于女流掌权素来歧视,泼一点脏水在所难免。
历史上对武则天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
但以李之的个人理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才会有后世贞观遗风的美誉。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其孙唐玄宗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百六十六章 《告密罗织经》
比起武则天的历史功绩,还应该关乎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已经很强盛,这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
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
因此而言,武则天只是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当时政局的相对稳定,李之不想让这种原来大势走向生变。
“哥哥的意思我明白了,其实妹子现在已经开始接触处理百司奏表,虽说距离参决政务还远远不到,但起草诏令部分也有部分参与了。目前武后正针对一份建言十二事做详尽修缮,这应该是她执掌皇印后的首先举措,在此之外,另附一页笺纸在扉页,是一份任用名单,其上就有哥哥所说的御史中丞来俊臣!”
建言十二事,是指武则所提出的天富国强民的十二条措施,归纳起来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
她步入政坛后,风波迭起,颇不平坦,耗费了很多心力来应付局面,但是太宗之魂从没有离开她的头脑。,因而她自始至终把富民强国作为头等大事来完成。
闻听此言,李之神情一动,“其上可有周兴名讳?”
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早在其成为女皇之前,就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来俊臣为首,网罗党羽二十几个人,编制一篇《告密罗织经》,共有几千字,都是预先有系统地按内容分例成细目。
还要布置怎样罗织犯罪人的事实和缘由,命令他的党羽照此去告发,有时也把密告信投于匦院而让皇帝知道,这种案子武则天多是委派来俊臣去审理。
她很信任这些酷吏,于是这些酷吏手中的权利非常的大,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有大量的反对者,武则天之所以任用这些酷吏的原因,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为了压制这些反对者,尤其是李姓皇室旧臣。
不得不说,酷吏的政策非常的成功,很多的反对者就算是真的反对,到了后来也都闭嘴了。
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酷吏的五花八门的刑罚,“定百脉”、“求即死”、“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驴狗技撅”、“凤凰晒翅”、“玉女登梯”、“猕猴钻火”、“方梁压髁”、“仙人献果”等等。
这些刑罚看名字就知道不好受,到了承受这些刑罚的人的身上就有深刻体会了,很多人明明是没有罪的,但是还是被安上了各种各样的罪名,被迫承认,只求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