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772节

某一刻,另一位上了年岁的茶商忽然问道:“李先生是否可曾撰著一部《增广贤文》?”

李之很是奇怪,他将整套《增广贤文》交给翰林院时,明确要求不要标注自己的姓名,而是当作整个翰林院的集体智慧结晶。

此后他就没再观注此事,此人仅是位商人,如何知道的其中缘由?

见李之表情,那人已是明白自己所猜测的正确性,紧接着说起:“圣贤讲堂我曾有幸听过几课,我是俞太尉的远侄,叫做俞平芳!”

李之一拍大腿,“我听说过你,某一日曾自俞太尉那里讨得两斤贡品茶,老爷子就说起过,是他平芳远侄送过去的!”

俞平芳惊喜道:“原来李先生,果然是我所不断听到的那人!不仅伯父,其他翰林院学士在圣贤讲堂授业时,也直言相告,《增广贤文》乃李先生亲笔所著!”

李之一时惊诧后,倒也不再纠结此事,既然翰林院乐意这般标注,自己更不会在意什么。

他却是对面前之人极感兴致,因为对俞太尉的了解,老爷子是官府内几任中赫赫有名的人性多敦厚,好尚儒学的人秉善忠良之人。

具体到性格上,均将之喻为性尤朴直,盖少轻诈之辈,不矜于功名,自交结些尚淳质,好俭约之人。

因此在他一手构架起来的翰林院,也多是此类忠义良交品行人等。

故而使得李之,对此位俞平芳也是爱屋及乌,好感不浅:“俞太尉也要我称呼他一声伯父,这里斗胆称一声平芳兄可好?”

俞平芳哪里会不愿,较之旁人,他平常时候没少来往于长安城,甚至李之李正文大名。

“平芳兄,我看这样,至多六个月,我所研制的新型印刷术就要用于实践,不论《增广贤文》还是《茶经》,均可当作首批印刷版物,转过年去四、五月间你去长安城找我一趟,若是制版完成,就交由你来做第一版印刷,制成品也由你来独家销售如何?”

李之的这个许诺可是意义无限,且不论他口中所谓新型印刷术品质如何,只是《茶经》一部著作的独家

营销权限,就会是天大商机。

强抑制住心中激奋,俞平芳仍不忘提出心中疑惑:“先生不是指那种雕版印刷术?”

李之含笑摇头:

“雕版印刷存在着重大缺陷,比如《茶经》印刷,再要将《增广贤文》印出来,整块雕版就报废了,需要重新雕刻,我目前正针对改良后的制版,尚处于进一步完善阶段,已能见到切实效果,六个月后会震惊世界!”

闻听者解释哑口无言,包括那些西域人,一样以别样眼神注视着李之。

不是他们心存怀疑,而是因极度惊撼所致,便是雕版印刷术,也是罕见工艺展现,而且仅有大唐才能见到,已经是最顶级印刷品质了。

如今李之当着他们面,提出来超越时代的新兴印刷术,所带来的震撼效果,不亚于晴天凭起惊雷。

较之其他人,唯一留在身边的夫人阿菲法,同样心中剧颤,她并不知近些时日日夜相伴的夫君,竟然有如此秘密深藏。

但凡擅长识文辨字者,均深知竹简之外文字登载的重大意义,在主要是手工抄录的年代,传说中印刷术已经是跨时代的最先进工艺。

那种尚未普及的印刷术,在李之嘴里居然变为不合时宜的粗糙工艺,旁人的正常认知观被颠覆的影响力,自然会让他们一时间久久呆滞。

李之却是及时转换了话题:

“我明日就离开了,你们各家茶商抓紧把样品一一呈现,明日里就需要将订单需求送到港口停靠的船上,若品质尚佳,价格公道,长安城、洛阳城的正清文绮堂会常年下订单!”

此话一出口,几名商人立刻醒转过来,但李之随即补充道:

“我不需要那等寻常货色,最低档次也是贡品之下的最高品级茶叶。或许你们不知道,仅是绝品茶类,我手中就掌握有几十种,就像此等品阶茶叶,你们谁手中有,我全部现银收购!”

一边说着,一边取出一两左右的雀舌山茶。

在几位茶商惊叫出声的同时,他又取出所独有的泊来翠绿山茶,“此类山茶依你们看,价值几许?”

几人各接过几叶,又是嗅,又是搓,并塞入口中咀嚼品味,有人道:“此等山茶价值几乎等同如半价的贡品茶,算是寻常茶类中的精品茶!”

李之笑笑道:“我的雀舌山茶二斤换取泊来翠绿山茶千斤之数!”

茶商们神情再一次陷入痴呆状态,李之此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此等无异于打脸的简单粗暴,来将自以为个中行家里手的傲娇心理击碎。

他们均是某一茶品中的最顶端供应商,对于价格的制定拥有很大自主权。

但超出他们认知的绝品茶叶出现,就会瞬间将各自心里优势化为乌有,给李之的采购价就在也叫不出更高价位。

果然,雀舌山茶一出现,几位茶商原本的心中自持再也不见。

随之而来的,便是惊魂未定之后的深深失落感。

因为他们从此知道,原来人世间还存在着闻所未闻更高尚茶叶品类,将之与自己的所谓贡品茶相比较,喻之以凡叶与仙草之别。

在另几位默不做声的同时,俞平芳苦笑道:“先生此举,对于我等可是个沉重打击,仅是心理上就受到重大伤害!”

第六百三十二章 杀意凛然

俞平芳的半开玩笑之语,引来李之哈哈大笑

“我不会刻意压价,你们只需按照正常价位即可,不能因某几类茶品冠之以贡品二字,就能随意开价。你们可知道我在洛阳所开茶社,是何人题字,又是谁人揭匾?”

“我等近些时日,均在此间应付那些各地客商,对于远在洛阳城的一些事尚未曾听闻!还望李先生告知。”有人小心应道。

“当今圣上钦笔御书楹联一副,并与武后在开业那日圣驾齐临,驭手揭匾。那间茶社乃我与太平公主共同开设,所有茶中贡品为最低等销售品类,像是这种雀舌山茶,只供应给王公大臣级别!”

李之如此显摆的原因,是在自己提出订单需求时,有几位茶商心起杂念,包括那位陈高明。
首节 上一节 772/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