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465节

不仅是他,在场所有派别修炼者,均产生类似念头,于是对于李之的敬畏越发不可抑制。

这也正是李之所要达到的目的,孙思邈深悉他此举缘由,因而心下好笑之余,也及时传递给他眼神示意。

李之略一思量,就明白了其意思,进而再次张口说道:“在场诸位也好,各自门派其他人等也罢,哪怕是遁世修行的老祖们,可要记得严防我所言泄露出去。如今局势你们也知道,以侠武犯禁可是个巨大隐患,一旦我被牵连其,修炼界会从此生起风波,我想你们心里应该心知肚明!”

他话隐意就是在警示众人,只要一些隐秘事流传出去,牵扯到自己,以他堂堂宗师境界实力,想要覆灭几个门派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他当然不能公然做出强势叫嚣,方才一番听似平静地言辞吐露,却远比直接威胁还要恐怖。

一名级大师已是修炼界顶尖人物,在他李之下却撑不过一个回合,可见一名宗师境者的可怕之处。

何况眼下传闻他身边两位老者,同样拥有宗师境实力,此时带给他们的重压,就不是单纯威慑那么简单了。

光济眼神瞥动之下,立有数人出声应和李之所言,言语之恳切,很是铿锵有力,并伴之以一种果决态势。

第四百三十二章 借危言以耸听

探知自己想要的威慑效果有效,等众人情绪稍平,李之回之以语重心长:“既然关于修真界迁徙他地一说进一步证实,不仅算是解开了如今修炼界一个重大谜团,也为我们的修行带来无限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我们天柱山,作为大唐少有的修炼者集之地,更要顾忌因此而导致的,来自于官府方面的权势倾轧。

“侠以武犯禁,乃任何政权下的最大忌讳。为什么但凡侠客不居庙堂?居庙堂,为君王卖命,一身武艺,货与帝王家;征四海,平内乱,那是武将,无人称之为侠,因其争战四方,多伤平民,非侠客所为。侠客是笑饮一杯酒,杀人都市,事了拂衣去,不留行与名,讲究个冤有头债有主,绝不伤及无辜。

“故事里的侠客几乎都介于仙凡之间,千里杀人,万里报恩于转瞬,不正是修真者才能达到?如今修炼界性质改变,对于我们而言,是修为境界提升的无限可能性,但对当权者却是如当头一棒般地平地而起风雷。因为侠客的世界黑白爱憎分明,动辄誓不两立不共戴天,轻身骸、贱金银!一身浩然正气,充斥天地,凛然不可侵,傲然不可欺,忠义二字镌刻心头,只是,他们活跃的生存环境绝不是太平盛世。

“乱臣贼子虽说人人得而诛,但乱臣也好,诤臣也罢,好歹都是朝廷命官,什么贼子,也是人命一条。太平盛世,朗朗乾坤,朝廷岂容侠聚众闹事,无视王法草菅人命?唯在乱世,朝廷自顾不暇,侠方得发展的些许空间,可以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正因为侠生的忠义心肠,对己民族之爱,对彼军队之恨,对天下苍生的感念,都化在这一腔热血之。然而,侠在指责彼军不该犯我大唐江山之时,却未想己方军队涣散,百姓已不聊生才招致兵刃之灾。

“所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国弱至斯,谁人不想分一杯羹。分羹的同时,朝代交替便不再简单。涉及两个民族争夺天下一统地位时,屠城灭族,血流漂杵,掩尽百姓血泪,因此说,人祸远大于天灾。我们修炼之道绝不同于朝廷之道,前者越盛,后者越微,荆轲刺秦王,专诸杀吴僚,对官府而言是著名的教训。故而,世人敬侠,则社稷安危不存,我等修炼之人,会从此被冠之以欲以乱法,因为对当权者来说是如鲠在喉,不可不吐。

“诸位莫认为我是在老生常谈,乱世必有侠,盛世必崇儒,这也是为何如今人盛名天下的由来,我们修炼者,理当避之以盛时盛世,潜心专注与修行,一旦修为可达,脱离俗世,再行精进才是唯一之道!因为盛世之下,才得以除法之弊,纳百言,推新政,侠武被摒弃,实乃不可逃避之现实!”

一番长篇大论,着实震撼人心,又因现场为官者的离开,李之刻意将自身的官场身份摒除,因而语气里的真诚,在场的修炼者,人人可明显感知。

他的结束语,也并未提及所谓的建议或倡言,李之心里明白,不仅是天柱山,整个修炼界,都会有个秘密的秩序监管组织,不然任由修炼者肆意妄为,早就会被强势倾覆了。

他不干预此事,一则因自己身份不容许,再则关注焦点不在于此,在不影响修行的基础上,他更在乎身边人的安危,以及重生之体对于历史进程的无限敬重。

李之不在乎那个修炼界规则制定与监管的神秘组织,也不想涉身其,超然实力就算是他强势的保证,借由此间人等之口,进而对那般存在,施以警示意,才是他如此累述的最终目的。

显然,他这番言语,触动了现场几乎所有人,原因无他,堂堂一等王公,首先虑及的是修炼界处世隐患,而非籍此来壮大自身,他话里的自我撇开之意相当明显,不刻意依仗强大实力意图拉拢,刻意的警醒语义,实际上就存在有避嫌心念。

但这些首先是建立在他的无私付出上,仅是将完整修行道法交出来,就在表明他希望修炼界传承发扬光大。

如今明白了修真界整体迁徙之真实性,智商要有多低,才会坚持认为纯正修真法门断了传承,是因为岁月的流逝更迭造成。

人为制造出传承断续,显然是俗世里某种刻意为之的两方事先磋商,因为早年间修真人士集体消失的原因显现,借以平衡侠官之间依存关系的人为痕迹,方隐隐体现出来。

李之做出道法传承的补齐,本身就存在着意图打破那等平衡关系的嫌隙,他自然不会再积极参与修炼界事务,里面的道理,如今越来越令在场之人明显感知到。

因而光济方丈说道:“感念李先生对于修炼界的提醒,我们也算是从此后在官府有人了,竭力维系现有秩序,也是对先生最好的支持段。你的用心良苦,我等尊闻行知,李先生以观后效!”

他是作为除雨霖观之外的外来人做代表一说,主家子石道长自然也需表态:“雨霖观有责任做出表率,但感念天柱山修炼势力间复杂关系,既然李先生说开来,我也就在此声明,雨霖观是无条件支持他决断的,其实众人也理解,先生之意是出乎于我们修炼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修炼环境。”

有凤王楼楼主桑庐首先响应:“没得说,雨霖观本来就在天柱山居于主导地位,依照李先生之意行事,已是共识。事关生死存亡重大事宜,理该如何倡议,子石主持直接讲出来就是!”

不等子石道长回复,李之已经起身,“恕我因身份不便,不宜亲行参与,你们天柱山自行解决,我人且往四处转一转!”

众人面面相觑,均不知该如何回应,孙思邈已在笑道:“诸位不必因此而丛生疑虑,不干涉修炼界事务不仅是正的坚持,我同样留与此间也不适合。切记,没有人意图扰乱修炼界现有秩序,这是维护俗世间势力平衡的先决条件!”

他的身份被李之冠以某一隐门势力老祖,这是在场人皆知之事,他人再是具有超绝实力,现场也无人甘愿受到莫名来处的威慑压力,更不要说意若收服的企图了。

李之两人如此出言,也是给众人一个台阶下,不然他们若在场,明知无意干涉,人们心里也会顾虑重重。

人一路观赏山景,回到飞来峰。

凤仪苑,四株古茶树下,孙思邈神情凝重问道:“早判断出你对此间有所生疑,快些探视一番,是否山脚下另有神奇。”

其实他与继源道长早已探查过,很可惜,以他们的目前实力,堪堪够得百丈之下,已是勉强,再无将探识力深入探知的能力。

古茶树尚在其次,岩间水意渗出才是猜疑来处,尤其是久经炼丹湖灵性感知的继源,对其愈发微不可查的灵意气息,已有隐约感知。

李之回以笑声,“果然二位也觉察出此不同,灵性气韵细微到几可忽略不计,不表明不存在,但百丈下山涧深处,即使探识力可达,也不是那么容易探得其隐秘,不然这里的水渍,就不会存留到现在。我估计需要跃下深涧,寸寸搜寻也不见得有结果,不过明知如此,也需要尝试一下。”

“既然需要深入了解,我看今日里就算了,一旦下去,就不知会遭遇到什么,而雨霖观内会议会很快结束,自会有人通知我们参加晚宴,让他们找不到就不好了!”

孙思邈做事一向谨慎。

第四百三十三章 解惑

李之点头,“正是此意,或许你我能力目前探查只会无果,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里的水意来处,应该源自于山涧极深地底,或是山腹几十上百丈深处,而且是某种矿藏沉积而成,这种脉矿蕴含灵性,品质如何并不能断定,未尝不会有自然灵性所衍化天然禁制存在,尽管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们之前一样遇到过了。”

或许之前,他这番言论尚不值得孙思邈二人采信,但有了对于李之的更多认知之后,便是仅认识时间不长的继源,也是对任何稀奇事物出现,也不再感到多么难以置信了。

而且李之其人身上气运犹若上天赐予,再大缘因他而出现,对二人而言,已不是什么意外之事。

继源乐道:“甘心留在李先生身旁,善应缘原因,不低于对于先生恩赐的感激,在你身上发生任何事都不奇怪的。”

孙思邈大摇其头,“兀这老道如今也知道奉承别人了?性子转得倒是快。”

继源回以白眼,“想说谄媚,你就直说,但我可没有对李先生妄画蛇足,曲辞迎合,讲得尽是些切实感念。”
首节 上一节 465/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