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98节
尽管两国在军事方面势均力敌,但这种矛盾没有被引爆,没有在真实的战场上得以体现。
至于说一战和二战,米国更多还是扮演了一个后勤保障的角色。
不管是一战和二战期间,最惨烈的大型战役都不是米国人主导,甚至都没有直接参与。
这么多年来,米国人习惯了对敌人进行降维打击。
他们也一直避免和势均力敌的对手直接开战,包括这次也是一样。
米国上层的战略计划是让东方和欧罗巴联盟展开一场血战,等到双方精疲力竭再亲自出手。
只不过,东方选择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根本不跟着米国人的战略走。
于是米国人不得不直接上阵,面对一个势均力敌,甚至是比他们更强的对手。
这种形式的战斗,沉重打击了米国人百年滋生的骄狂之气。
要知道,再最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米国可以说是百战百胜。
除了在一些局部冲突上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他们根本就没有败过。
比如说上世纪的高丽战争,东方固然完成了战略目标,但米国也并不是完全失败。
双方都没有取得绝对的胜利,东方没有将米国人彻底赶出高丽,同样米国也没有将高丽完全占领。
至于交趾战争,虽然米国人主动退兵,但更多的原因是内部反战情绪高涨,以及战争导致经济下行,通货膨胀,所以不得不撤出交趾。
但在战场上,米国的武器装备更加先进,战损比也更占优势。
这也导致米国人对自身的军事力量,有着根深蒂固的优越感。
他们总是认为,只要愿意的话可以击败任何一个对手。
事实上也是如此,一百年来米国人在大的战略方面一直都是胜利者,世界霸主的地位也维持了一百多年。
可这一次他们遇到了更强的对手,士兵们在战场上的感受完全不同。
当下的战况已经陷入了最残酷的消耗战,尽管双方都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却都保持着谨慎。
因为双方都很清楚,对手有同样的报复能力。
一旦某一方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武器,那么对方就会立刻采取对等手段进行报复。
这一点完全不需要怀疑,概率是百分之百.
第二七八七章 失败的预感
东西方两大阵营虽然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但至今为止双方的兵力损失并不大。
即便是战斗最激烈的西太平洋战场,伤亡数字也只是刚刚突破十万。
听上去是很多,但对于东方和米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而言,却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数字。
东方有十四亿人口,充沛的兵源。
米国的人口尽管只有三亿多,但背后是整个西方阵营,不存在兵力短缺的情况。
现阶段,双方内部的战斗意志都非常的坚定。
西方的那些财团都想在战争中大捞一笔,同样东方的企业也因为战争的爆发而获得了大量订单。
尽管战争对经济的刺激是一种不正常的增长,但依旧是增长。
目前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制造类企业都牟足了劲,机器都开启了满负荷运行的状态.
源源不断的订单,让很多企业都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相比于东方对经济的控制力而言,西方更多还是被资本所左右。
所以米国内部大部分对战争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反而是充满了期待。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大部分米国的民众对东方的印象就是贫穷和落后。
这个世界上除了欧罗巴和北美之外,其他地方都是衰落的蛮荒世界。
以前全球的主流媒体塑造了这种印象,似乎只有西方才代表了文明。
除西方之外,其他地方都是落后的,不堪一击的。
米国则是西方阵营中的老大,被上帝庇护的山巅之城,是万众期待的天选之国,面对任何非西方对手都有着碾压般的优势。
这就是大部分普通米国人的观点,也是迷之自信的来源。
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米国人,知道东方也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而清楚东方真正实力的只有那些米国的上层精英,他们对双方的力量对比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
至于那些聒噪的大多数米国人,则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米国真正发力,那些来自东方的黄皮猴子就会立刻土崩瓦解,跪地求饶。
在他们的认知里,那些移民到米国的黄皮猴子一种都是被欺辱的最佳选择。
所以在心理上,大部分米国人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错觉。
他们以前所能见到的那些东方人,大部分都是移民过来的所谓精英,一个个家资丰厚却又胆小怕事,总是被不同肤色,不同族群的其他人欺负。
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固定思维,就让大部分米国人下意识地轻视东方。
况且米国人向来对外面的世界不感兴趣,既不想也不愿意去了解东方。
西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东方占据了一些优势,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
但米国人却觉得这是东方黄皮猴子采取了偷袭的战术,所以才会侥幸占据一点点优势。
就像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东瀛也曾凭借着偷袭檀香山群岛,获得了非常短暂的优势。
可时间线稍稍拉长,米国就凭借独步天下的工业产能,迅速扭转了局势。
大部分米国人都有一种劳资天下第一的观念,没有任何国家是米国的对手。
他们都认为东方就像以前的东瀛一样,在战场上的一切胜利都是靠偷袭,靠卑鄙无耻的手段。
那些胜利是不光彩的,令人不齿的。
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综合实力处于弱势的是米国,而不是东方。
采取偷袭战术的也是米国,东方选择的是堂堂正正的硬钢。
人所能接受到的信息,完全依赖于外界的传递。
普通米国人不清楚实际情况,也没有渠道去了解。
比如偷袭白令海峡的战争,米国的各大媒体都采取了正面宣传的方式,根本没有提及具体战术。
至于对西太平洋战争的报道,更是受到了严格的管控。
很多人都以为,米国的新闻媒体是完全自由的,是站在一个公里客观的角度去报道。
可事实却完全不同,媒体的背后是资本,完全受资本的操控。
为了掩饰现阶段的失利,米国的媒体进行了虚假的宣传。
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完全是为了避免在民间引起恐慌的情绪。
米国的上层精英都非常清楚,这次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最强硬的敌人。
如果不牵扯文明的碰撞,如果东方和毛熊一样都是白人世界的一员,恐怕很多米国精英早就要求谈和了。
可问题就在这里,东西方两大阵营不仅仅争夺世界秩序主导权,更重要是两种文明的直接碰撞。
如果西方阵营投降,白人在未来的地位和处境就会和以前的东方人一样。
既然没办法选择投降,那么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战斗下去。
即便如此,米国内部的各大财阀还是不约而同地开始布置后路。
在最坏的设想中,如果西方阵营被彻底击败的话,他们需要将一部分资本转移到其他不受影响的地方。
为了财富的传承和延续,甚至有的财阀通过与东方人通婚来避险。
虽然东西方开启对抗之后,米国和欧罗巴就开始了大规模排挤和迫害东方移民,但这种迫害更多还是集中在普通移民的身上。
那些身家丰厚的东方移民,早就逃去了其他国家,并且和西方财阀依旧保持联系。
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敌人和朋友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楚。
其实有一些比较悲观的精英们,已经产生了很不好的预感。
米国在西太平洋的防线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被东方彻底突破。
除了继续增兵之外,暂时没有其他办法。
一旦檀香山群岛被夺走,这也就意味着米国的海上战略正式从进攻转向防守。
整个西海岸门户大开,必将成为东方下一步攻击的要点。
失去了檀香山群岛,米国的本土就不再安全。
本土的安全无法保证,战争的潜力就会被进一步削弱。
假如欧罗巴联盟像现在一样躲在后面看戏的话,米国战败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
拼消耗的话,现如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东方比肩.
第二七八八章 其他方向的突破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