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84节
如何分配战争利益?就是矛盾的爆发点。
资本是贪婪的,企业也是如此。
就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现在,当成本低于人工成本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就会毫不犹豫的辞退工人,使用智能工业机器人。
大部分企业家都在尽最大可能的赚取最多的利润。
所以,资本和企业都需要进行有序的管理,不能无序地发展。
即便以资本起家的米国,对于企业和资本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约束。
因此,战争结束对于陈锋而言并不是真正的结束,而是新斗争的开始。
到了那个时候,他和名下的企业将成为众矢之的。
像龙腾集团和朱雀集团这种规模的企业,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被拆分,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陈锋自己心里非常清楚,这两家企业之所以没有被分解,是因为碰到了特殊的时间节点。
外部压力远远超过了内部压力,迫使着东方必须优先解决外部的敌人.
第二七六七章 没什么不同
“东方人和西方人一样,他们根本就不愿意看到我们天方世界团结在一起,更没有将我们当成真正的盟友。”
阿勒德私下里满腹怨气,声音中也透着一股莫名的恨意。
在第六次中东战争爆发两周之后,双方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但这种僵持的代价是前线兵力的迅速消耗,每天的伤亡数字都极为惊人。
尽管希伯来人在战场上的发挥延续了以前的优异表现,可这次的情况却大不一样。
天方联军准备的更为充分,而且战斗意志也超过了以往。
所以希伯来人可以在战场上打出1比3甚至1比5的战损比,却始终没有办法迅速的击溃眼前之敌,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这场战争。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希伯来人在兵力上的不足开始凸显。
即便是他们的伤亡数字要少于敌人,但依旧是不可承受之重.
原因也非常简单,双方的人口数量压根不是一个级别。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希伯来人前线兵力的伤亡数字大概在四万左右,击毙的敌人数量已经接近十万。
从伤亡数字上来进行简单的对比,貌似希伯来人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可是从现在的战线上来进行判断的话,天方联军仍旧在不断的试图前进,而希伯来人一直处于防守的状态,没有能力做出大规模的反击。
双方的武器装备处于同一水平,希伯来士兵经过了更为严格的训练,在战场上的生存率更高一点。
这也是目前为止,希伯来人仅有的一点优势。
可仅凭这一点点优势,不可能完成战局的大逆转。
天方人早就习惯了更高的伤亡率,前五次中东战争当中,他们都是兵力损伤更多的一方。
但即便是前五次战争加在一起,毙敌数量也不如这一次。
因此,阿勒德作为天方联军的首脑,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尽管他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可眼前的战果就足以让他傲视以往的先辈。
希伯来人承受不住这种伤亡代价,两周时间内失去了四万精锐兵力。
而且战争仍旧在僵持,烈度越来越高,前线的伤亡数字也越来越大。
从本质上来讲,希伯来人和天方人之间没有什么智商和能力上的天生差别。
用通俗的话来讲,大家都是肩膀上扛着一个脑袋,都是一条命。
天方联军训练不足,应对正式战争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导致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如希伯来人。
可随着战争的持续,天方联军的表现也变得越来越好。
在这个世界上,实战永远是提高战斗力最有效的方式,且没有之一。
通过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前线的天方士兵也迅速掌握了足够的经验。
这也就导致了双方的伤亡比例在渐渐拉平,希伯来人引以为傲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失。
战斗经验可以通过实战来迅速弥补,可人口数量上的差距却不可能短时间内得到补充。
希伯来人迅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必须做出改变,否则的话,局势只会越来越恶劣。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击溃敌人,展开议和结束这场战争的话,他们的劣势会被逐渐放大。
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天方联军的准备特别的充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将他们击垮。
这一次的天方人和以前的五次战争不同,很少出现那种被正面击溃的现象,战斗经验不足,但战斗意志却非常高昂。
既然不能取得速胜,那么希伯来人只能想其他的办法来弥补人力上的不足。
所以他们再次向欧罗巴的盟友请求援助,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欧罗巴联盟必须直接出兵参与这场战争。
而且出兵的规模不能太小,必须达到足以改变战场局面的效果。
这一次欧罗巴联盟的反应特别的快,仅仅通过一次会议,就确定了最终的方案。
他们派出了五万兵力,通过空中运输在最短的时间内投放在战场。
欧罗巴联盟的加入,让天方联军大为震动。
天方人有信心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慢慢的将希伯来人耗死。
但他们没有信心去面对欧罗巴联盟,因为欧罗巴的人口数量和他们是一个等级,而且他们对于欧罗巴白人有着一种心理阴影上的恐惧。
毕竟这500年来白人的战绩太辉煌了,横扫全世界,没有遇到对手。
欧罗巴联盟在出兵之前就已经向全世界发出了正式的通告,他们会竭尽全力,用尽一切办法帮助希伯来人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为了获得胜利,他们会不计代价的进行投入。
这种宣言给天方人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作为天方联军的首脑,阿勒德更是感觉到了压力山大。
单独对付希伯来人,难度就已经相当高了。
如果再加上欧罗巴联盟的话,他们根本就不用考虑如何胜利了。
唯一可以考虑的就是,如何谋求更为强劲的外援?
既然希伯来的人找盟友帮忙,那么阿勒德自然也像东方寻求了帮助。
他希望东方也能直接派出兵力,帮助天方联军在短时间内攻克希伯来。
因为希伯来的地盘很小,只要东方愿意帮忙的话,完全可以一波流直接带走。
这样的话,欧罗巴联盟即便是想要继续援助,在中东地区也没有了借力点。
这对于天方联军来说,是目前局势的最优解。
可问题是,东方拒绝了他的求助。
可以给予武器,也可以帮忙训练士兵,但东方现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参与这场战争。
对于东方来说,中东地区这场战争的胜负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场战争要持续下去。
欧罗巴联盟直接下场,对东方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按照之前的战略计划,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欧罗巴的兵力,以便于东方可以集中全力和米国一较高下。
如今,东方的战略设想实现了,又怎么可能亲自去破坏这种来之不易的局面.
第二七六八章 分化
当初在中东战争开始的时候,曾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从很早之前开始,这里就是世界的火药桶。
但现在全球媒体对这里的关注度显然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新闻更多地集中在西太平洋海域。
因为相比于东方和米国之间的这场战争,中东地区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
如果仅仅看参战的兵力规模,中东战争肯定是要超过西太平洋战争的。
但从重要程度上来看,这两场战争压根不是一个级别。
发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直接决定了未来东西方对抗的节奏。
更直白的一点来说,这里决定了第三次全球战争的主动权。
米国作为西方阵营内唯一的超级大国,目前正以一己之力对抗东方。
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欧罗巴盟友能够从陆地上发起进攻,从而减轻西太平洋海域的压力.
但这种希望注定不可能实现,因为欧罗巴联盟虽然已经全面投靠了米国,却还拥有着一定的自主能力。
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是将本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同样的道理,放在一个国家,一个族群的身上,也是适用的。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