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83节

  比如核弹头,十年前东方的保有量不足五百枚,仅仅是米国的二十分之一,到现在东方的库存则超过了六千枚,数量上的差距正在迅速弥补。

  可有些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研发,不是通过高投入就能迅速缩短差距的。

  就像一些生物武器还有基因武器,这些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最好能够在实战中收集具体的数据,然后才能进一步的改良。

  现在东方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但想要进行大量实验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这里面牵扯一些人体实验,历来是不被允许的。

  因此,东方在大规模杀伤武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

  为了应对这种不足,东方已经让做出了很多努力。

  比如筹建更多的生物实验室,以及组成更多的研发团队,并且可以在东方本土之外进行一些实验。

  其中,东瀛成为了最理想,也是最合适的实验场地。

  双方的历史仇恨,让东方可以毫无芥蒂做出这些决定。

  同样,米国为了应对空天武器上的不足,很早之前就已经在进行弥补。

  尽管还没有成功,但也出了一些成绩。

  事实上,在空天武器上的研发上,米国才是先行者,是全球第一对此进行研发的国家。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米国的空天武器保持着更为先进的优势。

  直到陈锋的横空出世,不计代价地投入重金,根本不考虑经济上的回报,启动了史无前例的空天母舰研发计划。

  更令人无法置信的是,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竟然真的成功了。

  这个结果,着实让全世界都大为震惊。

  毕竟在空天母舰立项之初,没有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看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

  因为空天母舰的概念,很早之前就被科学家提出了。

  只不过在具体的技术层面上,存在着非常大的不足,现实技术根本无法支撑相关设计。

  所以,全世界都在等着看陈锋的笑话,就连东方内部也不觉得有什么成功的希望。

  但在那个时候,米国人出于对陈锋的忌惮,竟然也做出了一个令人乍舌的决定。

  他们竟然筹集了海量的资金,同样启动了诺亚方舟项目。

  这两个项目成立的时间,前后相差不足三个月。

  可无奈的是,直到现在诺亚方舟项目依旧没有成功。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动力能源系统的技术不足。

  陈锋主导空天母舰项目的成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朱雀集团掌握了核聚变发电技术。

  核聚变发电技术的突破,直接解决空天母舰的动力能源难题。

  可米国人并未掌握该技术,所以诺亚方舟迟迟无法成功。

  核裂变发电提供的能量强度,远不如核聚变发电。

  空天母舰在启动升空的一瞬间,所需要的动力是非常巨大的。

  其实,米国在诺亚方舟项目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除了动力能源技术稍稍欠缺之外,其他的技术难题已经被大致解决。

  而且他们在继续研究核聚变发电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升级核裂变反应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久的将来米国也将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空天母舰。

  可即便如此,东方和米国之间依旧存在着平等的战略威慑。

  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着毁灭对方的能力,并且无法完全消除被对方毁灭的可能.

第二七六六章 预见的未来

  大规模的战争,对于交战双方的经济而言都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但在战争的初期,经济往往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也是一种反常的繁荣。

  因为战争就像是一针兴奋剂,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透支经济体的发展潜力,通过透支来呈现出经济的繁荣,这必将会带来可怕的后遗症。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战争获得了胜利,就能够通过开拓外部市场来摆脱经济困境。

  这种观点在某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国家通过战争的方式掠夺外界的财富,从而摆脱自身经济上的隐患。

  可问题是,工业产能及其庞大的东方并不在此列。

  二战时期,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强国的米国,也曾经面临过相同的问题。

  为了解决经济下行的压力,米国提出了援助欧罗巴战后重建的计划,从而为本国的工业品开拓新的市场.

  当年的欧罗巴已经在战争中变成了一片废墟,如果想要重建的话,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可即便如此,米国的制造类企业在战后仍旧倒闭了一大批。

  因为工业品的正常需求不会猛增猛涨,始终是一个曲线的波动。

  哪怕是要在废墟上重新建立一个欧罗巴,也不足以完全消耗米国内部的过剩产能。

  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米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抛售工业品,尤其是军工制造用品。

  可因为市场容量是有限的,最终有很多军工制造用品被当成垃圾一样扔在仓库里无人问津。

  现在的东方在工业制造能力上甚至超过了当年的米国,其内部的正常工业产能也足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而在战争的刺激下,东方的工业产能在快速的扩张,三年之内就要提升至少100%。

  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即便是全球的市场被东方的企业垄断,也不足以消化如此庞大的工业产能。

  更何况,战争带来的是一场灾难,会让全球大部分地方的消费能力大幅度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东方的制造类企业在战后的几年内必将面临着一个非常巨大的困境。

  削减产能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常人想象中那么简单,比如说关掉机器就好。

  实际上,这牵扯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是否需要辞退工人,以及应该给予多少补偿金。

  另外,机器关停,人员解散,但厂房不可能消失。

  这一系列前期投入的成本,在战争结束之后会迅速贬值。

  所以那些制造类的企业家们才会来拜访陈锋,希望可以通过团结的方式来尽量减少自身的损失。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陈锋也不希望龙腾集团迅速扩大产能。

  因为现在扩张的产能在战后肯定要进行削减,最后综合一下运营成本的话,会发现产能扩张的利润并不是那么可观。

  通过这场战争赚取的高额利润,或许在战争结束之后,就会以金融的方式化为乌有。

  那些实体行业的企业家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东方的金融行业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这里的门槛儿非常高。

  即便是普通的金融从业人员,都需要有一定的背景和人脉。

  而想要成为金融行业的正式玩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以陈锋当年的地位和身价,尚且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如果不是他发明了核聚变发电技术以及完成了空天母舰的研发,恐怕龙腾集团也无法如此轻易的成为东方金融市场上的正式玩家。

  在战争进行的这段时间内,实体企业家们大发横财赚取利润。

  因为战场是需要真实的物资消耗,而不是什么数字的游戏。

  可到了战争结束之后,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肯定会以金融的方式进行财富的再次分配。

  当年的米国人也是如此,这是一种必然,而不是可能。

  对于那些实体企业家们的担心,陈锋非常理解,却也无能为力。

  现在必须以大局为重,追求胜利就是最高的利益。

  况且,这段时间,对于实体企业们来说是百年一遇的成长期。

  海量的订单摆在眼前,只要可以生产出工业品,就不愁销路。

  这是所有企业家们梦寐以求的一种情况,不需要为销售发愁。

  其实陈锋如果仅仅是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因为龙腾集团可不仅仅是一个制造类企业,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国大集团,旗下包含了金融行业。

  即便是在战争结束之后,龙腾集团也有足够的手段和能力避免资本贬值。

  可问题是,陈锋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

  东方内部现在存在的最大矛盾之一,就是财富和资本的不均衡。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陈锋,一个人就占据了那么多的财富。

  在战争开始之前,因为这个问题陈锋和其他势力进行了多次的碰撞。

  到了战争结束以后,东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外部的矛盾和压力已经解除。

  那么,内部的矛盾就会集中的爆发。

首节 上一节 2083/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