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82节

  于先生此次前来的诉求,陈锋肯定是心知肚明的。

  在当前这个关键的时期,东方为了寻求更大的优势,肯定要想尽办法刺激制造业的扩张。

  因为从古至今,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一直都是后勤物质的供给。

  当年在二战时期,米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就是因为拥有着全球最为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

  战争拼的就是就是物资消耗,所以工业制造才显得尤为重要。

  但作为企业家中的一员,陈锋自然也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现在东方给予各种便利的措施,帮助企业扩大产能,但等未来战争结束之后,企业在订单骤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转型?却是企业家自己的事情。

  到了那个时候,市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腥风血雨,只有用优胜劣汰的方式才能让制造业恢复正常的状态。

  可这一系列的冒险成本,最终会由企业家承担很大一部分。

  所以那些企业家希望扩充产能的步伐能够减缓一些,未来付出的代价小一点。

  但这种诉求,明显和现在东方的整体战略相悖。

  这就是矛盾的核心,一切都围绕着利益两个字。

  事实上,无论是那些企业家,还是陈锋都非常清楚,不可能拒绝扩充产能的要求,必须服从东方的最高战略。

  因为东方获取最终的胜利,对于这些企业家们来说,才是最大的回报。

  只有胜利,才能让东方的产品获得更加广袤的市场。

  如果失败了,他们的企业将会在敌人的炮火下化为乌有,这才是最惨痛最大的代价。

  所以,企业和国家之间在大的战略层面上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小的层面上,却又实际存在着一些矛盾。

  还是那句话,人类世界的一切矛盾都是围绕着利益两个字展开的。

  送走了于先生之后,陈锋回到了书房。

  作为企业界的一杆大旗,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表率的作用。

  如果按照于先生的要求,龙腾集团必须在本年度之内将产能提高至少30%。

  而在未来的三年之内,龙腾集团的产能要提高100%。

  这无疑是很高的一种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象征着巨大的负担。

  如果仅仅看眼前的利益,产能扩充的越快,得到的利润就越高。

  因为随着战争越发的激烈,来自防务机构的订单也越来越多,那些与战争相关的工业制造品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

  只要企业能够制造的出来,质量合格的相关产品,就能够顺利的销售下去,完全不需要考虑需求方面的难题。

  从这一点来看,扩充产能是对东方和企业都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情。

  但成功的企业家都不会那么的短视,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战争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迟早会分出胜负。

  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财富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他们的企业确实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订单,只需要考虑生产的问题,而不必要顾虑销路。

  但不要忘记了,通过工业生产所赚取的利益,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是东方的货币。

  这些工业品都是消耗在战争当中,现在是防务机构买单,但未来呢?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有脉可循的,看看二战之后,米国发生了什么?就能预判未来东方会出现什么样的麻烦。

  当时的米国为了消耗庞大的债务,通过全球贸易进行了分摊。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金融经济的话题,偏偏那些企业家们却从事着制造类的业务。

  因为在东方这个地方,金融行业一直是相关机构的地盘。

  当年的陈锋已经成为全球首富,为了开辟金融业务,尚且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所以那些企业家们非常担心未来会出现一种状况,那就是他们通过在战争中生产工业品赚取的利润,最终又被别人通过金融的手段给收回去。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事实上当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必须大力发展金融行业。

  想到这里,陈锋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有些事情明知道隐患非常大,但还是必须硬着头皮做下去。

  如果你不做的话,后果比隐患要严重的多。

  服从东方的战略布局,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家都要在未来面临着经营上的巨大风险。

  但如果不服从东方的战略布局,影响了战争的进展,最终导致东方失败的话,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历史上,失败者往往会一无所有。

  所以他们必须硬着头皮继续扩充产能,至于未来的隐患,那等以后再做打算吧。

  胜利是目前所有人的最高追求,任何事情都要为这一目标而让路。

  “短时间内扩充30%的产能,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购买设备,招收更多的员工,但这部分产能在未来是不可能完全消化的。”

  陈锋自言自语,脸上流露出几分无奈。

  在战争爆发之前,东方就拥有着极为庞大的工业产能,占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份额。

  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快速扩充产能的话,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天文数字。

  况且战争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消灭市场需求。

  根据历史的经验来看,每一次的战争结束之后,市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所以在战争结束后的最初几年,往往是企业最为煎熬的阶段。

  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为了赢得胜利,企业不得不扩充产能,而战争又消灭了一部分正常的市场需求,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百业凋敝,市场需求对比战前会大幅度缩水。

  没有了战争相关的订单,又失去了一部分正常的市场需求,企业又在战争期间大幅度的扩充了产能。

  这就造成了在正常的商业市场上,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一种局面。

  举个例子来说,战争爆发之前,正常的商业市场需求是1,企业的产能也是1,供需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是平衡。

  可在战争爆发之后,市场需求降低了,战争需求是9,企业也随之将产能扩大到10。

  战争结束了,由于战乱带来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战争需求变成了0。

  那么,市场上的总需求低于1,与此同时,企业的产能却依旧是10。

  严重失衡的供大于求,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最可怕的灾难.

第二七六五章 平等的威慑

  战争的阴云,让全世界都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

  东方和米国是人类有史以来,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

  科技的发展,让他们拥有了比以往更具杀伤力的武器。

  如此强悍的两个超级大国,已经形成了全面战争的状态,这绝对是一个可怕的现实。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个国家如果只局限于常规战争的话,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在军事上分出胜负。

  因为两国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相近,且同样拥有着庞大的工业资源能力,以及充沛的自然资源。

  这就是说,两国在军事上的碰撞到最后一定会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取决于谁的工业和经济先崩溃。

  不管是东方还是米国,都在竭尽全力地试图改变这种现状。

  两国的最高追求都是胜利,而不是相互毁灭。

  固然东方在空天作战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可以利用空天母舰对米国进行直接打击。

  空天母舰的存在,意味着东方可以在任何地方展开军事行动,轰炸米国的本土,而米国人却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威胁。

  面对这种情况,米国人只有最后一招杀手锏,那就是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形成对东方的一种威慑。

  一旦东方使用空天母舰攻击米国的本土,米国将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远程精准制导武器,对东方进行轰炸。

  这种反击的具体表现,将不仅限于核弹头,还有各种生化和病毒武器。

  米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杀伤武器研究的国家,甚至都没有之一。

  不管是核武器,还是生化病毒武器,米国都拥有着比东方更为丰富的经验。

  从核弹头的储存量上来看,米国库存了上万枚,而东方经过最近十年的努力追赶,库存的核弹头也仅有6000枚左右。

  要知道,在十年前东方的核弹头库存量甚至低于五百。

  在那一时期,东方只是将核武器当成一种威慑,从未考虑在现实战争中使用。

  同样,东方也没有在实战中使用核武器的经验。

  至于生化和病毒武器,米国人从一百多年就开始研发制造,并且投入到实际战争中使用。

  反观东方,直到本世纪末才开始建造生物安全实验室,至于生物武器的研发,还要更晚一些。

  所以在这些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研发和制造上,东方相比于米国处于落后的状态。

  不管是从研发时间还是从资金投入上来看,都是如此。

  有些大规模杀伤武器,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缩短差距。

首节 上一节 2082/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