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63节
虽说东方实施过对潘帕斯的远征,但那毕竟是一场以强胜弱的碾压战。
米国可不是潘帕斯,东方想要跨越海洋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米国的高层都认为,只要消除了白令海峡附近的威胁,本土的安全形势就能恢复以前的旧状.
第二七三四章 无耻的偷袭
除夕,早上六点。
对于东方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
辞旧迎新,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
由于米国派出了谈判代表团正在和欧罗巴各国进行商议,这也导致了东方高层对米国的动向产生了一定的误判。
大部分人都认为,战争不会这么快就彻底爆发。
因为米国肯定要和欧罗巴各国讨价还价,在达成了最终的意见之后,才能决定好真正的战略主攻方向.
再加上春节临近,所以东方部署在白令海峡附近的军事基地迎来的难得的放松时间。
这种放松并不是那种形式上的放松,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放松。
按照相关的条令,春节期间军事人员都要恪忠职守,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
可问题是,人毕竟不是机器。
春节期间,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会和家里的父母进行通话。
所以大部分人从心理上是比较放松的,警惕性有所降低。
米国人就是打了这样的一个时间差,利用了这次的机会。
就在早晨六点的时候,米国第一舰队的司令官接到了密令,对白令海峡附近的东方军事基地发起总攻。
这是米国大统领以及整个西方防御机构共同下达的指令,对第一舰队司令官进行了战争授权,可以使用一切武器。
第一舰队的初次攻击,就动用了超过300架战斗机,整支舰队在接到命令之后,不约而同的开始保持无线电的静默。
七点钟左右的时候,自行作战任务的300多架飞机扑向白令海峡。
米国人在没有表现出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主动向东方的军事基地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击,而且进攻的还是东方本土。
尽管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白令海峡的另一侧并不属于东方的本土,但是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这些都是毛熊割让给东方的土地,也属于本土范围。
由于是除夕的关系,白领海峡军事基地的大部分战斗人员都没有在岗位上。
这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节日的气息,大家并不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爆发,所以都在忙着和家里的亲属进行联络。
整个白令海峡的军事基地都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大家都在商议着除夕的夜晚会准备什么样的节目。
由于没有太高的防备,米国人的行动又过于突然,导致白令海峡军事基地的预警雷达发出警报之后,战斗人员没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归岗位。
战场上,每一秒钟都是非常宝贵的。
这次米国人派出的战斗机都是最新型号的隐身战机,在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躲避雷达信号的搜索。
知道整个飞机编队距离军事基地不足50公里的时候,雷达才发出了预警的警报。
但50公里的路程对于战斗机而言,不过是转瞬即逝。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东方的战斗人员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战争,也没有遭遇过这样的偷袭。
所以他们的应对算不上特别的优异,只是在平时演习的时候进行过相关的训练,到了真正实战的时候没有办法完全发挥出训练效果。
在这种速度极快的偷袭战当中,反应延迟一分钟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7点50分,战机编队开始进行投弹轰炸,无数的航空炸弹像是暴雨一样,从天空中倾盆而下。
米国人在制定偷袭计划之初,就已经做了周全的准备。
他们并没有轻视对手,充分考虑了东方防空火力。
所以第一轮的轰炸是采用饱和攻击的方式,简单点来说,就是大力出奇迹。
增大投弹量超过东方防空火力的拦截上限,过度的饱和攻击来摧毁敌人的地面设施。
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白令海峡军事基地的防空设施已经被摧毁殆尽。
在整个攻击过程当中发生了一些波折,一部分的战争机器人进行了抵抗防御,给米国人的轰炸编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但由于东方在防御力量的构成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战争机器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只有在接到指令的情况下,这些战争机器人才会迅速进入到战争状态。
可由于遭到攻击太过突然,白领海峡军事基地的指挥机构陷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战斗人员匆匆忙忙赶回自己的岗位,却忘记了在第一时间启动机器人的全面预警。
所以只有一部分战争机器人参与到了反击当中,其他机器人全部都处于休眠的状态。
于是一排排比一排列的机器人休眠长在航空炸弹下,全部都变成了废墟,那些造价昂贵的战争机器人,甚至没有来得及发挥任何作用,就变成了废铁一堆。
白令海峡军事基地内的三座军用机场全部被轰炸摧毁,数百架战斗机在地面上变成了一团又一团的火球。
这种损失是极为惨痛的,将东方部署在白令海峡的军事力量摧毁了70%以上。
残酷的战争,让东方的战斗人员好好的上了一课。
以前他们所接触的那些战争,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又一场的局部冲突。
不管是天竺人还是毛熊人,在硬实力上和东方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体现在战场上,就会让东方的战斗人员感觉到一种游刃有余的轻松,并且对实际战争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演习一万次,也比不上实战一次。
当东方遭遇到米国这种强大的对手,硬实力可以并驾齐驱,那么战争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态势。
在战机编队发起突袭的同时,米国的第一舰队也动用了所有潜艇,对白令海峡附近的东方临时军事港口进行了攻击。
9点05分的时候,整个作战计划进入到尾声,这一轮蓄谋已久的偷袭,让米国人尝到了甜头。
东方投入大量资源修建的白领海峡军事基地,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在炮火中化为灰烬。
大量的高科技防御设施来不及发挥作用,就被摧毁在饱和攻击下.
第二七三五章 战略层面的冒险
白令海峡的军事基地遭遇到了轰炸,这个消息像是一股飓风,迅速席卷了全球。
尽管东西方两大阵营早已开启了全面战争,可直到现在为止,两大阵营的主力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正面冲突。
东方的兵锋所指,已经彻底击败了毛熊,并且直接威胁到欧罗巴的安全。
但东方的军事力量并未向前跨出一步,欧罗巴各国也只是在防线上进行防御,双方目前也只是对峙而已。
至于在南太平洋海域,东方的舰队和西方的舰队短兵交接,但也没有引起更大规模的冲突。
可发生在白令海峡的战争完全是两码事,当今世界上的两大强国展开了最直接的对决。
以东方今时今日的地位而讲,绝对不可能咽下这口气.
所有人都认为,米国忌惮东方的实力,所以一门心思的想要将主战场设置在欧罗巴,正在竭尽全力的避免在白令海峡附近爆发战争。
可事实却让所有人都惊爆了眼球,当米国人意识到本土安全遭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断然出击。
没有任何犹豫,就制定了一次突然袭击的战术,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战术的层面来看,这一次偷袭显然是非常成功的,100%的达到了预期中的效果。
但从战略的层面来看,这是一次不理智的冒险,对米国的整体并没有什么利益。
经过这一场偷袭战之后,东方势必会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白领海峡,而不是将目标重新转移到欧罗巴。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东方就像是被人狠狠的捅了一刀,反应过来之后,一定会狠狠的进行报复。
但米国人的这种选择也不能说是错的,他们只是在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原因也非常简单,米国的战略专家通过复杂的分析,得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
那就是东方已经进行的战略选择,准备以白令海峡为基点,直接攻击米国的本土。
这个强大的敌人,不会再将主要精力放在欧罗巴。
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战略方向一旦选择就轻易不会动摇。
所以米国人非常的清楚,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努力,都不太可能让东方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欧罗巴。
他们之前那种想要躲在后面隔岸观火的计划,从东方在白领海峡建设军事基地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宣告破产。
即便是欧罗巴各国愿意配合,在战线附近主动攻击东方,也不一定能让东方的战略方向出现转移。
与其被动的争取那小小的几率,还不如主动出击,摧毁东方的白领海峡附近的军事部署。
这么一来,即便是东方会进行报复,没有了白令海峡的军事基地做配合,也很难进行下去。
要知道,两国核心地带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如果东方仗着实力上的优势进行远征的话,米国人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灾难,反而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心想要复仇的东方人,即便是在实力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可由于远征距离的缘故,能够触动的军事力量也会大打折扣。
而固守在本土的米国以逸待劳,将有更大的几率赢得下一场战争。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在军事专家的缜密分析推测下得出的结论。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