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64节
在军事专家看来,米国的军事力量,即便是不如东方,但相差也不是太大。
两国的军事实力应该是在同一级别,东方的优势并不明显。
如果说东方的军事实力是100的话,米国人认为自己的军事实力应该在90以上。
而东方想要远征米国本土的话,100的军事实力在远征战争中也只能发挥1/3。
防御本土的米国则可以将90的军事实力完全发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毕竟远征海外和保家卫国是完全两种概念,后者更能激发士兵的战斗信念。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米国人才会冒险发动了这一次的突然偷袭。
尽管此次偷袭非常的成功,达到了预想中的目标,摧毁了东方在白领海峡的军事基地。
但米国第一舰队也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失,这也是一种削弱。
当计划成功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米国两院的高层都不禁欢欣鼓舞。
他们认为已经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被彻底激怒的东方很有可能会被愤怒的情绪所影响。
愤怒的情绪,往往会让人做出错误的选择。
尤其是像东方这种新崛起的超级大国,刚刚摆脱了软弱的标签,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新霸主。
遭遇到这样的偷袭,东方必须做出足够强烈的反应。
不管是考虑内部民众的情绪,还是维护国际形象,东方都势必要进行更加猛烈的报复。
但军事上的抱负要考虑现实的条件,没有白岭海峡附近的军事基地作为依托的话,东方的军事力量将很难投放到米国的本土。
毕竟在两个超级强国相隔万里之遥,而且还是隔着茫茫的大海。
想要在一个超级强国的本土进行登陆作战,并取得最后的胜利,难度是非常之大的,甚至没有多少成功的可能。
就像几十年前的米国,也曾经设想过如何彻底击败东方,但考虑到登陆东方本土后的连续作战,最终他们还是放弃了该计划。
因为本土防御的一方往往会占据诸多的优势,攻击的一方则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所以在军事方面,跨海登陆作战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现在的米国,在偷袭成功之后,并不畏惧东方的报复,反而期待着来自东方的复仇。
只要东方不计代价的投入军事力量去攻击米国的本土,在未来一定会承受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
这么一来,西方阵营能够更有效率的去消耗东方的军事力量。
所以从战略层面上来说,米国人的冒险也并非是一种错误。
不同的国家,站在不同的视角上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第二七三六章 进入新的阶段
通常情况下,只有弱者才会采取偷袭的方式,毕竟这样做不太光彩。
强者往往会采取以势压人,用硬碰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因为在实力的差距下,弱者希望用偷袭的战术来扭转战略上的劣势,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
就像上个世纪40年代,东瀛人也曾经使用突袭战术轰炸米国的军事基地,他们企图用这样的战术来扭转双方战略实力上的差距。
但事实表明,这样做只会让强者更加的愤怒。
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偷袭战术的成功,往往会带来一些战略上的短期利益。
比如这一次米国人轰炸白领海峡,取得了巨大成果,他们本土安全的防御压力也随之骤减。
即便是东方被彻底激怒,想要重新打造一个登陆米国的立足点,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准备.
更何况,对于米国人而言,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弱者,也并不认为米国不如东方。
甚至在相当一部分的米国人看来,他们能够在战场上轻而易举的摧毁东方。
这种迷一样的自信,来自于米国称霸世界一个世纪之久的骄傲。
在他们的眼里,或许东方还是几十年前那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压根不是米国的对手。
这种论调在米国甚至在整个西方阵营乃至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市场,原因也非常简单,白人已经称霸了世界500年。
在这500年的时间里,白人一直都是全球的霸主,堪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即便是前两次世界大战打得尸山血海,充其量也是白人之间的内讧而已。
在这500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族群,能够单独挑战白人的霸主地位。
200多年前的东方经济总量也是全球第一,而且是长期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可这又怎么样呢?
西方人不过发起了一场小规模的登陆战,就直接将当时看上去庞大无比的东方打的丢盔卸甲,甚至直捣黄龙,占领了当时的京城。
所以西方人一直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他们还可以像200多年前的祖先一样,继续征服整个东方。
东方的经济体量虽然庞大,但很多西方普通人都认为是纸老虎,或者是膨胀的气球一戳就破。
不过这种观点只是在普通人当中比较盛行,真正的西方精英是不会有这种荒谬的认知。
尤其是那些西方的军事专家,通过对近些年来东方的军事行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更清楚这个对手有多么的可怕。
可尽管如此,西方的精英和军事专家仍旧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种观念的间接影响。
他们认为,东方的武器已经足够的先进,也积累了一定的战争经验,但东方人在战场上绝对没有白人那么具有勇气。
或者用更准确的话来说,他们承认东方是一个勤劳而聪明的族群,却并不认为东方人是一个善于战斗的族群。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有钱和能打是完全两码事。
所以整个西方阵营给予了东方足够的重视,他们也很清楚,东方在经济方面,尤其是在工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西方人还是固执的认为,到了战场上,这一切都可以被抹平。
因为东方人不善于战斗,而西方一直崇尚武力,习惯与好勇斗狠。
他们甚至还为此专门做了一项统计,如果两大阵营发起整体战的话,由于西方民间对于武器方面的管制比较宽松,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组建出规模庞大的武装力量。
尤其是米国,这里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使用轻武器的经验,也都是潜在的士兵。
反观东方,为了维持平时的生活秩序,在武器方面的管控非常的严格,这就导致了普通东方人一辈子都没有摸过真正的热武器。
所以他们觉得东方虽然在人力方面占据了一点优势,但在潜在的兵员数量上却处于真正的劣势。
尤其是到了战场上,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被迅速的拉大。
所以他们认为,西方有90分的经济实力,但在战争中却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东方即便是拥有100分的经济实力,可到了战场上,也只能发挥出60分70分。
在这种一厢情愿的类比下,西方阵营变成了占据优势的一方。
而之所以现在的国际局势如此的严峻,那是因为西方阵营占据了太多的地盘,所以不得不进行被动的防守。
当过于分散的力量被集中起来之后,他们一定能够在正面击垮东方。
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西方阵营,在全世界乃至在东方内部,也有一部分人持有这样的观点。
西方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持续了500年,当一个观点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年又一年的加深,最终就成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真理。
只不过,这个不可战胜的真理,最终要在战场上进行验证。
在米国发起白领海峡的偷袭行动之后,整个西方阵营都进入到一种狂欢的状态。
所有西方人都将此视为一次伟大的胜利,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全球各国也都深刻的认识到一个现实,那就是世界大战的进程正在飞快的提速。
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将不再保持之前那种局部冲突或者是相互试探,马上就要进入到全面战争的阶段。
白令海峡的偷袭行动,打破了东西方两大阵营之前保持的仅有的一丁点默契。
在收到消息之后,东方立刻就做出了反应,但并不是在白令海峡发起报复,而是选择在南太平洋海域挥起复仇的拳头。
驻扎在该地区的东方舰队立刻对袋鼠国发起了全面的海上攻击,一个基数的弹药降落在西方的军事基地。
米国人为了保护本土的安全,不得不将部署在南太平洋海域的军事力量抽调回来,并且协助实施了白令海峡的偷袭行动。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造成了袋鼠国在防御力量上的巨大漏洞。
如果他们面对的对手是爪哇,这种防御力量上的缺失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
可这次发起攻击的是东方,立刻将袋鼠国境内的军事基地几乎全部摧毁。
攻击之后,东方舰队脱离了南太平洋海域的战斗序列,将战场全部交给爪哇人。
这也代表着,南太平洋海域正式进入菜鸟互啄的阶段。
东西方两大阵营都在收缩力量,准备直接攻击对方的致命核心.
第二七三七章 做好准备了吗
白令海峡战争爆发之后,全球各国的目光都聚焦在东方。
似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等待着东方即将展开的报复。
这一次的报复肯定会如骤风急雨一般,这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国,将迸发出令人恐惧的能量。
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记者,汇聚在京城。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