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974节

  “米国人师从英吉利,太清楚怎么对付高卢人了,真要是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高卢人肯定会主动后退,只有矮子和女人才能带领高卢人再次崛起这并非是一句单纯的笑话。”

  “毛熊选择和高卢暗地里结盟,这是现实条件下的唯一选择,除了高卢愿意相信他们,其他欧罗巴成员国对毛熊的警惕性太高。”

  “而且高卢在欧罗巴联盟内部也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历史上,他们有很多次机会整合欧罗巴联盟,但每一次他们都没有做出正确的示范,反而进一步暴露了自身性格上的软弱,让支持他们的国家陷入失望当中。”

  “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欧罗巴曾经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危机,每一次危机降临之际,我有很多国家用希望的眼神注视着高卢,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失望。”.

  “在真正的危机面前,高卢人缺乏足够的坚韧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们总是希望以一种更为平缓的方式来逐步消化危机。”

  “就连衰败的英吉利人在这方面的表现都比他们更强,更富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态度也更加的强硬。”

  “而米国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对外的姿态一向是强硬的,同时在很多事情上也乐意为盟友负责。”

  “这就是米国人为什么会赢得欧罗巴大部分成员国的欢迎,相比于一个懦弱的高卢,他们更喜欢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大哥。”

  “欧罗巴联盟的成员国越是感到危机的严重与迫切,就越会靠近米国,而越是在和平的环境下,他们就越是愿意跟随高卢。”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在欧罗巴各国的眼中,高卢是一个穿着华丽的演讲者,而米果则是一个膀大腰圆的战士。”

  “和平时期,欧罗巴各国讨厌出的米国,感受不到安全保障的可贵之处,所以他们更愿意倾听高卢的声音。”

  “可一旦危机到来,大部分国家还是选择粗鲁的米国来保护自己,不敢把希望寄托在高卢人的身上。”

  东方的高层对欧罗巴局势洞若观火,早已经是了然于心。

  他们只是希望毛熊和高卢联手,能够给米国制造那么一点点麻烦,延缓西方阵营内部整合的脚步。

  至于说夺回欧罗巴的控制权?

  这明显是一种奢望,东方的高层不会将如此重大的希望寄托在高卢和毛熊的身上。

  他们也清楚这并不现实,因为高卢人的软弱在历史中一览无余。

  而毛熊人的话,他们根本比不上米国人的形象。

  如果说欧罗巴联盟的成员国将米国视为一个暴发户,一个粗鲁的伙伴,那么毛熊就是一个野蛮而贪婪的形象。

  在处理和欧罗巴各国之间的关系上,米国人的所作所为要比毛熊人好上100倍。

  远的不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全球战争结束之后,欧罗巴被打成了一片废墟,生灵涂炭,满目苍夷。

  为此,米国人就专门拨出了大笔的资金支持欧罗巴的重建。

  不管他们的动机是否单纯,也不管他们是否是为了扩大米元的影响力,但仅从马歇尔计划本身来看,对欧罗巴各国的重建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说一句雪中送炭,丝毫不为过。

  而且米国人控制欧罗巴各国的手段也更为隐蔽,起码在表面态度上保持了尊重。

  他们只是通过金融和军事保障,让欧罗巴各国产生依赖性,然后再徐徐图之,一步一步掌控各国的命脉。

  反观毛熊的手段就过于直接,也过于粗暴了一些。

  简直就是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一种姿态。

  所以,毛熊以前在欧罗巴的盟友,迅速地远离了他们。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些国家甚至将毛熊当成是最大的敌人。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欧罗巴各成员国内部的民调,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距离越近的国家,对于毛熊的印象越差,对抗的意志也越坚决。

  反而是那些距离毛熊比较远的西欧罗巴各国,反倒是没有太大的敌意。

  以前毛熊的那些盟友,就是现在对毛熊敌意最深的一批国家。

  这充分说明了,毛熊对欧罗巴各国施加影响的手段有多么的失败。

  他们在欧罗巴联盟内部的形象完全是负面的,根本没有任何的号召力。

  况且,失去了3/4土地的毛熊,也没有了和米国进行对抗的资格和实力。

  对外的号召力不够,自身内部的综合实力也不够,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将米国人赶出欧罗巴。

  现在毛熊还有一种虚幻的想象,认为自身实力虽然比不上东方和米国两个超级大国,但在欧罗巴内部还是相当给力的。

  所以他们认为,以自身的军事实力,加上高卢人在欧罗巴的影响力,有一定的希望对抗米国人。

  可事实上他们早已经没有了那种实力,军事力量表面上看,比以前是提高了很多,可实际上却极度缺乏连续作战的能力。

  因为他们的武器供应彻底依赖西方的军工体系,一旦断供的话,手里的武器就会变成烧火棍。

  举个简单的例子,毛熊现在的高精度武器是建立在米国的星链系统上。

  如果星链系统关闭相应的定位功能,那么,这些武器就会通通失效。

  所以说,他们早就不具备了和米国进行抗衡的军事力量。

  对于这一点,高卢人看的很透彻,所以注定了他们不会真心实意的和毛熊进行合作.

第二六一五章 都在默默而积极地准备着

  不出所料,没有人能够在高卢人举白旗子前击败他们。

  米国整合西方阵营内部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任何阻挡在这条道路上的人或者国家都会被碾碎。

  对于那些阻碍米国的绊脚石,米国人的态度从来就没有客气过。

  当年米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欧罗巴的资本。

  于是欧罗巴的银行在米国曾经占据了一段时间的主导地位,也帮助这个新兴国家实现了经济上的高速增长。

  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米国人一方面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为了拿回金融行业的绝对控制权,曾经大规模铲除在米国的欧罗巴银行。

  根据后来的数据统计,有将近十万的银行家在此期间失踪.

  由此可见,米国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契约,他们在乎的只有利益。

  西方文明中对于道德的判断并不双标,而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我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才是唯一的利益。

  只要符合这个标准,那么一切道德都是值得尊重的。

  很多人都曾经批判过西方道德层面的双标,可如果以这个标准进行衡量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始终坚持如一。

  面对任何事情,任何矛盾,西方都坚持以是否符合我的利益进行判断。

  所以,米国强烈指责东方干涉吕宋,原因就在于这一改变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现在,米国主动干涉欧罗巴的局势,原因同样是这一行动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西方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实在是太双标了。

  同样的事情其他国家做的话,就会引起西方人的强烈谴责,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进行改变。

  可如果有米国人来做的话,西方的媒体则会保持沉默,或者是以其他角度进行分析,证明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表面上看,这种评价标准确实非常双标。

  可从深层次的利益角度来分析的话,米国人这一直坚持自己的利益为先。

  其实,绝大部分国家都认可这样的理念。

  如今,东西方对抗进入了越发激烈的阶段,西方人根本不在乎这场对抗,是由他们主动引起的。

  按照他们的标准,既然西方主动对东方进行压制,那么一定是东方的某些行为引起了西方的强烈反应。

  这一套逻辑,曾经在部分东方人的脑海中深植。

  面对着当时东西方的实力差距,很多东方人都在下意识的选择以西方的视角来看待这场冲突。

  可东方的持续崛起,让越来越多的东方人完成了对西方的祛魅。

  随着西方围剿东方的岛链逐渐被突破,现在整个西方阵营内部的反战声已经微乎其微。

  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相信,这是上帝给予他们的一次考验,只有战胜了东方,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他们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幸,根源都能被归咎在东方的头上。

  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也影响到了亿万个普通的家庭。

  有句话说的好,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同样,西方压制东方是为了守护整个西方的核心利益,其中也包括了普通西方民众的利益。

  而东方对西方进行反击,并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也是为了守护整个东方的利益,带领所有的东方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在这场激烈的对抗当中,都有着无法退缩的理由。

  所以现在的东西方之间压根不存在着什么缓和,唯一让他们望而止步的,只有相互毁灭的严重后果。

  如果不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让武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强,攻击和防御的进步完全不成正比,恐怕东西方之间早就全面开战了。

  确保相互毁灭的能力,成为了东西方之间最为恐怖也最为脆弱的平衡。

  这个平衡暂时没有被打破的迹象,但所有人也知道,这种现象不会一直维持下去。

  因此,东西方都在默默的积极备战,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增加胜利的筹码。

  为了提高己方的胜率,东西方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但目标都是一致的。

  东方想要解决天竺这个隐患,尽最大可能的确保周边的地缘安全。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和西方进行最后的对决。

首节 上一节 1974/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