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903节

  要知道,西方新闻媒体报道的事情关系到双方未来的博弈.

  如此重要的事情,东方肯定要想办法辨别真假。

  如果西方也取得了核聚变发电技术的突破,那么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差距就会瞬间被抹平。

  当年的东方可以举全国之力来普及核聚变发展,西方同样可以做到。

  很多人都说西方的管理模式有着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这只是一种误解而已,历史上西方人并不缺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先例。

  无论是当初研发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还是后来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方都调动了海量的资源。

  后来因为缺少了足够强大的对手,没有了外部压力,所以西方内部才逐渐懈怠起来,变得没有凝聚力。

  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散漫的堕落,而是从集体转变为追求个人的美好生活与价值意义。

  所以在最近100年的时间里,西方人开始越来越关注自我,不再喜欢宏大叙事。

  原因也很简单,西方独霸世界没有对手,自然也就没有宏大叙事的基础。

  相比之下,只有那些不断崛起的国家,才会用宏大叙事的方式来凝聚向心力。

  因为西方施加的压力太大,在无形之中,让竞争对手不断的提高自我的凝聚力。

  西方式的散漫,是一种富裕生活之后的享受人生。

  历史上,西方在崛起的阶段也曾经是另外一副面孔。

  所以东方人并不轻视西方,并不认为这个族群无法真正凝聚起来。

  事实上,西方人还是有着非常坚定的向心力。

  出于这样的顾虑,东方必须搞清楚西方新闻媒体报道的事情究竟是真还是假。

  如果是假的,那么一切就按部就班的进行部署。

  东方不需要做大幅度的调整,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占据了主动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逐步的扩大。

  可如果西方媒体的报道是真的,那对于东方而言,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噩耗。

  纵观东方的科技产业,最近几年来,也只有这三大技术领域保持了对西方的领先优势。

  如果这些优势丢掉,论综合科技实力的话,西方还是要压过东方一头的。

  毕竟,西方构建了现代科学体系,并且持续领先了数百年。

  旁的且不说,这数百年来,西方的科学家做过多少次的实验,又积累了多少的实验数据?

  很多人以为只有成功的实验数据才具备价值,可实际上任何一次实验的数据都具备着独特的价值。

  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就隐藏在那些失败的实验数据当中。

  东方想要赶超西方的科技水平,不仅仅需要在应用技术方面技高一筹,更重要的是,在基础科学方面走在前头。

  而发展基础科学是没有捷径可言的,只能依靠一次又一次的设想,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来不断的验证,不断的纠错。

  数百年来,无数的西方科学家将自己的奇思妙想纳入科学实验当中。

  其中的大多数实验都是失败的,或者说是绝大多数都是失败者,成功才是非常稀少的那个幸运儿。

  无数次失败的数据,给科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浩如烟海的数据,让科学家们懂得了各种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是基础科学的目标。

  最近这些年来,东方的科技水平虽然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有然的阶段。

  简单来说就是懂得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进行发展,但不懂得这种技术的真正原理以及本质规律。

  这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米饭可以填饱肚子,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米饭能够填饱肚子,这里面包含着哪些科学原理。

  所以东方只是将米饭变成了米粉米线进行推广应用,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去研究米饭里包含着什么样的成分,这些成分进入到人体之内又发挥着哪些作用。

  当然了,这只是进行一种类比。

  东方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欠账实在是太多了,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大规模投资基础科学的时间竟然还不足20年。

  如果不是龙腾集团的出现,这方面的短板会被不断的放大。

  因为基础科学是科学体系中真正的主体结构,而应用科技只是枝叶而已。

  就像东瀛在60年前成为了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但他们也只是强在科技的应用推广上,并没有取得基础科学上的突破。

  所以当时的他们被西方卡了脖子,失落了30年,经济一直停步不前。

  东瀛人意识到了自身的短板,开始大规模的投入到基础科学的研究当中。

  但直到30年后,他们的投入才开始逐渐凸显出真正的效果。

  所以,从投资回报比上来看,基础科学属于那种典型的投入高,回报慢且回报率低的科学项目。

  因此,在科学界,曾经有一句流行的话,大致的意思是只有富裕的国家才能玩得起基础科学。

  几十年前的东方,还在为填饱肚子而努力挣扎。

  直到20多年前才真正实现了富裕,而仅仅在几年之前才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从东方的发展历程来看,初期没有大规模投资基础科学,是一种很正确的选择,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

第二五零八章 静态的领先和动态的领先

  “陈先生,不知道你关注过最近的新闻报道没有?西方可能已经研发出了诺亚方舟,并且开始攻克核聚变发电技术。”

  “如果这一切都是事实的话,您和你名下的企业可能会迎来一个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这对于企业的估值而言是一种沉痛的打击。”

  “朱雀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就是因为掌握了独家的核聚变发电技术。”

  “独家技术的价值之所以巨大,原因就在于独家两个字,如果有了第二家同类企业,那么这种估值就会被迅速下杀。”

  “所以我很想听听您对此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西方究竟有没有研发出同类的技术?”

  “另外,我还想引申一下这个问题,以你的科学素养来判断一下,西方攻克核聚变发电技术的可能性有多大?”

  科技机构的负责人在见到陈锋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搞清楚西方新闻报道的真假,这样才能让高层有充足的时间调整战略部署。

  “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你刚才的问题,科学技术就摆在那里,西方当然有成功的可能。”

  “其实,西方的科学底蕴非常的深厚,这一点相信你应该比我更加的清楚。”.

  “但他们卡在核聚变发电技术的难题上,已经足足有几十年,之所以一直无法攻克,并不是投入的研发资金太少。”

  “如果核聚变发电技术的问题,可以单纯的用金钱的力量来解决,那么我相信西方是不会吝啬的。”

  “所以我不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西方肯定有成功的可能,但他们之前为什么没有成功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投入的资金不够大?”

  “要知道,西方的融资环境要比我们更加的优秀像核聚变发电这种具备着无限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只要成功的概率稍大一点,恐怕就有无数投资机构会前赴后继。”

  “而那些西方的金融机构在以前之所以没有疯狂的对此进行投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西方的投资机构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到一切想要的信息和资料,他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肯定是有着扎实的依据。”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研发出了核聚变发电技术,但西方的技术就一定能够稳定的运行吗?”

  “另外,关于西方的诺亚方舟项目,目前我掌握的信息不算太多,因为这个项目的保密级别太高。”

  “但是从科学原理上来进行推论的话,核裂变反应堆的效率和释放的能量比例是远远无法与核聚变反应堆相比的。”

  “所以我认为西方的诺亚方舟项目是真的有可能即将成功,但他们的诺亚方舟和我们的空天母舰肯定有着巨大的差异。”

  “举一个例子来说,以前东方的飞机就是因为动力的问题,一直和西方存在着差距。”

  “即便是研发出了同代的机型,但是在各种性能方面,仍旧无法与西方相比。”

  “空天母舰和诺亚方舟在我看来根本就没有那么神秘,就是升级版的飞机而已。”

  “只不过飞机只能在大气层内进行航行,而空天母舰可以冲出大气层外,而且航行的时间更长,不用担心动力的问题。”

  “但这些只是技术指标上的差别,实际上空天母舰和飞机一样,都是人类制造的一种飞行器。”

  “所以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刚才的这一番话就是我的态度,也是我对西方新闻的反应。”

  陈锋的语气非常平淡,对于西方的新闻报道,似乎没有特别的重视。

  尽管这几项技术突破会给自己名下的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但在他看来,如果一家企业害怕同类技术的竞争,那么注定不会存活的太久远。

  因为像核聚变发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这样的核心科技,竞争者是迟早会研发出来的。

  在未来的某一天,龙腾集团和朱雀集团一定会迎来强大的竞争对手。

  如果连这种必然的未来都无法接受,这证明企业文化本身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不管是龙腾集团还是朱雀集团,绝对不能将眼前的这种技术优势当成是一种理所应当。

  作为一家企业,直面竞争,适应竞争是一种本能。

  假如企业不愿意面对竞争,一心幻想着可以永久的保持独家技术的垄断,那才是最可悲的。

  “陈先生,你的意思可以更加明确一点吗?”

  科技机构的负责人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满意,他希望听到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

  “呵呵,一个企业家不能对未来进行绝对的判断,同样一个科学家也不会对未来用精准的词汇进行描述。”

首节 上一节 1903/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