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773节

  这个世界上的钱,不能完全由一个人全部赚光。

  利益在分配的同时,也是一种非正式的结盟。

  以前的陈锋对这种说辞不屑一顾,但现在他开始慢慢的改变了态度。

  以他现在的身家来说,新空运项目的盈利多一点和少一点,没有什么影响.

第二三三一章 运输模式的革新,改变游戏规则

  对于新空运模式的启动,由于利益的因素,东方并未表现出特别积极的举动。

  但同样是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西方人却对此深恶痛绝,采取了令人意外的激烈反对。

  西方的防务机构负责人甚至声称,假如新空运模式推广的话,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他们将不保证空中的安全航行.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也就是说,西方阵营中所有的成员国都不能对这种空运模式开放领空,无论是出于民用还是出于军用的目的。

  对于西方人来说,全球贸易运输模式的改变等于是一锄头挖到了他们的命根子上。

  由此而引发的后果,甚至堪比这一场东西方竞争中失去霸主的位置。

  假如海运模式成为了过去史,那么西方因此而做出的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将失去绝大部分作用。

  西方称霸世界数百年,靠的是先进的科技,发达的工业生产,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此为三大根基,通过掌控全球贸易航道要点为手段,辅以金融收割的方式,控制全世界的经济运行。

  现在,随着东方的崛起,他们已经面临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但西方人对未来的胜利充满希望。

  因为他们很清楚属于陆权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是海权时代的巅峰。

  只要牢牢掌握住海权,西方就足以自保。即便是不能迅速赢得胜利,也可以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当年毛熊崛起的时候,同样是其兴也忽焉,仿佛在短时间内就要层林尽染秋意浓。

  可几十年过去了,毛熊非但没有让他们的旗帜插遍全世界,反而自行崩溃了。

  里面存在着很复杂的因素,但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要点就是以陆权来对抗海权。在当今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因此,西方很干脆的放弃了陆权,以此为代价,希望可以换取更大的战略缓冲时间。

  对于东方的战略部署,他们的反应不算是过于激烈。

  因为无论是控制西域,打通丝绸之路,还是扫清南部海域的隐患,都是一种加强路权的表现。

  只要双方在海权的争夺上不出现激烈的碰撞,那么西方依旧拥有着一定的战略收缩空间。

  所以西方对东方的态度更多的是在遏制而没有进行更大规模的直接碰撞,因为东方似乎沿着西方希望的那条路在不断前行。

  这条路的尽头,已经被时代所固定,西方对此没有太大的忧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西方建立起一套新的贸易供应体系,并且打造出新的工业生产中心,那么就可以将东方排除在外,继续运行他们以前的那套经济模式。

  在西方人看来,未来这个世界终将慢慢回到正轨,回到以前的那种国际秩序。

  时间越久,海权对比陆权的优势就会越明显。

  当这种优势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东西方之间的技术差距被迅速抹平的时候,就是胜利见分晓的时刻。

  对于未来,西方人抱着极大的希望与热忱。

  数百年来,他们面临过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对手,但无一例外都将他们击败了。

  现在的东方虽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但西方人仍旧有战而胜之的信心。

  这种信心的来源就在于海权的优势,未来全球经济贸易的主要物流方式依旧会是海运。

  掌控了海权的西方就等于是控制了世界经济的大动脉,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收获胜利。

  东方虽然控制了陆权,但充其量也只是世界经济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会成为真正的主要根基。

  毕竟全世界80%以上的大宗商品货物都是通过海运的方式来进行运输,陆运的成本相比之下太高了。

  掌控陆权可以让东方继续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强国,却不足以让他们一家独大,成为世界霸主。

  军事领域内的人才都明白一个道理,战略大方向上的失误无法通过战术的胜利来获得扭转。

  第二次全球战争中,日耳曼人在战术上的胜利数不胜数,但这也无法改变他们战略方向的错误而导致的一系列溃败。

  西方人乐于看到东方将战略重心放在发展陆权上,这是最好的一种情况。

  但如果新空运模式迅速推广的话,那么以前的所有比较都会失去意义。

  因为标准改变了,规则改变了,那么一切判断都没有了基础。

  西方人不担心东方借助陆权完成势力整合,进而创造出一套新的国际秩序。

  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世界不可能重新回到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陆权时代。

  就像时光不可回流,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

  属于陆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妄图凭借人力而倒反天罡,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但开启新空运模式,并将其大范围推广,就是另外一种性质了。

  这种新的物流模式对比现在的海运有着肉眼可见的各种优势,目前唯一让人诟病的只是成本问题。

  但根据陈峰在接受访问时表达出来的观点以及透露的信息来看,目前新空运模式的成本问题主要集中在运输工具的制造成本以及后期的维修成本上。

  关于成本无法有效降低的难点,目前来看只是因为没有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制造业的相关人士都清楚,当一件产品的产能越大,产量越多的时候,各种成本就会被有效的拉低。

  同样,后期的维修和保养也是这样的道理。

  以前,西方刚刚推广汽车的时候,成本和造价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包括后期的维修和保养非常昂贵我。

  所以当时很多人戏称汽车只是贵族的玩物,根本不可能取代马车。

  因为普通人非但买不起,即便是买下来了,后期使用的成本也承担不起。

  随着汽车大规模的制造和应用,制造成本迅速降低,后期的维修保养成本也在迅速降低。

  因此,陈锋非常自信的告诉外界,只要新空运模式得到推广,那么空天运输工具的制造成本也会很快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而这种新空运模式在能源方面的使用成本是非常低廉的,这也是对比其他运输模式的一大显著优势。

  所以只要解决了制造成本问题,维修成本问题,那么新空运模式将变得完美无缺。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产品,陈锋进行了适当的修饰和夸大.

第二三三二章 无法避免,只能尽量拖延

  “陈锋这个祸患一日不铲除,我们西方一日就不得安宁。”

  西方的高层会议上,有人恶狠狠的说道,语气里充满杀气。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真想不计一切代价的,将陈锋彻底扼杀,消除这个令人寝食不安的隐患,即便是付出一些惨痛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可无奈的是,他们已经做过了多次类似的尝试,却没有看到任何的效果,反而损兵折将闹得灰头土脸.

  “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开展新空运模式究竟是陈锋的个人意志,抑或是东方在背后支持?”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项目目前到底具不具备正式启动的条件,我们是否可以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西方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也是他们必须查明的情况。

  如果这只是陈锋的个人意志,那么事态还没有严重到难以挽回的程度。

  这样的项目如果没有得到国家的全力支持,很难真正的落地。

  另外,只要东方的战略方向没有发生偏移,那么一切尚且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东方是准备重塑陆权的辉煌,从而和西方形成正面竞争的关系。

  所以,西域五国才会人心惶惶,一直寻求外部的支持。

  要知道,如果东方控制了西域,那么他们的势力范围和西方将大面积的接壤。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刺激双方的对抗,更进一步让世界格局变得更加动乱。

  不过只要东方的战略重心仍旧在陆权上,那么西方就可以弹冠相庆了。

  一个超级大国战略中心的变化,从来都不是一句话的事情,需要整个体系做出大范围的调整。

  这种选择是非常艰难的,没有大魄力,是无法做出。

  毕竟,将战略中心转移到新空权上,也是一种极大的冒险。

  当年欧罗巴人之所以开辟大航海路线,那完全是被迫无奈的一种选择。

  因为当时的陆地贸易路线被卡在了奥斯曼人的手里,他们没有办法夺回贸易主动权,所以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开辟海洋航线上。

  现在的东方处境远比当初的欧罗巴更好,起码他们牢牢掌控了陆权。

  而想要发展新空运模式的话,即便是以东方现在的体量,也需要全力以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推广。

  如果说一边发展陆权,一边发展新空权的话,只能加剧资源的消耗,从而陷入崩溃的局面。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进行判断的话,西方更倾向于这只是陈锋的个人意志。

  毕竟,发展新空运模式对于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来说,等于是做一场全身手术,那是由内而外全方位的改变。

  如此重大的改变,往往会带来剧烈的阵痛。

  短时间内,国力非但不会迅速提升,反而有加速下滑的风险。

首节 上一节 1773/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