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587节

  陈锋和防务负责人有着类似的观点,如果按照目前的局面继续走下去的话,恐怕会不太乐观。

  表面上看,东方占了大便宜,夺取了一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这只是西方主动割舍的诱饵,用来填饱东方的胃口。

  用大片的空间,换取战略上的时间。

  从西方的反应可以看出,陆权并非是他们的核心利益。

  一直以来,西方也没有真正掌握过陆权。

  这种损失,对他们没有本质上的影响。

  “想要突破战略上的劣势,未来摆在东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最简单的道路,那就是大力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从西方人的手里夺走海权。”

  “不过,西方经营了世界数百年,在全球各大海洋贸易航道上都分布着他们的军事基地,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有数百个之多,每一座军事基地都相当于一艘永不沉没的航母。”

  “东方必须在远洋战争中获胜,并且不断地攻克西方的海上军事基地,才能够最终将海权拿到手,这一条道理看似简单,可难度却非常大。”

  谈及到海权的时候,陈锋的表情明显严肃了许多。

  龙腾集团有近乎一半的市场在海外,一旦海上贸易航线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海权是一个完整的力量体系,应该包括海洋科研考察能力、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海上运输能力和海上军事力量。

  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既是增强海权的重要源泉,更是国家繁荣发展和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海运业既是发展海权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对外贸易运输业的重要枢纽。

  至于说海上军事力量,那就更不用多说。

  海权的培育与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涉及到东方的经济实力、文化影响、科技能力、地缘特点、军事力量以及族群特性等因素。

  且不说东方是否能够从西方手里夺走海权,单就目前东方的状况,就没有做好接管海权的相应准备。

  历史上,东方一直都是一个偏陆权的国家。

  曾经为了防备海岛,还做出了迁界禁海的决策,并且进一步延伸成为闭关锁国。

  东方发展海洋贸易非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进行。

  这种贸易形式,甚至一度让南宋保持了半个世纪的繁荣。

  但事过境迁后,东方渐渐不再重视海洋贸易。

  一方面是因为难以管理,另一方面是沿海总是遭遇到海盗倭寇的滋扰。

  最关键的是,东方人骨子里就不怎么重视海洋。

  东方文明是一个纯粹陆地农耕文明,与海洋贸易文明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根本上来讲,对海权缺乏足够的敏感和理解。

  就像是让陆地动物突然在海水中生活一样,会产生极大的不适应。

  军事力量肯定是海权的保障,却不是海权的全部。

  东方在海上军事力量方面,尽管不如西方,但差距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无论是在各种舰艇武器装备上,还是在人员素质上,东西方没有太大的差距。

  西方的主要军事优势,体现在遍布全球四大洋的军事基地上。

  但凡是接近海运航线的岛屿,大都被西方在数百年前占领,并修建了完善的军事防御设施。

  而军事层面的差距,可以说是东西方最小的。

  更多的差距体现在否具有开发利用海洋的族群性格,以及是否具有经略海洋的文化特征等一系列因素。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东方还有很大的欠缺。

  所以说,就算是东方在海权争夺战中打败了西方,也未见得可以顺利接收完整的海权。

  另外,胜败的先决前提也并不具备。

  东方如果争夺海权的话,西方可不会像这一次那样拱手让人。

  这是他们最核心的利益,不可触碰的底线。

  只要东方采取进取的姿态,在海洋方向上进行扩展,那么西方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跟进。

  那怕是因此掀起世界大战,西方也在所不惜。

  西方文明从五百年前的偏居一隅,逐步没落,到后来的全球扩张,成为人类的主流,靠的就是海权的便利。

  失去了海权,西方将被打回原形。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没有一个是属于西方的。

  这说明在海权方兴未艾的时代里,西方并不是舞台的主角。

  依靠着大航海时代的红利,依靠着海洋贸易的兴起,西方才成为全球五百年的霸主。

  失去了海权,就等于失去了根基。

  对于这一点,陈锋看的很清楚。

  “事实上,我不认为你们具备足够的决心来夺取海权,因为我们都清楚,这是西方人的命根子,是绝对不容触碰的核心利益,在海权上进行争夺,必定会引起全球战争。”

  “就像西方不愿意为了陆权的易主而付出太大的代价一样,我们东方恐怕也不会为了海权的得失而引发世界大战,这是文化特征和传统思维决定的。”

  “东方人永远不能像西方一样重视海权,就像西方人永远不能理解陆权的重要性一样,这是东西方文明本质上的差别,农耕思维和贸易思维截然不同。”

  “如果说为了争夺海权,我们将有可能和西方同归于尽,你觉得会有多少人赞成?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现在东方掌握陆权,西方掌握海权的格局是可以接受的。”

  陈锋的这一席话,说到了防务负责人的心坎上。

  东方是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农耕文明,在这方面最相似的就是天竺文明。

  当年东瀛为什么能够先一步发展起来?

  这里面有历史机遇,但更多的是地缘环境造就的族群性格。

  东瀛是一个大海岛,对于来自西方的海洋贸易文明更容易接受。

  但东方不一样,传统的男耕女织是最理想的状态。

  地缘环境和农耕文明的本质,让东方对海洋缺乏一种最直观的重视.

第二一零一章 最凶险的道路,未来的抉择

  陈锋的一番观点输出,让防务负责人也颇为赞成。

  东方想要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第一条路确实非常简单,但也非常的凶险。

  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和西方同归于尽.

  海权是西方崛起的根基,是整个西方经济和军事力量体系的基础。

  任何国家觊觎海权,都会招来西方最强烈的反击。

  况且,现在的东方真的具备彻底接收海权的能力吗?

  海权和陆权不一样,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别。

  就像西方即便是拿到了陆权,也不具备完全接收的能力。

  历史上,西方也曾经三番两次想要控制欧亚中心地带。

  但每一次的尝试,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还没有达到战略目标。

  东方之所以能够顺利崛起,在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当初的米国正在试图染指陆权。

  在那个阶段,西方的领头羊米国有两个选择,要么染指陆权,彻底摁死毛熊。

  要么暂时放下对陆权的野心,铲除东方这个潜在的隐患。

  当时的东方还比较弱小,并不具备和西方正面对抗的实力。

  当然了,西方若想要打垮东方,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毕竟东方的人口基数大,而且具备完整的军事产业链。

  但西方打垮东方比较难,打赢的话就简单多了。

  只要动用海权进行近海封锁,就能让东方疲于招架,失去发展的空间。

  不过,西方在权衡之后还是决定染指陆权。

  他们认为只要掌控了陆权,就可以进一步压缩毛熊,同时还能对东方形成陆海合击。

  在那个时期,西方绝对是独霸天下。

  毛熊陷入全面衰退,不仅不再对抗西方,反而一心想要融入到西方体系当中。

  为此,毛熊放弃了很多势力范围,还和西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居然还协助西方收取陆权。

  当时,绝对是东方最危险的时刻。

  毛熊一门心思投靠西方,只剩下东方一直游离在西方体系之外。

首节 上一节 1587/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