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552节

  雄厚的实力,意味着东方可以选择另外一条道路。

  那就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优先打击虚弱的毛熊,夺回欧亚交通中心,掌控陆权。

  这么一来,自然就改变了腹背受敌的现状。

  而且掌控了陆权之后,也能够占据足够的战略主动权。

  比如东方如果收复了北寒带,既可以向西对欧罗巴直接施压,又可以隔海与米国相望。

  这种选择,既可以拿到战略主动权,又可以有效地对确保自身安全。

  要知道,毛熊这个陆权国的实力一旦恢复,就可以随时攻击东方的重要城市。

  对于陆权国来说,在兵力调集和进攻威胁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毛熊可以跨越北寒带,直接威胁东方的重要城市。

  可东方却很难跨越北寒带,去直接威胁毛熊的腹心地带。

  原因很简单,北寒带这个关键的地方还有欧亚交通中心,都掌握在毛熊的手里。

  所以在历史上,东方一直都防备北方的游牧族群,却总是无法彻底解决隐患。

  因为北方是荒漠冰原,不适合农耕文明扎根。

  如今,东方终于有机会,可以打破战略上的困境。

  为了战略主动权,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第二零五八章 历史的终结,旷古绝今的双重霸主

  海陆之争,由来已久。

  但现在的东方凭借着雄厚实力,却可以走上一个两者兼得的道路。

  一手抓住陆权,掌控欧亚的中心地带。

  另一只手积极向海上进发,打破西方的海洋霸权。

  其实,对于东方来说,陆权是最重要的。

  尽管近代以来,遭遇到的大部分敌人都是从海上发起的进攻。

  但纵观整个历史就会发现,只有来自北方的敌人才有可能彻底击垮东方。

  东方文明此前遭遇的数次劫难,都是源于北方敌人。

  历史上,掌握欧亚中心地带的陆权国,可以从多个方向对东方发起攻击。

  既能够从北部草原入侵,又可以在西北方向攻入,还能转战西南,进行多线进攻.

  于是东方只能疲于奔命,将兵力分散到各个战线,防备敌人的突袭。

  而掌握了中心地带的敌人可以承受无数次的失败,大不了直接转身逃回戈壁草原。

  但东方只要失败一次,腹心地带就会被打成废墟,乃至于被彻底亡了国。

  占据中心地带的陆权国,在军事上和地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边缘地带的大国只能被动防御,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隐患。

  这种防御往往会空耗海量的资源,造成国疲民惫,最终失守。

  近两百年来,毛熊作为陆权国曾经遭遇过多次的危机。

  但每一次都依靠着战略空间上的优势,打败了敌人,并且反推回去。

  如果看地图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是当初的高卢,还是后来的日耳曼,他们的进攻都是属于同一个性质。

  那就是作为边缘地带的大国进攻占据了中心地带的陆权国,地缘上的劣势让他们的进攻变得非常吃力。

  广袤的战略纵深,让毛熊具备了无限复活的能力。

  寒冷的天气,也成为了毛熊人最亲密的盟友。

  所以,一直以来毛熊都是高悬在欧罗巴头顶的利剑。

  毛熊衰败五十年,还能勉强自保。

  但只要欧罗巴衰败十年,毛熊就有可能吞并他们。

  同样,东方的处境也是如此。

  来自北方的游牧族群,自古以来都是悬在东方脑袋上的一柄利剑。

  即便是在东方鼎盛时期,也只能打败北方的敌人,而没办法将其彻底毁灭。

  就算是打垮了一个游牧族群,隔上几十年,草原上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游牧族群。

  所以,北部边境的防御压力,让东方一刻都不能放松。

  稍有松懈,那可就是存亡绝续的危机。

  严格来讲,天竺在西南方向的压力,远不如毛熊在北方的危险。

  因为东方和天竺之间,存在着一片雪域高原作为天然的屏障。

  这导致东方进攻天竺比较困难,物资运输成本非常大。

  而天竺想要威胁东方的腹心地带,也非常的困难,需要跨越高原天险。

  所以当初边境冲突的时候,东方只是浅尝辄止。

  实际上,天竺对东方最大的威胁是海上贸易航线。

  以前东方的进出口贸易,都需要经过天竺海域。

  尤其是能源方面,超过七成的石油进口依赖于这条贸易线路。

  因此,东方和天竺之间属于海权的争夺,本质上和西方的矛盾相同。

  但是东方和毛熊之间则属于陆权的争夺,是另外一回事。

  这种危险,更加直接,也更加致命。

  所以在东方弱小的时候,更愿意和西方合作,一起遏制毛熊的扩张。

  毕竟西方的威胁只是封锁贸易路线,而来自北方的毛熊威胁,则是丧权失地,腹心大患。

  在东方正式崛起之前,一直都试图和西方交好,原因就在于此。

  海权国的威胁,只是在经济和贸易层面,一般不会侵占土地。

  陆权国就不一样了,那可是领土扩张,存亡危机。

  一直以来,西方理想中的战略目标是肢解东方,而不是占领东方。

  但毛熊的野望却是吞并东方,获取温暖的土地和更多的出海口。

  这是完全两种层次的威胁,所以大部分边缘地带强国通常都会选择先陆后海。

  也就是先解决陆权国的威胁,然后再去打败海权国。

  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个总体思路。

  所以日耳曼和高卢在实力鼎盛时期,不约而同地选择进攻毛熊。

  如今,轮到了东方做选择。

  这种选择,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东方在实力不输西方的前提下,必须先行解决毛熊的问题。

  这就像是三国游戏一样,实力不同,选择的方式不同。

  如果西方比东方更加强大,那么东方最好的选择是和毛熊一起抱团取暖,抵御海权压力。

  如果毛熊比东西方更强大,那么东西方就要联合在一起,遏制陆权扩张。

  如果东方的实力更强大,必然要选择先陆后海,优先解决陆权国。

  只有解决了致命威胁,东方才能集中精神对付西方。

  否则的话,西方用一分力让毛熊在边境施压,东方就要打起七分的精神去应对陆地上的麻烦。

  长此以往,东方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疲于奔命的困境,最终慢慢衰退。

  俗话说得好,学习历史可以知古今。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耳曼就一直试图和海权国英吉利谈和,然后集中精力消灭毛熊这个陆权国。

  第一次是如此,第二次还是如此。

  这足以说明,陆权国的威胁之大。

  至于说毛熊这个族群扩张成性,那也是地缘环境塑造了族群性格。

  历史上,任何一个占据了欧亚中心地带的陆权国都是如此,很自然地朝着四面八方进行扩张。

  这次的外北战争,一开始东方没有太大的企图。

  可随着战争的进行,他们才发现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就摆在眼前。

  击败毛熊,拿下北寒带,借此控制西域,东方将得到一个完整的陆权。

  如果用心经营的话,未来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首节 上一节 1552/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