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271节

  如果东方按照西方的思路进行反击的话,却等于是割自己的肉去拉拢各国。

  相比起来,高下立判。

  “诸位,我觉得这件事必须做出应对,但我们不能被西方人牵着鼻子走,西方有西方的优势,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双方的利益点完全不同。”

  “西方可以为各国提供市场,提供技术,提供资金,这样可以形成产业链的互补,构建一套完整的供应体系,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

  “可相同条件,我们无法提供,更为关键的是,这样做只能损害自身利益,所以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思路,从另一个方面解决问题。”

  这几句话说的很正确,但也没有给问题的解决指明方向。

  大家心里都清楚,让出产业链空间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东方只有七亿人口的话,肯定能够跟进。

  问题是,十四五亿人口的基数,几乎可以吃下所有的产业链。

  “现在我们要确定的是,拿出什么样的筹码可以拉拢各国,至少能够让他们犹豫,阻止新型贸易体系的建立,这才是最根本的难题所在。”

  “既然在产业链上没办法让渡利益,那么我们目前能打出的唯一筹码就是核聚变发电,这项技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终于,有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朱雀集团。

  只不过,这种提议却立刻引来了反对的声音。

  “绝对不可以,核聚变发电技术带来了无限清洁能源优势,是目前我们东方最大的底牌,作用甚至超过了空天母舰,是经济再次腾飞,赶超西方的基础。”

  “你们信不信,只要我们转让了核聚变发电技术,用不了多久,西方就能同样掌握该技术,并且迅速建立一批核聚变发电站,追平能源上的差距。”

  “用这么重要的技术去拉拢一批墙头草,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反正只要智商正常的人,肯定不会做出这种选择。”

  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态度比较激烈。

  核聚变发电技术太重要了,让东方制造业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拥有了降维打击的能力。

  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能源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况且这种无限供应的清洁能源,同样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

  “我也认为这样做很不妥,这次西方拉拢各国,我们就要付出核聚变发电技术,那么下一次,是不是要强迫陈锋把空天母舰技术在全世界公开?”

  “时间久了,是不是我们东方所有的先进技术都要向各国共享,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还能指望什么打败西方?这简直就是祸国之论。”

  防务负责人的态度更加激烈,言语之中有着浓浓的火药味儿。

  他是绝对不会允许核聚变发电技术转让出去的,这关系到东方的未来。

  此刻,会议室内的众人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提议很不妥,相当于自掘坟墓。

  “我知道核聚变发电技术在朱雀集团的手里,换句话说就是掌握在陈锋的手里,但我要提醒你们的是,陈锋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纯正的东方人,没有做过任何损害东方利益的事情。”

  “反观某些人提出的这种想法,简直比敌人更加可恨,就算是西方人做梦都不敢想象,我们会主动将核聚变发电技术共享出来。”

  这番话的指向非常明显,就差指着鼻子骂叛徒了。

  刚才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赶紧站起来解释。

  “大家静一静,我在这里澄清一下,我刚才可从未说过要和各国共享核聚变发电技术,而是说用核聚变发电作为筹码,吸引各国的关注。”

  “首先我们可以承诺,帮助各国建立一批核聚变发电站,整个工程从打地基的那一刻起,就全部由我们东方来负责,设备也是从我们这里采购,同时还提供技术支持。”

  “也就是说,我们不分享任何技术,只是帮助他们建造核电站,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完全保密,这才是我真正的建议,而不是什么技术共享。”

  “其实对于各国来说,他们对技术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经济水平,不足以研发核聚变发电技术,所以他们要的只是发电站而已。”

  此人的解释,让会议室内稍显吵杂的气氛平静了下来。

  不进行技术共享的话,这个提议倒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起码,不至于担心技术泄露的危险。

  更重要的是,目前东方能打出来的牌确实不多。

  目前来看,也只有帮忙建造核聚变发电站的利益,能够让各国动摇.

第一七一四章 产业之争,不具备让步空间

  会议结束后不到两个小时,陈锋就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他的情报网络不仅在国外触及很广,在国内同样有着不俗的能量。

  家里的产业那么大,耳朵如果不够敏锐的话,迟早会出大问题。

  所以在很早之前,他就有意识地进行了提前的布局。

  陈锋就是这样的性格,做事情喜欢未雨绸缪。

  在没有发生之前,就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

  就像这次也是如此,他预判了高层的动向。

  在如何反击西方新型贸易计划的会议上,有人正式提出了朱雀集团与核聚变发电技术。

  出现这种结果,完全在陈锋的预料之中。

  纵观东方的产业链条,目前为止还不具备向外进行转移的条件。

  西方是彻底富裕之后,积累了一段时间,才逐渐转移低端产业。

  比如米国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

  当时不仅仅是出于经济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军事因素做主导。

  但在那个时候,米国早已成为世界霸主。

  从GDP总值来看,曾经达到了一种骇人听闻的地步。

  在最巅峰的时期,米国的GDP占到了全世界的56%,工业产值占到了全世界的40%以上,黄金储备更是占到了全世界的75%左右。

  而且由于整个世界体系都是按照米国意愿打造,所以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是非常快。

  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打破这个记录。

  就算是目前的东方,GDP总值也只是占据全球的38%,大体上和整个西方阵营的经济总和相差不大。

  那个时期的米国,经济极度发达,人们生活非常富裕,成为了全世界向往的圣地。

  相比之下,现在的东方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繁荣的程度。

  而米国的低端产业转移,也正是在经济巅峰阶段开始的。

  当时,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

  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少于新增岗位数量。

  也就是说,岗位比就业人口还多。

  所以为了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米国主动淘汰了一批低端产业。

  这部分产业被其他国家承接,形成了第一次产业转移。

  但现在东方的问题是,还没有发展到当初米国的巅峰时期,不具备相应的基础。

  比如现在东方的新增就业人口和新增岗位之间,维持着一种平衡的态势。

  在不进行产业转移的前提下,每年可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而且东方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沿海地带已经率先步入发达标准,成为了富裕地区。

  但内陆偏远地区,却依旧是发展中的状态,人均收入水平偏低。

  如果按照西方进行产业转移的标准来进行衡量的话,起码在十年之内,东方没必要转移产能。

  当然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的标准也一直在变化当中。

  最关键的是,工业机器人的成熟应用,解决了低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以前西方主动进行产业转移,那是因为部分产业链的人工成本过高。

  如果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话,企业的盈利可以大幅度提升。

  毕竟在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任何岗位的薪资都不可能压缩的太低。

  可工业机器人只是一种机器,避开了人工成本的制约。

  以陈锋的经验来判断,东方进行产业转移的时间会很晚。

  除了那些高污染的产业之外,任何低端产能都可能最后以机器人来进行替代人工。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东方在产业链层面没有筹码和西方相抗衡。

  不能让出产业链空间,就无法打动其他国家。

  在西方构造的新型贸易体系里,他们只是占据了高端生态位,将中端和低端生态位留给了各国。

  这里面牵扯到大量的利益,因为东方就是从低端产业做起,一步步强大自身,冲破封锁,迈入高端产业领域。

  世界上有一种最大的幻觉:东方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到。

  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幻想,认为只要拿到了西方市场和产业链空间,就可以复制东方经济奇迹。

  其中,天竺最是笃信这种说法。

  他们和几十年的东方,情况大体类似。

首节 上一节 1271/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