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第63节

  “但三家殊途同归,最终皆归于‘心’之一字,倒也有趣。”

  儒家老者抚须一笑,道:“正是如此。所谓心字,有三点也,人心多变,多思,多虑,故而难以捉摸,若狡兔,有三窟。”

  “正心,是为了让心归位!”

  “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解脱,而儒家求的是‘立’,立于天地,立于世间,立于本心。看似不同,实则皆是修行。”

  他顿了顿,又道:“你既已访过佛门,又入我儒家之地,不知可曾想过,这三教虽各有其道,但未必不能融会贯通?”

  韩云闻言,若有所思。

  儒家老者见状,继续道:“譬如王阳明,他早年修习程朱理学,后又出入佛老,最终归于儒家,创心学一脉,讲知行合一,其实便是融汇了三教之长。你若有意,不妨也试试。”

  韩云点头:“前辈指点,晚辈受教了。”

  儒家老者满意地笑了笑,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忽而话锋一转:“不过,修行之路,终究要自己走。别人的道,未必适合你。”

  韩云微微一笑:“晚辈明白。”

  两人又闲谈片刻,韩云起身告辞。

  儒家老者也不挽留,只是在他临行前,意味深长地说道:“绵山之上,三教虽存,但真正的‘道’,或许不在庙堂,不在经卷,而在脚下。”

  韩云脚步一顿,回头深深一揖:“多谢前辈教诲。”

  离开介神祠后,韩云站在山道之上,远眺绵山苍茫云海,心中思绪翻涌。

  佛门讲空性,道家求自性,儒家养正性,三教之道,看似不同,却又隐隐相通。

  而他的路,又在何方?

  道耶?佛耶?儒耶?

  唯求“道”也!

  此道非彼道。

  或许,那本养炁正心篇,自己也该看看,博采众长,炉汇百家,寻求本根,才是自己真正的道!

第90章 内景 外景

  内景空间。

  韩云看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空间景象,不由得大为感叹。

  同时,他身旁出现金猊与五龙,五龙的表现比起金猊刚刚进入的时候,要稳重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心里只是想着,哪怕韩云天天用天雷火烧,它们也不愿走了。

  韩云在给五龙留下一道自己丹云炁息和内景锚点凝成的铃铛,系在其脖颈处,除了束缚之用外,韩云心念一动,即是远隔无穷世界,都可以将五龙拉回内景空间之中。

  在将五龙和金猊放在内景空间,任他们游玩后,韩云终于开始整理这一次绵山之行的收获。

  首先是《大乘菩提心经》!

  第一层便是要构筑自己的心念世界,韩云的神庭紫府当中本就被内景空间占据,换句话说,内景空间其实完全可以当成自己的心念世界。

  而且内景空间的所有物品都由韩云随心调动,韩云就是这个空间绝对的掌控者,所以说,韩云可以直接省去第一步。

  只见韩云念动之间,那棵蕴含有大乘菩提心经经文的菩提树苗,直接出现在内景空间之中,扎根于一处实质仙山之上。

  韩云再调动来内景能量为肥料,性之精华为水源,浇灌于它,同时,韩云在菩提树苗旁盘膝而坐。

  自身之性与菩提树交融。

  此树身即是韩云烦恼根。

  菩提树苗轻轻摇曳,洒落点点金光。韩云闭目凝神,细细体悟《大乘菩提心经》的奥妙。

  忽然,菩提树苗的根系蔓延开来,其枝叶也愈发茂盛,转眼间便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树干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梵文,闪烁着淡淡的金芒,与内景空间的天地相接。

  韩云只觉得心神一阵恍惚,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这里只有无尽的虚空,而在虚空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他的一段记忆、一种情绪。

  忽然,那些光点开始汇聚,逐渐形成了一幅幅画面。

  有他前世学生时代的疲惫,成年后码字时的绞尽脑汁,也有这一世自己为了更好的成绩而拼搏………自己与其他人交手,不断拜访他人,青虚山得丹道,大明世界的狠辣杀伐……

  喜怒哀乐,尽数浮现。

  而在韩云盘坐的那棵菩提树上,那些枝叶竟然开始染上虹光般的色彩。

  韩云心念一动,尝试着去触碰其中一片菩提叶。

  刹那间,那段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无比清晰。他甚至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每一种感受,仿佛重新经历了一遍。

  “原来如此,《大乘菩提心经》的第一层,便是要修行者直面自己的内心,明悟本心,而心念世界的搭建,也需要以修法者的真实记忆作为架构。”韩云若有所悟。

  于内景空间之中,种得灵根。

  菩提树与内景空间紧密联系,就像是世界树,其网络状的根系将整个内景空间紧紧包裹。

  韩云缓缓睁开眼,只见那原本虚幻的菩提树,在内景能量的洗练下,也变为实质,呈现内景能量特有的金色,不过却又有五色毫光。

  大乘菩提心经,第一层,成!

  韩云看了一眼现在内景空间中的仙都道府,没有留恋,一念之下,再次碎为虚无,化作最为纯净的金光天地。

  只余下菩提树、韩云、五龙、金猊存在。

  缘起性空,诸法无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二层识得空妄,勘破红尘,对于韩云来说,简直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内景空间诸般景象是幻化之空,一人之下世界对于韩云来说,也无留恋之处。

  前世的现实世界,他一样也无挂无碍,本就无家,何来出家?

  本就皆空,又求什么四大皆空?

  这第二层的难点在于,人生来有种种执念,有人在塑造心念世界之后,迷失其中,不断的重复自己所期望的景象,就像是陷入内景。

  韩云沉浸内景空间这么长时间,对于这种操纵一切的能力早就熟悉了。

  再加上他本就有丹道在身,明心见性,心性超然,本就自在,世间诸般繁华景,无有一地停留处。

  所以第二层对于韩云来说,自然勘破。

  同时,菩提树大方光明,菩提叶散落,在内景空间之中显化无量世界。

  这些世界皆是一念所化。

  有千百人生之态,来自于各个时段以及人生经历中的幻想,以及自己所看过的一个个故事。

  如青年时,幻想自己可以权倾天下,美女如云;看书时,代入其中,幻想自己如神似魔,一剑斩山海……

  此皆种种妄念,虽无名,但却自心而起,心动则念成,念成则界俱。

  佛陀一念而生三千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摩诃止观》第五卷上云:“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心在迷时,含三千法,对之执着不舍;心在悟时,也含三千法,但对之并不起执,而视为方便,视为性德。

  一念三千的一念,是一念无明识心、烦恼心、介尔刹那一念之心。这一念虽是妄心,但与真心同源同体,需要止观功夫,使它返妄归真。

  今释一念,乃是趣举根尘和合一刹那心,若阴若惑,若善若恶,皆具三千,皆即三谛。

  大乘菩提心经第三层,借假修真,韩云需入这三千世界、万丈红尘之中,磨练自身,也体味众生百态,得疾苦悲心。

  韩云凝视着内景空间中浮现的无数光点世界,每一个都似真似幻,演化诸般景象,蕴含着不同的故事与人生。

  他深吸一口气,分出一缕心念,直接投入其中一个光点之中。

  第一世,韩云睁开眼时,发现自己身着龙袍,高坐于金銮殿上。文武百官跪伏于地,山呼万岁。后宫佳丽三千,天下财富尽归己有。

  他享尽荣华,醉生梦死。

  起初,权力带来的快感令他沉迷。但渐渐地,他发现朝堂之上尔虞我诈,后宫之中勾心斗角。即便拥有无上权力,内心却愈发空虚。

  最终,他在一场政变中被亲信背叛,死于乱刀之下。

  第二世,韩云成为一名剑客。

  他天赋卓绝,一剑出鞘,山河变色。他挑战天下高手,未尝一败。江湖中人闻风丧胆,称他为“剑魔”。

  然而,随着剑术愈发高深,他却感到孤独。无人能理解他的境界,无人能与他论剑。最终,他站在山巅,望着苍茫云海,与剑同寂。

  第三世,韩云只是一个普通人。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过着平淡的生活。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

  他觉得乏味,但渐渐地,他从妻子的微笑、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温暖。晚年时,他躺在摇椅上,看着夕阳西下,心中充满安宁。

  …………

  三千世界,万丈红尘。

  韩云经历了无数人生,或富贵,或贫贱,或辉煌,或平凡。每一个世界的经历,都让他的心境愈发通透。

  在世界破碎的一瞬间,世界光点又化作一片枯萎掉的菩提叶,落在菩提树下,化作养分,与此同时,又有一片菩提新叶长出。

  不同的是,新长出来到菩提叶呈现金光琉璃色。

首节 上一节 6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你一个武夫,谁让你炼剑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