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 第219节
让他当宰辅,他能帮老皇帝解决朝中缺钱的大难题。
如此大杀器,如此优势,就不信老皇帝不选他。
殊不知,这会老皇帝心目中,早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无论学识,文凭,资历,出身,皆是上上选。相信朝臣们也会同意。
老皇帝的人选正是于照安。
于照安除了年纪不太合适外,毕竟才四十几岁,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
说于照安人品有问题,媚上欺下?
这分明就是嫉妒!
于照安在天牢关押了好几年,还在诏狱被打断了腿,这都没有倒下,没有放弃。而是坚强的站起来,以惊人的意志力恢复健康,重回朝堂。回到朝堂后,用心办差,替朝廷替天子分忧。
这样一个人,怎么能说人品有问题。
说他谄媚天子,身为臣子难道不该为君父分忧吗?
何时替君父分忧,竟然成了谄媚。
一派胡言!
于照安可不是江图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人家就算真的谄媚,遣词用句也是含蓄的是文雅的,姿态也是优美的,保持了基本的体面。
拍马屁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于照安这个聪明的家伙,自天牢悟道后就开了窍,无师自通,深谙其中精髓,堪称马屁大师。
瞧瞧他,跟老皇帝相处才几个月,之后就去了西北主持民政。几个月的时间,就走进了老皇帝的内心。以至于,在筛选右相人选的时候,老皇帝第一时间想到了他。
当老皇帝在朝会上将右相人选抛出来的时候,的确引起了一阵混乱。
说反对吧,理由不太充足,也不太能站稳脚跟。只能从于照安资历不足,还需历练这方面下手。
“于爱卿仕途二十载,资历足够了!”老皇帝一句话否决了朝臣们提出的反对理由。
于是又有人提出于照安年纪不够,至于资历,其实也有限,怕是不能服众。
“有李相在,于照安只需从旁协助。万事皆以李相的意见为主。”
老皇帝爱护一个人的时候,那真的是全方位无死角的爱护。
于照安这家伙,人不在京城,但他真的抓住了讨好老皇帝的脉门,每个月都要写两本奏疏递交朝廷,大篇幅赞美老皇帝的丰功伟绩,再用寥寥几笔写一写西北的情况,最后不动声色夸一夸自己的功绩。
月月如此,且赞美的话不带重复,将老皇帝哄得嗷嗷叫唤:于爱卿懂朕!
老皇帝寂寞啊!
身边除了江图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外,其他人拍马屁时常拍错地方,说话也缺乏趣味。
难得身边多了个于照安,有真才实学,说话风趣幽默,遇到事情也能替他想办法解决,知情知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民风民俗什么都能聊。既能博学如大儒,又懂市井百情,可谓是陪皇帝聊天第一人选。
人老了,怕寂寞,就想身边有个人陪着闲聊,聊聊过去,聊聊年轻那会的丰功伟绩。纵然是帝王,也不能免俗。于照安就是最佳聊天对象。
老皇帝对于照安,不知不觉,已经‘爱’得深沉。于是乎,右相的人选,他就钦定于照安。
纵然朝臣反对,他也是力排众议。
加上于照安学识文凭家世背景,又有稷下学宫的全力支持,外加晋王暗中出力,人事任命很快就通过了政事堂。
自始至终,李良程都没有反对。
尽管他冷眼瞧着晋王殿下上蹿下跳,仿若于照安入了朝堂,他就能得一助力,依旧没有做声。
他心头想着,晋王还是天真了。
于照安岂是好相与的,岂能如晋王殿下的愿。
大家能想到的,难道老皇帝想不到。
刚去了晋王的岳父,又来一个师兄弟,老皇帝难道不懂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吴大寿是真岳父,无论如何都会认晋王这个女婿,替女婿奔走,所以被罢相致仕。
于照安认不认晋王这个师兄弟,可就难说了。
于照安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嫉恶如仇的于照安。
于照安已经蜕变成一个合格的政客。
何为政客?
政客根本没有立场,唯有利益!
李良程不介意同于照安同朝为官,因为老皇帝需要一个没有立场,只服从皇命的人担任右相一职。
一番比较,于照安反而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明显的立场,聪明,不糊涂,不会被皇子们左右,同时又能取悦老皇帝,居中调和老皇帝同朝臣们的关系。
堪称完美!
人事任命通过,明发天下,同时派出传旨太监赶往西北,召于照安回京。至于西北民政,自会有人替代他的差事。
跟着人事任命诏书一起来到西北的,还有一份催促平江侯尽快平贼,莫要拖延战事,莫要误了大好前程的诏书。
于照安收到诏书,得意一笑,命人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回京。都等不及接替者到来做工作交接。
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和位置,也能猜到老皇帝为什么会力排众议提拔他。他甚至已经猜到,回到京城后,老皇帝要他做的第一件事,必定是询问忠王殿下该如何处置。
别看老皇帝最近良心发现,处处补偿忠王。呵呵……帝王的善心都是暂时的,来的快去得快。
身为右相,身为老皇帝的‘心腹’,他必须站出来,主动替老皇帝分忧。
忠王啊!
于照安也有点头大。
启程之前,他去见了平江侯。
平江侯接了旨意,但是并不打算奉旨。对于战事如何进展,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老皇帝懂个屁的打仗,一天到晚就知道催催催,跟催命似的。上一回,就是因为催促,致使大明王逃出包围圈,逃进了山里,才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这一回,他打算彻底解决大明王。
因为,他有了一个更好的人选:反贼郭大春。
郭大春出身边军,论军事作战能力,甩大明王十条街。
大明王占了先机,可他的能力实在是太过平庸。尽管身边多了一位谋士,却架不住大明王身边那群老兄弟们挑唆,时不时就会出一些昏招。
如此平庸的反贼,注定走不远。
平江侯决定不再给大明王壮大的机会。
第338章 他凭什么这么嚣张
于照安同平江侯道别,含蓄说了些奉承话,还承诺到了京城后,他会提醒兵部尽快补足器械和粮草。
平江侯态度很客气。
两个人,一个管民,一个管军。管军的人,还要从管民的人手里头讨要粮草物资,两人之间的关系要说和睦,谈不上。要说势如水火,也不至于。
只能说公事公办。
一直以来,都是下面的人在交涉,两位老大可谓是王不见王。
如今,于照安升官发财要回京城,平江侯也就暂时放下芥蒂,说了几句恭喜祝福的话。
“侯爷对眼下朝中的局势如何看?”
“当然是坐着看。”平江侯罕见的说了句俏皮话。
于照安愣了愣,尬笑一声,“侯爷真会说笑。”
“本侯并非说笑,本侯的确只能坐着看。”说罢,平江侯拍了拍残疾的腿,自嘲一笑,“于大人同本侯有着相似的经历,不过你运气很好,遇到好大夫,腿治好了。本侯可就惨了,遇到庸医,好好的腿瘸了。本侯一个瘸子,什么朝中局势,什么天下大势,别来问我。问就是不知道。若非陛下要求,本侯连统军平贼这份差事都想扔掉。”
于照安一个字都不信。
权力是男人的春药,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违背这个规律。或许有一个,天牢那个陈家子,怪胎一个,宁愿做狱卒也不肯升官。
“无欲无求,莫非是陈氏家族的传统吗?”于照安调侃了一句,“天牢那位陈家子,本官很是欣赏,数次招揽,皆被拒绝。哎,可惜啊!”
平江侯眉眼微微上挑,“你是说陈观楼。”
“正是这位陈小哥。侯爷认识?”
“他是陈家子,本侯当然认识。我们陈家,别的不说,安分守己,恪守本分的传统一直保持着。这就是陈家的家风。不去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方能活得长久!”
平江侯大言不惭的往脸上贴金。
于照安低头一笑,“本官明白了。愿侯爷心想事成,本官就此告辞!”
“本侯腿脚不便,就不亲自送于大人出门。来人,替本侯送客!”
两人的会面,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送走于照安,谋士自屏风后面走出来,揣测道:“于大人和侯爷打机锋,他想做什么?难不成他想拉拢侯爷。既然想拉拢,之前为何又要避嫌?”
平江侯端起茶杯,嗤笑一声,“他要做纯臣,却又没那么纯。今儿过府,不过是试探一番。本侯明确表示不想掺和朝中政务,想来他会改变目标,拉拢其他人。”
“侯爷当真不打算插手朝中政务?如今朝堂上乱糟糟的,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大家都当老皇帝糊涂昏庸,好糊弄。殊不知,眼下才是最危险的时候。老皇帝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疑心病极重。他防我,不惜亲自动手敲断我的腿。我若是插手朝中政务,信不信,锦衣卫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他想弄死我,却一直犹豫下不了手,你说本侯能给他机会吗?”
谋士面色肃然,“若非侯爷是朝中不可或缺的统帅人才,说不定老皇帝已经动手了。”
“是啊!”平江侯垂眸,冷笑,“按照之前的计划,去做吧。”
上一篇:转生成绿龙的我屑一点怎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