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143节
其后两年,章星九一直在清华任教,在他和诸多同事的努力下,清华的理工科、医科教学质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果很是喜人。
感觉各项工作已经上了正轨,就算自己放手,清华也会延续现在的发展势头,章星九便辞去了理工学院院长的职务,依旧保留清华名誉校长的身份,正式离开清华大学,准备带领部分优秀教师前往西北、西南等地。
离开的时候,火车站再次挤满了送行的人群,章星九在北平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却给清华带来了深远的变化,诸多师生都非常舍不得他离开。
上了火车,进入包厢安顿好,一名学生好奇地问道,“老师,我感觉清华现在的情况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我们为什么不多待一段时间?哪怕再多一年,也能给清华带来更多改变。”
章星九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道?可是眼下的时局实在是让人无法安心教学,我这次去西安、重庆、成都等地,名义上说是为了均衡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内陆省份的教学质量,实际上却是未雨绸缪啊。”
“老师,您是说?”学生们脸上的表情顿时严峻起来。
“不光我这么想,民国政府其实也知道北方现在已经很不安全了!你们难道忘了去年的事情?”章星九提醒道,同时心里很是无奈,他们已经判断到小鬼子会继续进攻,奈何就是不好好准备。
“您是说北平文物南迁的事情?”马上就有学生想起来了。
去年一月的时间,民国政府决定将北平文物南迁,引发了北平各界民众团体强烈反对,搬运工人罢工,却依旧没有阻止成行,二月份第一批北平故宫文物2000余箱便运抵南京,其后又有几批文物南下,等再过几年,这些文物还会再次转移。
“是啊,他们也觉得这些文物继续放在北平已经不太保险了,文物尚且如此,更何况大学?考虑到小鬼子的海军实力远在民国之上,沿海各省包括我们震旦大学所在的沪上,也会变得很不安全,所以必须得提前做好准备,西安、重庆、成都等地有天险相隔,小鬼子想打进来也没那么容易,正适合做后方基地。”
“所以咱们现在肩膀上的担子很重,不仅要为当地打好兴办高等教育的基础,也得为将来沿海、北方各地大学转移做好准备!而且这事还不能公开说,免得引发民众恐慌,民国政府对付小鬼子的本事没有,对付我们却是容易得很,到那时候抓了我们还是小事,耽误准备才是大问题!”
“学生记住了!”包厢里的师生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对自己此次西行之旅愈发重视起来,一路上都在和同伴交流信息、查看地图寻找合适的建校地址。
火车抵达西安,当地给予了他们高规格接待,甚至连省府、市府几位大员都来了,他们簇拥着一位长须男子在站台上迎接了章星九。
下车一看,章星九才明白了原因,这些大员恐怕不是冲着自己的面子来的,而是为了给这位长须男子捧场,那名长须男子一见章星九,连忙上前几步主动问好,“老师,我正好在陕西巡察工作,一听说您来了,就赶紧过来迎接,我们也有好几年没见了吧?”
“伯循无需如此客气,上次见面应该还是在南通吧?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就是四年多。”章星九握着他的手说道。
来人乃是果党元老于伯循,当年震旦大学刚开办不久,他就来到沪上入校读书,说起来那可是章星九实打实的学生,至于上次在南通见面,则是为了筹备张謇创办的私立南通大学,于伯循受邀担任校董,章星九协助办学,此后俩人各忙各的,确实有好几年没见面了。
“于院长一听说章先生要来西安,可是高兴地很呐,说要请章先生品尝西安的美食,如今已经西安饭庄准备好了酒席,还请章先生赏光。”等他们寒暄结束,几名大员也过来凑趣。
于伯循的资历实在是太老了,在西北地区又拥有巨大的声望,所以就算郑三发子心里不喜,面子上也得给够尊重,如今他担任着监察院长的高职,所到之处各地大员都将其视为上宾。
“如此就叨扰了!”章星九肯定不喜欢他们,可想在陕西各地办学,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便面带微笑好生应付过去。
到了西安饭庄,尝过葫芦鸡、奶汤锅子鱼、金线油塔等本地名吃,章星九也说起了自己此行的计划,“如今国内高等教育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富西贫的格局,陕西地处西北,可以说是既弱且贫,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学子想读大学可谓是难上加难。”
“谁说不是呢,我当年也是千里迢迢跑到沪上,才得到了读大学的机会,现在老师愿意来陕西办学,我定当鼎力支持。”听到这话,出身陕西的于伯循立刻想到了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一时感慨不已。
兴办教育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政治正确,而且于伯循也发话了,他们自然也得跟上,“如今政府账面上确实不宽裕,可若是为了办学,我们哪怕是勒紧裤腰带,也得拿出钱来。”
“老夫这些年积蓄不多,就算有也大多都用在办学上了,现在可以说是囊中羞涩,不过不要紧,老夫的字还值几个钱,明日老夫就登报卖字,换来的钱全部交给老师办学!”
第369章 秦岭
于伯循是当世书法大家,有“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之称,他的行楷书雄肆豪放,充满阳刚之美,他的草书,追求文字书写的削繁就简,简朴之中寓有匠心,形态优美,饱满浑厚,余味无穷。
许多人都想找他求字,因此还诞生过许多段子。
据说他在南京任职期间,常有人在他办公室边上的墙角处随地小便,非常影响卫生,气味难闻,也有碍观瞻,于是他便写下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六字告示,让秘书贴到此处。
因为于伯循的字实在漂亮,多少人求之不得,所以没过几天这则告示便被人揭了去,把告示揭走这人还颇有点小聪明,他将告示剪开后,又重新拼接在了一起,就变成了一句“小处不可随便“的格言,一时传为美谈。
早年,于伯循常背一个褡裢袋,里面仅有两个印章,倘有人求字,提笔就写、拿章便盖,从不收钱,故三教九流索墨者,直如过江之鲫,于伯循为人写字,不看来者的职位与身份,标准是他喜不喜欢。
宋先生的弟弟很喜欢他的字,特置一把精贵的扇面,托人请于伯循题墨,于伯循直接诶拒绝,但他却为南京夫子庙大集成酒馆的女侍写了一副,“玉壶卖春茅屋赏雨,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有时到医院慰问抗战伤兵,只要是求字,就没有不答应的,一晚要写几十幅,事后有些伤兵把字高价卖给别人,倒是解决了生计问题。
他来西北巡察,自然有许多士绅想问他求字,可于伯循实在是不喜欢这些人,遇到求字统统拒绝,现在听说章星九要在西安办学,当下就放开限制,在报纸上刊出消息,宣称只要愿意捐资助学的,他就会按照对方的要求为他写一幅字。
办学原本就是好事儿,现在又能得一幅于伯循的字,这下西安城中老少纷纷拉到于伯循的住处外面排队求字,于伯循也不嫌人多,干脆带着他们来到钟楼下面,在这里摆了一张桌子,磨墨润笔,铺开纸张来一个就写一个,不管是捐款多少,那怕是一块大洋也不嫌弃。
章星九带着学生们在西安周边为建校选址的时候,他就待在钟楼下写字,等章星九找到合适的地方回来,于伯循的手都肿了一圈儿,连吃饭都没办法自己动手,只好让别人喂。
这番辛苦也没有白费,他满是骄傲地将几个大箱子交给章星九,“老师,幸不辱命,这些日子我为办学募集到了二十三万六千五百三十八块大洋零四角七分,如今全都在这了!”
“伯循辛苦了,我替西北学子多谢了!”看到他的手,还有这些钱,章星九一时间感动不已。
“嗨,这都是给咱乡党办事,要说谢也该是我谢谢老师您啊!不过是写几个字,又能废多大力气?反倒是老师您,不远千里来陕西办学,这才是我们西北百姓的大恩人啊!”于伯循丝毫不肯居功。
“对了,这几日光顾着写字,没能陪先生一起考察选址,不知先生把校址定在了什么地方?我看西南边倒是挺合适的。”于伯循问道,他的眼光也确实不错,说的地方就是然后西安交大的校址。
只是考虑到抗战的需要,现在把校址定在市区并不合适,抗战期间,西安也遭受了长期轰炸,日军空袭西安累计147次,共出动敌机1232架次,投弹3657枚,造成2719人死亡、7972间房屋被炸毁,虽然强度不能和重庆、武汉相比,可也不得不防。
所以章星九把校址定在了城外,“我看秦岭丰裕口那地方不错,有山有水,也清净,正适合学生读书。”
这是一出距离钟楼约莫有五十来里地的山沟,隐蔽性比较强,可以有效地防范轰炸,而且还是通往陕南、四川的要道,也方便周边学生过来读书。
“怎么选那么偏的地方?”于伯循愣了下,旋即皱紧了眉头,“老师,您这几年一直在北平,莫不是以为小鬼子还能打到西安边上来?”
“如今小鬼子虎视眈眈,国内又是这个样子,华北还是一片大平原,几乎无险可守,我也是不得不防啊,地方安排地偏一点儿,也不影响学生读书,要是有个万一,还能派上大用场;不过现在对外我只会说是效仿剑桥、普林斯顿等欧美名校,把学校安排地偏僻点,有助于学生读书。”考虑到于伯循的人品,章星九也没有瞒着他。
说起眼下的时局,于伯循也是连声叹息,“老师您的顾虑确实在理,那就暂时把学校建在丰裕口吧,等将来赶走了小鬼子,再把学校迁到市区里来。”
省府、市府的大员们一听说要把学校建在那么偏的地方,也十分纳闷,章星九便搬出了剑桥、牛津、普林斯顿的例子,还有古代终南山上的一些书院,总算是说服了他们。
当即就安排人过去和当地百姓谈买地的事情,一听说要在家门口修建大学,而且还是陕西人的骄傲于伯循的老师来办学,家里有些钱的地主干脆就把土地送给学校,那些只有几亩薄地的百姓也没有二话。
于伯循立刻忍着手疼给那些地主题下了“耕读专家”、“仁善人家”等寓意吉祥的字帖。
而那些家境不好的百姓,章星九不光按照市价买了他们的土地,还给他们安排了职位,眼下他们可以帮忙干活赚钱,等学校建好,他们还可以担任校工,这样也能有个挣钱的门路。
随行的建筑师很快就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设计好了建校方案,这次没有像之前一样修建高楼大厦,而是把诸多平房散碎分布在山沟沟里,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隐蔽性,减少轰炸带来的损失。
选了个良辰吉日正式开工,然后章星九留下一部分人在这里督促学校建设,同时在西安现有的高校任教,帮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前往重庆、成都、昆明等地,继续为将来的事做准备。
第370章 重逢
从1937年至1945年,国内先后三次组织学校大规模迁移,第一次是七七事变后,小鬼子破坏中国高校91所,迫使25所学校停办,民国政府选定武汉、西安等地组建临时大学,回迁高校75所。
第二次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原在英美租界和在香江的高校或被迫停办,或回迁到西南各省,同时原来留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的高校进一步西迁,合计20所,这就是著名的西迁精神的由来。
浙江大学在此阶段一分为三,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一迁浙江於潜、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最终到达贵州遵义、湄潭,在此办学近七年;与此同时,还在浙江设龙泉分校,西迁行程2600余公里,足迹涉及浙、赣、湘、桂、粤、黔、闽等7省。
第三次因豫湘桂战役的失利,在湖南西部、广东北部、江西、福建等地的高校被迫再次西迁至四川、贵州一带,共计26所,好在这次很快就迎来了胜利,并没有耽误太多时间。
由于缺乏准备,在迁徙过程中师生规模大幅度缩减,据不完全统计,普遍减少50%,损失的教学设备更是数不胜数,是华夏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波折。
不过也有好处,正如章星九之前说的那样,此前民国的高等教育分布很不平衡,沿海经济较为活跃的省份高校数量占了大多数,内陆省份学校少的可怜,师资力量也无法和沿海相比。
而这三次大学迁徙,让这些内陆省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还给当地留下了宝贵的火种,等抗战胜利后,这些学校在回归原籍的时候,也留下了一些老师学生,以及校舍、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当地又利用这些资源开始发展本地的高等教育。
章星九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安排好接纳北方、沿海诸多学校师生的地点,这样等将来事情有变,他们就不用再重新琢磨该迁徙到什么地方了。
同时提前办学也能让当地政府、百姓知道,接纳一所大学需要做哪些工作,等将来这些师生过来的时候,也不至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有了这些准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战争对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哪怕只是把迁徙过程中的师生遗失率从50%减少到45%,章星九就算没白忙活。
这些老师学生就好像一颗颗火种,等将来开始建设祖国的时候,他们就能化作一支支火炬,照亮更多学生的视野,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这一路上很是辛苦,章星九每到一处都要勘察校址,和当地政府沟通协调经费物资,往往还得亲自出马募捐,这些都耗费了他大量时间,以至于连本届索尔维会议都没时间去。
好在索尔维会议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届和爱因斯坦跟波尔吵架的第五届,这届错过了也不觉得太遗憾,将来等战争结束了,还可以去参加1948年的索尔维会议。
离开西安后,经宝鸡、汉中、巴中抵达重庆,其实从安康、达州走或许更近,但宝鸡和汉中要比安康更适合安置学校,所以章星九才选择了这条路。
他还在宝鸡、汉中待了些时间,留下一些人手在这里筹办学校、兴建校舍,提前做好准备。
抵达重庆后,章星九也做了一些准备,只是没有西安的多,将来这里会成为陪都,小鬼子的飞机动辄就会过来轰炸,并不太适合作为重点迁徙地点。
成都要更靠近后方,又不像重庆那么惹眼,物产也非常丰富,可以安置不少大学,而当年国立四川大学筹建的时候,章星九也处理不少,有几分人情留在这里,所以他抵达成都后,受到了当地教育界、学术界的热烈欢迎;有了他们的帮助,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地顺利了不少。
最后一个重点城市是昆明,日后西南联大便把地址定在了这里,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名校先来到长沙,再前往昆明,一直到抗战胜利第二年才返回原籍。
西南联大在这座城市待了八年之久,培养出了两位诺奖得主,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元勋,至于两院院士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昆明位于大后方,气候也比较适宜,不会因为天气过热或者过冷耽误教学工作,所以章星九打算等抗战爆发后,就把这座城市作为自己的常驻地,在昆明培养更多人才。
当初前去沪上向章星九求助的董泽,已经在东陆大学担任了八年校长,这八年时间在他的努力下,云南的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现在,东陆大学已经改为省立,还以东陆乃是唐继尧个人字号私名为理由,将省立东陆大学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董泽也卸去了校长的职务,在政府担任顾问,正好可以帮章星九做好各种筹备工作。
有他这样的本土资深教育工作者在,章星九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他不光在昆明城外选了几处合适的地方,还去大理等地提前选好了校址,以便将来可以安置更多的迁徙师生。
返程的时候,章星九又绕路去了贵州,贵州也会安置一些学生,虽然没有西安、重庆、昆明那么多,可光一所浙江大学就不容小觑,所以这里也得提前做些安排。
只是如今贵州时局颇为动乱,章星九过来也没能完成多少工作,简简单单看完地址,和当地教育界人士聊了聊,就不得不离开了。
现在贵州还没有铁路,黔桂铁路要到1939年才会修建,公路也不多,章星九只能选择走水路进入长江,再从长江顺流而下返回沪上。
这天航船停泊在一座小镇,章星九来到一处客栈准备用餐休息,正在吃饭的时候,门口进来几个行商打扮的人,章星九一眼就认出了领头的那位。
第371章 大蒜素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章星九问道。
“回先生的话,从下河上来的。”来人连忙礼貌的回应,把行商的谨小慎微显露无疑。
所谓下河就是河水下游,西南这边很多地方都这么说,川菜分为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三大派系,就是根据各地在河水两岸的位置来的。
而回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沪上经常来和章星九联系的陈庶康,这就不得不佩服他的本事了,不管在上海假扮洋行买办,还是在西南山区装行商,都装的有模有样。
“哦?下河那边情况怎么样?没打仗吧?还能走不?”章星九连忙假装关切地问道。
“哎呀,说好也不好,说坏也不坏,总归有些风险,但是想想办法也能走。”陈庶康接过话头,慢慢地走到章星九跟前,时不时看看左右,似乎有些话不太方便说。
章星九还在想该找个什么理由喊他进屋单独聊呢,人家就主动把话头送上来了,于是便赶紧带着他上楼,其他客人也不觉得奇怪,这行商一看就是想卖点消息换赏钱,自然不能让其它人听见。
上一篇:神话卡牌供应商:开局哪吒三太子
下一篇:让你耕田,你要当大地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