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调教诸天

调教诸天 第142节

  消息传出,好些人当场就摔了杯子。

第365章 清华

  这些人的消息可是非常灵通的,章星九还没回来,就听说了青霉素在欧美引发巨大轰动的事儿,他们也把青霉素当成了发大财的机会,没想到章星九刚回来,他们还没来得及去拜会,就传出了这样的消息。

  要是换个人,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把青霉素抢过来,可现在出面的是宋先生,他们就麻爪了,虽然逸仙先生已经故去,却依旧被民国政府尊为国父,现在他夫人要为天下百姓做好事,谁要是站出来反对,都不用别人,郑三发子都能把他们剁了。

  原本最大的依仗也没了,这帮人只能强忍下这口气,眼睁睁看着宋先生带着人手前去武汉选址,准备兴建工厂,起码眼下他们是不敢有啥大动作了。

  现在只能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收买一些人安插在青霉素工厂里面,找机会把生产青霉素的技术方法偷出来,这样或许等局势有所变化的时候,还能派上用场。

  宋先生为章星九引开了绝大部分注意力,只是依旧没能彻底摆脱这些人的骚扰,有人试图继续拜访,有人准备想办法拉拢汤飞凡以及其他曾经在实验室待过的技术人员。

  搞得章星九不厌其烦,这段时间连跟陈庶康联系都不敢了,如今他家门口天天有人盯着,哪还敢做出这种有可能引人怀疑的事情?

  这时候陈庶康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他西装革履装成洋行来向章星九推荐工厂设备的买办,堂而皇之地进了章星九的家门,向章星九通报了一些他关心的消息。

  “土法青霉素在江西的实验已经获得了成功,您说的那两位让我转达对您的谢意,您提供的资料和物资实在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免去了许多同志的牺牲。”

  “这就好啊,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大批量的物资不敢给你,不过我这段时间又验证了一些土法方子,你拿回去交给他们;等过段时间,我门口的人少了,再利用给武汉送货的机会,把东西给你们!”章星九说着又拿出一张存单,“这是花旗银行的无记名存单,里面有十万美元,我想着你们肯定也需要外汇,就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希望能帮你们买到急需的东西。”

  “这这实在是贵多了,我们不能要!”陈庶康稍微算了下,按照当下的汇率,1美元约等于3.38银元,而在实际使用中,美元的价值还会更高,这笔钱实在是让他觉得不好意思。

  “让你拿着就拿着,这又不是给你的,而是支持你们的事业,要是这笔钱能帮你们减少一些牺牲,那就太值得了!我还是那句话,不管你们有什么需求,我都会尽力帮你们想办法。”章星九坚定地把存单重新塞了过去。

  这次陈庶康没有拒绝,他也知道,这笔钱确实可以发挥大作用,于是郑重地给章星九行了个礼,真诚地向他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回去拿着存单向飞飞汇报,飞飞也是颇为感动,“章先生对我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把这些都记在心里,等将来革命成功了,再拿出来进行宣传,让后人牢记章先生的贡献。”

  “可惜我们现在没办法获取生产青霉素所需的先进设备,不然还能减少更多损失。”陈庶康略微有些遗憾。

  “不要紧,我们现在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了,等将来会有机会得到这些设备的,而且章先生一定也在研究更新的方法,到时候或许用较为简陋的设备,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青霉素来。”

  他算是猜到了章星九的打算,只是还不够多,何止新方法,连设备章星九都准备帮他们搞定,只是不是现在,如今他们的地盘还不稳定,就算给他们,辛辛苦苦把工厂搭建起来,也生产不了多长时间,还会暴露。

  等过几年他们到了北边,再把准备好的设备交给他们,这时候就能长期发挥作用了。

  过了几天,章星九也带队前往武汉,和宋先生一起选择修建工厂的地址,最终他们选在了一处靠近长江的山谷之中,有山峦遮蔽可以增加隐蔽性,靠近长江又便于运输。

  震旦大学培养出来的建筑师拿出了高标准的建造方案,他听从章星九的安排,几乎是按照军工厂的标准来设计这家药厂,而实际上青霉素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一点儿也不比武器弹药小,这样的标准也是应该的。

  章星九在武汉留了下来,一边给国立武汉大学还有当地其他学校的学生上课,一边主持青霉素工厂的修建,在他和学生们的努力下,这家工厂以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

  多亏震旦大学这些年培养了大批人才,让章星九有高水准的工厂管理者、工程师、各种技术人员可用,不然光靠他一个人,哪能如此迅速地建起工厂。

  宋先生利用这段时间奔走全国,把红十字会上上下下的工作逐渐理顺,第一批产品刚刚通过质量检测,他就利用红十字会的渠道把这些药品送往全国各地。

  一部分拿出来销售,换取资金支持工厂继续生产,另一部分则拿出来提供给那些身患重病却得不到医治的贫寒百姓。

  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红十字会分部暗地里倒卖药物,有的贫寒患者舍不得自己用药,偷偷拿去换钱留给家人.

  但在宋先生和章星九的努力下,这种模式还是勉强坚持了下来,只是报纸上颇有质疑的声音,气得阿张连写好几篇文章和他们吵架,双方在报纸上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阿张更胜一筹。

  看着青霉素工厂已经能正常运行了,章星九便离开了武汉,返回沪上,重新回到震旦大学教书、做研究,偶尔再和陈庶康联系联系,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到了十月份,章星九家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章星九一看名帖上梅贻琦三个字,脸上立刻浮现出了笑容,这次终于要去清华了。

第366章 再临北平

  梅贻琦字月涵,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1908年入保定高等学堂,次年报考首批庚款留美生,在630名考生中以第六名的成绩被录取,成为首批赴美留学生47人中的一名,进入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习电机工程。

  四年后毕业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次年归国进入清华任教,担任清华学堂物理教师,后任教务长,暂代校务,清华大学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等职。

  前不久,清华原校长罗家伦因为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梅贻琦接任了这一职位。

  上任之后,他立志将清华建设成一流大学,只是如今清华非常缺少教师,尤其是理工科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

  在章星九的教导下,震旦大学理工科如今已经成为亚洲一流水平,并且在国际上享有不俗的声望,而且他此前曾经先后帮助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建立起高水准的理工学院,如今清华想提高理工科的教学水平,全国难道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么?

  所以一听说章星九回到沪上,梅贻琦就亲自南下,来到沪上登门相请,一进屋刚见到章星九,梅贻琦就提起了马相伯的话,“马工当年有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某也颇为赞同,如今初掌清华,也认为‘师资为大学

  对于这个人,章星九是佩服的,他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清华服务,一开始兢兢业业的完成教学工作,当上校长也在混乱的世道中竭力守护清华,在他担任校长的十七年间,终于让清华成为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为清华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章星九也确实有帮助清华提高的想法,所以没太多推辞就答应下来,“如今华夏大学格局大致可以总结为南强北弱,北方诸多学生想得到很好的教育机会,可比南方难多了!尤其是理工科,北平光有一所北大还不够,月涵贤弟有心振作清华理工科,我自当竭力相助!”

  梅贻琦闻言大喜,他原本以为要费一番功夫才能说服章星九,没想到人家这么干脆就答应下来,连忙起身道谢,“章先生如此豪爽,我也不好小气,等您来了清华,就如同当初在北大一样,学校理工科乃至医科的教学工作全部由您做主,要设置哪些院系科目、聘请哪些教师都由您说了算。”

  说着他面露惭色,“只是清华现在的经费有限,恐怕没办法花太多钱用于修建实验室。”

  “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先把框架搭起来,以后再慢慢填充就是。”章星九并不太在意这些,而且他也为清华准备了礼物,“刚好近期震旦大学打算更换一批设备,这些设备和国际一流院校比起来自然有所不如,不过以国内各大学的水平来说,还是算很不错的了,要是不嫌弃,就捐给清华了。”

  梅贻琦顿时涨红了脸,他原本只是说明难处,可没有劝捐的意思,但这些设备对清华来说确实重要,他也只能答应下来,“章先生为了华夏高等教育的发展真是操碎了心,我代表清华所有师生,多谢您和震旦大学的好意,我们一定不会辜负这批设备,希望能利用这些设备培养出更多人才、做出更多成果来。”

  要送那就大方些,所以章星九又送上了一份礼物,“震旦大学图书馆也可以为清华捐赠一批书籍资料,还有我去年游历欧美,得了几笔钱,这次可以给清华捐五万美元,用于购置器材、资助贫寒学子读书,月涵贤弟就不用推辞了,我不管去哪所学校,都会带上礼物,清华自然也不例外。”

  “那我就代表清华愧领了。”梅贻琦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怪不得他们都说章先生是教育界的及时雨,人家这份心意放到哪所大学身上不感动?

  “明日你便跟我一起去学校,我召集理工科的老师和临近毕业的学生一起开个会,看看有哪些人愿意跟我一起北上,月涵贤弟要是有特别中意的老师,我也可以尽量帮忙说服。”还是和之前一样,章星九准备带一整支团队北上支援清华,不然光靠他一个人又能办多少事?

  “单凭章先生吩咐,我并无异议。”梅贻琦心头的大石头总算是放下了,这次来沪上的收获实在是太丰盛了。

  这一晚,梅贻琦睡得特别安宁,早上醒来便赶紧来到震旦大学,看着学校里那些意气风发的学生,还有一栋栋理工科大楼,心里格外羡慕,要是清华能有这些就好喽。

  章星九用大广播发布了通知,许多理工科、医科的老师和临近毕业的学生便熙熙攘攘朝着大礼堂走去,他们也早已习惯了章星九的做法,类似的支援隔段时间就要来上一次。

  原先那些跟随章星九前去援助其他学校的老师学生,如今也都成了各自学校的骨干成员,除了少数特别优秀的老师、学生,大多数人对这个选择还是很有兴趣的。

  尤其是那些家在北方的学生,他们也想离家近一些,沪上虽好,饮食、习俗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现在有机会回北方,肯定得去看看,要是合适就去,不合适的话,再等下一个机会便是。

  梅贻琦在沪上待了几天,就带着章星九的捐款和

  这些年铁路部门多少也有一些进步,所以只花了两天多时间便抵达了北平,比上次快了不少。

  当章星九从火车上下来,只见站台上挤满了来迎接他的人群。

第367章 未雨绸缪

  来迎接他的主要是教育界、学术界人士,以梅贻琦和当下的北大校长蒋梦麟为首,小六子也派来副官代表自己迎接章星九的到来,并邀请他明天去赴宴。

  这些人看到章星九都颇为感动,“如今风雨飘摇,北平也不再平安,章先生还带着这么多人北上支援北平乃至整个北方的教育事业,实在是令人佩服。”

  “我是教了一辈子书,也不会别的,如今唯愿能多为华夏培养一些人才出来,为建设华夏添砖加瓦。”想起眼下的时局,章星九也唯有叹息。

  晚上和他们吃了顿饭,

  国内情势风雨飘摇,学潮起荡,尤以北大清华为甚,学生们对学校的管理者多有不服,演讲时也经常有学生起哄讽刺,但章星九讲话的时候,台下学生全部屏声静气认真聆听,态度极其端正。

  这就是章星九从事教育行业三十多年的威望,他奔走全国到处帮助创办学校、帮他们提高理工科的教学能力,学生们只是年轻爱冲动,并不是不识好歹。

  而且章星九在演讲中也说得很是实在,处处为学生们着想,激励他们通过刻苦学习来提高自己,从而掌握更多建设国家的技能,面对这样的老师,他们又怎么会捣乱呢?

  演讲结束,全体师生起立鼓掌,欢迎章星九的到来,感谢他为清华所付出的一切,章星九劝阻了好几次,掌声依旧不肯停歇,整整持续了五分多钟。

  掌声结束,梅贻琦宣布了对章星九的任命,章星九将以清华大学名誉校长和理工学院院长的身份主持这次院系改革,清华也将加大对理工科、医学科的投入,力争将清华建设成一所真正综合性的一流大学。

  下午,章星九继续和清华的教师们开会,任命新的教师和各院系专业管理人员,这些都是提前和梅贻琦商量好的,梅贻琦也做好了清华老教职员工的工作,起码在会场上,他们并未表现出太大意见,事实上他们也不好表达意见,因为章星九带来的人学识能力确实在他们之上。

  谁要是不服,当场被人驳的下不了台,那可就不好看了,理工科跟文科还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没有太多含糊的余地。

  章星九原本还想开会到深夜,可小六子的副官已经带着汽车在外面等着了,他只好把今天没讨论完的事挪到明天继续讨论,跟着副官一起去赴宴。

  今天是一场私宴,小六子和赵四小姐宴请章星九跟马宗文夫妇俩,并没有外人,见面后小六子先表达了一番对章星九的仰慕之情,旋即又连声叹息。

  “章先生愿意北上支援清华,这对整个北方的教育界都是大好事,原本我应该竭尽所能给章先生提供帮助,但是您也知道,眼下时局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全国人民都在骂我丧权辱国,我也快通电下野了,这时候就算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借这一杯薄酒,向章先生聊表歉意了!”

  章星九也没啥可说的,他知道小六子有些委屈,可他要不是先自己怂了,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

  只是小六子依旧低估了小鬼子的野心,他们可不是吞下东北就能满足的,再过几年他们还会觊觎华北,那时候不管清华还是北大,都得撤到南方去。

  所以还得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保存更多教学能力,不至于在撤退途中遭受太大损失,因此章星九从现在就开始未雨绸缪。

  苦闷的是这些事情还不好直接说,没人信倒也罢了,要是有人给他扣上胆小怕事、畏敌如虎的帽子,恐怕还会影响准备工作。

  章星九也只能采取一些更加委婉的方式进行准备工作,比如向梅贻琦提议,在清华的必修课里加上军事训练科目,不要求能把学生培养出士兵,而且说实话,若非迫不得已,让这些学生当士兵实在是有些浪费,他们应该在更适合的位置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只求能帮他们锻炼身体,同时培养一定的纪律性,这样将来撤退的时候,才能更有效率。

  各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也进行了统一的编号管理,日常维护人员还会接受快速拆卸安装的培训,等将来情况有变,马上就能拆卸装箱运走,决不能把这些宝贵的设备留给小鬼子。

  与此同时,章星九也没忘了继续和云南的董泽等人书信来往,及时了解云贵川、陕西等地高校的需求,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将来各所高校为躲避战争,所选择的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去西南,在昆明建设西南联大;另一条去陕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学来到西安,又孕育出了西安交通大学,这就是日后教育界屡屡宣传的西迁精神。

  只是这些地方眼下都非常落后,能够接纳的学生有限,要是仓促前往,还得花一番功夫才能重新恢复教学工作,而且效果肯定远远比不上在北平、沪上的时候。

  所以章星九计划,先在京城待几年,等把清华理工科的实力提升上去,再到西北、西南等地转一圈,提前考察当地的情况,再做一些准备。

  这样等各学校纷纷前往西南、西北等地躲避战乱的时候,也可以节省一些宝贵的时间,尽快恢复教学工作。

  如今时间紧迫,章星九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可惜时局的动乱实在是浪费了他太多时间,刚过完年,京城这边没咋乱,沪上倒是先出了问题。

  他不得不抽出时间南下,回到震旦大学暂时主持大局,一直到沪上暂且恢复,再返回北平。

  到了十月份,总算是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那些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了今年的获奖名单,章星九和汤飞凡因为在青霉素上的贡献,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第368章 西安

  领奖啥的不再赘述,流程和前两次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章星九和汤飞凡在颁奖仪式结束之后,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公布了很多小鬼子入侵华夏的证据,向国际社会揭示了他们贪婪残暴的真面目,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只是眼下的作用依旧有限。

  回国的时候也带来了一批欧美的科学家和记者,在学术交流之余,也让他们亲眼目睹了小鬼子给华夏造成的伤害,争取到了一些国际支持。

首节 上一节 142/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话卡牌供应商:开局哪吒三太子

下一篇:让你耕田,你要当大地之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