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调教诸天

调教诸天 第136节

  至于另一所军事院校,章星九也同时派遣几名比较熟悉军事数学、军事物理和军事工程学的教师过来帮忙,现在距离学校开学还有两三年时间,正好提前挑选人才去欧美国家的军事院校学习,等黄埔开学的时候,这些人就可以带着较为先进的理念回来教导学生了。

  章星九自己有空的话,也会去给这些学生上几节课,一想到这所学校将来的组织架构,章星九嘴角就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到时候就又可以跟那些留法学生中的杰出成员见面了。

  等中山大学走上正轨,章星九还准备派遣几名老师去香江,争取在这里也兴建一所学校,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若是能在这里经营一所心向祖国的学校,必然会对香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逸仙先生说的两所院校筹备都需要不短的时间,所以章星九和他聊了几次,就先回沪上去了,今后俩人会经常进行书信、电报联系,随时沟通学校筹办事宜。

  回到沪上,章星九继续一边教学,一边从事自己的研究,没过多久,又有一位客人过来找他谈办学的事。

  这位不是外人,正是之前和章星九合作开办集美学校的陈嘉庚,他一开口就是和逸仙同样的目的,“前年我在厦门发出《筹办福建厦门大学校附设高等师范学校通告》;去年,校址获批,随后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成立董事会.”

  “这次过来,想请州平贤弟担任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

第347章 震旦系

  哈,这倒是巧了,前脚孙逸仙刚请自己担任中山大学的校长,后脚陈嘉庚又来请他担任厦门大学的校长,章星九感觉自己成了香饽饽。

  不过想想也正常,震旦大学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固然有马相伯、严复等人的贡献,但更多还是因为有章星九掌舵,让震旦大学始终能保持稳定发展,还不用为经费发愁。

  如今震旦大学已经走上正轨,马相伯年纪大了,身体倒还康健,有他在章星九出去几年也不成问题,前几年他去北平帮助北京大学提升理工科的实力就证明了这一点。

  陈嘉庚跟章星九有交情,还在集美学校的事情上合作过,亲眼见证过震旦大学培养出来的老师的能力,现在筹办厦门大学,马上就想到了章星九。

  先前章星九没有答应蔡鹤卿去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是因为京城那边局势有些乱,自己就算去当校长,也没太大发挥空间,当个理科学长倒是刚刚好。

  去厦门大学相对要好一些,这是陈嘉庚筹集资金开办的私立院校,学校事务由校董会说了算,章星九要是过去,他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就算有掣肘也不会太多,只要学校能发展顺利,他们也能接受。

  只是先前已经答应了,过几年要去广东帮逸仙先生,所以章星九便根据这个时间给出了方案,“校长的话,陈先生还是另请高明吧,我可以当两三年的顾问,去厦门给学生们上上课,给筹办学校提供一些建议,两三年之后我就离开。”

  “如此足以,如此足以!”陈嘉庚大喜过望,他原本也没指望能把章星九请过去,能请他帮忙出出主意,从震旦大学引进一些教师就很不错了,没想到章星九竟然愿意去厦门待几年,这绝对是意外之喜。

  又聊了几句,陈嘉庚主动说起了薪酬,“章先生,只要您愿意去,薪酬方面我就算卖糖厂也要满足你!”

  “倒也不必太多,前几年教育部颁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规定大学校长分为三级,月薪分别为600元、500元、400元,蔡鹤卿拿的就是六百元的月薪,我跟他一样就好!”

  章星九专门解释道,“我其实不怎么缺钱,之前研发的专利每年都会给我带来不少分红,我自己也做些投资,不管个人生活还是研究所需,都不靠工资!”

  “只是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道理陈先生肯定也听过,我要是不要薪酬或是要的太少,其他学校的校长就该为难了,到时候我会用这笔薪酬成立一个强国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学生,学校也不必公布我的姓名,这样其他老师也不会感到为难。”

  “州平贤弟想的太周到了。”陈嘉庚略一思索,便明白了章星九这么做的深意,不由得大为佩服,“我也不能让州平贤弟专美于前,这强国奖学金也算我一份。”

  陈嘉庚便在沪上多留了几天,和马相伯等人商讨该邀请哪些教师、优秀毕业生去厦门任教、管理学校,章星九也说服了马宗文,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去厦门待几年。

  还没等他们离开,章星九准备去厦门大学任教的事情就在教育界引发了巨大轰动,好多学校立刻派人飞速赶往沪上,他们想的很直接,章星九既然能去厦门大学,那或许也能来我们学校?就算今年不来,等厦门大学建好走上正轨,或许就能过来了!

  于是乎,这些院校代表立刻涌向震旦大学,差点把章星九办公室的门槛都踩断了,面对他们的热情相邀,章星九只能婉拒,他现在要去筹办厦门大学,过几年还要去筹办中山大学,实在抽不出时间。

  可人家大老远过来,也不好让他们白跑一趟,于是章星九又借此机会和他们聊起了合作的事儿,比如授权使用震旦大学编纂的教材,给他们介绍震旦大学的教师、优秀毕业生过去任教,乃至联合举办考试统一招生的事儿。

  现在民国的大学大多都是自主招生,这给学生报考以及学校招生都造成了极大地不利,现在交通又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狭窄,往往只能就近报考家乡的学校。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优秀学生没办法考好大学,大学也招不到足够多好学生的现象,章星九提出的联合举办考试统一招生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而在原历史中,一直到37年,才由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5所当时民国的最高水平的高等学府,组织了一次面向全国的统一招生考试,被时人称作“五大名校联考”。

  以章星九如今在教育界的影响力,确实可以试着提前进行多校联考了,在场许多代表都颇为意动,连忙发电报回去请示。

  章星九也给北大、天大、南开等较为熟悉的学校发去电报,商讨统一招生事宜,这些人也有些心动,也派来代表到沪上开会讨论此事。

  最后,决定参与这次联考的学校有震旦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之江学堂、厦门大学、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八所学校。

  到今年暑假,这八所学校将会采取统一试卷、统一判卷、统一评分,再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分数进行录取,考点分布在沪上、北平、天津、杭州、厦门、武昌、成都、南京等八个主要城市,基本能覆盖大半个中国。

  如此一来,考生们省去了千里奔波的烦恼,各所学校也能扩大招生范围,录取更优质的生源,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联系。

  第一次联考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他学校见了也纷纷要求加入,纷纷前往震旦大学招募优秀教师,慢慢地震旦系在教育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第348章 支援西南

  考试这都是将来的事情,现如今来沪上向震旦大学请求支援的还有一位比较特殊的客人,受到了章星九的热情招待,那就是来自云南的董泽。

  董泽,字雨苍,云南省云龙县宝丰镇人,今年三十三岁,早年间入读于云南省昆明贡院甲种农业学校,后考取留学日本公费生,入读于东京同文书院,几年后返回中国,加入辛亥革命运动,屡建功勋又返回云南,任云南军都督府秘书。

  工作了一段时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及教育,期间时而回国搞革命,时而返回美国继续读书,去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双项硕士学位,载誉归国。

  云南虽然抵触边陲,经济落后,当地人也有一颗兴办教育之心,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提出要在云南本地兴建一所大学,董泽和其他有过留洋经历的云南学生更是为此投入了大量心血,多方奔走,才终于得到云南主政者的支持,决定在昆明筹办一所新的大学。

  只是当地能提供的资源有限,土地肯定没问题,建设校园的经费就比较困难了,华夏连年军阀混战,好不容易收上来的税,大多都耗费在了战场上,给挤给这所大学的少之又少。

  钱勉强还可以解决,云南虽然穷,热心教育的当地父老却也不少,到时候政府出一笔钱,当地父老再筹集一些钱,怎么也能把校舍修建起来。

  可开办一所大学光有校舍还不够,还得有一批优秀的老师,而这些董泽就太为难了,他固然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硕士,还有几位留学归来的好友相助,可光靠他们几个又能教导几个学生?

  如今听说震旦大学大力支持全国大学,董泽连忙闻讯赶过来了,一路从云南穿越缅甸出海,再乘船北上抵达沪上,连休息都顾不上就风尘仆仆地找到章星九求助。

  章星九听完也是颇为感慨,“民国成立已经十多年了,云南这样的边陲省份依旧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这确实不合适,雨苍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跋山涉水来寻求帮助,我要是不答应,那可就寒了云南学子的心!”

  “这样好了,我的诺贝尔奖奖金还有一些结余,那就先拿五万大洋让雨苍带回去,也算是我给西南学子的一片心意,雨苍可以用这笔钱兴建校舍、招募学生。”给云南捐赠校舍,可不仅仅是为了云南着想,还能惠及贵州、四川等地,整个西南都会因此而受益。

  董泽感动地眼泪差点就下来了,他和诸多好友为了筹办学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为了筹款更是受尽白眼,没想到才

  “章先生大义,学生感激不尽,我替西南数千万百姓谢过章先生高义!”说罢董泽深深一躬,要不是担心章星九不喜欢旧礼仪,他甚至愿意给章星九跪下。

  “至于教师,我也想办法帮你解决,明日我就召集出身西南以及其他有志于前往西南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教师、学生,来一起开个会,雨苍你先讲讲云南现在的情况,着重说说西南学子求学的不易和对大学的渴望,我也帮你敲敲边鼓,争取多说服一些教师、学生去昆明帮你办学!”

  “我在去和诸位校董商量下,给这所尚未成立的大学捐赠一批教材、实验设备,算是为西南教育事业的发展聊表心意。”

  “然后我再给沪上的士绅,还有西南出身,在沪上生活的商人、职员.发请柬,办一场募捐会,雨苍再给他们讲讲,或许也能有所收获。”

  听到这些,董泽激动地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三十多岁的男人,眼泪就这么哗哗地流了下来,说话都说不利索了,只知道对章星九连连鞠躬,“章公如此大力相助,我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大恩不言谢,将来章公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哪怕要我的命,我也不会皱半点眉头。”

  “我只愿全中国的学子都能有机会读书,西南各省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也该有一所大学。”说道这里,章星九忍不住暗暗叹气,让全中国的学子都有机会读书,这又谈何容易,也不知道他这一辈子还没有机会看到。

  董泽听到这话也陷入畅想之中,“要是真有那么一天该多好啊!”

  他在沪上待了半个月时间,章星九带着他先后见了震旦大学的老师学生、校董,又去拜会了各方士绅,西南各个同乡会的乡党。

  董泽来沪上的时候,身上只剩下一些散碎零钱,而离开的时候,则带走了十多万大洋,一车皮教材、一车皮实验设备,以及数十名震旦大学及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师、学生。

  有了这些资源,云南距离拥有自己的第一所大学已经不远了。

  消息传出,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些偏远省份的教育界人士,顿时把章星九视为教育界的及时雨,恨不得能马上前往沪上向章星九求助。

  可惜章星九马上就在报纸上刊登了声明,言称自己获得的诺贝尔奖奖金已经花完,接下来又要前往厦门主持厦门大学的开办事宜,实在是无力提供其他帮助。

  许多人看了都捶胸顿足,深恨自己为啥没有早行动一步,要是他们赶在董泽之前抵达沪上,说不定带着大批钱财物资人员回乡兴办大学的就是他们了。

  同时更多人开始祝福,希望章星九能尽快再拿一次诺贝尔奖,这样的话,他们就又有机会找章星九求助了。

  章星九也凭借这一系列的事,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尤其是在青年学子心中,简直把他当成了全中国最值得尊重的人之一看待。

  这也为他办学提供了诸多便利,等他抵达厦门,准备和其他校董商讨办学事宜的时候,诸位校董都纷纷表态,一切都听从章先生安排。

第349章 南下广东

  章星九也没摆架子,而是认真地和校董们讨论了对厦门大学的期望,这才开始根据他们的需求和胡建本地的具体情况着手制定建校方案。

  每次遇到问题,他都和校董们安排给他的助理邓萃英耐心地商量,直到双方达成一致,才会开始推行方案。

  邓萃英字芝园,胡建闽侯人,今年三十七岁,出身耕渎世家,早年间接受传统教育为主,成年后进入全闽师范学堂学习新学,毕业后担任了一年小学教师,就考上了赴日官费留学生。

  来到日本,先在弘文书院高师预备班学习,后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接触到了许多革命志士,受他们影响加入到革命行列之中。

  辛亥革命成功,他也应召归来,先后担任FJ省视学、科长,福州师范学校校长,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等职,在京城的时候被送到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书。

  学成归来以教育部参事兼代北京高师校长,如今受邀返回胡建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事宜,他在教育领域也有丰富的经验,要不是陈嘉庚请来了章星九,他应该是厦门大学首任校长的不二人选。

  邓萃英在京城期间颇受教育部部长范源濂青睐,范源濂的弟弟范源让又是章星九的学生,俩人有这层关系在,章星九又有教育学术领域独一无二的声望,邓萃英对他很是尊敬,所以双方合作的还算愉快。

  按照陈嘉庚原本的规划,厦门大学应该包括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章星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调,考虑到厦门靠海,所以增加了航海、水产、船舶等专业。

  物理、化学、数学更是章星九的拿手科目,加上震旦大学支援来的老师,章星九有信心把厦门大学打造成国内第三个理科中心,仅次于震旦大学和北京大学。

  至于文法商教育等院系,就交给邓萃英管理,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又曾经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校长,管理这些学院当不成问题。

  马宗文则当上了外语系的系主任,原本国内教育界对女性担任校领导还有所顾虑,不过自从居里夫人来华巡回演讲后,这些顾虑就不存在了。

  而马宗文在震旦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教学质量非常过硬,又有法兰西的文凭,就算不提她和章星九的关系,担任这一职位也没人说得出话来。

  原本章星九还想邀请阿张来厦门大学任教,但是转念一想,他现在正在京城教书,而许广平明年就要考入他担任教师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实在是不好破坏这段姻缘,就暂且放到一边,准备等他俩关系差不多的时候,再请阿张来厦门。

  陈嘉庚选中厦门南边的演武场作为校址,并雄心勃勃地买下了周围两千多亩地,以便将来学校扩大规模使用,在奠基仪式上,他慷慨陈词。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若并此而无之,是置国家于度外,而自取灭亡之道也,救亡图存,匹夫有责。”

  “民心未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

  爱国热情洋溢,闻者莫不感动,他当场宣布了创办厦门大学的计划,说明了校址的选择等问题,并表示“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当场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经常费三百万元,分作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万元,他还呼吁,“众擎易举,众志成城,是所深望于海内外同胞也。”

  并准备在厦大略具规模后,再向南洋富侨募捐,听到这儿,章星九忍不住想起了广东那位,但从募捐上来说,陈嘉庚可比他靠谱多了,行事很有章法,等学校建成再募捐无疑能吸引更多人捐助。

  结果,仪式刚刚结束,陪同章星九一起来厦门协助筹办厦大医学系的伍连德就找到陈嘉庚慷慨解囊,他也是南洋华侨,对愿意招收南洋学生的厦门大学天然具有好感,当时就拿出了诺奖奖金的一半儿捐给厦大。

  受此感染,参加仪式的诸位嘉宾慷慨解囊者甚多,让厦门大学的筹备资金得以大大缓解。

  厦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

  到了开学季,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齐聚厦门大学,看着台上的章星九,眼睛里满是仰慕的期待。

  章星九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短短几年时间,就让厦门大学走上了正轨,无论教学质量还是科研成果都排在了国内大学的前列,已经初步具备了国内一流大学的底蕴。

  而这时候,广东那边也做好了准备,于是逸仙先生给章星九发来电报,盛情邀请他南下,担任国立广东大学的校长,主持学校的筹备事宜。

首节 上一节 136/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话卡牌供应商:开局哪吒三太子

下一篇:让你耕田,你要当大地之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