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我在大夏窃神权

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442节

  第二种断句就是所谓的愚民政策,不过这句话是有上下文出处的,特别是配合孔子建立私塾的主张,这种说法显然是有误读圣人言语的嫌疑。

  即使这个时代百家争鸣,但是这样曲解圣人言语,也是大罪,别以为儒家的官员们提不动刀了。

  长孙丹瞬间反应过来,这根本不是市井之徒的话,而是周铁衣自己的话,这让他忍不住想多了一层,既然是周铁衣假托市井之徒的话讲给自己听,是不是意味着要从这个方面对儒家出手。

  只不过还不等长孙丹细想,周铁衣就笑道,“我也认为是胡诌之言。”

  “不过,圣人又有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这倒是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孙丹表情错愕,露出苦笑,“你这是要考校我啊!”

  刚刚一句话,周铁衣就已经翻转了三次,用道家圣人的话来辩驳儒家圣人的话,又说自己不完全赞同曲解的话,结合如今周铁衣的身份地位,一时间竟然让长孙丹这位嫡系都觉得高深莫测,难以揣度。

  “所以圣人的话,不是越精练就越正确,我倒是有一种新的理解,长孙伯父可愿听?”

  “愿闻其详。”

  “儒家圣人和道家圣人对民智的理解,我认为可以从‘知’和‘性’来解释。”

  “所谓的‘知’,就是人对于万事万物客观认知,就比如钻木取火这些知识,这些知识不以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认知而改变,同时能够指导我们人生活生产,让我们过得更好,这就是儒家圣人开办私塾,教导百姓的初衷,也是‘启智’。”

  “所谓的‘性’,是人对于万事万物自我感性的认知,包括愤怒,喜悦,仁义,道德,这些情绪容易被引导乃至于误导,所以道家圣人认为应该克服,不应该成为人们去判断,处理事物的标准。”

  “同时‘知’和‘性’一定是在人学习知识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同时可以互相转化。”

  周铁衣说完这段话,长孙丹起身,一边踱步,一边认真梳理。

  第一段对于‘知’的定义很好理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狭义的‘知识’,但是对于‘性’的这种提法,长孙丹还是第一次听说。

  “仁义道德也是‘性’?”

  长孙丹眼前一亮,如果将仁义道德判断成为愤怒,喜悦等一种情绪,这对儒家经典的杀伤力一点都不亚于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自然是性。”

  周铁衣十分肯定地说道,“不仅仁义道德是性,法律也可以是性,这是一段时间内人类社会共同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却不是客观真理,必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长孙伯父可用前朝的法律来判本朝的案子?”

  周铁衣这么一说,长孙丹瞬间就醒悟过来了。

  法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道德的一种,只不过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同时道德也会影响法律的判断。

  就比如长孙丹就遇到过几次这种棘手的案子,假如一个人为报父仇而杀人,一般而言,朝廷都会轻判不会重判。

  长孙丹认真想了想,遗憾道,“可惜不能够以此法攻讦儒家!”

  既然法律也是‘性’,作为法家的人,长孙丹自然也不好在这点上攻讦儒家的道德。

  周铁衣无声笑了笑。

  长孙丹看到周铁衣的笑容,自己也笑了起来,“到底是我格局小了,还停留在‘性’的层次,不如你已经见了‘真知’。”

  周铁衣反而摇头,“不,‘知’和‘性’我并不认为两者是完全背离的,矛盾的,反而我认为正是由于‘性’的积累,才能够促使人学到真正的‘知’,所以不因性起,不知生所为何!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

  “怎么个引导法?”

  长孙丹眼前一亮,之前与周铁衣交谈,他只见识了周铁衣在官场中的手段,而今日才见识周铁衣的道理。

  “就以墨石案为例。”

  “我们都知道墨石案上面的人都罪有应得,剥削百姓,用死有余辜来处理都不为过,但实际上呢?墨石案事关国库亏空,事关前线兵事,甚至事关如今的改革,如果按照最朴实的道德来处理这案子,我们只能够得到一个更乱的局面,对已经造成伤害的百姓进行二次伤害,让百姓彻底失去朝廷的信任。”

  “但反过来,我们能够为了一时政治的妥协完全置道理和法律于不顾吗,完全抛弃‘性’,那我们为何而生?”

  “所以我需要将这件事让百姓知道,让天下人警示,同时我不能够让汹涌的民意化作不可控的力量,彻底破坏好不容易经营起的局面。”

  长孙丹认真理了理思路,用略带疑问的语气说道,“所以你选择在股票大卖的时候将墨石案抛出来结案?”

  “是。”

  周铁衣点头肯定道,“天下绝大多数百姓之所以痛恨贪官污吏,就是因为伤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只有他们在得到利益的时候,才是最好引导民意的时候。”

  “百姓们需要一个合乎法,合乎理的交代,合乎法我们可以制定,那如何让他们觉得合乎理呢?只有上下一体,将功赎罪两个办法。”

  长孙丹听得眼前一亮,只觉得以前没有读懂的法家道理今天在周铁衣这里有了另外的一些解释,如同触类旁通,让他豁然开朗。

  将功赎罪他自然是理解,上下一体……想到这里长孙丹目光一凝,停下脚步,看向案前的周铁衣,此时周铁衣已经将案宗名录看了一遍,该判的都判了,唯独一人,刑部不敢提及。

  于是周铁衣提笔道,“臣闻《天圣民三才感应策》,久读之,实属良策,今夏旱秋涝,百姓凋敝,又逢墨石一案,牵扯官员,百姓众多,纵上天有好生之道德,然臣至下多罪矣,臣之多罪,列于其上,但尚有一罪不敢直言。”

  看到周铁衣在上面写的东西,长孙丹本来就沉凝的目光中,瞳孔一缩,他顿时明白为什么周铁衣一来就说这份罪状自己这位刑部侍郎不够格交上去了。

  从始至终,周铁衣都不准备将墨石案弱化处理,只是要用合适的方式处理,这场案子判决之后,不是以今日的判决为结束,而是从今日起,以后天下的判决都要被墨石案影响!

  天圣民三才感应策。

  天降祥瑞,乃天生圣德皇帝之功,那百姓群臣之罪,实乃皇帝失德之祸!

  这天下哪有只享功劳,不担责任的美事,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

  周铁衣写下自己的名字,将案宗合上,对着长孙丹说道,“还请长孙侍郎将案宗交于司律,司民过审,再上呈圣上过目。”

  司律府。

  灯火通明,看了一遍案宗的青空规本来想要在最后落上自己的姓名,结束整个墨石案的闹剧,但是当看到周铁衣最后的题字,即使以他的心性也瞳孔一缩,对旁边侍奉的管家问道,“这案宗是长孙丹送来的?他人呢?走了吗?”

  管家见自家老爷神色如同择人而噬的老虎,连忙回答道,“长孙大人在花厅等着。”

  “叫他进来。”

  不一会儿,长孙丹好整以暇地步入了青空规的书房之内。

  青空规皱眉,“事情已经结束了,他就不能够安分几天吗?”

  长孙丹拱手一礼,“回禀司律,周侯让我带一句话给您。”

  “讲。”

  “不因性起,不知生所为何,不见真知,不明天下之所为何!”

第45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户部衙门。

  夜幕虽然已经降临,但年关也是一日日逼近。

  年关难渡,对于百姓们如此,今年对于户部的老爷们也如此。

  今年乱象迭起,旱灾,水灾,兵灾,还要加上圣上兴修道宫的钱,即使往年盈余贴补上,也差了近两千万两,更不要说前段时间左将军府上书,要在北方五省道兴修铁路,初期就要追加白银千万两,之后还不知道要填补多少进去。

  同时在御书房内,周铁衣提出了今年年关西方诸省道可能因为佛教的原因大乱,这不仅需要准备好部队,同时也需要准备好钱粮,这里就又需要准备千万两银子。

  一桩桩的事情加起来,让户部的堂官们焦头烂额,只能够提出加削减开支,增加兵赋,灾赋的老办法。

  但削官员开支和加税容易,却需要有人承担这个骂名,户部又多是儒家的人,所以在这件事上显得极为犹豫,只是让石昌盛将这个方法送到司民府去,最终还是要司民董行书来承担这个责任。

  之后事情却突然峰回路转,周铁衣查墨石案回京,不仅抄没了一批银两,同时还提出了中央银行发行债券,股票,银票来贴补亏空的方法。

  所以这两天朝廷众多部委之中,要说谁最想要周铁衣成功,莫过于户部。

  地灯亮起,虽然此时天气严寒,空中又飘起了雪,但户部的堂官们却一改往日的愁眉苦脸,石昌盛将办公地点临时放在花厅,一边赏雪,一边谈论着今天依旧火热的交易所。

  “今天火车商会收盘价是每股六两银子,如果按照两百万股来计算,整个火车商会就值一千二百万两银子,虽然周侯是看重了些奇淫巧技的手段,但这生钱的手段实在是让人佩服啊。”

  新任的户部左侍郎感叹道。

  他们这些事务官和儒家喜欢念经的大儒还是有点不一样,特别是当家才知道财米油盐贵,仅仅靠道德是教育不了人的。

  “何止!”户部右侍郎杨广镇一脸喜意,“火车商会虽然现在是一千两百万两银子,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即使是八千万两银子,也是便宜得很!”

  虽然杨广镇之前和周铁衣不对付,但他昨天和今天可是高价买了不少火车商会的股票,作为户部侍郎,他比其他人更能肯定火车商会的价值。

  “八千万两银子!”

  户部一位主薄惊呼一声,顿时捶胸顿足,今天自己看火车商会价格太高了,所以让仆人买了点其他的股票。

  “那不是仅仅只是火车商会的股票,就可以轻易将今年的亏空给抹平吗!”

  另外一位主薄忍不住露出喜意,这银子多,他们户部的权柄自然就大。

  “不是这样算的。”

  石昌盛见众人越说越不像话,打断道,“火车商会是火车商会,户部是户部,难道你们有本事能够将火车商会从周侯手里面收过来?若谁有这本事,我这尚书的位置退位让贤也不妨事。”

  听到石昌盛的话,在场的堂官们讪讪一笑。

  他们知道石昌盛这是提醒他们别高兴得太早,虽然现在火车商会和其他四支股票价格暴涨,但涨的钱一分都没有进户部的口袋中,反倒是让那些买卖股票的人赚了便宜。

  他们户部到现在为止,还是看着金山,动不了分毫。

  “石翁说笑了,我等还要靠您老主持大局呢。”

  右侍郎杨广镇赶忙打了个哈哈,而后说道,“不过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今年这钱肯定要收上来才能够发下去,总不能够看着股票暴涨,我们户部却分文不取吧,何况周侯创立中央银行,不就是为了解决今年的财政亏空吗?”

  “你的意思是?”

  杨广镇见石昌盛顺势问了下来,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这天下所得,皆是大夏所得,既然百姓都要交户税,之前周侯也提出了商税,不如我们就先在股票的交易上实行起来!”

  周铁衣之前改革诛神司,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赋予诛神司查收商税的权力。

  但商税的制定和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别是因为商人流动性极强,不像农民一样可以准确确定收入。

  所以前几个月周铁衣提出的商税改革首先在地点上局限于天京,然后在形式上以政治打压敌对商人,扶持己方商人为主。

  当东南商会以钱光运为主的商人们吞了其他商人的财产,然后再让自己这一派的商人主动申报赋税。

  这种改革短期确实有效,对于交税的商人们而言,他们与其说将其视为国家赋税,更多的是将其看做跟着周铁衣吞并他人财产的投名状。

首节 上一节 442/5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为下一世攒灵根

下一篇:魔道降临美利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