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提刀录 第164节
高见笑道:“哈哈,是吗?很正常吧,毕竟你看,这幅河山之景,如此壮阔美丽,又岂能觉得不美呢?”
靖江君摇头说道:“那可不一定啊,同样的景色,不同的人来看,看见的模样也是不同的。”
“你们这些人的心湖广阔平坦,聪慧的同时还坦荡,所以这景色在你们眼里,或许也格外平坦美丽吧。”
话语之间,靖江君突然低头,那些像高见和李驺方一样的人,他们,是否都是觉得这世界很漂亮呢?
因为他们觉得很这世界很漂亮,所以才愿意去做那些事情?
或许吧。
而高见这边,他听见靖江君这话,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对了,说到这个,我还挺好奇的,虽然总说心湖,心湖,我也确实能感受到心湖的存在,但心湖本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我的感受,还是真实存在的事物,靖江君你是九境,可否为我解惑?”
关于这点,高见其实疑惑很久了。
从最开始,他就知道心湖的存在,并且知道每个人的心湖都不一样。
世界是景物,而心湖映照这些景物之后,人才能够看见。
就像是比武决斗输了,对面说了一句“承让承让”,有的人听起来是阴阳怪气,有的人听起来则是对方的友善表达。
一样的话语,不同的感受。
这都是因为,心湖所倒映出来的景色不一样。
书上说,是因为有的人心湖浑浊逼仄,所以什么好话到了他耳朵里都显得尖锐讽刺,可真的会有这种差别吗?心湖到底是一个具象的存在,还只是作为某种形容词存在吗?
尽管已经亲眼见证过自己的‘心湖’,高见却始终难以理解,到现在都没想明白,这片心湖到底是幻觉,还是真实?
“你才三境,就在思考这个了?你是想破神关?”靖江君问道。
“是。”高见点头。
“那我可不能多说了,多说了反而是害你,你要知道的是,心湖……是真实存在的,就可以了。”靖江君答道,然后,他突然又接了一句话:“说真的,你能问出这个问题,我突然就放心了来着。”
“放心了?”高见疑惑。
“哈哈,你知道之前你在和我侃侃而谈李驺方的事情,还有楔子,布局什么的,我心里可是相当惊讶的,感觉你可能是什么重修的怪物。”
“不过现在来看,你虽然心思深沉了些,但终究还是个少年人啊。”靖江君说道。
“唉,不太理解你们的刻板印象和思维定式是哪儿来的。”高见摇了摇头:“我心思一点也不深沉,我只是比较聪明而已。”
“看得出来。”靖江君的语气缓和了许多。
话语之间,高见往下扫了一眼,却突然发现了一个老地方。
璃金门。
不知不觉,就聊天这么点时间,他们已经赶到璃金门的所在了,速度真快。
只是,从天空往下看去,璃金门的那台四境机关,碎了?
四周满是战斗的痕迹,还可以看见那台四境机关的破碎现场被人封锁了,周围都竖起了阵法,阻止任何人进入,还能看见一些官府之中的人正在最底下巡逻。
不过虽然机关碎了,垃圾场却还在正常运转,不过这一次不止是小孩子了,许许多多的大人,各种各样的打扮的人,都在里面捡拾,甚至还能偶尔瞧见火并的光。
没了璃金门,垃圾场这块大肥肉总有人想吃下来,地方官府估计也希望有人能够掌握垃圾场,这样一大堆垃圾就有地方可去,而不是堆在原地膈应人。
“在看什么?”靖江君停了下来。
“我在看那个,我之前和丹砂逃命的时候,在那里打过一架,还挺凶险的。”高见说道。
“噢,我知道,丹砂和我说过,你以二境之身,临阵突破,强杀了几十个二境,七个三境,最后利用丹砂反杀了四境机关师,对吧?”靖江君想起来了,丹砂之前把所有事情都和他说了。
“嗯,不过这里后来还有战斗吗?”高见盯着被破坏的四境机关。
“我看看。”靖江君往下认真看去。
“噢,猿啸青萝的琴韵,还有水神和巫觋的联手,应该是左家,还有燕阁的钟瑜,猿啸青萝就在钟瑜手里,很有名气。”靖江君说道。
高见讶异:“燕阁帮我拦下了左家的追兵?”
“应该是。”靖江君点头。
高见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我知道了……那走吧,回沧州,百万里,要多久?”
“明天就到。”
第122章 荣返沧州
而今,已经是冬日。
北风卷地,檐流渐凉,但见气雾冥冥,水泉减竭。
高见初到沧州的时候,还是秋日,那时候可以看见许多农田成熟,遍地收割的模样。
但到了现在,已经是入冬许久了。
河流已经结冰,风雪不断飘落,虽然不是时时狂风大作,但偶尔一阵风来,也让人牙酸骨疼,深受冬日之苦。
沧州处在神朝大地的西北之地,本身就是苦寒地带,和越州那种温暖富饶的海边不一样。
越州此时,虽然略有凉意,但那个地方一年四季都不怎么冷,来自海洋的暖风一直吹拂着越州。
但沧州,已经开始飞雪了。
此时此刻,整个沧州外城,也已经蒙入风雪里面,人民躲在家中取暖,靠余粮度日。
没有余粮的,就得冬天也要出门做工,换取一口粮食。
有些实在家贫的,全家只有那几身衣服,还都是单衣,于是便全家人都把衣服脱了,凑给家里的壮年男丁,让他穿着出去干活,家中女眷和幼子便缩在一起,有铺盖的就盖上铺盖,没有铺盖的就缩在稻草里,等着男人出去拿粮食回来。
因为有这些穷人存在,所以沧州外城还是有很多人在奔波,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在做力工的活儿,搬运柴火。
沧州附近没什么大型森林,毕竟都被砍伐光了,上千万人,每日烧柴都是天文数字,哪怕神朝地大物博,但一片地方的森林总归是有限的。
但沧州那么大,荒郊野岭的地方,绵延百里的森林到处都是,每到寒冬之际,就有大批大批的柴火从其他县城源源不断的送到沧州来,供州城烧炭,取暖。
可这么多的柴火,总是需要人去搬运的,平素里有水运,一船直接就运了过来,但如今寒冬,河流封冻,就只能全靠机关兽之类的大批量的送到城市旁边,再由力工之类的,去扛着背着进城。
这些柴火,一小部分是直接给外城的人烧火用,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拿去烧炭的。
这取暖,也是有讲究的。
有钱些的,就烧好炭,像是银丝炭,就需要掘土层叠,装载入一泥塔内,泥塔动辄高二三丈,和小楼一般,封裹泥固以渐砑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上好的硬木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火炽,然后闷火三日,冷定,毁塔取出,方才能成就好炭。
如此烧炭,炭硬如钢,吹火既燃,能烧一日而火不绝,无烟无味,用手抚摸而手不沾灰,炭身其上覆盖银丝,故名为‘银丝炭’,还有些讲究的,会在泥塔其中覆盖药草,如此成炭,不仅无烟不臭,还会有清香味。
只是对柴火耗费巨大,每十柴耗去其七,成本不低。
而条件只是一般,不是太富有的,就只能用普通的炭,有灰有烟,易碎,用手指抚摸,便是一手黑灰,但炭终究是比柴火要好。
穷人们,就只能用柴火了。
柴火一烧,黑烟滚滚,呛的人睁不开眼睛,必须要开烟囱才行,不然在屋子里能活活把人呛死,味道浓烈刺鼻,而且柴火烧的快,银丝炭能烧一天而火不绝,普通的炭一两个时辰还是轻轻松松的,柴火却半个时辰都坚持不了。
还要往下,要真是家中贫苦的,连柴火都没得烧,只能烧些柴火上面掉下来的枯枝败叶,不耐火,几分钟就烧完了,味道巨大,火还小,取暖都远远不够,每年冬天冻死的,多半都是这些人。
而这些炭火木柴枯枝之流,都是外城的人用的。
像是内城的贵人们,他们是用不着炭火这种东西的,他们取暖,都是用术法,阵法。
尤其是那些世家的园林,这些园林之中甚至能分四季,各种景色,各种奇花,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都被浓缩在一个园林之中,一个园林,却有千百种颜色,十分绚烂。
季节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影响是天地之气的改换,这种变化会影响他们的修行,至于温度什么的?那根本就无所谓。
再怎么冷,也不会冷到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整个沧州外城的力工们,那十多万人,就是外城这么多人所需要的柴火木炭的生命线。
因此,这也是他们一年之中最挣钱的时候。
“哈哟呀嘛!”
“嗨呦!”
“不要晃荡呀嘛!”“嘿呦嗨嗨哟嘛!”
“兄弟几个呀嘛!”“抬着堆木头呀!”
“前边拉着呀嘛!”
“嘿!”
“后边甩甩呀嘛!”
“嘿哟!”
一声声号子响起来,却见沧州外城,一大堆一大堆的力工,纤夫之流,只穿着一身单衣,却丝毫不觉得冷,分成几十上百人一队,每一队都拖着一个巨大的拖车。
拖车之上,尽是木炭,柴火,堆的高高的,每一个拖车上面怕是有几十万斤重的木炭和干柴,拖车下面是平的铁板,方便吃力。
纤夫和力工们,列成队列,随着领头的人喊号子,喊一声,就拉一步,充满节奏感的往前缓缓前进。
大冬天的,力工们身着单衣,但却浑身上下冒着热气,身上的热气和天地的冷气撞在一起,砰砰的生出许多白烟,白烟笼罩周围,逼的四周监工的商会老板们都往后退了几步。
其中却见几个商会的掌柜,此刻正在和李俊搭话,他笑道:“李先生,今年的效率比往日要快得多啊,你手底下这些人,看着一身肉膘的,火力这么足,今年生意不错?”
李俊连忙摆手,说道:“我一个粗人当不得先生,各位要是抬举我,叫我一声工头就行了至于这生意嘛,都差不多,只是吃的好了点。”
商会的掌柜们马上旁敲侧击道:“这不像是吃的好了点吧?我看这一身气血,像是练了点功夫?”
李俊则笑了笑,挥手说道:“嗨,谁家不练点功夫?没有功夫傍身,几百上千斤的东西下来,不得给人压垮了?”
“哈哈哈哈。”四周笑声一片,虽然没什么好笑的地方。
上一篇:从摸鱼刷广告开始修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