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第84节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言武王用受命帝庭之故,能定先人子孙于天下,四方之民无不敬畏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言不救,则坠天宝命也;救之,则先王长有所依归矣。”
郑玄曰:“降,下也。宝犹神也。有所依归,为宗庙之主也。”正义坠,直类反。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就受三王之命于元龟,卜知吉凶者也。”马融曰:“元龟,大龟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许谓疾瘳。待命,当以事神也。”马融曰:“待汝命。
武王当愈,我当死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不许,不愈也。屏,藏。言不得事神。”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占兆书也。”
注⒃集解王肃曰:“钥,藏占兆书管也。”
注⒄集解孔安国曰:“我新受三王命,武王维长终是谋周之道。”
注⒅集解马融曰:“一人,天子也。”郑玄曰:“兹,此也。”
注⒆集解孔安国曰:“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也。”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①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②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③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注①索隐强葆即“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正义强阔八寸,长八尺,用约小儿于背而负行。葆,小儿被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放言于国,以诬周公,以惑成王也。”
注③正义音避。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母同颖,①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
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②作嘉禾。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③王亦未敢训周公。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穗’。颖即穗也。”索隐尚书曰“异亩”,此“母”义并通。邹诞本同。
注②集解徐广曰:“嘉,一作‘鲁’,今书序作‘旅’也。”索隐徐广云一作“鲁”,“鲁”字误也。今书序作“旅”。嘉天子命,于文亦得,何须作“嘉旅”?
注③集解毛诗序曰:“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
毛传曰:“鸱-,□-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训,一作‘诮’。”索隐按:尚书作“诮”。诮,让也。此作“训”,字误耳,义无所通。徐氏合定其本,何须云一作“诮”也!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①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②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③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注①集解马融曰:“周,镐京也。丰,文王庙所在。朝者,举事上朝,将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庙。”郑玄曰:“步,行也,堂下谓之步。丰-镐异邑,而言步者,告武王庙即行,出庙入庙,不以为远,为父恭也。”索隐丰,文王所作邑。后武王都镐,于丰立文王庙。按:丰在-县东,临丰水,东去镐二十五里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相,视也。”
注③集解公羊传曰:“成周者何?东周也。”何休曰:“名为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①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如畏然。②
注①集解礼记曰:“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向而立。”郑玄曰:“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也。不于宗庙,避王也。天子,周公也。
负之言倍也。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闲,周公于前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谨敬貌也。见三苍,音穷穷。一本作‘夔夔’也。”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坚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①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注①索隐经典无文,其事或别有所出。而谯周云“秦既燔书,时人欲言金-之事,失其本末,乃云‘成王少时病,周公祷河欲代王死,藏祝策于府。成王用事,人谗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策,乃迎周公’”,又与蒙恬传同,事或然也。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滢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自度①治民,震惧不敢荒宁,②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其在高宗,③久劳于外,为与小人,④作其即位,乃有亮-,三年不言,⑤言乃-,⑥不敢荒宁,密靖殷国,⑦至于小大无怨,⑧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⑨其在祖甲,⑩不义惟王,久为小人⑾于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不侮□寡,⑿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⒀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⒁在今后嗣王纣,诞滢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⒂其民皆可诛。”*(周多士)*“文王日中昃不暇食,飨国五十年。”作此以诫成王。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用法度也。”
注②集解马融曰:“知民之劳苦,不敢荒废自安也。”
注③正义武丁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父小乙使之久居人闲,劳是稼穑,与小人出入同事也。”
马融曰:“武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劳役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郑玄曰:“为父小乙将师役于外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武丁起其即王位,则小乙死,乃有信嘿,三年不言,言孝行着也。”郑玄曰:“楣谓之梁,-谓庐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喜悦也。言乃喜悦,则臣民望其言久矣。”
注⑦集解马融曰:“密,安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小大之政,民无怨者,言无非也。”
注⑨集解尚书云五十九年。
注⑩集解孔安国-王肃曰:“祖甲,汤孙太甲也。”马融-郑玄曰:“祖甲,武丁子帝甲也。”索隐孔安国以为汤孙太甲,马融-郑玄以为武丁子帝甲。按:
纪年太甲唯得十二年,此云祖甲享国三十三年,知祖甲是帝甲明矣。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为王不义,久为小人之行,伊尹放之桐宫。”马融曰:
“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闲,故
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武丁死,祖庚立。祖庚死,祖甲立。”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小人之所依,依仁政也。故能安顺于-民,不敢侮慢-独也。”
注⒀集解王肃曰:“先中宗后祖甲,先盛德后有过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无敢失天道者,故无不配天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一作‘敬之’也。”-案:马融曰“纣大滢乐其逸,无所能顾念于天施显道于民而敬之也”。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①以便百姓。百姓说。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周公既致政成王,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为戒也。”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①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②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家云管叔欲袭成周,然则或说尚书者不以成周为洛阳乎?诸侯年表□曰‘齐-晋-楚-秦,其在成周,微之甚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
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书,①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②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③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⑤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⑥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⑦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⑧岁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⑨祭文王。⑩鲁有天子礼乐者,以-周公之德
也。
注①索隐据尚书,武王崩后有此雷风之异。今此言周公卒后更有暴风之变,始开金-之书,当不然也。盖由史迁不见古文尚书,故说乖误。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简’。”-案:孔安国曰“所藏请命策书本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二公倡王启之,故先见书也。史百执事皆从周公请命者。”
郑玄曰:“问者,问审然否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泣者,伤周公忠孝如是而无知之者。”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本欲敬卜吉凶,今天意可知,故止。”
注⑥集解王肃曰:“亦宜-有德也。”正义孔安国云:“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东
未还。成王改过自新,遣使者逆之,亦国家礼有德之宜也。”王-孔二说非也。按:言成王以开金-之书,知天风雷以彰周公之德,故成王亦设郊天之礼以迎,我国家先祖配食之礼亦当宜之,故成王出郊,天乃雨反风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郊,以玉币谢天也。天即反风起禾,明郊之是也。”马融曰:“反风,风还反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筑,拾也。”-案:马融曰“禾为木所偃者,起其木,拾其下禾,乃无所失亡也”。
注⑨集解礼记曰:“鲁君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
注⑩集解礼记曰:“诸侯不得祖天子。”郑玄曰:“鲁以周公之故,立文王之庙也。”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①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②
注①索隐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本云‘政不简不行,不行不乐,不乐则不平易;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又一本云‘夫民不简不易;有近乎简易,民必归之’。”索隐言为政简易者,民必附近之。近谓亲近也。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①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作-誓,②曰:“陈尔甲-,无敢不善。无敢伤牿。③马牛其风,臣妾逋逃,④勿敢越
逐,敬⑤复之。⑥无敢寇攘,-墙垣。⑦鲁人三郊三隧,⑧-尔刍茭-糗粮-桢干,⑨无敢不逮。我甲戌筑而征徐戎,[一0]无敢不及,有大刑。”⑾作此-誓,遂平徐戎,定鲁。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淮浦之夷,徐州之戎,并起为寇。”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鲜’,一作‘-’。”-案:尚书作“-”。孔安国曰“鲁东郊之地名也”。索隐尚书作“费誓”。徐广云一作“鲜”,一作“-”。
按:尚书大传见作“鲜誓”,鲜誓即-誓,古今字异,义亦变也。鲜,-也。言于-地誓-,因行-田之礼,以取鲜兽而祭,故字或作“鲜”,或作“-”。孔安国云“费,鲁东郊地名”,即鲁卿季氏之费邑地也。
注③正义古毒反。牿,牛马牢也。令臣无伤其牢,恐牛马逸。
注④集解郑玄曰:“风,走逸。臣妾,-役之属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振’。”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勿敢□越垒伍而求逐也-人有得佚马牛,逃臣妾,皆敬还。”
注⑦集解郑玄曰:“寇,劫取也。因其失亡曰‘攘’。”
注⑧集解王肃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隧。不言四者,东郊留守,故言三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皆当储-汝粮,使足食;多积刍茭,供军牛马。”马融曰:“桢-干皆筑具,桢在前,干在两旁。”正义糗,去九反。桢音贞。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甲戌日当筑攻敌垒距堙之属。”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言不救,则坠天宝命也;救之,则先王长有所依归矣。”
郑玄曰:“降,下也。宝犹神也。有所依归,为宗庙之主也。”正义坠,直类反。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就受三王之命于元龟,卜知吉凶者也。”马融曰:“元龟,大龟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许谓疾瘳。待命,当以事神也。”马融曰:“待汝命。
武王当愈,我当死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不许,不愈也。屏,藏。言不得事神。”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占兆书也。”
注⒃集解王肃曰:“钥,藏占兆书管也。”
注⒄集解孔安国曰:“我新受三王命,武王维长终是谋周之道。”
注⒅集解马融曰:“一人,天子也。”郑玄曰:“兹,此也。”
注⒆集解孔安国曰:“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也。”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①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②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③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注①索隐强葆即“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正义强阔八寸,长八尺,用约小儿于背而负行。葆,小儿被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放言于国,以诬周公,以惑成王也。”
注③正义音避。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母同颖,①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
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②作嘉禾。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③王亦未敢训周公。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穗’。颖即穗也。”索隐尚书曰“异亩”,此“母”义并通。邹诞本同。
注②集解徐广曰:“嘉,一作‘鲁’,今书序作‘旅’也。”索隐徐广云一作“鲁”,“鲁”字误也。今书序作“旅”。嘉天子命,于文亦得,何须作“嘉旅”?
注③集解毛诗序曰:“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
毛传曰:“鸱-,□-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训,一作‘诮’。”索隐按:尚书作“诮”。诮,让也。此作“训”,字误耳,义无所通。徐氏合定其本,何须云一作“诮”也!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①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②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③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注①集解马融曰:“周,镐京也。丰,文王庙所在。朝者,举事上朝,将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庙。”郑玄曰:“步,行也,堂下谓之步。丰-镐异邑,而言步者,告武王庙即行,出庙入庙,不以为远,为父恭也。”索隐丰,文王所作邑。后武王都镐,于丰立文王庙。按:丰在-县东,临丰水,东去镐二十五里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相,视也。”
注③集解公羊传曰:“成周者何?东周也。”何休曰:“名为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①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如畏然。②
注①集解礼记曰:“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向而立。”郑玄曰:“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也。不于宗庙,避王也。天子,周公也。
负之言倍也。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闲,周公于前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谨敬貌也。见三苍,音穷穷。一本作‘夔夔’也。”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坚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①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注①索隐经典无文,其事或别有所出。而谯周云“秦既燔书,时人欲言金-之事,失其本末,乃云‘成王少时病,周公祷河欲代王死,藏祝策于府。成王用事,人谗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策,乃迎周公’”,又与蒙恬传同,事或然也。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滢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自度①治民,震惧不敢荒宁,②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其在高宗,③久劳于外,为与小人,④作其即位,乃有亮-,三年不言,⑤言乃-,⑥不敢荒宁,密靖殷国,⑦至于小大无怨,⑧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⑨其在祖甲,⑩不义惟王,久为小人⑾于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不侮□寡,⑿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⒀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⒁在今后嗣王纣,诞滢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⒂其民皆可诛。”*(周多士)*“文王日中昃不暇食,飨国五十年。”作此以诫成王。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用法度也。”
注②集解马融曰:“知民之劳苦,不敢荒废自安也。”
注③正义武丁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父小乙使之久居人闲,劳是稼穑,与小人出入同事也。”
马融曰:“武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劳役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郑玄曰:“为父小乙将师役于外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武丁起其即王位,则小乙死,乃有信嘿,三年不言,言孝行着也。”郑玄曰:“楣谓之梁,-谓庐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喜悦也。言乃喜悦,则臣民望其言久矣。”
注⑦集解马融曰:“密,安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小大之政,民无怨者,言无非也。”
注⑨集解尚书云五十九年。
注⑩集解孔安国-王肃曰:“祖甲,汤孙太甲也。”马融-郑玄曰:“祖甲,武丁子帝甲也。”索隐孔安国以为汤孙太甲,马融-郑玄以为武丁子帝甲。按:
纪年太甲唯得十二年,此云祖甲享国三十三年,知祖甲是帝甲明矣。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为王不义,久为小人之行,伊尹放之桐宫。”马融曰:
“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闲,故
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武丁死,祖庚立。祖庚死,祖甲立。”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小人之所依,依仁政也。故能安顺于-民,不敢侮慢-独也。”
注⒀集解王肃曰:“先中宗后祖甲,先盛德后有过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无敢失天道者,故无不配天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一作‘敬之’也。”-案:马融曰“纣大滢乐其逸,无所能顾念于天施显道于民而敬之也”。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①以便百姓。百姓说。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周公既致政成王,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为戒也。”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①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②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家云管叔欲袭成周,然则或说尚书者不以成周为洛阳乎?诸侯年表□曰‘齐-晋-楚-秦,其在成周,微之甚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
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书,①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②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③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⑤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⑥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⑦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⑧岁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⑨祭文王。⑩鲁有天子礼乐者,以-周公之德
也。
注①索隐据尚书,武王崩后有此雷风之异。今此言周公卒后更有暴风之变,始开金-之书,当不然也。盖由史迁不见古文尚书,故说乖误。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简’。”-案:孔安国曰“所藏请命策书本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二公倡王启之,故先见书也。史百执事皆从周公请命者。”
郑玄曰:“问者,问审然否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泣者,伤周公忠孝如是而无知之者。”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本欲敬卜吉凶,今天意可知,故止。”
注⑥集解王肃曰:“亦宜-有德也。”正义孔安国云:“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东
未还。成王改过自新,遣使者逆之,亦国家礼有德之宜也。”王-孔二说非也。按:言成王以开金-之书,知天风雷以彰周公之德,故成王亦设郊天之礼以迎,我国家先祖配食之礼亦当宜之,故成王出郊,天乃雨反风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郊,以玉币谢天也。天即反风起禾,明郊之是也。”马融曰:“反风,风还反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筑,拾也。”-案:马融曰“禾为木所偃者,起其木,拾其下禾,乃无所失亡也”。
注⑨集解礼记曰:“鲁君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
注⑩集解礼记曰:“诸侯不得祖天子。”郑玄曰:“鲁以周公之故,立文王之庙也。”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①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②
注①索隐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本云‘政不简不行,不行不乐,不乐则不平易;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又一本云‘夫民不简不易;有近乎简易,民必归之’。”索隐言为政简易者,民必附近之。近谓亲近也。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①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作-誓,②曰:“陈尔甲-,无敢不善。无敢伤牿。③马牛其风,臣妾逋逃,④勿敢越
逐,敬⑤复之。⑥无敢寇攘,-墙垣。⑦鲁人三郊三隧,⑧-尔刍茭-糗粮-桢干,⑨无敢不逮。我甲戌筑而征徐戎,[一0]无敢不及,有大刑。”⑾作此-誓,遂平徐戎,定鲁。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淮浦之夷,徐州之戎,并起为寇。”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鲜’,一作‘-’。”-案:尚书作“-”。孔安国曰“鲁东郊之地名也”。索隐尚书作“费誓”。徐广云一作“鲜”,一作“-”。
按:尚书大传见作“鲜誓”,鲜誓即-誓,古今字异,义亦变也。鲜,-也。言于-地誓-,因行-田之礼,以取鲜兽而祭,故字或作“鲜”,或作“-”。孔安国云“费,鲁东郊地名”,即鲁卿季氏之费邑地也。
注③正义古毒反。牿,牛马牢也。令臣无伤其牢,恐牛马逸。
注④集解郑玄曰:“风,走逸。臣妾,-役之属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振’。”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勿敢□越垒伍而求逐也-人有得佚马牛,逃臣妾,皆敬还。”
注⑦集解郑玄曰:“寇,劫取也。因其失亡曰‘攘’。”
注⑧集解王肃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隧。不言四者,东郊留守,故言三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皆当储-汝粮,使足食;多积刍茭,供军牛马。”马融曰:“桢-干皆筑具,桢在前,干在两旁。”正义糗,去九反。桢音贞。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甲戌日当筑攻敌垒距堙之属。”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