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42节

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①皇后姓窦氏。上为立后故,赐天下□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上从代来,初即位,施德惠天下,填抚诸侯四夷皆洽-,乃循从代来功臣。上曰:“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以得保奉宗庙。已尊昌为-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②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③
注①索隐谓帝之子为诸侯王,皆同姓。姓,生也。言皆同母生,故立太子母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四月辛亥封,封三十四年,景帝中四年夺侯,国除。”索隐韦昭云胶东县。正义括地志云:“壮武故城在莱州即墨县西六十里,古莱夷国,有汉壮武县故城。”
注③正义汉置九卿,一曰太常,二曰光禄,三曰-尉,四曰太仆,五曰廷尉,六曰大鸿胪,七曰宗正,八曰大司农,九曰少府,是为九卿也。
上曰:“列侯从高帝入蜀、汉中者六十八人皆益封各三百户,故吏二千石以上从高帝颍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户,淮阳守申徒嘉等十人五百户,-尉定等十人四百户。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①齐王舅父驷钧为清郭侯。”②秋,封故常山丞相蔡兼为樊侯。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
注②集解如淳曰:“邑名,六国时齐有清郭君。清音静。”索隐按表,驷钧封邬侯。不同者,盖后徙封于邬。邬属钜鹿郡。
注③索隐韦昭云:“樊,东平之县。”正义括地志云:“汉樊县城在兖州瑕丘西南二十五里。地理志云樊县古樊国,仲山甫所封。”
人或说右丞相曰:“君本诛诸吕,迎代王,今又矜其功,受上赏,处尊位,祸且及身。”右丞相勃乃谢病免罢,左丞相平专为丞相。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八月中。”
二年十月,丞相平卒,复以绛侯勃为丞相。上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岁)*,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欣,靡有遗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①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②
注①正义驯,古“训”字。
注②集解张晏曰:“为吏,谓以卿大夫为兼官者。诏所止,特以恩爱见留者。”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①十二月望,日又食。②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然念外人之有非,③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其罢-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④余皆以给传置。”⑤
注①正义按:说文云日蚀则朔,月蚀则望。而云晦日食之,恐历错误。
注②集解徐广曰:“此云望日又食。按:汉书及五行志无此日食文也。一本作‘月食’,然史书不纪月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然犹介然也。非,坚非也。”索隐苏林云“-,寝视不安之貌”,盖近其意。余说皆疏-音下板反。
注④索隐遗犹留也。财,古字与“-”同。言太仆见在之马,今留-足充事而已也。
注⑤索隐按:广雅云“置,驿也”。续汉书云“驿马三十里一置”。故乐产亦云传置一也。言乘传者以传次受名,乘置者以马取匹。传音丁恋反。如淳云“律,四马高足为传置,四马中足为驰置,下足为乘置,一马二马为轺置,如置急者乘一马曰乘也”。
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①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②
注①集解应劭曰:“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籍者,帝王典籍之常。”
韦昭曰:“籍,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
瓒曰:“景帝诏曰‘朕亲耕,后亲桑,为天下先’。本以躬亲为义,不得以假借为称也。籍,蹈籍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黍稷曰粢,在器中曰盛。”
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上曰:“赵优王优死,朕甚怜之,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强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可王。”乃立赵优王少子辟强为河闲王,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立东牟侯为济北王,皇子武为代王,子参为太原王,子揖为梁王。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①诽谤之木,②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
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③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注①集解应劭曰:“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如淳曰:“欲有进善者,立于旌下言之。”
注②集解服虔曰:“尧作之,桥梁交午柱头。”应劭曰:“桥梁边板,所以书政治之愆失也。至秦去之,今乃复施也。”索隐按:尸子云“尧立诽谤之木”。
诽音非,亦音沸。韦昭云“虑政有阙失,使书于木,此尧时然也,后代因以为饰。今宫外桥梁头四植木是也”。郑玄注礼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以木贯表柱四出,即今之华表”。崔浩以为木贯表柱四出名“桓”,陈楚俗桓声近和,又云“和表”,则“华”与“和”又相讹耳。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民相结共祝诅上也。谩者,而后谩而止之,不毕祝诅也。”索隐韦昭云:“谩,相抵谰也。”说文云:“谩,欺也。”谓初相约共行祝,后相欺诳,中道而止之也。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①
注①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张晏曰:
“符以代古之-璋,从简易也。”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竹使符出入征发。说文云分符而合之。小颜云“右留京师,左与之。”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张晏云“铜取其同心也”。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计)[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陰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
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①六月,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国,将-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入盗,甚敖无道,非约也。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陰侯灌婴击匈奴。”
匈奴去,发中尉②材官属-将军军长安。
注①集解蔡邕曰:“天子车驾所至,民臣以为侥幸,故曰幸。至见令长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食帛越巾刀佩带,民爵有级数,或赐田租之半,故因是谓之幸。”索隐应劭云:“宫名,在云阳。一名林光。”臣瓒云:“甘泉,山名。
林光,秦离宫名。”又顾氏按:邢承宗西征赋注云“甘泉,水名”。今按:盖因地有甘泉以名山,则山水皆通也。宫名谬尔。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中尉,秦官。”
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①中都民三岁。留游太原十余日。
注①正义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三里。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①为将军,军荥阳。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地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亦赦之。”②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民与王反者。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缯,以文帝十一年卒,谥曰敬。”索隐汉书音义祁音迟。
贺姓缯。缯,古国,夏同姓也。正义括地志云:“并州祁县城,晋大夫祁奚之邑。”
注②集解徐广曰:“乍去乍来也。”-案:张晏曰“虽始与兴居反,今降,赦之”。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欲以危宗庙社稷-
臣议,皆曰“长当□市”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废勿王-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①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后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②衡山王-③庐江王。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书或作‘邮’字,或直云‘邛-’。邛都乃本是西南夷,尔时未通严道,有邛-山。”正义邛,其恭反。括地志云:“严道今为县,即邛州所理县也。县有蛮夷曰道,故曰严道。邛都县本邛都国,汉为县,今-州也。
西南夷传云‘滇池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是也。”按:-臣请处淮南王长蜀之严道,不尔,更远邛都西有邛-山也。邛-山在雅州荣经县界。荣经,武德年闲置,本秦严道地。华阳国志云:“邛-山故邛人——人界也。山岩峭峻,曲回九折乃至,上下有凝冰。
按即王尊登者也。今从九折西南行至-州,山多雨少晴,俗呼名为漏天。”
注②索隐名安,阜陵侯也。
注③索隐名勃,安阳侯也。
注④索隐名赐,周阳侯也。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①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注①集解应劭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诏狱逮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②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③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
今法有肉刑三,④而坚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注①索隐名意,为齐太仓令,故谓之仓公也。
注②索隐缇音啼。邹氏音体,非。
注③正义晋书刑法志云:“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犯黥者阜其巾,犯劓者丹其服,犯膑者墨其体,犯宫者杂其屦,大辟之罪,殊刑之极,布其衣裾而无领缘,投之于市,与-□之。”
注④集解李奇曰:“约法三章无肉刑,文帝则有肉刑。”孟康曰:“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索隐韦昭云:“断趾-黥-劓之属。”崔浩汉律序云:“文帝除肉刑而宫不易。”张斐注云:“以滢乱人族序,故不易之也。”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①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注①集解李奇曰:“本,农也。末,贾也。言农与贾俱出租无异也,故除田租。”
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塞,杀北地都尉。①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帝欲自将击匈奴,-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要帝,②帝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赤③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击匈奴。
匈奴遁走。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孙。封其子单为-侯。匈奴所杀。”
注②集解如淳曰:“必不得自征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姓董也。”
春,上曰:“朕获执牺牲-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县)[挠]*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场-币。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①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厘,②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不德,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祈。”
注①集解韦昭曰:“右犹高,左犹下也。”索隐刘德云:“先贤后亲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厘,福也。贾谊传‘受厘坐宣室’。”索隐音禧,福也。
是时北平侯张苍为丞相,方明律历。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①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天子下其事与丞相议。丞相推以为今水德,始明正十月上黑事,以为其言非是,请罢之。
注①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复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传音转也。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①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②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③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④
注①集解韦昭曰:“成纪县属天水。”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言无所讳,勿以朕为劳。”
注③集解韦昭曰:“在渭城。”
注④集解瑞应图云:“玉英,五常并修则见。”
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
十七年,得玉杯,①刻曰“人主延寿”。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②令天下大。其岁,新垣平事觉,夷三族。
注①集解应劭曰:“新垣平诈令人献之。”
注②索隐按:秦本纪惠文王十四年更为元年。又汲-竹书魏惠王亦有后元,当取法于此。又按:封禅书以新垣平候日再中,故改元也。
后二年,上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是以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①封畿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远达也。
闲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吾内志,以重吾不德也。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轶于道,②以谕朕意于单于。今单于反古之道,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亲与朕俱□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③和亲已定,始于今年。”
注①索隐顾胤按:尔雅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使车往还,故辙如结也。相如曰‘结轨还辙’。”索隐邹氏轶音逸,又音辙。汉书作“辙”。顾氏按:司马彪云“结谓车辙回旋错结之也”。
注③索隐战国策云:“制海内,子元元,非兵不可。”高诱注云:“元元,善也。”又按:姚察云“古者谓人云善,言善人也。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顾野王又云“元元犹喁喁,可怜爱貌”。未安其说,聊记异也。
首节 上一节 42/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