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史记

史记 第237节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索隐论语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广雅云:“殖,立也。”孔安国注尚书云:
“殖,生也。生资货财利。”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①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②则几无行矣。
注①正义音亡。
注②索隐挽音晚,古字通用。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①
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注①索隐上音妙,下如字。
夫山西饶材-竹-谷——①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②姜-桂-金-锡-连-③丹沙-犀——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④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⑤此其大较⑥也。皆中国人民所
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⑦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⑧而自然之验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可以为布。”索隐上音谷,又音。谷,木名,皮可为纸-,山中-,可以为布,音卢-音伫,今山闲野-,亦作“苎”。
注②索隐南子二音。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莲,铅之未炼者。”索隐下音莲。
注④正义龙门山在绛州龙门县。碣石山在平州卢龙县。
注⑤索隐言如置-子,往往有之。正义言出铜铁之山方千里,如围-之置也。
管子云:“凡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山上有赭,其下有铁。山上有铅,其下有银。山上有银,其下有丹。山上有磁石,其下有金也。”
注⑥索隐音角。大较犹大略也。
注⑦索隐征者,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注⑧索隐道之符。符谓合于道也。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①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②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③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④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⑤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注①索隐下音辟。辟,开也,通也。
注②索隐音与。言贫富自由,无予夺。
注③集解徐广曰:“舄音昔。舄卤,咸地也。”
注④索隐言齐既富饶,能冠带天下,丰厚被于他邦,故海岱之闲敛-而朝齐,言趋
利者也。
注⑤正义管子云“轻重”谓钱也。夫治民有轻重之法,周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益彰,失-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
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①计然曰:“知□则修备,时用则知物,②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③旱则资舟,水则资车,④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⑤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着⑥之理,务完物,无息币。⑦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⑧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注①集解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
案:范子曰“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
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索隐计然,韦昭云范蠡师也。蔡谟云蠡所著书名“计然”,盖非也。徐广亦以为范蠡之师,名研,所谓“研-桑心计”也。范子曰“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其先晋之公子。南游越,范蠡事之”。吴越春秋谓之“计倪”。汉书古今人表计然列在第四,则“倪”之与“研”是一人,声相近而相乱耳。
注②索隐时用知物。案:言知时所用之物。
注③索隐五行不说土者,土,穰也。
注④索隐国语大夫种曰“贾人旱资舟,水资车以待”也。
注⑤索隐言米贱则农夫病也。若米斗直九十,则商贾病,故云“病末”。末谓逐末,即商贾也。
注⑥索隐音张吕反。
注⑦索隐毋息弊。久停息货物则无利。
注⑧索隐夫物极贵必贱,极贱必贵。贵出如粪土者,既极贵后,恐其必贱,故乘时出之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者,既极贱后,恐其必贵,故乘时取之如珠玉。
此所以为货殖也。元注恐错。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①浮于江湖,②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③之陶④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⑤而不责于人。⑥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⑦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特舟也。”索隐扁音篇,又音符殄反。服虔云:“特舟也。”国语云:“范蠡乘轻舟。”
注②正义国语云句践灭吴,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注③索隐大颜曰:“若盛酒者鸱夷也,用之则多所容纳,不用则可卷而怀之,不忤于物也。”案:韩子云“鸱夷子皮事田成子,成子去齐之燕,子皮乃从之”也。盖范蠡也。
注④索隐服虔云:“今定陶也。”正义括地志云:“即陶山,在齐州平*(阳)[陵]*县东三十五里陶山之阳也。今南五里犹有朱公。”又云:“曹州济阳县东南三里有陶朱公-,又云在南郡华容县西,未详也。”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逐时而居货。”索隐韦昭云:“随时逐利也。”
注⑥索隐案:谓择人而与人不负之,故云不责于人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万万也。”
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废着①鬻财于曹-鲁之闲,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嗳,②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而益彰者乎?
注①集解徐广曰:“子赣传云‘废居’。着犹居也。着读音如贮。”索隐着音贮。汉书亦作“贮”,贮犹居也。说文云:“贮,积也。”
注②索隐餍,饱也。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①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②太陰在卯,穰;③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着率④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注①索隐案:汉书食货志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强。今此及汉书言“克”,皆误也。刘向别录则云“李悝”也。
注②索隐谓谷。
注③正义太陰,岁后二辰为太陰。
注④正义贮律二音。
猗顿用-盐起。①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注①集解孔丛子曰:“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闻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肌!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闲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索隐-音古。案:周礼盐人云“共苦盐”,杜子春以为苦读如-谓出盐直用不炼也。一说云-盐,河东大盐;散盐,东海煮水为盐也。正义案:
猗氏,蒲州县也。河东盐池是畦盐。作“畦”,若种韭一畦。天雨下,池中咸淡得均,即畎池中水上畔中,深一尺许*(-)*[坑],日暴之五六日则成,盐若白矾石,大小如双陆及*(暮)[-]*,则呼为畦盐。或有花盐,缘黄河盐池有八九所,而盐州有乌池,犹出三色盐,有井盐-畦盐-花盐。其池中凿井深一二尺,去泥即到盐,掘取若至一丈,则着平石无盐矣。
其色或白或青黑,名曰井盐。畦盐若河东者。花盐,池中雨下,随而大小成盐,其
下方微空,上头随雨下池中,其滴高起若塔子形处曰花盐,亦曰即成盐焉。
池中心有泉井,水淡,所作池人马尽汲此井。其盐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也。
池中又凿得盐块,阔一尺余,高二尺,白色光明洞彻,年贡之也。
乌氏□①畜牧,及-,②斥卖,求奇缯物,③闲献遗戎王。④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⑤畜至用谷量马牛。⑥秦始皇帝令□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蜀)*寡妇清,⑦其先得丹袕,⑧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⑨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注①集解韦昭曰:“乌氏,县名,属安定。□,名也。”索隐汉书作“-”。
案:乌氏,县名。氏音支。名□,音踝也。正义县,古城在泾州安定县东四十里。□,名也。
注②索隐谓畜牧及至-多之时。
注③索隐谓斥物卖之以求奇物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闲,一作‘坚’。不以公正谓之坚也。”索隐案:闲献犹私献也。
注⑤索隐什倍其当,予之畜。谓戎王偿之牛羊十倍也。“当”字汉书作“偿”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满谷则具不复数。”索隐谷音欲。
注⑦索隐汉书“巴寡妇清”。巴,寡妇之邑;清,其名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涪陵出丹。”正义括地志云:“寡妇清台山俗名贞女山,在涪州永安县东北七十里也。”
注⑨索隐案:谓其多,不可訾量。正义音子儿反。言资财-多,不可訾量。
一云清多以财饷遗四方,用-其业,故财亦不多积聚。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关中自——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①重为邪。②及秦文-*(孝)[德]*-缪居雍,隙③陇蜀之货物而多贾。④献*(孝)*公徙栎邑,⑤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武)[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⑥姜-丹沙-石-铜-铁-⑦竹-木之器。南御滇-,-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斜绾毂其口,⑧以所多易所鲜。
⑨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⑩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注①索隐言重耕稼也。
注②索隐重音逐陇反。重者,难也。畏*(言)*[罪]不敢为坚邪。正义重并逐拱反。言关中地重厚,民亦重难不为邪恶。
注③集解徐广曰:“隙者,闲孔也。地居陇蜀之闲要路,故曰隙。”索隐徐氏云隙,闲孔也。隙者,陇雍之闲闲隙之地,故云“雍隙”也。正义雍,县。岐州雍县也。
注④索隐音古。
注⑤集解徐广曰:“在冯翊。”索隐上音药,□栎阳。
注⑥集解徐广曰:“音支-支也,紫赤色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邛都出铜,临邛出铁。”
注⑧集解徐广曰:“在汉中。”索隐言-斜道狭,绾其道口,有若车毂之凑,故云
“绾毂”也。
首节 上一节 237/2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下一篇:金瓶梅(崇祯原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