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泥日

泥日 第56节

记”,苏丛这才醒悟。
进了屋,她也不看房子了。径直走到最里边一个小屋里去赌气。
“发生这么大一件事,事先也不跟我说说。”她不免有些心慌。虽然不是她当
书记。但这毕竟是一个有几十万人口的县城。不再是一个黄土岗,一个北水南调工
程,一个木西沟子女学校,或一堂风趣的物理课。……众多的身家性命……重大决
策。
“几十万人哪!”她叫道。
他关上门,轻轻地搂住她,轻轻地把散落到她眼眉上的那一缕额发梳理到她耳
后。
“放心。”他微笑着,在她耳边轻轻说道。他浑厚的中音和温热的气流,骚弄
得她耳廓里直痒。
她还是心慌意乱。他却已经松开了她,抓紧时间去察看其他屋子的装修情况了。
“这里再搁一个文件柜就够了。蛮可以了。就要那种刷了绿漆的铁皮文件柜…
…”
他的声音在隔壁屋里嗡嗡地响过来。
苏丛是两年前从五源到阿达克库都克来找姐夫宋振和的。宋振和干到退伍的年
限,主动申请转业,来到这边远省的边远区,被分到迺发五手下,任独立团团长。
这些年,边境局势紧张,火药味儿大增。各垦区都奉命组建了以退伍转业官兵为主
于的武装值班团队。兼种些地。放一些羊。但以武装值班为主。统一着装。老兵也
允许带家属。营区里同样张扬着尿裤子和红内裤那样的万国旗。独立团就是这样的
一个单位。只是武器比别的值班团队更精良。独立团的于部战士穿一色的灰军服。
老兵们德称自己“二八路”。包含着“又一支八路军”或“二等八路”两层意思。
多少隐含着某种自嘲和辛酸。但宋振和却看重自己的这个团和这些老兵。独立团的
这些老兵退伍前大都已有七八年以上的军龄。多数是共和国的第一批义务兵。实行
军衔制那会儿,多数受领过上士或中士衔,当过班长、副班长,有的代理过排长,
只是因为文化程度稍低了一些,年龄刚过了上限,或者正巧跟连长指导员闹了次别
扭,班里的新兵蛋子出了一档丢失武器的重大恶性事故,或者星期天去司务长家多
喝了两盅酒,惹得司务长老婆不自在了,脸红了……他们才最终没能提上干。终于
退伍转业,携家带口,奔塞北漠西,一路上屁股颠成了八瓣儿。暖瓶搂在怀里也照
样给颠碎。十六对新婚夫妻住一个废弃的大菜窖。在床与床之间架起树枝编的“席
片”,再糊上泥巴,互相瞧不见,心里就踏实。至于听见了什么,嗨,还不就是那
么回子事儿!谁还不知道谁?二十六七、三十好几,胡子拉碴,一早起还得出操,
半夜照样紧急集合。泥里水里,春种夏收。伺候老婆子坐且子。推炮车进隐蔽部。
上棉花地弯腰。把节省的苞谷粉换成粮票,给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寄去……他们集
中在独立团。过去当班长副班长的,现在只能当战士。过去代理过排长的,兴许才
给个“班头”当当。到这份儿上了,又第二次“人伍”、第二次当“大兵”。不仅
让自己,而且还牵累老婆孩子,一起面对这片荒原。他们不骂娘?骂。但骂归骂,
干还照样于。太阳刚落山,嘻嘻哈哈,互相串开了门儿,找新的自在和乐子去了…
…这世界,上哪儿再去找这样的兵?
宋振和真疼爱他们。
宋振和没跟苏可离婚。那时节,在五源还没时兴离婚这风气。多少年,只讲
“休妻”,不讲“离婚”。宋振和是革命军人,当然不再讲“休妻”。但一时他又
下不了离异的决心。苏可曾哭着主动提过离。他没同意。当时五源城里正在清查各
工商户的不法行为。他和苏可的离婚,无疑会加重当地军管会对苏家的清查。苏家
跟他没仇。他不想再在火上浇油。后来他也知道,那年代里,城关保安队,因宋振
和投新四军,常找苏家敲竹杠。苏可名下的几家店铺不久便只有关门歇业。苏可也
病倒过。林德把苏可接到州府城去养病。苏可后来回五源,林德不放心,为了就近
照顾苏可,他放弃了州府城教区的优握待遇,请调到五源这个小教区。他那会儿已
经是个很有名望的主教了。他有可能庇护苏可。他觉得只要离他近一些,苏可就能
生活得平静一些。他专为苏可办了一所教会学校。他只需要苏可每周跟他商议一次
校务,其余的,他全部放手交给苏可去办。苏可开始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后来发
生的事,似乎不是他俩事先设计好的,但也不能说是他俩完全没料想过的……宋振
和原打算,等苏家安定了,再去了结他和苏可的这段孽债。后来,他被调去炮校,
负责把一种新设计的大功率火箭炮运往东北某试验场试验。路上翻车,压死了中将
军衔的一个主设计师。他立即被拘押审查。摘掉领章帽徽,押送黑山农场劳动。苏
可闻讯,带着小妹苏丛,代表苏家全体成员,去大兴安岭北麓看他。他说,他现在
想离婚了。她说,别急,等过了这一段吧。我跟老宋家也没什么仇。那会儿,宋振
和一被拘押,五源城外宋家集老宅也马上由县公安局派人监视了起来。苏家的问题
查清了,算个基本守法户。大哥的轮船公司交了公。但大哥还在轮船公司里当工程
师,兼任了县工商联副主任。他们同样不愿在宋家的这场火头上再浇一碗油。宋振
和的事查了三年。一百七十多个有关人员全被隔离起来,在黑山农场种大豆。睡通
铺。钻白烨林。有一百七十多个卫兵看守他们。还有一个十七个人组成的专案组在
等着最高方面的结案意见。最后批示下来了。给了这样十四个字:“知道了。还有
必要关着这些同志吗?”他重新戴上了领章帽徽,并且被派到中印边界的作战前线。
去前线前,他回过一次五源。对她说:“我是去打仗,不一定回得来。咱俩还是把
该办的手续办了吧。”她说:“既然又要打仗,你先安下心去打。有什么手续不能
等打完仗再办?”他说:“万一我要回不来呢?”她说:“那你就白饶我一个‘烈
属’。”他低下头,想了想,说:“好吧。”后来,她又生病,也调动工作。他又
转业。两个人永远也平静不了,一直在等待中准备在同一份离婚报告上签字。
在表面上看,他们依然还是夫妻。苏可每年还享受一次有一个月期限的探亲假,
到木西沟来看望宋振和。当然,她早已不调皮不撒野,早已不是那位潇洒的“女先
生”“女相公”。而他,似乎也渐渐淡薄了心头的创痛,甚至容纳了那个她和林神
甫所生的男孩。在这男孩十六岁的那年,还允许他到木西沟来看望过他一次——当
然是代表母亲,代表苏家全体。这男孩,随母亲,姓苏。后来在县织袜厂当保修工。
雨,一阵阵的,带着喘,飘忽过黎明前灰暗空旷的院子,滴打在苏丛卧室的窗
玻璃上。
“喂,醒醒了,小懒猫,跟你说件事。”总是提前起床的泅洋洗漱完毕,带着
满嘴的牙膏清香,俯下身,对依然还赖在床上的苏丛说,“你姐夫来了。昨天晚上
到的。”
“什么?”苏丛惊喜地坐起来,“你怎么那么坏?昨天晚上干吗不告诉我?”
“好消息我得留着早上催懒猫起床哩!”泅洋笑着,扣上雨衣的最后一粒扣子,
出门去了。吉普车早已在院子里等着。检查阿伦古湖秋汛防范准备工作,他已这样
起早贪黑地在各低洼区公社大队里跑了三四天了。
苏丛披上衣服,追出门去给他送干粮。吉普车早已驰出了院。她赶紧收拾屋子,
梳洗。等天色亮透,她急匆匆去寻独立团驻地时,雨已取了明显的收势,街筒子里
自然又是一番说不清道不明的泥泞。风更是腥腥地凉。凡是被大水漫过的地方便都
留下黑不黑、黄不黄的浸迹。苏丛只得像负了伤的小鸟似的,歪斜着身子,一纵一
跳地,专拣高的于的地处下脚尖,有时就只能紧挨着人家一个劲儿往外突出的窗台。
窗台下,墙根前,常有干地。但也不多。
年前康振和奉命带独立团到前边为野战部队修工事。运送弹药食品。搞战地救
首节 上一节 56/10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桑那高地的太阳

下一篇:省委书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