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第108节


常用药:瞿麦、蔚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利湿通淋;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伴寒热、口苦、呕恶等邪郁少阳者,可加黄芩、柴胡;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枳实;若阳明热盛证,加知母、石膏;若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若气滞者,加青皮、乌药;若湿热伤阴,舌红口干者,去大黄,加生地黄、知母、白茅根。

2.石淋

症状:排尿涩痛,尿中夹砂石,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证机概要:湿热煎液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代表方:石韦散加减。本方清热利湿,排石通淋,适用于各种石淋。

常用药:瞿麦、萹蓄、通草、滑石清热利湿通淋;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排石化石;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活血软坚;青皮、乌药、沉香理气导滞。

腰腹绞痛者,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尿中带血,可加小蓟、生地黄、藕节以凉血止血,去山甲、王不留行;小腹胀痛者,加木香、乌药行气通淋;伴有瘀滞,舌质紫者,加桃仁、红花、皂角刺,加强破气活血、化瘀散结作用。石淋日久,证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为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益气通淋;腰膝酸软,腰部隐痛者,加杜仲、续断、补骨脂补肾益气;肾阳亏虚见形寒肢冷,夜尿清长者,加巴戟天、肉苁蓉、肉桂;肾阴亏耗,见舌红口干者,配生熟地、麦冬、鳖甲。

伴有湿热见症时,参照热淋治疗。绞痛缓解,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可常用金钱草煎汤代茶。若结石过大,阻塞尿路,肾盂严重积水者,宜手术治疗。

3.血淋

症状:小便频急,热涩刺痛,尿色紫红,或夹有血块,小腹胀满疼痛,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证机概要:热灼络脉,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本方清热通淋,凉血止血,用于湿热炽盛,损伤血络而致的血淋。

常用药:小蓟、生地、白茅根、旱莲草凉血止血;木通、生甘草梢、山栀、滑石清热泻火通淋;当归、蒲黄、土大黄、马鞭草通络止血。

有瘀血征象,加三七、牛膝、桃仁;若出血不止,可加仙鹤草、琥珀粉以收敛止血。若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者,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肾阴亏耗严重者,加熟地、麦冬、鳖甲、旱莲草。若久病脾虚气不摄血者,用归脾汤加仙鹤草、泽泻、滑石益气养血通淋。

4.气淋

症状: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畅,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气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代表方:沉香散加减。本方疏利气机,柔肝养血,用于肝气郁滞,膀胱气化不利之气淋。

常用药: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疏肝理气;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利水通淋。

少腹胀满,上及于胁者,加川楝子、小茴香、郁金以疏肝理气;兼有瘀滞者,加红花、赤芍、益母草。病久中气亏虚,欲便而不得出者,用补中益气汤,兼有肾虚者加杜仲、川断、牛膝。

5.膏淋

症状:小便混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肘阻塞不畅,口于,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下注,脂汁外溢。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本方清利湿热,分清泄浊,用于湿热下注的膏淋。常用药:萆薢、石韦、黄柏、车前子清热利湿泄浊;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莲子心、连翘心、丹皮、灯心草清心泄热。

小腹胀,尿涩不畅,加乌药、青皮疏利肝气;伴有血尿,加小蓟、侧柏叶、藕节、白茅根凉血止血;小便黄赤,热痛明显,加甘草梢、竹叶、通草清心导火;兼肝火者,配龙胆草、山栀;病久湿热伤阴者,加生地、麦冬、知母。

膏淋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不甚,形体日见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无力,此为脾肾两虚,气不固摄,用膏淋汤补脾益肾固涩。偏于脾虚中气下陷者,配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者,配用七味都气丸。偏于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伴有血尿者,加仙鹤草、阿胶补气摄血;夹瘀者,加三七、当归活血通络。

6.劳淋

症状:小便涩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湿热留恋,脾肾亏虚,气化无权。

治法:补脾益肾。

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本方健脾益肾,用于久淋造成脾肾两虚的劳淋。

常用药:党参、黄芪、山药、莲子肉补气健脾;茯苓、薏苡仁、泽泻、扁豆衣化湿利水;山茱萸、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煅牡蛎益肾固摄。

中气下陷,症见少腹坠胀,尿频涩滞,余沥难尽,不耐劳累,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无力,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肾阴虚,舌红苔少,加生熟地、龟板;阴虚火旺,面红烦热,尿黄赤伴有灼热不适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低热者,加青蒿、鳖甲清虚热养肾阴;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鹿角片、巴戟天等。

【预后转归】

淋证的预后往往与其类型及病情轻重有关。淋证之实证如热淋、血淋、石淋初起,病情轻者一般预后良好,若处理不当可致热毒入营血;若久淋不愈,脾肾两虚,发为劳淋;甚者脾肾衰败,成为水肿、癃闭、关格;或石阻水道,出现水气上凌心肺等重证。

【预防调护】

注意外阴清洁,不憋尿,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一次。房事后即行排尿,防止秽浊之邪从下阴入侵。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更应注意外阴卫生,以免虚体受邪。避免纵欲过劳,保持心情舒畅。

发病后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酒醇之品。

【临证备要】

1.辨轻重缓急,重标本虚实。淋证有轻重不同,轻者尿急、尿频、尿痛,但无恶寒、发热、腰痛等,治疗上清热利湿通淋,用药1周即可,若见发热、恶寒者,当加以清热解毒之品,且需服药2周以上,以免湿热留恋。体虚者感受湿热之邪,先去其邪,之后扶正。年老体虚甚者或淋证日久,须兼顾祛邪与扶正,不可一味苦寒清热,避免邪虽去而正亦伤,正伤而邪易侵,反复发作。老年人尤其注意补益脾肾,遵循肾虚而膀胱热的病机,攻补兼施,温清并用。
首节 上一节 108/15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中国道教

下一篇:陶行知文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