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乡战 第88节
只是匪首终归是匪首,心虚只是隐藏在他那蛮横矜持的外表下面。他那不笨的脑子在飞速旋转: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如何对付这个心怀叵测的不速之客呢?为慎重起见他不急于同李云齐说话,他叫外号小老头的师爷安排他们住下。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山寨,显示出几代“占山王”共同努力的结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座匪巢也具有一个“小朝廷”的格局,王有“王宫”,兵有兵营,宾有宾馆,犯上作乱的有牢狱。“小老头”并不老,起码没老到可称其小老头的地步。但小老头确有点老者的睿智,他一离开刘罗锅子的视线,对县长李云齐的媚态便一齐堆在了脸上。李县长有什么吩咐请尽管吩咐,孙有臣一定效力。李云齐这就知道了他的名和姓。他说先不要住,你带我到山上看看风光吧。难色在小老头脸上稍瞬即逝,他朝李云齐笑笑,说县长好雅兴,请跟我来吧。
从匪巢到山顶不足十分钟的路程,这是山上的一条“要道”,经过开凿并不显得险峻。到山顶后小老头主动介绍说这里是昆嵛山的最高处叫泰礴顶。李云齐尽管没到过此,但作为一县之长,本县地图却不断要看,这座山的概况大体是知道的,包括此处叫泰礴顶。但今日站在这座山巅之上,与往日看地图便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这时日头从西面天上斜斜照着。将这座山和四周地方尽显眼底,北是本县县境,地势平坦,一座座小村错落,像一只只趴在地上的乌龟,那个超群出众的便是他现时偏安的龙泉汤镇。镇上空云雾绕绕,那是镇中遍布的温泉所致。再往北,便是渤海蔚蓝的海面。李云齐又转身向南,他看到的是临县乳山的地面。这块地面起伏不平,一座座山丘向着更远处的海岸逶迤,隔着一个半岛,那边已是黄海。由于遥远,黄海仅像一条白布带横在天边。
李云齐又将视线转向西方,那是县城的方向,他没看见县城。也知道不会看见。他问站在身旁的小老头为什么看不见县城,小老头回答说县城离这儿太远。李云齐一笑,说远吗,日本人的汽车说到就到,不用两个钟头就开到山根底下了。小老头不愧是小老头,忙说有李县长在日本人就不敢贸然来犯。李云齐并不接他的话茬,将视线转向他定定地看着,问道:要是日本人开过来,你这个当军师的怎样给刘罗锅拿章程?小老头眨巴眨巴眼,说,那还用说,和他们干,小鼻子是人咱也是人,怕他个毬?李云齐和陈科长对视一下眼光,陈科长又问小老头:刘罗锅会听你的?小老头摇摇头,说这难说哩,刘爷是个有主见的人,很固执,一向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儿,我是个徒有虚名的军师哩。李云齐一笑,说实际上不像你说的这样吧,山下的人都知道有句顺口溜,叫“小老头的腚沟刘罗锅的嘴,小老头的指头刘罗锅的腿”,这不是说你是能当刘罗锅的家吗?小老头连忙摇头否认,说李县长千万别信那些话,我要有那么大的本事还用得着给别人当军师吗?这时陈科长突然板起脸对小老头说,有些话县长不好说就由我来说吧,你以为县长要到这山顶上来就是为了看看风景?战乱时候会有这份闲情逸致?实对你说,县长是要趁这机会开导你几句。日本人侵略我们,国难当头,每个中国人面前都摆着两条路:打日本人还是倒向日本人。对你们这伙人更是事关重大,多少年来你们占山为王,爷也好,军师也好,坏事都干得和山上的石头一样多,帐一笔一笔都记着。你得看到,日本人来,实际上是给了你们一个机会,要么是立功赎罪,要么是罪上加罪,成千古罪人。这些道理你不会不懂。小老头连忙答我懂我懂。李云齐看了眼小老头问:你说刘罗锅子能不能倒向日本人?小老头想想说我看不至于,刘爷那人精着呢,知道炕哪头凉哪头热。陈科长问要是日本人把刀搁在他的脖子上呢?小老头说这就难说了,刀搁在谁脖子上也难说哩。小老头忽然觉得话说得不当,忙跟加一句:当然李县长……还有陈科长……是例外的。李云齐笑笑,陈科长哼了声,却不再说什么了。
这时李云齐又转向北方,一块遮挡日头的云朵将巨大阴影投在本县地面。那阴影是一个马形,随着云朵的奔驰,这匹黑马也在田野上奔驰起来,速度极快,且形态生动,一直奔驰到海里,本来闪亮的海面被染黑了。李云齐此时怀着一颗将帅心,思谋着今后如何在这块地面上同日本人作战。县城之役和日本人碰了一下,虽从城里撤了,这一役却建立起与日本人对阵的信心。日本兵打仗凭的是一股蛮气,中国人反击侵略占着正气,正气化为勇气,勇气定能战胜蛮气。再就是日本人凭借武器好,有小钢炮、重机枪,顶次的是三八大盖,中国人手里的家伙不行,可占地利。昆嵛山就是难得的地利。想到这里,李云齐心里忽然一阵燥热,刘罗锅和小老头到底揣的啥心思,还猜不透,可有一点他清楚,占山为王的土匪都不是省油的灯,不会轻易让别人染指他的地盘,说不上真得刀搁在脖子上解决问题,可这又是他不愿看到的情况,日本人巴不得中国人自己消耗自己的力量。想到这儿他觉得必须利用和小老头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做做他的工作。向他晓以利害,能把他从刘罗锅阵营分化出来更好,做不到这点,也必须不让他起坏作用。有些话刚才陈科长已经说了,小老头反应很滑头。因此,他这个做县长的得使出点威严来。他转向小老头,盯着他,说:孙有臣,你是刘罗锅的军师,自然是明白人。我问你,在本县境内,是我大还是你刘爷大?小老头不假思索:这还用说,自然是县长大了,父母官,刘爷和县长比算得了什么?无非是个草头王嘛。李云齐说要是以后在抗日的事上我和刘罗锅子闹起饥荒,你是听我县长的还是听你刘爷的?小老头说我听县长的。李云齐还盯着他:此话当真?小老头说当真。李云齐又把眼光俯向山下图画般的地图,说:好,我暂且相信你的话。说暂且,是说以后等着你兑现。不过凡事都有个对等,你做了对抗日有利的事,我这当县长的也会论功行赏。今后由陈科长负责和你联系,他的话就是我的话。小老头一边点头一边看看陈科长。陈科长说等会儿李县长和我就要对刘罗锅子训话,你也不要明着为我们帮腔,免得刘罗锅生疑,你可以使暗劲儿,咋样情况我们都会有数,你明白吗?小老头说明白。陈科长问刘罗锅这人好打交道吗?小老头摇摇头说我说过,他精得很,谁都糊弄不了他。陈科长问:他有什么嗜好?小老头说:酒色财气中他顶看重的是个财字,而财中他最看重的是土地。说起来他这人是个格一路的匪首,占了一座山,还不断在山下买地,他聚敛起的银钱大多在山下买了好地,他把地契装在一个小木匣子里,过些时候就拿出来看看,一年间还要放在日头底下晒几回,怕霉了。陈科长问:他一个土匪头买那么多地有什么用?小老头答出租,收租子。李云齐不解地问:他咋样收租子,下山去催讨?小老头说每年夏秋两季佃农把粮食或银钱送上山。陈科长和李县长交换个眼色,又问:佃农把粮食送到山底下还是送到山上面?小老头说那得看刘爷的心情,心情好,就让送到山上面,山寨管一顿酒,热闹热闹。陈科长问刘罗锅酒量大吗?小老头说也看心情,心情不好时沾酒就醉。
山上夜饭吃得早,日头还在西天上悬着,给县长接风的宴就摆出来了。靠山吃山,厨子做了一桌子野味儿,野鸡、兔子、刺猬、鹌鹑、麻雀、黄花菜,应有尽有。刘罗锅先端杯敬客。正如小老头所说,这一杯就见出刘罗锅的心情,酒立时染红了他的脸。李云齐在心里笑笑,端盅喝了。陈科长也喝了。刘罗锅端着空盅向小古示意叫他喝,小古摇摇头,陈科长意味深长地说可不能让小古喝啊,一喝脾气就大了,别闹出什么事来。刘罗锅朝面目冷冷的小古看了一眼,便不再劝。
往常宴客,多是山上的头目一齐出动,图个热闹。今日宴请县长却一反常规,只有刘罗锅和小老头出面。这自是刘罗锅心虚,怕县长当众蛊惑,涣散山上一干头目的心。俗话说客随主便,何况在这土匪窝里,李云齐也顺其自便了。
这时李云齐才看得仔细,刘罗锅五十多岁,刀型脸,缺了一只右耳。他并不觉得奇怪,黑道上的人大多抱残守缺,这残缺后面隐藏着诸多或凶残或壮丽的故事。刘罗锅也有许多故事。他的上几辈都是佃农,靠租种财主家的地活口和传宗接代。也许因了无地的窘迫,后来成了气候的刘罗锅子才以添置土地为最大满足和乐趣。刘罗锅年轻时还算本分,那时他未曾想到有一日会做土匪甚至当上土匪头。后来在一个夜晚不明不白地给劫上了山,开始做苦力,再后来就入了伙,凭一股子精明劲博得当时瓢把子七爷的器重。七爷自己是个粗人,脑瓜简单,像个只能看一步走一步的棋手。可他懂得取长补短,叫这个小罗锅为他出谋划策,尔后就让他正式做了军师。七爷死后,刘罗锅就当了新瓢把子。作为一县之长,李云齐任内几年并没和刘罗锅大过不去,没惹下私仇,为此他才敢理直气壮地上山找刘罗锅子论究抗日事。
刘罗锅是个善谈之人,席间东拉西扯说个没完,归结起来无非奉承县长和吹嘘表白自己两桩。李云齐先让他说,等他把舌头根子说硬了,他就搅动起自己的舌头。李云齐说日本人不久便会东犯,从目前的情况看,敌众我寡,抗日队伍大致会打打退退。半岛三面环海,唯一退处便是这座昆嵛山。今日来就是要同山上讲明,抗日是全体中国人的首要大事,没有哪个可以例外。到时候队伍到了山下,你们的人不得阻止上山。李云齐自恃县长身份,故意把话说得很硬,先看看刘罗锅的反应。
刘罗锅的刀脸毫无表情两眼向门外望着。李云齐的话大抵是他多年来听得最不顺耳的话了,想发作却有些顾忌。谁叫人家是县长呢?况且他对县长的为人早有所闻,县长是新派人物,廉洁奉公,敢做敢为,有一股子正气,否则也不敢贸然进山。他咽下口气,说听县长的话音莫非要将我的人收编不成?
李云齐说收编不收编须两厢情愿,如你老刘同意接受收编,我回去便着手办这件事……
刘罗锅连忙打断说我手下这拨人在山上散漫惯了,正规起来受不了。算了算了。打小鼻子没问题,凭这山的险要,谁想讨我个便宜也办不到哩。
李云齐听出刘罗锅话中有话,说:你不想马上接受收编也可以,无非将委任书先搁在我抽屉里是了。不过我今天希望你能给我一个保证。
刘罗锅问什么保证。
李云齐说抗日队伍一旦到了山下,你的人要予以接应。刘罗锅听了不语。李云齐盯着他问,你说做这个保证很难吗?军师小老头见空气有点紧张,要插嘴说话,却被刘罗锅摆手止住。这一个动作使李云齐看出那句“小老头的腚沟刘罗锅的嘴”的话并不太确切。
刘罗锅说:县长自然知道,我们江湖上人凡事讲个信义,说了就得算话,所以没有十分把握的事情就不好下保证。
李云齐问你说的没把握是指什么呢?
刘罗锅朝李云齐眨巴眨巴眼说:我是个粗人,说话不中听。不中听的话县长也想听吗?
李云齐说听。
刘罗锅说那就告罪了。说毕端盅向李云齐举举,李云齐也举举,陈科长、小老头同时响应,四人干了。刘罗锅说我们黑道上的人黑在面上,你们官府上的人黑在里头。和平世界的时候,你们官府总觉得俺们这伙人是眼中钉、肉中刺,非拔除不能睡得安稳,就想尽千方百计围剿,欲斩尽杀绝。而当世界出了乱子,比方眼下小鼻子杀过来,你们就投副笑模样过来,把话说得天花乱坠。可我们有数,一旦放你们进了山,你们得了势,就要掉过头来收拾我们。李县长你说我说得不对吗?
李云齐坦率地说你说得不错。不过事情都要往理上摆,如果官府不围剿强盗土匪那还成什么官府,你们黑道不同样将官府视为冤家敌手?通常情况,你占你的山,我占我的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安无事,可现在情况变了,日本人来中国杀人放火,要让中国人当亡国奴,中国人就得同日本人打。要打胜仗就得占据有利地形,比如这座昆嵛山。到了这种时候,这座山就不是你刘爷自己的了。说利用也好,说联盟也好,都一样,反正是抗日的中国人要利用这座山同日本鬼子周旋,打败他们,消灭他们。对你老刘而言,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从黑道转向正道的机会。你只有把握住这个机会,洗心革面,易弦改辙,才有出路,否则后果难以预料。我这话说得不中听,不过你老刘要能听进去,是会有好处的。你觉得我说得对还是不对?
刘罗锅听了气不打一处来,自从当了山上的瓢把子,没有敢这么和他说话,又是正告又是恫吓,他怎能吃这一套?可转念又想,还是忍了的好,有句话叫“山高高不过天,人能能不过官”,你认也好,不认也好,他总像一把刀悬在你的头顶,最好不要和他闹翻,他有他的千条妙计,我有我的一定之规,说得再有理,我也不能拱手把这座宝山让给他。想到这里,他说:县长放心,小鼻子有胆量过来,我山上的弟兄一定和他拼个你死我活。黑道也好,正道也好,咱不都是中国人吗?刘罗锅会讲,李云齐也会听,他想这个刘罗锅还真不好对付哩,他在有意回避最关键的一点。
当晚李云齐在山上落宿,第二天一早就下山了。送他们的是军师小老头。
4
高凤山一早出村,沿那日迎娶儿媳红豆的路西行。天开始热了,日头在天上明晃晃地照着,有些烤。这是长庄稼的时节,地里的高秆作物已长成齐腰高,麦子也抽了穗,过不了一个月就要割麦子了。麦收是庄稼人最喜悦的时节,可今年高凤山着实高兴不起来,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走在这条路上,他的心情更不轻松,他要去他的亲家村,去见儿媳红豆的爹妈,一是去向他们告罪,另外谋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问题出在自家,总得对人家有所交待,总得有个结局。养子高金虎咬钢嚼铁说不戴绿帽子,劝他也张不开口。冤家金豹对红豆倒是求之不得,可又不能依了他,那样高家就更叫四乡百姓笑掉了大牙。这不行那不成,娶进门的红豆放在家里儿媳不是儿媳,闺女不是闺女,又怎么成?
高凤山忧心忡忡。
亲家村在昆嵛山和县城中间,离县城十几里路。高凤山牵一头骡子,驮着各式各样的礼品。明摆着这是堵人家嘴的,可他知道再多的礼物也无济于事。天热难耐,骡子走得很慢,而嘴馋,走几步便停在路边啃几口青草。高凤山是个疼牲口的主人,任其自便。自从日本人占了县城,这条道走的人少多了。颇是冷清。往常不是这样,尤其县城逢集,四乡的人潮水般涌动而去,热闹非凡。日本人是避之不及的瘟神,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谁愿意自打倒楣啊。
高凤山由着牲口的性儿,懈里咣当往前行路,天半晌时望见前面一个圆形高坎,丛生着茂密的树木,看去像一顶搁在平地上的巨大绿帽。它的名字也叫帽儿顶。从帽儿顶过去不远就是红豆的村,想到要踏进红豆家门槛心里就发憷,恨不得骡子走得再慢些才好。
离帽儿顶约莫半里路时,高凤山看见从西面县城方向过来一拨儿队伍,几十个人,一路行走,枪扛在肩上,刺刀在日光下闪亮。最前面的那个兵的刺刀尖上还挑着一面旗。小鼻子!高凤山心里一惊,立时拉住了骡子。这当儿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定定是盯着向这边走来的日本兵。日本兵走近了帽儿顶,先听见响了一枪,接着枪声便像鞭炮聚然响起。日本兵的队形乱了。有的倒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向帽儿顶的树丛里扫射,哇啦哇啦叫个不止。高凤山明白是一股抗日队伍提前埋伏在树丛里向日本兵伏击。高凤山觉得今日亲家那里是去不成了,便牵着骡子回转。那乖觉的骡子似乎也明白不能再慢吞吞地了,撒蹄疾奔起来。遇上行路的人,高凤山便喊小鼻子来了,快跑啊!人们便转身飞奔。跑了一阵子,听后面的枪声越来越近了,还有脚步声,高凤山回头望望,原来是抗日队五的人撤过来了,边撤边向追过来的日本鬼子射击。一会儿功夫,抗日队伍的人便从他们身边过去,有人还喊老乡快向两边撤呀。队伍过去了,日本兵没追上抗日队伍的人却追上了高凤山和另外几个庄稼汉。几个日本兵不由分说将他们捆绑起来。
后来知道,这队日本兵是出城勘察地形的,另外也想探听一下这一带抗日力量的虚实,为日后的扫荡做准备,没想到中了埋伏,死了三个人。还有伤的。吃亏的日本兵一口咬定高凤山他们是抗日队伍一伙的人,大大的坏了坏了,死了死了。他们将高凤山和另外四个人一并押回县城。
那四个人高凤山并不认识,都比他年轻,一个四十出头,一个二十出头,另两个都是三十岁光景。到县城已是午后,活着回去的日本兵到食堂吃饭,把他们四个也带到食堂院里,没他们吃的饭。他们被捆在院中的一棵枣树下。看着没死的日本兵狼吞虎咽,高凤山觉得日本人真是不可思议,刚打了败仗,又死伤不少同伴,却见不出一点神伤意沮的模样,就像刚出门踏青回来,除了累了饿了,别无其他。这是一伙难斗的畜生啊。高凤山想,是恶魔,是一群什么都不在乎的恶魔。日本兵吃过了饭,擦擦嘴,打个饱嗝,就带着他们四人出了食堂院,来到对面另一座院子。这个院子也长着一棵枣树,他们又照样被捆在这棵枣树上。日本兵留下两个看守,其余的都进了正屋和两间厢房,一会儿就传出鼾声。日本兵睡午觉了。高凤山心想狗日的小鼻子倒能睡得着觉。他转向那个四十岁上下的“难友”,问他是哪村人,那人答了。他又问另三个人,也都答了。高凤山说小鼻子吃了亏肯定要拿咱们出气哩,要顶住,别丢中国人的脸。二十岁光景的小伙子问:大爷,你说小鼻子会把咱咋呢?高凤山没吭声。另三个人也一齐问他这个同样的问题。高凤山叹口气说小鼻子杀人杀得没人性了,啥事都干得出来,谁知会咋样处置呢?我看凶多吉少。那个小伙子咬牙说,要是能活着出去,就扛枪和小鼻子干。这时高凤山突然想到李云齐,想到李云齐对他说的那些话。他心里好像有了一种预感。他一个一个问了这四个人的姓名,又说:“我叫高凤山,高家疃的。要是咱们都能活着出去,你们就去高家疃找我。”这时两个看守的日本兵朝他们哇哩哇啦地吼。虽听不懂,却也明白是叫他们闭嘴。
傍晚的时候,日本人把他们带到城外一块空地上。这里树很多,却不再是枣树,是杨树。杨树的叶子已长成巴掌大,绿油油地在夕阳下闪亮。高凤山五人被一字绑在这些杨树上。这是毙人的架式,高凤山心想完了。另外四个人也觉出处境凶险,一齐吓白了脸。一个瘦长个少尉向随来的七八个日本兵摆摆手,叫他们进入位置。这时高凤山看见走过来一个中国人,三十七八岁,留偏分头,搽了油,很亮。少尉见他走到跟前,哇啦哇啦了一阵,这个留偏分头的中国人就对他们说起话来。他说皇军说了,你们几个都是和皇军作对的人,要毙你们,毙之前,还有什么话要说?高凤山心想哪有这么不讲道理的狗杂种,连话都不问一句就杀人。他转身看看身两边的“难友”,他们都一齐瞪着眼,傻了似的。高凤山毕竟是个有经历有胆魄的人,他对留着偏分头的翻译说:你对他说,俺们都是平头百姓,杀害无辜天理不容。留偏分头的翻译又把话翻给少尉。高凤山看见少尉脸上闪出一丝凶狠的笑。又哇啦哇啦一阵。翻译说皇军说了,要讲天理也行,皇军死了三个人,由你们当中的三个人来抵命,这办法公平合理。你们商量一下,哪三个死,哪两个留?五个人都听清楚了,都耷拉着脑袋。高凤山对翻译说我们都无罪,我们都不想死。翻译哇啦哇啦,少尉哇啦哇啦。翻译说是皇军说不行,非杀三个抵命不可,再争辩就一个不留。高凤山遂闭了口,他知道狗日的小鼻子什么都干得出来,杀三个和杀五个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两样,只看高兴咋样。高凤山转头再看看身边的“难友”,他们仍耷拉着头,脸色已像死人了。高凤山心想,平常老说刀搁脖子,说归说,心里却当做一种比方,而现在却真到了刀搁脖子的时候了。五个人死三个,狗日的小鼻子还叫他们自己决定谁死谁活,这还是人吗?有句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谁愿意平白无故去见阎王爷?他叹了口气,对翻译说我是这里面岁数最大的,死的算我一个吧。翻译问那两个呢?高凤山不语。翻译就问其余人。都无声。少尉又哇啦哇啦嚷叫起来。翻译说皇军不耐烦了,再选不出来就一块儿毙。这时二十几头的小伙子抬起头,对另三个人说,俺爹五个儿,也不少我一个了,再说我也没成亲,没拖累。算我一个吧,反正我操小鼻子他八辈祖宗了,我死了在地下也要和他们拼了。高凤山听了这一席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转过脸朝他看看,只见小伙子脸涨得通红,眼珠瞪得像要从眼眶掉下来。他不忍心再看,转过头。五个人两个自告奋勇去死,还少一个。奇怪的是翻译就不再问了,转向少尉哇啦哇啦一通。高凤山想,死到临头了,也好,闭了眼啥愁事也不知道了。他又叹了口气,想到另一个问题: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己这一辈子以善为本,虽说不上造福乡里,却也算得上助人为乐,没料到今日竟遭如此之横死,如真的善恶有报,那怎会有这般结果?他闭上眼,死前他不想再看这个世界了。他听见口令和子弹上膛的声音。这时他觉得自己的身子变得像一片鸡毛那样轻,飘飘悠悠往空中升,好像飘进一大团浓浓的云雾里。渐渐,他竟看见云雾后面映出一个绿树环绕的村庄。是高家疃?似是而非。一座空村,不见人和牲畜的踪迹,树梢也不见摇动,一切都凝固了。这时他听见“轰”地一声巨响。完了!他脑中清晰异常的一念。我死了!他睁开眼,像要看明白自己死得如何,他惊骇了,惊骇得心惊肉跳。他看见那小伙子正瞪眼向他观望,而另外三个人的脑袋都一齐耷拉在胸前,一无生气。这瞬间他一下子明白了现实:日本人枪下留了这一老一少,换言之留下了两个自告奋勇赴死的人。然而这确凿无疑的现实又使他坠入五里云中:这到底是咋啦?小鼻子杀错了人吗?就像庄稼人砍庄稼,成熟和不成熟的砍颠倒了,这怎么会?!这是一团不解的谜,在以后的日子里这谜团一直在他心头萦绕不散……
偏分头翻译向活着的他俩看看,又朝少尉看看,少尉又像先前那样对他哇啦哇啦。他说皇军说死了的已经两清,受伤的也须两清。为防止以后你们拿枪和皇军作对,都砍去食指。高凤山和小伙子两人对视一眼,谁也没再说话。
日本人就砍了。
三天以后,高凤山就去龙泉汤找县长李云齐,对他说那委任状他要接了。李云齐笑了,问想通了?高凤山点点头。李云齐又问:这队伍你想怎样拉起来?高凤山说:自古有句话,“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何况是打侵略到咱家门口的日本鬼。李云齐点点头,说高老乡绅竖起这杆抗日大旗,民众自会响应。眼下日本人还龟缩在城里不敢妄动,趁这个机会把队伍拉起来。接着李云齐又把上次进山的情况对高凤山做了介绍。说刘罗锅的态度并不出人意料,一个作恶多端的草头王,什么国家、民族、民众对他来说都无足轻重,他的命根子就是自己的地盘,他不会轻易让出来。高老乡绅将队伍拉起来,这股抗日力量在山下可以对刘罗锅起到威慑作用,争取在适当时候迫他就范。
说话间就到了中午,李云齐留高凤山吃饭。李云齐叫来了陈科长和另外几名县政府官员作陪。说是客饭,实际上简单得很,一盘炒茭瓜片,一盘煮黄豆,不见肉星,没有酒,主食是小米干饭。高凤山感叹说没想到县里这么清苦,改日我让伙计送两头猪几袋白面来,也算支援抗日了。李云齐笑道,和老百姓相比,俺们还吃得上小米,还有点菜金。眼下青黄不接,老百姓连地瓜干还填不饱肚子哩。高老乡绅要有猪肉和白面,留着胶东抗日救国军成立那天犒赏三军吧。高凤山笑笑没再吭声。陈科长说现在是阴历四月中,再过一个多月麦子就开镰了,日本鬼子肯定会下乡抢粮。咱们的队伍要赶在麦收前成立起来,和县里的抗日队伍携手保卫麦收。李云齐说高老乡绅从今日你接了委任状,我就得称你高司令了。高凤山不由笑了,说眼下没有一兵一卒,我是一个光杆司令呢!李云齐说谁说是光杆司令,上回我不是说过让陈科长辅佐你吗,叫他给你当副司令兼参谋长怎么样?高凤山说这自是求之不得,只是让陈科长屈就了。陈科长说高司令哪里话,我能给你当副手已深感荣幸。以后有什么不当处还望高司令教正才是。高凤山摇摇头,随之苦笑了一下,说世上的事真是变幻莫测啊,小鼻子稀里糊涂留下我的脑袋,结果给他们留下了麻烦。遂将被日军捉去的前后过程讲了。李云齐一干人听了大吃一惊,说那日伏击日军正是县抗日队伍的一拨儿人马。李云齐问死的那三位乡亲是哪个村的呢?高凤山答了。李云齐转向陈科长说你记下了,以后对他们的家人要进行抚恤,也要就此对全县乡亲控诉日本鬼子的罪行。陈科长点点头称是。李云齐看看高凤山至今还包扎着的右手,说以后要影响高司令使用武器啦。高凤山说不碍,日本人不晓得我是左撇子,干什么都使左手,就是这只右手全废也不要紧。李云齐说日本鬼子又犯了一个错误。陈科长说那个小伙子有血性,是块材料。高凤山说砍他的时候我胡弄小鼻子说他是个左撇子,左手管用。他们就砍了他的左手指。就像他们杀人一样,砍手指头也砍颠倒了,俺俩人都留下管用的指头,看来也是天意了。李云齐点点头说那就是说天意是叫日本鬼子失败了。一直谈到日头偏西,大方面的问题都定下来了。高凤山当司令自然要有司令的作为,他说要卖掉家中一半田亩,以为军资,同时联络全县各村地主乡绅捐财捐物,购置枪支弹药。
当老子为抗日忙碌奔走之际,儿子同样脚不沾地,高金豹像一头昼伏夜出的野兽穿梭于舅舅村和自家村之间。夕阳照耀他在乡里道路上疾走,晚霞照耀他在村头树后静候。月亮和星光照耀他翻墙潜进红豆的房。当然,从进房到与女人终成衾枕之好,这中间经历了一个千怨百恨的过程。初次,女人见了他执意不肯搭理,叫他走。她掩面啼哭不止。细想想她也确有苦楚无边,高家的一虎一豹将她推向山崖绝境,新房变冷宫,有家不得归,一个好端端女子横遭劫难,抱残守缺,荒谬不堪。金豹亦自知罪了,始终赔着小心。他说只怪那日多喝了酒,酒使他乱了方寸,才做出那种轻薄事情。女人只是哭,传相楚楚。金豹叹口气,说事情已经如此,认错和磕头作揖都不能挽回,不如另谋出路。他告诉女人他决计代替他哥金虎娶她,只要她肯答允,他以后就是天底下头号的好男人。他说时不由潸然泪下,忘情地抓住女人掩面的纤手。女人泪眼觑他一眼,将手抽回。他不舍,又伸手抓过。女人再抽,金豹不屈不挠再抓。如此往复不止,直到女人无奈顺从。金豹像完成了一桩大事般吁了口气,他握住女人的手后就紧闭了口,一边看着女人泪光斑斑的俊脸一边将女人的手抚弄。情深意笃。女人的手被捧在他的掌中,他时而握紧,时而放松,时而捏捏手指,时而抚抚掌面,轻重缓急如同话语。他确在用手向女人诉说自己的心情。女人先是惊异,止住了哭,尔后不免心有所动,复流下泪来。握在一起的手像一座心间的搭桥,金豹的爱兵爱卒由此向那边渗透推进。说来金豹也真有一股笃情的狠劲儿,他这么将女人的手捧着抚着,无休止地倾诉衷肠,竟握了整整的一夜,直握到窗纸透出亮光。第二夜他又不请自到,从握手开始,待将手握得热了,他转而捉住了女人的脚。这在他们之间也并非新鲜,女人反抗几遭不成,终也由他了,不料他那股狠劲不灭,又将女人的脚捧了整整一夜。真是可歌可泣。第三夜他还是从手脚开始,却只是一带而过,后来他就拥过去捧起女人的奶子,满面肃穆地细摸细揉。一如既往,他捧着女人的奶子又抚弄到窗纸映出东天的光亮。这时女人的身子已如泥如水,她觉得即使拥在那男人手里的两只鸡蛋,这一夜也会孵化出两只欢蹦乱跳的鸡崽。说起来金豹也是个天生的情种,这一干作为都做得有张有弛,如同行云流水。他将惹祸的那一夜在女人身上匆忙做完的勾当这次不慌不忙有节有奏地分解于三个夜晚完成,从从容容又情真意切。到最后一切的一切又显得那么自然与水到渠成。其实一切俱顺理成章。男人和女人同时被推上了绝境,他们已经无路可逃。无奈逼他们联手,联手又产生新的风景。这风景让他们惊奇、投入而留连忘返。鬓发厮磨之际,女人由衷地说:你说得对,你比你哥哥金虎好。男人从这话中得到无限鼓励,将怀里的女人抱得更紧。只有夜晚属于他们,他们苦于昼长夜短。一夜中要做的事太多太多,不知不觉窗纸已经发白。这时男人便无可挽回地要走。他须用话语和力气才能从女人怀中挣脱。走时便用不着爬墙,女人蹑手蹑脚为他打开一页门扇,他就闪身出去。黎明时分的村庄时而会响起拾粪人的脚步声和咳嗽声,男人就像完成了偷窃的扒手躲躲闪闪夺路出去。新的一个白天他同样用于养精蓄锐并等候新的一个夜晚降临。他现时的生活完全等同于一头牛的进食,夜晚狼吞虎咽将肚子吃得圆而又圆,白天便静静地反刍,将无限滋味在缓缓咀嚼中再现。
偷情,古已有之,早不为鲜,而这一对男女出演的却是那样怪异而可歌可泣。
“今日我爹和我哥来了,说要把我接回去。”
“你应了吗?”
“要没有你我就应了,可有你。”
“我害了你。”
“不是。”
“我爹害了你。”
“不是。”
从匪巢到山顶不足十分钟的路程,这是山上的一条“要道”,经过开凿并不显得险峻。到山顶后小老头主动介绍说这里是昆嵛山的最高处叫泰礴顶。李云齐尽管没到过此,但作为一县之长,本县地图却不断要看,这座山的概况大体是知道的,包括此处叫泰礴顶。但今日站在这座山巅之上,与往日看地图便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这时日头从西面天上斜斜照着。将这座山和四周地方尽显眼底,北是本县县境,地势平坦,一座座小村错落,像一只只趴在地上的乌龟,那个超群出众的便是他现时偏安的龙泉汤镇。镇上空云雾绕绕,那是镇中遍布的温泉所致。再往北,便是渤海蔚蓝的海面。李云齐又转身向南,他看到的是临县乳山的地面。这块地面起伏不平,一座座山丘向着更远处的海岸逶迤,隔着一个半岛,那边已是黄海。由于遥远,黄海仅像一条白布带横在天边。
李云齐又将视线转向西方,那是县城的方向,他没看见县城。也知道不会看见。他问站在身旁的小老头为什么看不见县城,小老头回答说县城离这儿太远。李云齐一笑,说远吗,日本人的汽车说到就到,不用两个钟头就开到山根底下了。小老头不愧是小老头,忙说有李县长在日本人就不敢贸然来犯。李云齐并不接他的话茬,将视线转向他定定地看着,问道:要是日本人开过来,你这个当军师的怎样给刘罗锅拿章程?小老头眨巴眨巴眼,说,那还用说,和他们干,小鼻子是人咱也是人,怕他个毬?李云齐和陈科长对视一下眼光,陈科长又问小老头:刘罗锅会听你的?小老头摇摇头,说这难说哩,刘爷是个有主见的人,很固执,一向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儿,我是个徒有虚名的军师哩。李云齐一笑,说实际上不像你说的这样吧,山下的人都知道有句顺口溜,叫“小老头的腚沟刘罗锅的嘴,小老头的指头刘罗锅的腿”,这不是说你是能当刘罗锅的家吗?小老头连忙摇头否认,说李县长千万别信那些话,我要有那么大的本事还用得着给别人当军师吗?这时陈科长突然板起脸对小老头说,有些话县长不好说就由我来说吧,你以为县长要到这山顶上来就是为了看看风景?战乱时候会有这份闲情逸致?实对你说,县长是要趁这机会开导你几句。日本人侵略我们,国难当头,每个中国人面前都摆着两条路:打日本人还是倒向日本人。对你们这伙人更是事关重大,多少年来你们占山为王,爷也好,军师也好,坏事都干得和山上的石头一样多,帐一笔一笔都记着。你得看到,日本人来,实际上是给了你们一个机会,要么是立功赎罪,要么是罪上加罪,成千古罪人。这些道理你不会不懂。小老头连忙答我懂我懂。李云齐看了眼小老头问:你说刘罗锅子能不能倒向日本人?小老头想想说我看不至于,刘爷那人精着呢,知道炕哪头凉哪头热。陈科长问要是日本人把刀搁在他的脖子上呢?小老头说这就难说了,刀搁在谁脖子上也难说哩。小老头忽然觉得话说得不当,忙跟加一句:当然李县长……还有陈科长……是例外的。李云齐笑笑,陈科长哼了声,却不再说什么了。
这时李云齐又转向北方,一块遮挡日头的云朵将巨大阴影投在本县地面。那阴影是一个马形,随着云朵的奔驰,这匹黑马也在田野上奔驰起来,速度极快,且形态生动,一直奔驰到海里,本来闪亮的海面被染黑了。李云齐此时怀着一颗将帅心,思谋着今后如何在这块地面上同日本人作战。县城之役和日本人碰了一下,虽从城里撤了,这一役却建立起与日本人对阵的信心。日本兵打仗凭的是一股蛮气,中国人反击侵略占着正气,正气化为勇气,勇气定能战胜蛮气。再就是日本人凭借武器好,有小钢炮、重机枪,顶次的是三八大盖,中国人手里的家伙不行,可占地利。昆嵛山就是难得的地利。想到这里,李云齐心里忽然一阵燥热,刘罗锅和小老头到底揣的啥心思,还猜不透,可有一点他清楚,占山为王的土匪都不是省油的灯,不会轻易让别人染指他的地盘,说不上真得刀搁在脖子上解决问题,可这又是他不愿看到的情况,日本人巴不得中国人自己消耗自己的力量。想到这儿他觉得必须利用和小老头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做做他的工作。向他晓以利害,能把他从刘罗锅阵营分化出来更好,做不到这点,也必须不让他起坏作用。有些话刚才陈科长已经说了,小老头反应很滑头。因此,他这个做县长的得使出点威严来。他转向小老头,盯着他,说:孙有臣,你是刘罗锅的军师,自然是明白人。我问你,在本县境内,是我大还是你刘爷大?小老头不假思索:这还用说,自然是县长大了,父母官,刘爷和县长比算得了什么?无非是个草头王嘛。李云齐说要是以后在抗日的事上我和刘罗锅子闹起饥荒,你是听我县长的还是听你刘爷的?小老头说我听县长的。李云齐还盯着他:此话当真?小老头说当真。李云齐又把眼光俯向山下图画般的地图,说:好,我暂且相信你的话。说暂且,是说以后等着你兑现。不过凡事都有个对等,你做了对抗日有利的事,我这当县长的也会论功行赏。今后由陈科长负责和你联系,他的话就是我的话。小老头一边点头一边看看陈科长。陈科长说等会儿李县长和我就要对刘罗锅子训话,你也不要明着为我们帮腔,免得刘罗锅生疑,你可以使暗劲儿,咋样情况我们都会有数,你明白吗?小老头说明白。陈科长问刘罗锅这人好打交道吗?小老头摇摇头说我说过,他精得很,谁都糊弄不了他。陈科长问:他有什么嗜好?小老头说:酒色财气中他顶看重的是个财字,而财中他最看重的是土地。说起来他这人是个格一路的匪首,占了一座山,还不断在山下买地,他聚敛起的银钱大多在山下买了好地,他把地契装在一个小木匣子里,过些时候就拿出来看看,一年间还要放在日头底下晒几回,怕霉了。陈科长问:他一个土匪头买那么多地有什么用?小老头答出租,收租子。李云齐不解地问:他咋样收租子,下山去催讨?小老头说每年夏秋两季佃农把粮食或银钱送上山。陈科长和李县长交换个眼色,又问:佃农把粮食送到山底下还是送到山上面?小老头说那得看刘爷的心情,心情好,就让送到山上面,山寨管一顿酒,热闹热闹。陈科长问刘罗锅酒量大吗?小老头说也看心情,心情不好时沾酒就醉。
山上夜饭吃得早,日头还在西天上悬着,给县长接风的宴就摆出来了。靠山吃山,厨子做了一桌子野味儿,野鸡、兔子、刺猬、鹌鹑、麻雀、黄花菜,应有尽有。刘罗锅先端杯敬客。正如小老头所说,这一杯就见出刘罗锅的心情,酒立时染红了他的脸。李云齐在心里笑笑,端盅喝了。陈科长也喝了。刘罗锅端着空盅向小古示意叫他喝,小古摇摇头,陈科长意味深长地说可不能让小古喝啊,一喝脾气就大了,别闹出什么事来。刘罗锅朝面目冷冷的小古看了一眼,便不再劝。
往常宴客,多是山上的头目一齐出动,图个热闹。今日宴请县长却一反常规,只有刘罗锅和小老头出面。这自是刘罗锅心虚,怕县长当众蛊惑,涣散山上一干头目的心。俗话说客随主便,何况在这土匪窝里,李云齐也顺其自便了。
这时李云齐才看得仔细,刘罗锅五十多岁,刀型脸,缺了一只右耳。他并不觉得奇怪,黑道上的人大多抱残守缺,这残缺后面隐藏着诸多或凶残或壮丽的故事。刘罗锅也有许多故事。他的上几辈都是佃农,靠租种财主家的地活口和传宗接代。也许因了无地的窘迫,后来成了气候的刘罗锅子才以添置土地为最大满足和乐趣。刘罗锅年轻时还算本分,那时他未曾想到有一日会做土匪甚至当上土匪头。后来在一个夜晚不明不白地给劫上了山,开始做苦力,再后来就入了伙,凭一股子精明劲博得当时瓢把子七爷的器重。七爷自己是个粗人,脑瓜简单,像个只能看一步走一步的棋手。可他懂得取长补短,叫这个小罗锅为他出谋划策,尔后就让他正式做了军师。七爷死后,刘罗锅就当了新瓢把子。作为一县之长,李云齐任内几年并没和刘罗锅大过不去,没惹下私仇,为此他才敢理直气壮地上山找刘罗锅子论究抗日事。
刘罗锅是个善谈之人,席间东拉西扯说个没完,归结起来无非奉承县长和吹嘘表白自己两桩。李云齐先让他说,等他把舌头根子说硬了,他就搅动起自己的舌头。李云齐说日本人不久便会东犯,从目前的情况看,敌众我寡,抗日队伍大致会打打退退。半岛三面环海,唯一退处便是这座昆嵛山。今日来就是要同山上讲明,抗日是全体中国人的首要大事,没有哪个可以例外。到时候队伍到了山下,你们的人不得阻止上山。李云齐自恃县长身份,故意把话说得很硬,先看看刘罗锅的反应。
刘罗锅的刀脸毫无表情两眼向门外望着。李云齐的话大抵是他多年来听得最不顺耳的话了,想发作却有些顾忌。谁叫人家是县长呢?况且他对县长的为人早有所闻,县长是新派人物,廉洁奉公,敢做敢为,有一股子正气,否则也不敢贸然进山。他咽下口气,说听县长的话音莫非要将我的人收编不成?
李云齐说收编不收编须两厢情愿,如你老刘同意接受收编,我回去便着手办这件事……
刘罗锅连忙打断说我手下这拨人在山上散漫惯了,正规起来受不了。算了算了。打小鼻子没问题,凭这山的险要,谁想讨我个便宜也办不到哩。
李云齐听出刘罗锅话中有话,说:你不想马上接受收编也可以,无非将委任书先搁在我抽屉里是了。不过我今天希望你能给我一个保证。
刘罗锅问什么保证。
李云齐说抗日队伍一旦到了山下,你的人要予以接应。刘罗锅听了不语。李云齐盯着他问,你说做这个保证很难吗?军师小老头见空气有点紧张,要插嘴说话,却被刘罗锅摆手止住。这一个动作使李云齐看出那句“小老头的腚沟刘罗锅的嘴”的话并不太确切。
刘罗锅说:县长自然知道,我们江湖上人凡事讲个信义,说了就得算话,所以没有十分把握的事情就不好下保证。
李云齐问你说的没把握是指什么呢?
刘罗锅朝李云齐眨巴眨巴眼说:我是个粗人,说话不中听。不中听的话县长也想听吗?
李云齐说听。
刘罗锅说那就告罪了。说毕端盅向李云齐举举,李云齐也举举,陈科长、小老头同时响应,四人干了。刘罗锅说我们黑道上的人黑在面上,你们官府上的人黑在里头。和平世界的时候,你们官府总觉得俺们这伙人是眼中钉、肉中刺,非拔除不能睡得安稳,就想尽千方百计围剿,欲斩尽杀绝。而当世界出了乱子,比方眼下小鼻子杀过来,你们就投副笑模样过来,把话说得天花乱坠。可我们有数,一旦放你们进了山,你们得了势,就要掉过头来收拾我们。李县长你说我说得不对吗?
李云齐坦率地说你说得不错。不过事情都要往理上摆,如果官府不围剿强盗土匪那还成什么官府,你们黑道不同样将官府视为冤家敌手?通常情况,你占你的山,我占我的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安无事,可现在情况变了,日本人来中国杀人放火,要让中国人当亡国奴,中国人就得同日本人打。要打胜仗就得占据有利地形,比如这座昆嵛山。到了这种时候,这座山就不是你刘爷自己的了。说利用也好,说联盟也好,都一样,反正是抗日的中国人要利用这座山同日本鬼子周旋,打败他们,消灭他们。对你老刘而言,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从黑道转向正道的机会。你只有把握住这个机会,洗心革面,易弦改辙,才有出路,否则后果难以预料。我这话说得不中听,不过你老刘要能听进去,是会有好处的。你觉得我说得对还是不对?
刘罗锅听了气不打一处来,自从当了山上的瓢把子,没有敢这么和他说话,又是正告又是恫吓,他怎能吃这一套?可转念又想,还是忍了的好,有句话叫“山高高不过天,人能能不过官”,你认也好,不认也好,他总像一把刀悬在你的头顶,最好不要和他闹翻,他有他的千条妙计,我有我的一定之规,说得再有理,我也不能拱手把这座宝山让给他。想到这里,他说:县长放心,小鼻子有胆量过来,我山上的弟兄一定和他拼个你死我活。黑道也好,正道也好,咱不都是中国人吗?刘罗锅会讲,李云齐也会听,他想这个刘罗锅还真不好对付哩,他在有意回避最关键的一点。
当晚李云齐在山上落宿,第二天一早就下山了。送他们的是军师小老头。
4
高凤山一早出村,沿那日迎娶儿媳红豆的路西行。天开始热了,日头在天上明晃晃地照着,有些烤。这是长庄稼的时节,地里的高秆作物已长成齐腰高,麦子也抽了穗,过不了一个月就要割麦子了。麦收是庄稼人最喜悦的时节,可今年高凤山着实高兴不起来,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走在这条路上,他的心情更不轻松,他要去他的亲家村,去见儿媳红豆的爹妈,一是去向他们告罪,另外谋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问题出在自家,总得对人家有所交待,总得有个结局。养子高金虎咬钢嚼铁说不戴绿帽子,劝他也张不开口。冤家金豹对红豆倒是求之不得,可又不能依了他,那样高家就更叫四乡百姓笑掉了大牙。这不行那不成,娶进门的红豆放在家里儿媳不是儿媳,闺女不是闺女,又怎么成?
高凤山忧心忡忡。
亲家村在昆嵛山和县城中间,离县城十几里路。高凤山牵一头骡子,驮着各式各样的礼品。明摆着这是堵人家嘴的,可他知道再多的礼物也无济于事。天热难耐,骡子走得很慢,而嘴馋,走几步便停在路边啃几口青草。高凤山是个疼牲口的主人,任其自便。自从日本人占了县城,这条道走的人少多了。颇是冷清。往常不是这样,尤其县城逢集,四乡的人潮水般涌动而去,热闹非凡。日本人是避之不及的瘟神,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谁愿意自打倒楣啊。
高凤山由着牲口的性儿,懈里咣当往前行路,天半晌时望见前面一个圆形高坎,丛生着茂密的树木,看去像一顶搁在平地上的巨大绿帽。它的名字也叫帽儿顶。从帽儿顶过去不远就是红豆的村,想到要踏进红豆家门槛心里就发憷,恨不得骡子走得再慢些才好。
离帽儿顶约莫半里路时,高凤山看见从西面县城方向过来一拨儿队伍,几十个人,一路行走,枪扛在肩上,刺刀在日光下闪亮。最前面的那个兵的刺刀尖上还挑着一面旗。小鼻子!高凤山心里一惊,立时拉住了骡子。这当儿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定定是盯着向这边走来的日本兵。日本兵走近了帽儿顶,先听见响了一枪,接着枪声便像鞭炮聚然响起。日本兵的队形乱了。有的倒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向帽儿顶的树丛里扫射,哇啦哇啦叫个不止。高凤山明白是一股抗日队伍提前埋伏在树丛里向日本兵伏击。高凤山觉得今日亲家那里是去不成了,便牵着骡子回转。那乖觉的骡子似乎也明白不能再慢吞吞地了,撒蹄疾奔起来。遇上行路的人,高凤山便喊小鼻子来了,快跑啊!人们便转身飞奔。跑了一阵子,听后面的枪声越来越近了,还有脚步声,高凤山回头望望,原来是抗日队五的人撤过来了,边撤边向追过来的日本鬼子射击。一会儿功夫,抗日队伍的人便从他们身边过去,有人还喊老乡快向两边撤呀。队伍过去了,日本兵没追上抗日队伍的人却追上了高凤山和另外几个庄稼汉。几个日本兵不由分说将他们捆绑起来。
后来知道,这队日本兵是出城勘察地形的,另外也想探听一下这一带抗日力量的虚实,为日后的扫荡做准备,没想到中了埋伏,死了三个人。还有伤的。吃亏的日本兵一口咬定高凤山他们是抗日队伍一伙的人,大大的坏了坏了,死了死了。他们将高凤山和另外四个人一并押回县城。
那四个人高凤山并不认识,都比他年轻,一个四十出头,一个二十出头,另两个都是三十岁光景。到县城已是午后,活着回去的日本兵到食堂吃饭,把他们四个也带到食堂院里,没他们吃的饭。他们被捆在院中的一棵枣树下。看着没死的日本兵狼吞虎咽,高凤山觉得日本人真是不可思议,刚打了败仗,又死伤不少同伴,却见不出一点神伤意沮的模样,就像刚出门踏青回来,除了累了饿了,别无其他。这是一伙难斗的畜生啊。高凤山想,是恶魔,是一群什么都不在乎的恶魔。日本兵吃过了饭,擦擦嘴,打个饱嗝,就带着他们四人出了食堂院,来到对面另一座院子。这个院子也长着一棵枣树,他们又照样被捆在这棵枣树上。日本兵留下两个看守,其余的都进了正屋和两间厢房,一会儿就传出鼾声。日本兵睡午觉了。高凤山心想狗日的小鼻子倒能睡得着觉。他转向那个四十岁上下的“难友”,问他是哪村人,那人答了。他又问另三个人,也都答了。高凤山说小鼻子吃了亏肯定要拿咱们出气哩,要顶住,别丢中国人的脸。二十岁光景的小伙子问:大爷,你说小鼻子会把咱咋呢?高凤山没吭声。另三个人也一齐问他这个同样的问题。高凤山叹口气说小鼻子杀人杀得没人性了,啥事都干得出来,谁知会咋样处置呢?我看凶多吉少。那个小伙子咬牙说,要是能活着出去,就扛枪和小鼻子干。这时高凤山突然想到李云齐,想到李云齐对他说的那些话。他心里好像有了一种预感。他一个一个问了这四个人的姓名,又说:“我叫高凤山,高家疃的。要是咱们都能活着出去,你们就去高家疃找我。”这时两个看守的日本兵朝他们哇哩哇啦地吼。虽听不懂,却也明白是叫他们闭嘴。
傍晚的时候,日本人把他们带到城外一块空地上。这里树很多,却不再是枣树,是杨树。杨树的叶子已长成巴掌大,绿油油地在夕阳下闪亮。高凤山五人被一字绑在这些杨树上。这是毙人的架式,高凤山心想完了。另外四个人也觉出处境凶险,一齐吓白了脸。一个瘦长个少尉向随来的七八个日本兵摆摆手,叫他们进入位置。这时高凤山看见走过来一个中国人,三十七八岁,留偏分头,搽了油,很亮。少尉见他走到跟前,哇啦哇啦了一阵,这个留偏分头的中国人就对他们说起话来。他说皇军说了,你们几个都是和皇军作对的人,要毙你们,毙之前,还有什么话要说?高凤山心想哪有这么不讲道理的狗杂种,连话都不问一句就杀人。他转身看看身两边的“难友”,他们都一齐瞪着眼,傻了似的。高凤山毕竟是个有经历有胆魄的人,他对留着偏分头的翻译说:你对他说,俺们都是平头百姓,杀害无辜天理不容。留偏分头的翻译又把话翻给少尉。高凤山看见少尉脸上闪出一丝凶狠的笑。又哇啦哇啦一阵。翻译说皇军说了,要讲天理也行,皇军死了三个人,由你们当中的三个人来抵命,这办法公平合理。你们商量一下,哪三个死,哪两个留?五个人都听清楚了,都耷拉着脑袋。高凤山对翻译说我们都无罪,我们都不想死。翻译哇啦哇啦,少尉哇啦哇啦。翻译说是皇军说不行,非杀三个抵命不可,再争辩就一个不留。高凤山遂闭了口,他知道狗日的小鼻子什么都干得出来,杀三个和杀五个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两样,只看高兴咋样。高凤山转头再看看身边的“难友”,他们仍耷拉着头,脸色已像死人了。高凤山心想,平常老说刀搁脖子,说归说,心里却当做一种比方,而现在却真到了刀搁脖子的时候了。五个人死三个,狗日的小鼻子还叫他们自己决定谁死谁活,这还是人吗?有句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谁愿意平白无故去见阎王爷?他叹了口气,对翻译说我是这里面岁数最大的,死的算我一个吧。翻译问那两个呢?高凤山不语。翻译就问其余人。都无声。少尉又哇啦哇啦嚷叫起来。翻译说皇军不耐烦了,再选不出来就一块儿毙。这时二十几头的小伙子抬起头,对另三个人说,俺爹五个儿,也不少我一个了,再说我也没成亲,没拖累。算我一个吧,反正我操小鼻子他八辈祖宗了,我死了在地下也要和他们拼了。高凤山听了这一席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转过脸朝他看看,只见小伙子脸涨得通红,眼珠瞪得像要从眼眶掉下来。他不忍心再看,转过头。五个人两个自告奋勇去死,还少一个。奇怪的是翻译就不再问了,转向少尉哇啦哇啦一通。高凤山想,死到临头了,也好,闭了眼啥愁事也不知道了。他又叹了口气,想到另一个问题: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己这一辈子以善为本,虽说不上造福乡里,却也算得上助人为乐,没料到今日竟遭如此之横死,如真的善恶有报,那怎会有这般结果?他闭上眼,死前他不想再看这个世界了。他听见口令和子弹上膛的声音。这时他觉得自己的身子变得像一片鸡毛那样轻,飘飘悠悠往空中升,好像飘进一大团浓浓的云雾里。渐渐,他竟看见云雾后面映出一个绿树环绕的村庄。是高家疃?似是而非。一座空村,不见人和牲畜的踪迹,树梢也不见摇动,一切都凝固了。这时他听见“轰”地一声巨响。完了!他脑中清晰异常的一念。我死了!他睁开眼,像要看明白自己死得如何,他惊骇了,惊骇得心惊肉跳。他看见那小伙子正瞪眼向他观望,而另外三个人的脑袋都一齐耷拉在胸前,一无生气。这瞬间他一下子明白了现实:日本人枪下留了这一老一少,换言之留下了两个自告奋勇赴死的人。然而这确凿无疑的现实又使他坠入五里云中:这到底是咋啦?小鼻子杀错了人吗?就像庄稼人砍庄稼,成熟和不成熟的砍颠倒了,这怎么会?!这是一团不解的谜,在以后的日子里这谜团一直在他心头萦绕不散……
偏分头翻译向活着的他俩看看,又朝少尉看看,少尉又像先前那样对他哇啦哇啦。他说皇军说死了的已经两清,受伤的也须两清。为防止以后你们拿枪和皇军作对,都砍去食指。高凤山和小伙子两人对视一眼,谁也没再说话。
日本人就砍了。
三天以后,高凤山就去龙泉汤找县长李云齐,对他说那委任状他要接了。李云齐笑了,问想通了?高凤山点点头。李云齐又问:这队伍你想怎样拉起来?高凤山说:自古有句话,“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何况是打侵略到咱家门口的日本鬼。李云齐点点头,说高老乡绅竖起这杆抗日大旗,民众自会响应。眼下日本人还龟缩在城里不敢妄动,趁这个机会把队伍拉起来。接着李云齐又把上次进山的情况对高凤山做了介绍。说刘罗锅的态度并不出人意料,一个作恶多端的草头王,什么国家、民族、民众对他来说都无足轻重,他的命根子就是自己的地盘,他不会轻易让出来。高老乡绅将队伍拉起来,这股抗日力量在山下可以对刘罗锅起到威慑作用,争取在适当时候迫他就范。
说话间就到了中午,李云齐留高凤山吃饭。李云齐叫来了陈科长和另外几名县政府官员作陪。说是客饭,实际上简单得很,一盘炒茭瓜片,一盘煮黄豆,不见肉星,没有酒,主食是小米干饭。高凤山感叹说没想到县里这么清苦,改日我让伙计送两头猪几袋白面来,也算支援抗日了。李云齐笑道,和老百姓相比,俺们还吃得上小米,还有点菜金。眼下青黄不接,老百姓连地瓜干还填不饱肚子哩。高老乡绅要有猪肉和白面,留着胶东抗日救国军成立那天犒赏三军吧。高凤山笑笑没再吭声。陈科长说现在是阴历四月中,再过一个多月麦子就开镰了,日本鬼子肯定会下乡抢粮。咱们的队伍要赶在麦收前成立起来,和县里的抗日队伍携手保卫麦收。李云齐说高老乡绅从今日你接了委任状,我就得称你高司令了。高凤山不由笑了,说眼下没有一兵一卒,我是一个光杆司令呢!李云齐说谁说是光杆司令,上回我不是说过让陈科长辅佐你吗,叫他给你当副司令兼参谋长怎么样?高凤山说这自是求之不得,只是让陈科长屈就了。陈科长说高司令哪里话,我能给你当副手已深感荣幸。以后有什么不当处还望高司令教正才是。高凤山摇摇头,随之苦笑了一下,说世上的事真是变幻莫测啊,小鼻子稀里糊涂留下我的脑袋,结果给他们留下了麻烦。遂将被日军捉去的前后过程讲了。李云齐一干人听了大吃一惊,说那日伏击日军正是县抗日队伍的一拨儿人马。李云齐问死的那三位乡亲是哪个村的呢?高凤山答了。李云齐转向陈科长说你记下了,以后对他们的家人要进行抚恤,也要就此对全县乡亲控诉日本鬼子的罪行。陈科长点点头称是。李云齐看看高凤山至今还包扎着的右手,说以后要影响高司令使用武器啦。高凤山说不碍,日本人不晓得我是左撇子,干什么都使左手,就是这只右手全废也不要紧。李云齐说日本鬼子又犯了一个错误。陈科长说那个小伙子有血性,是块材料。高凤山说砍他的时候我胡弄小鼻子说他是个左撇子,左手管用。他们就砍了他的左手指。就像他们杀人一样,砍手指头也砍颠倒了,俺俩人都留下管用的指头,看来也是天意了。李云齐点点头说那就是说天意是叫日本鬼子失败了。一直谈到日头偏西,大方面的问题都定下来了。高凤山当司令自然要有司令的作为,他说要卖掉家中一半田亩,以为军资,同时联络全县各村地主乡绅捐财捐物,购置枪支弹药。
当老子为抗日忙碌奔走之际,儿子同样脚不沾地,高金豹像一头昼伏夜出的野兽穿梭于舅舅村和自家村之间。夕阳照耀他在乡里道路上疾走,晚霞照耀他在村头树后静候。月亮和星光照耀他翻墙潜进红豆的房。当然,从进房到与女人终成衾枕之好,这中间经历了一个千怨百恨的过程。初次,女人见了他执意不肯搭理,叫他走。她掩面啼哭不止。细想想她也确有苦楚无边,高家的一虎一豹将她推向山崖绝境,新房变冷宫,有家不得归,一个好端端女子横遭劫难,抱残守缺,荒谬不堪。金豹亦自知罪了,始终赔着小心。他说只怪那日多喝了酒,酒使他乱了方寸,才做出那种轻薄事情。女人只是哭,传相楚楚。金豹叹口气,说事情已经如此,认错和磕头作揖都不能挽回,不如另谋出路。他告诉女人他决计代替他哥金虎娶她,只要她肯答允,他以后就是天底下头号的好男人。他说时不由潸然泪下,忘情地抓住女人掩面的纤手。女人泪眼觑他一眼,将手抽回。他不舍,又伸手抓过。女人再抽,金豹不屈不挠再抓。如此往复不止,直到女人无奈顺从。金豹像完成了一桩大事般吁了口气,他握住女人的手后就紧闭了口,一边看着女人泪光斑斑的俊脸一边将女人的手抚弄。情深意笃。女人的手被捧在他的掌中,他时而握紧,时而放松,时而捏捏手指,时而抚抚掌面,轻重缓急如同话语。他确在用手向女人诉说自己的心情。女人先是惊异,止住了哭,尔后不免心有所动,复流下泪来。握在一起的手像一座心间的搭桥,金豹的爱兵爱卒由此向那边渗透推进。说来金豹也真有一股笃情的狠劲儿,他这么将女人的手捧着抚着,无休止地倾诉衷肠,竟握了整整的一夜,直握到窗纸透出亮光。第二夜他又不请自到,从握手开始,待将手握得热了,他转而捉住了女人的脚。这在他们之间也并非新鲜,女人反抗几遭不成,终也由他了,不料他那股狠劲不灭,又将女人的脚捧了整整一夜。真是可歌可泣。第三夜他还是从手脚开始,却只是一带而过,后来他就拥过去捧起女人的奶子,满面肃穆地细摸细揉。一如既往,他捧着女人的奶子又抚弄到窗纸映出东天的光亮。这时女人的身子已如泥如水,她觉得即使拥在那男人手里的两只鸡蛋,这一夜也会孵化出两只欢蹦乱跳的鸡崽。说起来金豹也是个天生的情种,这一干作为都做得有张有弛,如同行云流水。他将惹祸的那一夜在女人身上匆忙做完的勾当这次不慌不忙有节有奏地分解于三个夜晚完成,从从容容又情真意切。到最后一切的一切又显得那么自然与水到渠成。其实一切俱顺理成章。男人和女人同时被推上了绝境,他们已经无路可逃。无奈逼他们联手,联手又产生新的风景。这风景让他们惊奇、投入而留连忘返。鬓发厮磨之际,女人由衷地说:你说得对,你比你哥哥金虎好。男人从这话中得到无限鼓励,将怀里的女人抱得更紧。只有夜晚属于他们,他们苦于昼长夜短。一夜中要做的事太多太多,不知不觉窗纸已经发白。这时男人便无可挽回地要走。他须用话语和力气才能从女人怀中挣脱。走时便用不着爬墙,女人蹑手蹑脚为他打开一页门扇,他就闪身出去。黎明时分的村庄时而会响起拾粪人的脚步声和咳嗽声,男人就像完成了偷窃的扒手躲躲闪闪夺路出去。新的一个白天他同样用于养精蓄锐并等候新的一个夜晚降临。他现时的生活完全等同于一头牛的进食,夜晚狼吞虎咽将肚子吃得圆而又圆,白天便静静地反刍,将无限滋味在缓缓咀嚼中再现。
偷情,古已有之,早不为鲜,而这一对男女出演的却是那样怪异而可歌可泣。
“今日我爹和我哥来了,说要把我接回去。”
“你应了吗?”
“要没有你我就应了,可有你。”
“我害了你。”
“不是。”
“我爹害了你。”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