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乡战 第41节
他能不干吗?不能。尽管一个健全人给一个瘸子当差不是件十分让人痛快的事。
2
说成也就成了。五月二十六日这天李树生带着李树棋去乡里找到他爹,又由他爹带着去接了车。崭新的国产“中客棚”,油成淡蓝色。汽车进村时全村人倾巢而出看新鲜。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如果说先前庄稼人对改革这个词儿还仅限于土地承包以及可以去集市出售农产品等等范畴的认识,那么眼前这辆崭新的大客车开始使他们有了更开阔的视野。自然,认识还只限于认识,谁也知道除了李树生这个腿脚不方便的人之外,恐怕没人能把这事做得成。车是由农行提供的低息贷款购买的,交通部门又根据要求提供了一条十分便利的运营路线。出于对客源的考虑,又撤消了原先在这条线路上运营的国营班车,这就成了李树生的独家经营。唯一不如人意的是李树生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够学习驾驶也不能跟车售票。这才雇佣了李树棋,这才让他的老婆冯美丽担当售票工作。鉴于他和他老婆之间的实际状况,这不是他所情愿的。无奈世事无常,谁也不能夜夜都看月儿圆,抓主要矛盾,挣钱。
汽车在大门外停了一夜。世事太平,民风纯朴,没有人会想到盗窃和破坏,于是天明时汽车安然无损。朝霞从村子的一边由暗色渐渐变鲜,汽车淡蓝色的躯体显得愈加可爱。李树生心情异样地注视着这辆整装待发的汽车,注视着刚刚坐进车里的李树棋和他的老婆冯美丽。
“开仔细呀,树棋。”他向他的雇员郑重地说。
天还没全亮,车里更暗些,看不见李树棋的表情,只听他回答:“是,东家。”
李树生一时语塞,过会儿说:“干嘛叫东家,真刺耳。”
李树棋说:“实事求是嘛,听常了就顺耳了。要嫌东家这词儿不好听,就叫老板,怎样,李老板?”
李树生苦笑笑。他知道他雇的这人一向说话尖刻,便不予理会。
李树棋从后视镜里看到冯美丽模糊的面庞,又添了一句:“你说咋样,老板娘?”
冯美丽羞红了脸,嗔怪说:“你这人真是的,活宝。”
“咱不是活宝,是车夫,是老板和老板娘的车夫。今后,一定小心伺候,小心伺候……”李树棋这么说,同时打着了汽车。马达声使静谧的村庄微微颤抖。
汽车驶出村子,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最后的夜风挟着凉意和潮湿钻进车内,使人感到清新。这一切对于冯美丽都是奇异的。一夜之间,她感到自己走进一种新的生活,尽管对这新的生活还很茫然,但对于她完全失望的婚姻无疑是一种变相的解脱。她希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田野上的麦子已收割净了,显得空荡荡的。远方那座大山的轮廓清晰地透视着天空。汽车渐渐向山脚下逼近,然后从山下绕过去。山的一侧便是他们运营的始站埠口镇。在那里上客,然后开往一百五十公里之外的烟台。下午原始返回埠口。这些冯美丽都记在心上。
李树棋沉默地驾驶着汽车。也许他感到车内的气氛过于沉闷,便找出一盘磁带插入录音机内。稍许,喇叭里响起优美的交响乐演奏。冯美丽静静地听了一会,向李树棋问道:“李树棋,这是啥曲子哩?”
李树棋告诉他,这是《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
冯美丽点点头。她被这陌生而新奇的演奏吸引住。她倾听着,从她的被窗外曙光照耀的面庞上可以看出她被乐曲深深地感染着。
汽车就在这音乐的旋律中向大山那边绕了过去。
3
埠口镇是乡政府驻地,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年的兵乱给镇外的山峦上增添了壮观无比的坟场。解放后进入和平时期,但因交通不便,几十年来一直是本县比较贫困的乡镇。公路是近几年才修过来的,于是带来了初步的繁荣。
埠口车站在镇的最前面,低矮的站房无异于一辆报废的客棚汽车,显得丑陋猥琐,站前与公路间有一个不大的停车空地。
也许是由于取消了国营班车的缘故,车站工作人员已不知去向,门上挂着锁。要乘车的旅客焦躁不安地散于站外各处。
李树棋缓缓把车开进站前空场。
冯美丽从车上下来,神情有些紧张。她把一块木牌挂在车旁,木牌上写着“埠口-烟台”字样。
旅客们始明白过来,来了运送他们的客车,不由喜出望外,慌乱地提着各自的行李向车门拥来。
但总有人面对异于往常的事情抱有担心上当受骗的心理。一个抢在最前面的男旅客在上车前的一个瞬间停上迈腿,问道:“你们这辆车是国营的还是个体的?”
冯美丽如实回答。“我们是个体的。”
那旅客又问:“到烟台票价多少?”
冯美丽回答。“四块六角。”
男旅客露出不满的神情,说:“这么贵,国营班车才三块八角,你们这些个体户真想宰人呀!”
冯美丽无言以对,局促地站着。
那旅客发出通碟:“不坐这么贵的车,等坐国营的。有钱扔给国家也不给黑心的个体户!”
他的蛊惑大得人心,许多旅客向后退去,吵吵嚷嚷。
有人喊:“按国营价格我们就坐!干不干?”
“不干,就叫他们空车跑。看看咋样合算!”
冯美丽面对这情景,欲哭不能。
这时,有两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上前问道:“有车票报销吗?”
冯美丽赶紧回答:“有,有车票。”
干部模样的人不再说什么,提着行李一前一后上了车,捡个好位子坐下。
车下的旅客望着这两个不讲仁义的“叛徒”,露出抗议和鄙视的表情,并低声嘲骂着,吵嚷不止。
冯美丽束手无策,只得按事先准备好的词儿向旅客招呼说:“旅客同志,本班次是由埠口……”她紧张得忘了下面的词,窘得满脸通红,又立刻从口袋掏出一张字条,照着往下念道:“本班次是由埠口途经上庄、丁家庄、河奈、苇子……最后开往烟台的,车内备有沙发软座,卫生舒适,不,不,是舒适卫生……”
旅客哄然大笑。
有人狎昵地喊:“有没有厕所,咱今天拉肚子,路上好方便方便……”
又是一阵哄笑。
冯美丽不知所措,木然地站着,眼里噙着泪花。
2
说成也就成了。五月二十六日这天李树生带着李树棋去乡里找到他爹,又由他爹带着去接了车。崭新的国产“中客棚”,油成淡蓝色。汽车进村时全村人倾巢而出看新鲜。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如果说先前庄稼人对改革这个词儿还仅限于土地承包以及可以去集市出售农产品等等范畴的认识,那么眼前这辆崭新的大客车开始使他们有了更开阔的视野。自然,认识还只限于认识,谁也知道除了李树生这个腿脚不方便的人之外,恐怕没人能把这事做得成。车是由农行提供的低息贷款购买的,交通部门又根据要求提供了一条十分便利的运营路线。出于对客源的考虑,又撤消了原先在这条线路上运营的国营班车,这就成了李树生的独家经营。唯一不如人意的是李树生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够学习驾驶也不能跟车售票。这才雇佣了李树棋,这才让他的老婆冯美丽担当售票工作。鉴于他和他老婆之间的实际状况,这不是他所情愿的。无奈世事无常,谁也不能夜夜都看月儿圆,抓主要矛盾,挣钱。
汽车在大门外停了一夜。世事太平,民风纯朴,没有人会想到盗窃和破坏,于是天明时汽车安然无损。朝霞从村子的一边由暗色渐渐变鲜,汽车淡蓝色的躯体显得愈加可爱。李树生心情异样地注视着这辆整装待发的汽车,注视着刚刚坐进车里的李树棋和他的老婆冯美丽。
“开仔细呀,树棋。”他向他的雇员郑重地说。
天还没全亮,车里更暗些,看不见李树棋的表情,只听他回答:“是,东家。”
李树生一时语塞,过会儿说:“干嘛叫东家,真刺耳。”
李树棋说:“实事求是嘛,听常了就顺耳了。要嫌东家这词儿不好听,就叫老板,怎样,李老板?”
李树生苦笑笑。他知道他雇的这人一向说话尖刻,便不予理会。
李树棋从后视镜里看到冯美丽模糊的面庞,又添了一句:“你说咋样,老板娘?”
冯美丽羞红了脸,嗔怪说:“你这人真是的,活宝。”
“咱不是活宝,是车夫,是老板和老板娘的车夫。今后,一定小心伺候,小心伺候……”李树棋这么说,同时打着了汽车。马达声使静谧的村庄微微颤抖。
汽车驶出村子,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最后的夜风挟着凉意和潮湿钻进车内,使人感到清新。这一切对于冯美丽都是奇异的。一夜之间,她感到自己走进一种新的生活,尽管对这新的生活还很茫然,但对于她完全失望的婚姻无疑是一种变相的解脱。她希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田野上的麦子已收割净了,显得空荡荡的。远方那座大山的轮廓清晰地透视着天空。汽车渐渐向山脚下逼近,然后从山下绕过去。山的一侧便是他们运营的始站埠口镇。在那里上客,然后开往一百五十公里之外的烟台。下午原始返回埠口。这些冯美丽都记在心上。
李树棋沉默地驾驶着汽车。也许他感到车内的气氛过于沉闷,便找出一盘磁带插入录音机内。稍许,喇叭里响起优美的交响乐演奏。冯美丽静静地听了一会,向李树棋问道:“李树棋,这是啥曲子哩?”
李树棋告诉他,这是《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
冯美丽点点头。她被这陌生而新奇的演奏吸引住。她倾听着,从她的被窗外曙光照耀的面庞上可以看出她被乐曲深深地感染着。
汽车就在这音乐的旋律中向大山那边绕了过去。
3
埠口镇是乡政府驻地,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年的兵乱给镇外的山峦上增添了壮观无比的坟场。解放后进入和平时期,但因交通不便,几十年来一直是本县比较贫困的乡镇。公路是近几年才修过来的,于是带来了初步的繁荣。
埠口车站在镇的最前面,低矮的站房无异于一辆报废的客棚汽车,显得丑陋猥琐,站前与公路间有一个不大的停车空地。
也许是由于取消了国营班车的缘故,车站工作人员已不知去向,门上挂着锁。要乘车的旅客焦躁不安地散于站外各处。
李树棋缓缓把车开进站前空场。
冯美丽从车上下来,神情有些紧张。她把一块木牌挂在车旁,木牌上写着“埠口-烟台”字样。
旅客们始明白过来,来了运送他们的客车,不由喜出望外,慌乱地提着各自的行李向车门拥来。
但总有人面对异于往常的事情抱有担心上当受骗的心理。一个抢在最前面的男旅客在上车前的一个瞬间停上迈腿,问道:“你们这辆车是国营的还是个体的?”
冯美丽如实回答。“我们是个体的。”
那旅客又问:“到烟台票价多少?”
冯美丽回答。“四块六角。”
男旅客露出不满的神情,说:“这么贵,国营班车才三块八角,你们这些个体户真想宰人呀!”
冯美丽无言以对,局促地站着。
那旅客发出通碟:“不坐这么贵的车,等坐国营的。有钱扔给国家也不给黑心的个体户!”
他的蛊惑大得人心,许多旅客向后退去,吵吵嚷嚷。
有人喊:“按国营价格我们就坐!干不干?”
“不干,就叫他们空车跑。看看咋样合算!”
冯美丽面对这情景,欲哭不能。
这时,有两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上前问道:“有车票报销吗?”
冯美丽赶紧回答:“有,有车票。”
干部模样的人不再说什么,提着行李一前一后上了车,捡个好位子坐下。
车下的旅客望着这两个不讲仁义的“叛徒”,露出抗议和鄙视的表情,并低声嘲骂着,吵嚷不止。
冯美丽束手无策,只得按事先准备好的词儿向旅客招呼说:“旅客同志,本班次是由埠口……”她紧张得忘了下面的词,窘得满脸通红,又立刻从口袋掏出一张字条,照着往下念道:“本班次是由埠口途经上庄、丁家庄、河奈、苇子……最后开往烟台的,车内备有沙发软座,卫生舒适,不,不,是舒适卫生……”
旅客哄然大笑。
有人狎昵地喊:“有没有厕所,咱今天拉肚子,路上好方便方便……”
又是一阵哄笑。
冯美丽不知所措,木然地站着,眼里噙着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