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乡战 第40节
他俩的婚姻般配吗?有人说是,有人说否。各有各的理。
李树生的爹是本乡乡长,在乡间这也算不小的官了。但平心而论,冯美丽并非为此屈就。李树生取胜靠的是他的一点小狡黠。相亲那天照例在集上,男方的姨女方的姑把他们带到约定地点,李树生先到,推着一辆自行车,穿戴模样都过得去。冯美丽看了一眼没有反感。分手时李树生跳上车子,一溜下崖远去了,不显一丝瘸相。李树生事先看好的地形,也事先做了演习,演习有成功有失败,有一次往车上跳时跌下来差点截气。但关键时刻他成功了,这就是运气,或者说是天意。
在农村,婚姻就是这么一锤定音,婚前双方往往就见这一面,下一次见面就该在洞房里。
然而在洞房里李树生表现很不佳,此时要靠硬功夫,而不是靠运气。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还是无济于事。他踏不上那座门槛,只能两眼凶凶地盯着喘息,他头一次明白那一桩是人生最倒楣的事。他后悔事先也该找个什么人演习演习,却没有,结果露了马脚。
冯美丽想过离婚,却始终没有提出。她听说即使她提了,乡长也不会让人批。
李树生只得面对现实,人不是他的,老婆还是他的。炕上派不上用场,就在地里派用场。本地人多地少,婚后的女人多不下地,李树生率先改革旧观念,让老婆跟他一起下地。冯美丽并不计较,日复一日地在地里劳动。
只有在夜里李树生才彻底地放她的工。两人一人一个被筒,笔直地在炕上排列着,像一双摆在供桌上的木筷,纹丝不动。
正午的日头也似乎纹丝不动,炙烤着两个默默吃饭的人。李树生从头上摘下草帽在胸前扇着,他不及他老婆耐热。
“没烟抽了,树生,给我支烟。”李树棋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向李树生讨烟。
“我不吸烟,你忘了?”李树生抬头向他望望。
“哦,忘了。”李树棋笑笑,“还是你行啊,吃喝嫖赌样样不沾边儿。”
也许是这个“嫖”字使李树生敏感起来,一阵红脸,不由朝冯美丽瞟了一眼,随之低下头,轻轻咳了声。
显然那个字同样也使冯美丽有些窘迫,但她尽力掩盖着自己的神态,埋头吃饭。
李树棋却没在意这些,继续骂骂咧咧地说下去:“他妈的,人倒楣喝凉水也塞牙缝,昨晚差点把家底输光了。”
李树生问:“树棋,你赔钱了?”
李树棋无可奈何地笑笑:“阔小姐开窑子,不图钱图个痛快。你没见李兴华那狗操的在他厂门口贴的那份集资告示,说要乡亲们投资为股,扩大厂里的生产,每百元为一股,预计每股年终可分利是股金的两倍,有厚利可图,所以人人都想投,没有钱就赌。他们知道我有几个复员费,非拉我去不可。罢罢罢,赌就赌,该死该活鸟朝上。”
李树生摇摇头:“我看李兴华的酒厂不保险,早晚得出事,我劝你还是别入他的股。”
“入个毬,复员费全输了还入个毬!昨晚赌红了眼,幸亏没老婆,要有老婆怕把老婆也押上了。”
冯美丽笑笑:“瞧你说的,有老婆真能押老婆?”
“绝不客气。”
冯美丽又吃吃地笑。
李树棋:“所以也没人敢嫁给我这号的,听说女人嫁人都希望有个安全感,我看嫂子就很安全,树生绝不会把你押出去。”说罢,大笑一阵。
冯美丽却不再笑,抿嘴不语。
李树生说:“树棋,以后别再赌了,划不来呢。”
李树棋:“怕啥,咱李树棋输得起也赢得起,就是输了老婆,攒点劲儿再把她赢回来。”
李树生摇摇头:“再赢回来的老婆能和原来的一样吗?”
李树棋说:“差别不大,还不是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儿的么?”
冯美丽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
李树棋:“可不是嘛,中国人现在改革,我看首先得改改观念,啥都喜欢原装的,原装电视、原装冰箱、原装老婆……”
这次,冯美丽和李树生都没有笑,默默地望着前方在日光下辉亮的田野。
良久,李树生忽然想起什么,向李树棋问道:“树棋,你在部队不是开过汽车吗?”
李树棋不屑地反问:“开了又怎么样,我还是驾驶技术标兵呢,又怎么样?”
李树生说:“你有这技术,干嘛还在家里拉锄句子?”
李树棋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老爹年老多病,我咋离得开家?”
李树生两眼异样地盯着他。
李树棋给他看怔了:“你——”
李树生一字一句地说:“你,给我开车咋样?”
李树棋这次真怔住了,问:“你?给你开车?你买汽车了?”
李树生说:“眼下还没买到手,我爹正和有关方面联系贷款及购车事项,估计没问题。顶多十天半月就能到手。”
李树棋问:“买啥车?”
“买‘客棚’跑个体客运。现时政策允许,让赚就得想办法赚啊,这不比入别人的股保险吗?”
李树棋点点头,说,“嗬,树生,你的本事不小啊!”
李树生苦笑笑:“咱这号人能有啥本事,还不是一靠政策二靠老子。树棋,你要愿意,就给我开车,早出晚归,不耽误你照顾老人,工资嘛,咱乡里乡亲的好商量。”
李树棋思索着,显见得,李树生的提议对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五尺男儿,又有一手技术,怎能安心永远在田地里劳动?他从懂事时起,爹妈就在他耳边没完没了的嘀咕:好好念书,长大出去吃公粮。吃公粮,几乎是每一个农村孩子为之奋斗挣扎的光辉目标。他念书没念成功,初中升高中时落榜了。他的学习并不差,只是乡里只有一座有高中的中学,招生数额太少,八个取一个,他不是八个中最优秀的,只有落榜务农。他开始死心塌地的在地里干活,后来生活又突然透出了曙光,他应征入伍了。然而这也没最终改变他的命运,仍然在这天空下受着风吹日晒。
这一刻,李树生的提议又使他看到了一丝新的曙光。他渴望回到他热爱着的驾驶室里,闻那股清香的汽油味,听那迷人的马达轰鸣声。
李树生的爹是本乡乡长,在乡间这也算不小的官了。但平心而论,冯美丽并非为此屈就。李树生取胜靠的是他的一点小狡黠。相亲那天照例在集上,男方的姨女方的姑把他们带到约定地点,李树生先到,推着一辆自行车,穿戴模样都过得去。冯美丽看了一眼没有反感。分手时李树生跳上车子,一溜下崖远去了,不显一丝瘸相。李树生事先看好的地形,也事先做了演习,演习有成功有失败,有一次往车上跳时跌下来差点截气。但关键时刻他成功了,这就是运气,或者说是天意。
在农村,婚姻就是这么一锤定音,婚前双方往往就见这一面,下一次见面就该在洞房里。
然而在洞房里李树生表现很不佳,此时要靠硬功夫,而不是靠运气。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还是无济于事。他踏不上那座门槛,只能两眼凶凶地盯着喘息,他头一次明白那一桩是人生最倒楣的事。他后悔事先也该找个什么人演习演习,却没有,结果露了马脚。
冯美丽想过离婚,却始终没有提出。她听说即使她提了,乡长也不会让人批。
李树生只得面对现实,人不是他的,老婆还是他的。炕上派不上用场,就在地里派用场。本地人多地少,婚后的女人多不下地,李树生率先改革旧观念,让老婆跟他一起下地。冯美丽并不计较,日复一日地在地里劳动。
只有在夜里李树生才彻底地放她的工。两人一人一个被筒,笔直地在炕上排列着,像一双摆在供桌上的木筷,纹丝不动。
正午的日头也似乎纹丝不动,炙烤着两个默默吃饭的人。李树生从头上摘下草帽在胸前扇着,他不及他老婆耐热。
“没烟抽了,树生,给我支烟。”李树棋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向李树生讨烟。
“我不吸烟,你忘了?”李树生抬头向他望望。
“哦,忘了。”李树棋笑笑,“还是你行啊,吃喝嫖赌样样不沾边儿。”
也许是这个“嫖”字使李树生敏感起来,一阵红脸,不由朝冯美丽瞟了一眼,随之低下头,轻轻咳了声。
显然那个字同样也使冯美丽有些窘迫,但她尽力掩盖着自己的神态,埋头吃饭。
李树棋却没在意这些,继续骂骂咧咧地说下去:“他妈的,人倒楣喝凉水也塞牙缝,昨晚差点把家底输光了。”
李树生问:“树棋,你赔钱了?”
李树棋无可奈何地笑笑:“阔小姐开窑子,不图钱图个痛快。你没见李兴华那狗操的在他厂门口贴的那份集资告示,说要乡亲们投资为股,扩大厂里的生产,每百元为一股,预计每股年终可分利是股金的两倍,有厚利可图,所以人人都想投,没有钱就赌。他们知道我有几个复员费,非拉我去不可。罢罢罢,赌就赌,该死该活鸟朝上。”
李树生摇摇头:“我看李兴华的酒厂不保险,早晚得出事,我劝你还是别入他的股。”
“入个毬,复员费全输了还入个毬!昨晚赌红了眼,幸亏没老婆,要有老婆怕把老婆也押上了。”
冯美丽笑笑:“瞧你说的,有老婆真能押老婆?”
“绝不客气。”
冯美丽又吃吃地笑。
李树棋:“所以也没人敢嫁给我这号的,听说女人嫁人都希望有个安全感,我看嫂子就很安全,树生绝不会把你押出去。”说罢,大笑一阵。
冯美丽却不再笑,抿嘴不语。
李树生说:“树棋,以后别再赌了,划不来呢。”
李树棋:“怕啥,咱李树棋输得起也赢得起,就是输了老婆,攒点劲儿再把她赢回来。”
李树生摇摇头:“再赢回来的老婆能和原来的一样吗?”
李树棋说:“差别不大,还不是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儿的么?”
冯美丽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
李树棋:“可不是嘛,中国人现在改革,我看首先得改改观念,啥都喜欢原装的,原装电视、原装冰箱、原装老婆……”
这次,冯美丽和李树生都没有笑,默默地望着前方在日光下辉亮的田野。
良久,李树生忽然想起什么,向李树棋问道:“树棋,你在部队不是开过汽车吗?”
李树棋不屑地反问:“开了又怎么样,我还是驾驶技术标兵呢,又怎么样?”
李树生说:“你有这技术,干嘛还在家里拉锄句子?”
李树棋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老爹年老多病,我咋离得开家?”
李树生两眼异样地盯着他。
李树棋给他看怔了:“你——”
李树生一字一句地说:“你,给我开车咋样?”
李树棋这次真怔住了,问:“你?给你开车?你买汽车了?”
李树生说:“眼下还没买到手,我爹正和有关方面联系贷款及购车事项,估计没问题。顶多十天半月就能到手。”
李树棋问:“买啥车?”
“买‘客棚’跑个体客运。现时政策允许,让赚就得想办法赚啊,这不比入别人的股保险吗?”
李树棋点点头,说,“嗬,树生,你的本事不小啊!”
李树生苦笑笑:“咱这号人能有啥本事,还不是一靠政策二靠老子。树棋,你要愿意,就给我开车,早出晚归,不耽误你照顾老人,工资嘛,咱乡里乡亲的好商量。”
李树棋思索着,显见得,李树生的提议对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五尺男儿,又有一手技术,怎能安心永远在田地里劳动?他从懂事时起,爹妈就在他耳边没完没了的嘀咕:好好念书,长大出去吃公粮。吃公粮,几乎是每一个农村孩子为之奋斗挣扎的光辉目标。他念书没念成功,初中升高中时落榜了。他的学习并不差,只是乡里只有一座有高中的中学,招生数额太少,八个取一个,他不是八个中最优秀的,只有落榜务农。他开始死心塌地的在地里干活,后来生活又突然透出了曙光,他应征入伍了。然而这也没最终改变他的命运,仍然在这天空下受着风吹日晒。
这一刻,李树生的提议又使他看到了一丝新的曙光。他渴望回到他热爱着的驾驶室里,闻那股清香的汽油味,听那迷人的马达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