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百业经

百业经 第76节

诸比丘请问:“世尊,在拜见您的成千上万个男人中,没有一个象这位老

人一样如此对待您的,今老人之举是以何因缘?唯愿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这位老人在此世之前的五百世中作我父亲。他往昔的习

气现前,所以,才会有今天这些行为。”“世尊,既然他五百世中作世尊

您的父亲,那为什么今生不作您的父亲呢?”世尊复言:“凡大菩萨好行

布施,具足出离心,但这位老人在五百世中,经常对我布施与生出离心造

的违缘太多了。最后我发了一个愿:愿他以后不要再作我的父亲。另外,

我今生的父亲净饭王曾发愿作佛的父亲,这两个因缘和合,所以,他今生

没作我的父亲。”“那么请问世尊,净饭王往昔是如何发愿的呢?”世尊

告曰:“早在九十一个大劫(Maha Kalpa)前,有如来、正等觉俱留逊佛

(Krakucchandha Buddha)出世。有一位大商主供养佛陀时,见佛身相十分

庄严,就发了一个愿:愿将来我能有一位象佛陀一样的儿子。当时的商主

就是今世的净饭王,以此愿力他今生作我的父亲。”“请问世尊,那位婆

罗门老人以何因缘今生贫穷,人已年迈,才值遇佛陀出家?”世尊曰:“因

为他生生世世对大菩萨行布施与生出离心造种种违缘,尤其是对我出家造

种种违缘(师言:在《贤愚经》中讲,对出家不能作违缘,若作违缘,罪

同毁坏佛塔无别。凡是个人想出家时说明因缘已成熟,任何人不得阻拦,

而应随喜。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信心具足就可以出家,上至国家元首

下至乞丐都可以出家,任何人不应作违缘。否则,将生生世世受贫穷之苦

及难遇佛法等之许多果报。所以,自己出家、劝人出家功德很大。)故他

今世贫穷,老年时才遇佛出家。”“世尊,他以何因缘对佛生欢喜心,于

佛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世尊说:“这是他往昔的愿力。贤劫人寿

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在临终时

发愿:我一生中出家修持,虽然没得到什么境界,但愿我将来在释迦牟尼

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断尽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译者:小

乘观点《俱舍论》中也说:若要证罗汉果必须现僧人相。故此经中得罗汉

果者都是在教法下出家才证果的。但大乘中不一定现僧相才能成就,也有

居士身、沙弥、沙弥尼得成就的。如国王恩札布德、赤松德真、维摩诘居

士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因此,他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得证阿罗汉果。”



(43)土地变金地

—农夫供佛 土地变金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郊祗陀园附近有一位贫穷的农夫,他的田地

在祗陀园附近不远的地方。这位勤劳的农夫每天都是早早地起来,准备犁

锄等种庄稼的工具,然后去田里做农活。因田地离家远,所以,中午他妻

子就把午饭送到田里一起吃。他们能经常见到佛陀及僧众著衣持钵去城中

化缘来回的情景。每次见到时,他都心中数数欢喜,赞叹不已:“不可思

议!佛陀如此庄严!僧众如此之多,个个威仪具足!”内心有说不出的喜

悦。

一次, 农夫夫妇互相说:“我们前世肯定没造什么善业,才致于今

生福报很薄,又这么贫穷,若再不供养布施,那来世我们会更可怜,更造

业,怎么办好呢?”想了想,农夫对妻子说:“贤妻,我们家中有没有可

以作布施供养的物品?”妻子说:“家里虽然没有太多的供品,但供养不

在于供品的多少,只要心清净,即使对世尊做个小小的供养,功德也是很

大的。所以,为了今世与来世不再受贫穷之报,我们应该好好地对世尊做
首节 上一节 76/1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代文选

下一篇:技击余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