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百业经

百业经 第35节


还愿意杀生(Pana Ghata)吗?”那位有善根的母亲听后便劝屠夫说:“既

然儿子这么说了,就不要勉强他,屠夫又不是一门很好的行业,不要让他

造业,事情可以另请别人帮忙,让他随缘吧。”(译者:古印度的习俗对

种姓非常重视,是贵族的就一定是贵族,是下劣种姓的一定是下劣种姓,

丝毫不得越界。从生活到事业都有相当严格的界限,如今虽然政府规定不

分种姓作业,但不少城市的民间风俗流传相当久远。若想了知,我的《印

度巡礼记》中有记载。)由于父母通情达理,屠夫的儿子舍弃了父亲传下

的行业。后来,他对释迦佛的教法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佛在祗陀太子园林

时,他去佛前闻法,并发心舍俗出家。经过父母同意后,在释迦佛的教法

下出家受戒,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轮回的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在

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共赞他的功德。此

时,他用神通观察所化众生的因缘,首先应该调伏的是自己的父母,于是

他就回到父母前对他们宣说佛法,使他们从杀生的行业中解脱出来,夫妇

俩也立誓断恶行善,皈依三宝,行持五戒,广做布施,屠夫家财源如同井

水,求施者连绵不断。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比丘以何因缘生于富裕的屠夫家?虽生在

屠夫家却不做屠业,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果?唯祈演说前后因缘。”

佛告众比丘:“这是往昔的愿力。很早以前,在一寂静森林里有一群

猎人聚集生活,正在享用饮食时,有一位独觉前来化缘,其中的一位猎人

见到独觉颇为欢喜,立即上前供养了许多食品,独觉默然受供,并以身体

的示现传授了一些佛法,再飞入空中。(译者:据佛规,独觉、罗汉们虽

俱神变力能取一切所需,但要遵循因果规律,自己必须去化缘。)供养的

猎人见了,更加欢喜,并发愿:以今供养独觉的善根,愿我生生世世得生

富裕的屠夫家,但不造任何恶业,并能于比独觉更殊胜的尊者前,令他欢

喜,并出家修证成果。当时做供养的猎人就是现在的那位比丘,愿中的‘比

独觉更殊胜的尊者’就是我,因愿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

(译者:这个公案是两世的愿力成熟于一生:一个是作猎人时的发愿,一个

是作比丘时的发愿。以《般若经》的观点是不能发小乘愿,但我们发愿:

若今身未成就,最迟在弥勒佛出世时,自己回小向大,现前正等觉。特别

是临终前发愿最殊胜,也易成熟。平时在诸佛菩萨僧众前做少许的供养时,

殷重发愿能即生证悟大圆满。《百业经》中多是凡夫发愿而成熟的,所以

大家现在应以《普贤行愿品》或《大圆满愿文》的愿词来作广大的发愿。)



(23)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个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

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忧愁,她的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干脆到晚

上把他溺死,然后再拿去喂狗。”母亲说:“夫君,您不要这么说,杀人

是天理所不容的,(译者:但现在很多人由于行为的不如法,造成很多非

法怀孕,然后又来堕胎,使许多无辜的生命处胎时,就夭亡了,这在因果

上是很不好的,真是众生业力所感!)毕竟她是我们俩的孩子,等她长大

生活能自理了就把她赶出门。”丈夫听了,想了想就同意了。从此后,他

们就把她关在家中悄悄地喂养,不让任何人知道,也不让任何人看见。到

她能独自行走时,父母就把她驱出家门。她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日食

不充腹,衣不弊体,本来相貌奇丑,又染上了严重的麻疯病,实在是痛苦
首节 上一节 35/19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代文选

下一篇:技击余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