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 第14节
了方向。他心中很着急,四处狂奔,得见一牧童家便冲进去了。但牧童不
知道他是国王,只是暂时让他安住下来一起生活。国王因害怕、着急及委
屈,而神志不清,迷迷糊糊,以至疯狂。太子、大臣等在森林中四处寻觅,
却不见国王身影,他们只好作罢回宫。六个月过后的一天,国王手下的一
位大臣忽然又想起了丢失的国王,与众大臣商量:“我们再去寻找国王吧,
若能找回来,就最好;若是找不回来,则另立太子为国君。”议毕,太子
与大臣共同外出寻找国王。同时,国王的神志已清醒,牧童也认出了他是
国王,准备把他送回宫去。正巧在路上与寻找国王的大臣们邂逅,太子异
常兴奋地问:“父王六个月来是如何度日的?”国王便将六个月中如何如
何详细述说于太子。在他详述时,聪慧的太子就回想起尊者当时对父王的
授记。便禀白父王事情的前前后后,是应验了尊者的授记。国王听毕,也
觉得此事不可思议,顿时,对尊者增上了信心,对太子说:“父王暂不回
宫,先礼尊者去。”他们直奔果贤巴城的施主家去拜见尊者,国王一见尊
者便立即上前恭敬顶礼,祈请传法,尊者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之后国王请
求:“尊者,您能否接受我在七天中的供养?”尊者默许了。国王心悦神
怡,在七天中,以各种上好饮食供养尊者。受供圆满后,尊者又给他们传
了相应的法,他们赞叹尊者的传法功德后,返回宫中。时世尊与眷属也莅
临果贤巴城住到施主家。恰嘎国王得知后立即去拜见世尊,世尊也对他传
了法。国王请求:“世尊,您能否在三个月中接受我的供养?”世尊默然
应允。在三个月的广大供养中,国王总是对尊者另眼相待,其余比丘众心
怀不解,便问尊者:“为什么国王总是特殊对待您?”尊着就将国王对待
他的前前后后告诉了众比丘,众比丘听毕,往世尊前请问:“世尊,以何
因缘,国王先对尊者生嗔心导致身失光色,后生信心使身光恢复?唯愿为
说。”世尊告诸比丘:“此乃前世因缘。久远以前,在追培城里有位宁布
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富裕祥和。宁布国王部下的一
位小国王家降生了位小太子。太子长大后,精通了经诗史学等十八明。这
位颖慧的太子观察到他的父王时而利于民众,时而害于民众,及人生的苦
乐悲欢截然不同而深有感触。经过日久的观察,太子生起了一个猛厉的出
离心,便舍弃王位到寂静的森林中修行。他修得四禅八定⑴、五种神通⑵
(Pancabhinna),成了一位著名的仙人。之后,他回宫传法,当时,对
他恭敬供养者多不胜数。那位宁布国王打猎路过见到众多人群,就问大臣:
‘怎么有那么多人会集?’臣曰:‘是您部下的一位小王子修证成仙人,
回宫传法,所以众人济济。’听此言,国王心想:以前我们彼此颇为友好,
现应该去看看他。(师言:今世的果报与前世的果报在细节上也几乎相同。
佛陀曾在经中说:“今生作何业,来世亦受如是果。如今生对某人生嗔心,
后来化解合好,肯定在前世也有同样的过程,这就是同行等流果。经中佛
说:‘造业受报五百世’的喻意即此也。”)宁布国王来拜见仙人时,仙
人也是没起身相迎,当下国王顿起嗔心,想要杀掉他。正动念之时,国王
身光消失,大地裂开,他害怕极了,立刻到仙人前求忏悔。仙人慈悲地说:
‘这对我没什么,但您要从因果方面考虑考虑。’国王再三祈求:‘我对
您发了恶心,将来对我的王位会不会有影响?对我的未来有什么报应?’
仙人安慰他说:‘您的王位不会有影响,如果您对我生起信心与欢喜心,
身光会恢复如故。’国王立刻对仙人生起了欢喜心,眼前的地裂也合闭了,
身光也恢复了。众比丘,当时的仙人,即今布德作拉巴 多扎尊者也;时宁
布国王者,即今的恰嘎国王也。因果如是毫厘不爽!”
知道他是国王,只是暂时让他安住下来一起生活。国王因害怕、着急及委
屈,而神志不清,迷迷糊糊,以至疯狂。太子、大臣等在森林中四处寻觅,
却不见国王身影,他们只好作罢回宫。六个月过后的一天,国王手下的一
位大臣忽然又想起了丢失的国王,与众大臣商量:“我们再去寻找国王吧,
若能找回来,就最好;若是找不回来,则另立太子为国君。”议毕,太子
与大臣共同外出寻找国王。同时,国王的神志已清醒,牧童也认出了他是
国王,准备把他送回宫去。正巧在路上与寻找国王的大臣们邂逅,太子异
常兴奋地问:“父王六个月来是如何度日的?”国王便将六个月中如何如
何详细述说于太子。在他详述时,聪慧的太子就回想起尊者当时对父王的
授记。便禀白父王事情的前前后后,是应验了尊者的授记。国王听毕,也
觉得此事不可思议,顿时,对尊者增上了信心,对太子说:“父王暂不回
宫,先礼尊者去。”他们直奔果贤巴城的施主家去拜见尊者,国王一见尊
者便立即上前恭敬顶礼,祈请传法,尊者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之后国王请
求:“尊者,您能否接受我在七天中的供养?”尊者默许了。国王心悦神
怡,在七天中,以各种上好饮食供养尊者。受供圆满后,尊者又给他们传
了相应的法,他们赞叹尊者的传法功德后,返回宫中。时世尊与眷属也莅
临果贤巴城住到施主家。恰嘎国王得知后立即去拜见世尊,世尊也对他传
了法。国王请求:“世尊,您能否在三个月中接受我的供养?”世尊默然
应允。在三个月的广大供养中,国王总是对尊者另眼相待,其余比丘众心
怀不解,便问尊者:“为什么国王总是特殊对待您?”尊着就将国王对待
他的前前后后告诉了众比丘,众比丘听毕,往世尊前请问:“世尊,以何
因缘,国王先对尊者生嗔心导致身失光色,后生信心使身光恢复?唯愿为
说。”世尊告诸比丘:“此乃前世因缘。久远以前,在追培城里有位宁布
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富裕祥和。宁布国王部下的一
位小国王家降生了位小太子。太子长大后,精通了经诗史学等十八明。这
位颖慧的太子观察到他的父王时而利于民众,时而害于民众,及人生的苦
乐悲欢截然不同而深有感触。经过日久的观察,太子生起了一个猛厉的出
离心,便舍弃王位到寂静的森林中修行。他修得四禅八定⑴、五种神通⑵
(Pancabhinna),成了一位著名的仙人。之后,他回宫传法,当时,对
他恭敬供养者多不胜数。那位宁布国王打猎路过见到众多人群,就问大臣:
‘怎么有那么多人会集?’臣曰:‘是您部下的一位小王子修证成仙人,
回宫传法,所以众人济济。’听此言,国王心想:以前我们彼此颇为友好,
现应该去看看他。(师言:今世的果报与前世的果报在细节上也几乎相同。
佛陀曾在经中说:“今生作何业,来世亦受如是果。如今生对某人生嗔心,
后来化解合好,肯定在前世也有同样的过程,这就是同行等流果。经中佛
说:‘造业受报五百世’的喻意即此也。”)宁布国王来拜见仙人时,仙
人也是没起身相迎,当下国王顿起嗔心,想要杀掉他。正动念之时,国王
身光消失,大地裂开,他害怕极了,立刻到仙人前求忏悔。仙人慈悲地说:
‘这对我没什么,但您要从因果方面考虑考虑。’国王再三祈求:‘我对
您发了恶心,将来对我的王位会不会有影响?对我的未来有什么报应?’
仙人安慰他说:‘您的王位不会有影响,如果您对我生起信心与欢喜心,
身光会恢复如故。’国王立刻对仙人生起了欢喜心,眼前的地裂也合闭了,
身光也恢复了。众比丘,当时的仙人,即今布德作拉巴 多扎尊者也;时宁
布国王者,即今的恰嘎国王也。因果如是毫厘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