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英雄 第63节
2 Brhadaranyaka Upanisad,4.3.36-37.
1 Bhagavad Gita,10:20.
3 James Henry Breasted, Development of Religion and Thought in Egypt(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12),p.275.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s.Compare the poem of Taliesin, pp.208-9.
4 Franz Boas, 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New York,1940),p.514.See pp.82-84.
5 Sahagún, op.cit.,Lib.I, Apéndice, Cap.i, ed.Robredo, vol.I, pp.284-86.
6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by E.A.W.Budge:The Book of the Dead, The Papyrus of Ani, Scribe and Treasurer of the Temples of Egypt, about b.c.1450(New York,1913).
7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rom Henry Clarke Warren, Buddhism in Translations, pp.38-39.
8 Sylvanus G.Morle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Maya Hieroglyphics(57th Bulletin,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Washington, D.C.,1915).Plate 3(facing p.32).
9 Ibid.,p.32.
10 The following account is based on the Poetic Edda,"Voluspa,"pp.42 ff.(the verses are quoted from the translation by Bellows, op.cit.,pp.19-20,24),and the Prose Edda,"Gylfaginning,"LI(translation by Brodeur, op.cit.,pp.77-81).By permission of the American-Scandinavian Foundation, publishers.
11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24:3-36.
后记 神话与社会
1 Odyssey, IV,401,417-18,translation by S.H.Butcher and Andrew Lang(London,1879).
2 Ibid.,IV,400-406.
3 Nietzsche, Thus Spake Zarathustra,1.22.3.[The translation appears to be Campbell's own.—Ed.]
致谢
这一版的《千面英雄》由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制作完成,是约瑟夫·坎贝尔作品集的一部分(执行编辑罗伯特·沃尔特[Robert Walter],总编辑戴维·库德勒[David Kudler])。所有标有(Ed.)的注释都源自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的编辑。
新世界图书馆出版社(New World Library)负责本书的编辑是Jason Gardner。
参考书目经由著作档案馆及研究中心(Opus Archive and Research Center)提供,所有权利归其所有。
书中出现的卡尔·荣格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肖像获得了纽约HIP/艺术资源(HIP/Art Resource)的许可。
弗朗茨·博厄斯的肖像获得了美国加州赫斯特人类学博物馆(Phoebe E.Hearst Museum)和加州大学董事会的许可。
书中出现的其他图像和引用均获得了版权所有人的许可,除非它们属于公共版权。来源见尾注和插图清单。
Sabra Moore、美国博物馆协会的Diana Brown和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非正式会员们协助进行了图像研究。
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简介
约瑟夫·坎贝尔在1987年去世时,留下了大量已发表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毕生的酷爱,探究了普遍神话与象征的复杂性,这些象征被他称为“人类的一个伟大故事”。他还留下了大量未发表的作品:未经整理的文章、笔记、信件、日记以及演讲的录音和录像。
成立于1990年的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致力于保存和保护坎贝尔的作品,并且着手创建了他的文章、录音和录像的电子档案,出版了《约瑟夫·坎贝尔作品集》(The Collected Works of Joseph Campbell)。
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是一个延续约瑟夫·坎贝尔作品的非营利性企业,探索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领域。基金会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第一,基金会保存、保护坎贝尔开创性的作品。这包括为他的作品创建目录,进行存档,基于他的作品开发新的出版物,管理他已出版作品的销售和发行,保护他的著作权,在基金业的网站上提供坎贝尔作品的数字形式,以扩大人们对他作品的了解。
第二,基金会促进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的研究,包括实施和/或支持各种神话学教育项目,支持和/或赞助那些旨在增加公众了解的活动,捐赠坎贝尔的存档著作(主要捐给约瑟夫·坎贝尔和马丽加·金芭塔丝档案与图书馆),将基金会的网站作为论坛进行跨文化相关交流。
第三,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包括基于网络的全球性准会员项目,地区性的神话学圆桌讨论国际网络,以及定期举办的与约瑟夫·坎贝尔有关的各项活动。
罗伯特·沃尔特,执行编辑
戴维·库德勒,主编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约瑟夫·坎贝尔和约瑟夫·坎贝尔
基金的信息请联系:
Joseph Campbell Foundation
www.jcf.org
Post office Box 36
San Anselmo, CA 94979-0036
E-mail:[email protected]
译者后记
本书的作者约瑟夫·坎贝尔是美国著名的比较神话学家,《千面英雄》是他的一部力作,最初的版本出版于1949年。我翻译的这个版本是由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推出的最新版本,也就是第三版,出版于2008年。这个版本增加了插图、全面的参考书目和更多花絮。
虽然《千面英雄》最早出版于66年前,但直到今天,它依然像当初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宗教、人类学、文学、电影研究等都具有影响作用。正如作者所写:“神话是一个秘密的孔洞,宇宙通过它将无尽的能量倾注到人类文化中。宗教、哲学、艺术、社会形态、历史人物、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发现以及惊扰睡眠的梦境都源自神话的魔法指环。”
约瑟夫·坎贝尔在这本书中引用了东西方文化中的大量神话和童话故事,既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青蛙王子和睡美人的故事,更有大量我们非常陌生的神话,比如爱斯基摩人的英雄乌鸦的故事,汤加的蛤蜊妻子的故事。通过比较研究这些神话,作者发现虽然它们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来自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但存在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一个就是具有共同特征的英雄,这也是这本书被起名为《千面英雄》的原因。它表达的意义是英雄只有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神话中的英雄尽管千姿百态,但实际上是同一个英雄在不同文化和时代中的变体而已。英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的神性,只是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它,使它呈现出来。为了实现这种成就,我们要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接受冒险的召唤,跨越阈限,获得援助,经受考验,被传授奥义,最终回归。
从翻译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本非常难翻的作品。最初编辑给我推荐这本书时说:“想不想翻一本流芳千古的书?”当知道将对阵《千面英雄》时,我担心自己会弄巧成拙,反而遗臭万年。幸亏编辑给我提供了相关资料作为理解本书的辅助,即使如此,在翻译开场部分时我便开始向编辑诉苦,半个多世纪前的语言习惯和用法与如今的语言习惯和用法差异较大,而且书中的一些引用使用的是古语,就相当于汉语中的文言文,单词的写法都改变了。此外,本书涉及世界各地各种文化中的神话,需要查证的东西非常多。作者擅长使用结构复杂无比的长句和比较生僻的词汇,常常看完一句原文,我的头“嗡”的一声涨到老大,必须强迫自己硬着头皮反复阅读原文。我的翻译速度创造了新低。虽然如此,译文中肯定还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欢迎各位看官指点。
最后,我要对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朋友表示感谢,首先要感谢张承谟老先生,这位曾翻译过《千面英雄》早前版本的前辈向更多中国人展现了坎贝尔大师的奇妙迷人思想,是我的指路明灯,其次要感谢冯征、王璐、赵丹、徐晓娜、卫学智、张宝君、郑悠然和王彩霞。
1 Bhagavad Gita,10:20.
3 James Henry Breasted, Development of Religion and Thought in Egypt(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12),p.275.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s.Compare the poem of Taliesin, pp.208-9.
4 Franz Boas, 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New York,1940),p.514.See pp.82-84.
5 Sahagún, op.cit.,Lib.I, Apéndice, Cap.i, ed.Robredo, vol.I, pp.284-86.
6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by E.A.W.Budge:The Book of the Dead, The Papyrus of Ani, Scribe and Treasurer of the Temples of Egypt, about b.c.1450(New York,1913).
7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rom Henry Clarke Warren, Buddhism in Translations, pp.38-39.
8 Sylvanus G.Morle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Maya Hieroglyphics(57th Bulletin,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Washington, D.C.,1915).Plate 3(facing p.32).
9 Ibid.,p.32.
10 The following account is based on the Poetic Edda,"Voluspa,"pp.42 ff.(the verses are quoted from the translation by Bellows, op.cit.,pp.19-20,24),and the Prose Edda,"Gylfaginning,"LI(translation by Brodeur, op.cit.,pp.77-81).By permission of the American-Scandinavian Foundation, publishers.
11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24:3-36.
后记 神话与社会
1 Odyssey, IV,401,417-18,translation by S.H.Butcher and Andrew Lang(London,1879).
2 Ibid.,IV,400-406.
3 Nietzsche, Thus Spake Zarathustra,1.22.3.[The translation appears to be Campbell's own.—Ed.]
致谢
这一版的《千面英雄》由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制作完成,是约瑟夫·坎贝尔作品集的一部分(执行编辑罗伯特·沃尔特[Robert Walter],总编辑戴维·库德勒[David Kudler])。所有标有(Ed.)的注释都源自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的编辑。
新世界图书馆出版社(New World Library)负责本书的编辑是Jason Gardner。
参考书目经由著作档案馆及研究中心(Opus Archive and Research Center)提供,所有权利归其所有。
书中出现的卡尔·荣格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肖像获得了纽约HIP/艺术资源(HIP/Art Resource)的许可。
弗朗茨·博厄斯的肖像获得了美国加州赫斯特人类学博物馆(Phoebe E.Hearst Museum)和加州大学董事会的许可。
书中出现的其他图像和引用均获得了版权所有人的许可,除非它们属于公共版权。来源见尾注和插图清单。
Sabra Moore、美国博物馆协会的Diana Brown和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非正式会员们协助进行了图像研究。
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简介
约瑟夫·坎贝尔在1987年去世时,留下了大量已发表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毕生的酷爱,探究了普遍神话与象征的复杂性,这些象征被他称为“人类的一个伟大故事”。他还留下了大量未发表的作品:未经整理的文章、笔记、信件、日记以及演讲的录音和录像。
成立于1990年的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致力于保存和保护坎贝尔的作品,并且着手创建了他的文章、录音和录像的电子档案,出版了《约瑟夫·坎贝尔作品集》(The Collected Works of Joseph Campbell)。
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是一个延续约瑟夫·坎贝尔作品的非营利性企业,探索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领域。基金会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第一,基金会保存、保护坎贝尔开创性的作品。这包括为他的作品创建目录,进行存档,基于他的作品开发新的出版物,管理他已出版作品的销售和发行,保护他的著作权,在基金业的网站上提供坎贝尔作品的数字形式,以扩大人们对他作品的了解。
第二,基金会促进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的研究,包括实施和/或支持各种神话学教育项目,支持和/或赞助那些旨在增加公众了解的活动,捐赠坎贝尔的存档著作(主要捐给约瑟夫·坎贝尔和马丽加·金芭塔丝档案与图书馆),将基金会的网站作为论坛进行跨文化相关交流。
第三,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包括基于网络的全球性准会员项目,地区性的神话学圆桌讨论国际网络,以及定期举办的与约瑟夫·坎贝尔有关的各项活动。
罗伯特·沃尔特,执行编辑
戴维·库德勒,主编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约瑟夫·坎贝尔和约瑟夫·坎贝尔
基金的信息请联系:
Joseph Campbell Foundation
www.jcf.org
Post office Box 36
San Anselmo, CA 94979-0036
E-mail:[email protected]
译者后记
本书的作者约瑟夫·坎贝尔是美国著名的比较神话学家,《千面英雄》是他的一部力作,最初的版本出版于1949年。我翻译的这个版本是由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推出的最新版本,也就是第三版,出版于2008年。这个版本增加了插图、全面的参考书目和更多花絮。
虽然《千面英雄》最早出版于66年前,但直到今天,它依然像当初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宗教、人类学、文学、电影研究等都具有影响作用。正如作者所写:“神话是一个秘密的孔洞,宇宙通过它将无尽的能量倾注到人类文化中。宗教、哲学、艺术、社会形态、历史人物、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发现以及惊扰睡眠的梦境都源自神话的魔法指环。”
约瑟夫·坎贝尔在这本书中引用了东西方文化中的大量神话和童话故事,既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青蛙王子和睡美人的故事,更有大量我们非常陌生的神话,比如爱斯基摩人的英雄乌鸦的故事,汤加的蛤蜊妻子的故事。通过比较研究这些神话,作者发现虽然它们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来自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但存在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一个就是具有共同特征的英雄,这也是这本书被起名为《千面英雄》的原因。它表达的意义是英雄只有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神话中的英雄尽管千姿百态,但实际上是同一个英雄在不同文化和时代中的变体而已。英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的神性,只是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它,使它呈现出来。为了实现这种成就,我们要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接受冒险的召唤,跨越阈限,获得援助,经受考验,被传授奥义,最终回归。
从翻译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本非常难翻的作品。最初编辑给我推荐这本书时说:“想不想翻一本流芳千古的书?”当知道将对阵《千面英雄》时,我担心自己会弄巧成拙,反而遗臭万年。幸亏编辑给我提供了相关资料作为理解本书的辅助,即使如此,在翻译开场部分时我便开始向编辑诉苦,半个多世纪前的语言习惯和用法与如今的语言习惯和用法差异较大,而且书中的一些引用使用的是古语,就相当于汉语中的文言文,单词的写法都改变了。此外,本书涉及世界各地各种文化中的神话,需要查证的东西非常多。作者擅长使用结构复杂无比的长句和比较生僻的词汇,常常看完一句原文,我的头“嗡”的一声涨到老大,必须强迫自己硬着头皮反复阅读原文。我的翻译速度创造了新低。虽然如此,译文中肯定还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欢迎各位看官指点。
最后,我要对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朋友表示感谢,首先要感谢张承谟老先生,这位曾翻译过《千面英雄》早前版本的前辈向更多中国人展现了坎贝尔大师的奇妙迷人思想,是我的指路明灯,其次要感谢冯征、王璐、赵丹、徐晓娜、卫学智、张宝君、郑悠然和王彩霞。
上一篇:爆笑风趣解水浒:水浒原来很有趣
下一篇:强人解读西游记:西游记中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