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81节

  航天局有些欣慰的同时也暗自疑惑,这么重要的空间站怎么林炬都不上心?

  直到11月13日,航天局向已经对接的云宫-天宫二号组合体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时候,才了解到一个消息。

  新远向下游企业发送了新一轮订单,其中一个企业属于航天八院旗下,经过这批零部件推断,它们将用于直径至少10米的巨型火箭。

  大佬立刻在新远公司的官网上找,迅速找到了对应的火箭。

  是新远三号巨型火箭,这枚火箭之前定下的参数出现了小幅度变化,11米直径和底部19台K380的布局没变,推力从7300吨涨到了7500吨,起飞质量59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47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101吨。

  比之前宣称的运力参数要低一些,但也代表着这已经不是PPT,而是进入了实质的论证研发制造阶段,是真的打算造出来了!

  “真是见了鬼了!”

  大佬翻看数据的时候正在载人航天办公室,正好来这里修改月球科考站计划的佘院士也在。

  佘院士探头过来,了解到新远宇航现在很可能正在制造新远三号巨型火箭,脸上的惊讶让一张老脸都有些变形。

  “新远二号的CBC构型都足够登月了,他们的火箭可靠性也不错,怎么还在研究巨型火箭?这比长征九号都夸张了!”

  现在说的长征九号还是最初的老构型,四个助推器各两台YF130,芯级四台YF130,总推力5700吨,设计近地轨道运力150吨,已经比土星五号强多了,结果新远三号就已经夸张到了起飞推力7500吨。

  佘院士不是怀疑新远的技术实力,毕竟这家公司跟开了挂一样是真的离谱,那些就算是从国外偷都偷不到,但是他们造这么强大的巨型火箭干什么?登陆火星么?

  等等,还真有可能!

  大佬见佘院士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突然脸色铁青像便秘一样难受连忙问发生了什么,然后就听到了林炬可能在准备登陆火星的说法。

  “你确定?登陆火星?那恐怕不止是火箭够了就可以吧?”

  “登陆火星最大的问题就是火箭,从上个世纪各国就论证过至少要300吨重的飞船,但新远三号发射两次就够了,十米直径的舱体也只可能是为了远航而准备,只有这样大体积的飞船需要巨型火箭;

  而且新远现在不是在开展核推进计划吗?加入A100的话,成功率就接近99%了,去月球才几天,根本用不上。”

  “嘶。”

  大佬一口吸掉了半屋子的凉气,另一半佘院士已经先吸走了,导致其他人都感觉温暖了不少。

  他又双叒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缓了好半天才说道:

  “这事先不要上报,这他娘的,我们总不可能跟一家私人企业无止境的太空竞赛吧?这也仅仅是个猜测而已,不要先下结论。”

  佘院士:“可看看他们对空间站那么不上心的态度,还有什么比这更迷人呢?”

  “不会的,这些子系统即使要做也要三四年以上,再说登陆火星也有窗口限制,至少登月计划结束的时候也不会开启。”

  佘院士一拍脑门:“还忘了这茬儿,下一次火星探测窗口期是2018年的5到6月,要是真去的话肯定要先送无人探测器过去,再后面的窗口期都是2020年和2022年9月了,再怎么激进也得到七年后去了,是我杞人忧天了。

  只要不是登陆火星,还有什么比登月更厉害呢?”

  ……

  五院,黎玺作为长征五号总师向团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和两个坏消息。

  坏消息:长征五号计划终止,项目取消;

  好消息:团队不会解散,并且将会追加30亿元的经费;

  坏消息:他们要搞新火箭,比长征五号更麻烦。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代替长征五号的不是私人公司新远宇航的火箭,而是长征十号。

  长征十号近地轨道运力110吨,看上去和定位30吨LEO运力的长五似乎没有关系,但不要忘了长征十号捆绑了四枚助推器。

  一院经过研讨后又把拆出了长征十号甲和长征十号乙两种火箭:

  长征十号甲:将四个助推器减少到两个,起飞推力1956吨,起飞质量1500吨,LEO运力70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27吨;

  长征十号乙:光杆型,没有助推器只有芯级的两台YF130,起飞推力978吨,起飞质量777吨,LEO运力24吨。

  长征十号乙与长征五号运力接近,所以长五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反正都不能复用,不如缩减一个项目。

  不过团队依然要继续工作,而且交给了黎玺一个重任,发展新·长征五号。

  航天局要求新长征五号使用6米直径箭体,塞下7台YF135制造起飞推力2600吨,起飞质量2000吨,近地轨道运力60吨的可重复使用重型运载火箭;

  二级火箭发动机将采用全新设计的YF90,220吨级分级燃烧循环氢氧发动机,月球轨道运力可以达到24吨。

  同时发展新长征五号的CBC构型,初步命名为长征十五号,21台YF135,起飞推力7812吨,起飞质量5780吨,将近地轨道运力增加到185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74吨,作为未来的廉价重型火箭和后续月表建设的主力,要求在2020年前首飞。

  长五光杆型和长五CBC的长征十五号足以取代长征十号系列,够强大也够便宜。

  要知道老长五从2009年立项,预计2017年才能首飞,历时8年,而更加疯狂的新长五连发动机都还没影子呢,就要求5年首飞……

  YF135是YF130的后续型号,早就有所规划,单燃烧室360吨推力,刚好可以用作未来可重复使用巨型火箭的发动机。

  上级也是真被逼急了使劲加大投入,航天局的未来将会是快乐与痛苦并存。

  今天有点忙,晚上没时间校对稿子,就一起发了~

  (本章完)

第119章 进驻空间站

  11月19日凌晨6点,琼州航天发射场。

  六名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宣誓,穿着新远的舱内航天服,各自提着小空调通过媒体夹道的红毯,坐上考斯特。

  新远公司委托制造的航天服更先进、轻便,航天局经过思虑后便在本次团结号任务中统一使用新远的制式航天服。

  反正都是用私企火箭和私企航天飞机了,就没必要再坚持用自己的笨重航天服丢人,况且团结号是航天飞机,指令长要是穿的太厚重在手动操控的时候不太方便,可能会误触。

  之前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时候航天局也有过要不要也用神舟飞船送上去三名航天员的讨论,最后还是被否决了。

  天宫一期三个部分,容纳6名航天员刚刚好,神舟飞船送三个团结号航天飞机送三个图什么,干脆直接把神舟十一号当货运飞船用塞进去了不少补给。

  在以后神舟飞船主要充当的应急逃生船和为组合体提供动力与电能,航天飞机不方便时也方便接航天员返回地面。

  六人在发射前四小时钻进了团结号内部,各自在固定好后就等待一遍遍重复性的自检,还能彼此聊会天。

  这次飞行任务科研味并不浓,除了周瑞是实打实的载荷专家,其余都属于职业航天员类型。

  航天局三个、新远一个,四个新人和两个有经验的要在天空进行30天到90天的太空生活,下来以后就都变成有经验的航天员了。

  之所以浮动这么大是因为此前航天局在太空人员驻留的最长时间也不过15天,虽然天宫一期已经足以支持航天员长时间生活,但能不能适应还是看实际情况。

  整个航天飞机机舱里,周瑞是最轻松的,反正对他来说每一次飞行都是绝妙的享受,鬼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

  赵晓文本来都准备好了却被拉去搞激光,新远就把他推了出来,邓磊则是因为连续执行三次“高强度”飞行,在地面为公司培养菜鸟,下一批轮换才到他。

  “柳鸣,指令长,驾驶团结号的感觉怎么样?”

  “太棒啦哈哈。”柳鸣此时已经设定好自检程序,伸出手来给下面的周瑞比了个大拇指。

  柳鸣执行了航天局第三次载人任务,当时的情况他现在都记得,那是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务,先是舱门打不开被张智光硬生生撬开,然后又是轨道舱报火警,两人都以为自己回不来了。

  而且舱外宇航服太挤,两个人在飞船里行动都要小心翼翼,哪里像团结号?每一个座位旁都有大面积舷窗,挤一挤能布设四个座椅的乘员舱只宽松地放了两个,并排的乘员互相伸胳膊都很难摸到。

  他现在很庆幸,当初新远公司和航天局开展联合训练,他去乌兰哈山基地时蹭了接近200小时的模拟机,选拔团结号遥四任务时全队就他的模拟时长排第二,当选了指令长。

  第一?李队长是被载人航天办公室合力按住的,说什么也不让他去。

  团结号现在挺出名的,在执行遥二任务救了三名ISS航天员后,进步号也被政府授予了“英雄航天飞机”的称号,专门在尾翼上刷了一颗红星。

  上午9点,搭载团结号航天飞机的新远五号火箭在琼州航天发射场03工位发射,将6名航天员送入400KM轨道的天宫空间站。

  在进入近地轨道2个小时后,团结号接近天宫空间站,用机背上的对接口对准云宫核心舱的节点舱下面的圆口。

  此时的天宫空间站是一个“丁”字型,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相互对接在一条直线上,占用了两个0.9米圆口,节点舱还剩轴向的一个2.5米方口,以及一个与团结号对接的0.9米圆口。

  对接程序是完全自动的,柳鸣的任务只是起备份作用,此时他和副驾驶的新远职业航天员胡冬一起紧张的看着对接口摄像机。

  在RCS的作用下团结号不断移动,终于在激光对准后轻轻上行,一下微小的轻震过后稳稳地被节点舱抓住。

  头顶舱门的指示灯变为绿色,显示节点舱气压与团结哈内部相同,可以开门。

  六人开始解下安全带,胡冬在控制台上按下电动开关,舱门发出电机动作的嗡嗡声,然后向外打开。

  柳鸣抓住对接口的内壁,轻轻用力,就飘到了节点舱内,然后就忍不住狠狠吸了一口空间站的循环空气。

  节点舱的长度是6米,宽度7米,出去对接通道的内部方型空间是3x3x4米,这就是36立方米的空间!已经和天宫二号的40立方米差不多了!

  而且由于舱壁是柔和的白色观感更大,感觉一般的大卧室也不过如此。

  随后其余五人也一个个进入节点舱,同样发出了感慨。

  仅仅是节点舱,容纳6个人都不觉得拥挤!

  然而和他们不同,在地面指挥中心和例行的新闻直播里,画面中的航天员居然半天愣在节点舱,地面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好在只是虚惊一场,六人在回过神来之后就按照预定程序先进入核心舱,XS-62型旅游舱“云宫”。

  2.5x2.5米的超大型方口比以前神舟飞船狭窄的对接口大太多,但看可能不觉得,但当三个航天员几乎是同时并排通过时,一下给了所有观众巨大的震撼。

  那可是2.5米方口,航天员平均身高才一米七出头,可以站着通过,而不是跟爬下水道一样小心地从通道中钻出来。

  第一个进来的是周瑞,他看到的是云宫核心舱的内部,入眼就是宽度和高度均为4.7米的方形舱室。

  云宫核心舱内部的形状有两部分,挨着核心舱是宽度4.7米的正方体截面空间,后半部分是直径6.8米的圆形空间。

  由于改成了6个单间卧室和增设服务设备,空间体积从620立方米降到了560立方米,但依然宽大的令人不相信这是能在太空获得的享受。

  而在地面的主要直播群体电视机前,也有无数人“哇”的叫了出来。

  他们的印象中太空舱就是一个闷罐子,又小又窄,结果这宽敞程度完全是将过去的想法颠覆掉。

  仅仅是计算方形空间的面积就有96平方米,不算公摊的三室一厅也就这么大。

首节 上一节 81/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哥布林领主:开局准备拿下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