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37节
而此时被系统称为大洋秩序的奠基者的四级战列舰,也只不过——一艘十日!
这等效率,放在大明原有的匠作体系之中,无异于横竖碾压!
要知道,如果你想在明朝建造3000料的大船,你首先寻得合百年之龄的参天巨木——楸木、楠木、杉木...单单主龙骨一项,便需长十二丈(约36.5米)、径宽三尺(约1米)的巨材!
辅料清单令人望而生畏:铁钉八千枚、桐油三百斤、麻絮两百斤、帆布十二匹......
且新伐巨木需浸泡“去膏去汁”三个月,再移至通风避雨处自然阴干二十四至三十个月之久。
“若无‘系统’在握,朕欲得一艘堪用之三千料战船……”朱由校唇角微勾,
“从立项到下水,没有三年五载绝无可能,期间跋山涉水的运费损耗、工部官吏的层层盘剥...桩桩件件都是拦路虎、绊脚石!”
“朕岂能空等三年?朕要的船,如今一日可得!而且是带炮、带火枪、全副武装的好船!”
朱由校眼中寒光一闪,目光仿佛已越过这乾清宫的琉璃瓦顶,扫过白山黑水,掠过蒙古草原,直抵南海波涛。
“到那时,朕的大军早已……”
他指尖在扶手上重重一扣,心神激荡。
“北征大漠,犁庭扫穴!”
“南抚海疆,扬帆南洋!”
第56章 造船!造大船!
乾清宫内,朱由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虚拟码头的光影之上。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紫檀御案,“嗒、嗒”的脆响在空旷的殿堂中格外清晰。
有了码头之后,只要银钱跟得上,打造一支拱卫近海,甚至纵横大洋的舰队再非镜花水月!
然而,这愿景背后,却是大明真实造船业衰败如山的沉重阴影。
隆庆元年(1567年)“开海禁”、设月港通商,确曾让民间的舟楫之利绽放出短暂火花。
至万历朝中叶,大明的造船业更攀上帝国海权的最后巅峰。
他脑中飞快掠过冰冷的史实:《两朝平攘录》记载,1598年援朝水师,福建造舰队浩荡运兵达十四万人次,牢牢扼住海上命脉,压制倭寇;
据《东西洋考》记载,《东西洋考》描述,1602年与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剑拔弩张,马尼拉港陈列的明军战舰达五十二艘之巨,硬是逼得骄横的殖民者低头赔款!。
特别是南京龙江厂和福州船厂两个船厂,堪称大明造船业的擎天双壁。
福建月港极盛之时,船台鳞次栉比,岁成巨舰一百八十艘;南京龙江厂更是创出“分段榫卯”的先进技艺,此法一出,千料巨福船的建造之期,竟从漫漫三载缩短至区区八月!
还有那革命性的“水密隔舱”技术,十二道厚重樟木舱壁,以精绝榫卯严密咬合,铅锡浇铸缝隙,舟体一旦破损,沉灭之险骤降十之七八。
要知道这个技术,欧洲人直到十八世纪方才在东方船只的影响下摸索到。更别提那独特的三桅硬帆配合三十二支橹的设置,即使在无风日,战船航速仍可达四节,远胜同时代笨拙的盖伦船。
可叹!先辈这等劈波斩浪的雄锐之气,至天启元年(1621年),竟已风流云散。根源竟是那老生常谈却又致命的两字——缺钱!
匠户制早已形骸朽坏,子弟宁可忍痛断指自残,也绝不肯再入那活不见路、死不见头的匠籍苦役。
登州府世代相传八百余年的榫卯雕凿绝技,眼瞅着就要湮灭于尘埃。
一股锥心的愤懑与哀凉直冲朱由校喉间,他齿间切切作响:“大明啊大明!给你机会,你怎么就不中用啊!”
昔日远迈西洋的艨艟巨舰,如今竟沦落如斯,这“不肖子孙”的万钧污名,他竟是无言可辩。
目光回转至虚拟码头的光影界面,“人口上限”四字如烙铁般灼烫着他的眼目。这曾是他游戏中最痛恨的枷锁,如今竟成了现实中横亘在宏图伟业前最冰冷的铁壁。
指节划过虚空,他精密地盘算着自己那点可怜的家底:
初始因为京城人口,他原有11万的训练人口,城镇维系、农耕桑麻,需耗1万农民,
领事馆的法国支援火器兵种3千,维护南海子兵工厂运转,又占去3千,
加之前月在南海子大营呕心沥血,日夜督练攒下的一万七千步卒、八千余骁骑精锐;
以及上次寺庙“兑换”得来,用以铺设帝国情报与内卫根基的5千锦衣卫与5千蒙古铁骑……如今真正能用于对外征伐的机动兵力,满打满算只剩六万左右!
“来年三月,挥师北上犁庭扫穴……”朱由校在心中推演,参照建州女真现下之势力,若欲毕其功于一役,至少需要集结三万锐卒、两万铁骑的精锐。
那两万多剩余兵员……投向何方?造船!
对,就投入到造船,如果按照一艘大船平均需两百人计算,挤出两万多兵力,意味着能造近百艘船。
一个念头闪过,他试探性地在系统界面发出询问:“系统,能否只生产无人员配置的空船?”
【叮!检测到宿主需求。可建造无人员配置船体,建造资源消耗维持原价不变。】
“……”朱由校一口闷气差点没提上来,牙关紧咬:“不配船员还维持原价?你这分明是坐地起价!”
平复了几息,考虑到自己目前有限的资金和发展方向,评判周边海域的威胁后,虽然对于战列舰垂涎欲滴,但也不得不选择最现实的方案:
渔船×100,鱼获可充军粮,盐腌之利可缓粮秣之忧,更为即将展开的京营大整肃备下充沛补给。
再配上福船(满配)×80,大明本土舰船的皮实耐用加上系统的效率加持,它们将是水师的中流砥柱,再搭配上轻型战列舰(满配)×40作为水师的核心火力。就这样的配置,基本上可以说是东亚海疆无敌了。
目光逡巡于四级战列舰那代表着海上霸权的巨大舰影,他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在那四级战列舰的图标上狠狠点了两下,下单两艘,作为登莱水师和即将成立的天津水师旗舰。
再看看大明当前水师那可怜的现状和亟待重建的登莱水师,咬咬牙又加了福船(无人员配置)×50,护卫舰(无人员配置)×20,权当为水师快速成军提供硬件支撑!
大笔订单刚下,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一次性训练/建造舰队规模超过百艘(含空壳),触发‘大明水师建制’协议。】
【是否支付2万两白银,补充全套水师指挥体系?】
“确认!”朱由校毫不犹豫。银两事小,关键是系统明确提示这新增的指挥系统人员不占用他那宝贵的人口额度,简直是雪中送炭!
【扣除62万5千两】不贵,不贵!看着自己账面上仅剩下的一百多万两,朱由校连忙安慰自己。
说实话,这真的算是白菜价了,不管船只造价如何,就上面的配套的大炮、水手就值这个价,赢麻了。
【协议生效。获得:大明水师总兵(1)、游击将军(5)、千户(10)、百户(100)、总旗(200)、小旗(1050)各级军官编制。军官将植入合理身份记忆。】
【水师总兵及五名游击将军身份载入完毕,随时可召唤至指定地点?】
等等!不对啊,既然训练水师你能成建制的给我安排指挥体系,那我兵营都训练一个月了,为什么没有?系统,你不会吃拿卡要吧?
【叮!系统核心规则补充说明:基础单位招募仅含基础人员编制。指挥体系属辅助功能,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大规模建制出现需求缺口,或宿主主动支付系统服务费)方可激活。】
冰冷无波的声音在朱由校脑海中直接响起,仿佛天经地义。
朱由校一愣,随即被气笑了:“这么说来,我那兵营里练出来的一万七的步兵和八千骑兵,在你眼里都只是‘基础单位’,还够不上成建制的‘需求缺口’?非得等到我搞了上百条船,你才看到‘缺口’了?”
【叮!陆军分散招募,非一次性大规模建制触发点。宿主可参考“大明水师建制”协议标准,一次性投入白银,补全现有及后续陆军核心军事单位(战兵及精锐部队)的中高层指挥体系,含合理身份植入,不占人口额。】
“具体需要投入多少?”朱由校黑着脸问,这个周扒皮!!!
【检测到宿主兵营训练人口部队数量为步兵17400,骑兵8700人,可独立成军】
【请命名】
“龙骧军”
【龙骧军建制:三个满编步兵卫共计3*5600=16800人,两个骑兵营共计1500*2=3000人,总兵直属标营2000人,斥候300人、亲卫200人,共计22300人】
【是否支付3万两白银,补充全套军建制指挥体系?】
“3万两?”朱由校嘴角抽搐,这简直是明晃晃的敲诈!他心疼地看着自己并不丰裕的内帑,心中天人交战。
银钱固然重要,但一支缺乏有效指挥、各自为战的军队,再精锐也只是群散兵游勇。
只要有完整的指挥体系,他就可以以士兵士卒为小旗、总旗代替京营的原有体系,让京营脱胎换骨。
再说了系统提供指挥体系的关键在于“合理身份植入”和“不占人口额”这两点,几乎无法拒绝。
“成!银两照付!但说好了,这次不许再玩‘触发点’那套虚的,我要大明陆军的全套骨架!而且要立刻生效!”
他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一边肉痛地在系统界面上确认了这笔巨款支出。
第57章 天津水师
【叮!接收指令。支付3万两白银。】
【“大明陆军武职骨干”协议生效。获得:龙骧军指挥体系:龙骧军总兵(1)龙骧军副总兵(2)、参将(2)、后勤赞画(4)、粮饷赞画(4)、记功参军(12);
下属步兵指挥体系:指挥使(3)、卫指挥同知(3)、卫指挥佥事(6)、千户/副千户(30)、所镇抚(15)、百户(105)、总旗(525)各级军官编制。
下属骑兵体系:参将(2)游击将军(2)都司(8)百户(6)总旗(12)军官将植入合理身份记忆。】
【身份载入完毕,随时可召唤至指定地点?】
朱由校眼中精光一闪。他不动声色地环视暖阁四周,挥了挥手,声音沉稳:“尔等都退下殿外候旨,不得打扰。”
“是,皇爷。”内侍们躬身鱼贯而出。
“将大明龙骧军总兵与副总兵和大明水师总兵、游击将军投放至大殿内,其余军官投放到南海子大营”
暖阁沉重的雕花木门“吱呀”一声合拢,隔绝了外间的天光与声响。
在门轴摩擦声消失的刹那,朱由校目光如电,在心中低喝:“确认召唤!”
眼前的空间仿佛被投入石子的静水,漾开层层无形的涟漪。
九个高大魁梧的身影由淡转浓,自虚空中骤然凝实!
他们身披的并非寻常甲胄,而是内衬精炼锁子、外覆鱼鳞铁叶的复合明光铠,甲片在幽暗的光线下流转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肩吞、腹兽的狰狞造型透出沙场独有的煞气。
一股混合着海腥味、硝烟味与皮革汗渍的复杂气息瞬间弥漫开来,仿佛将这九人刚刚经历的千里风涛与边关烽火也一同带入了殿内。
“咚!”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