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22节
但此刻,他嘴角却勾起了一抹狠厉而兴奋的弧度。
目光扫过面前虚拟面板上锦衣卫卫指挥使司和蒙古铁骑卫指挥使司那完整的、战力强悍的编制数据!之前的诸多顾虑和掣肘,仿佛被这骤然丰满的羽翼一扫而空。
“是时候……干一波大的了!”朱由校心中低吼,一股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和“开金手指”的爽快感涌遍全身。
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而来的明史爱好者,一个名字如同毒疮般刻在他的记忆里,从未敢忘——山西八大家!
这八家巨商豪贾,晋商之魁首!他们表面上富可敌国、乐善好施,背地里却是明帝国肌体上最大的吸血蛀虫!私通塞外、资敌建奴、走私军械铁器粮食布匹!以商队为掩护,利用其庞大的关系和资金,在大明腹地编织了一张遍布朝野、渗透边镇的巨网。
无数边军将领、地方官吏,乃至朝中某些“清流”,都在这张网上分得一杯羹!他们将大明的血液(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虎视眈眈的努尔哈赤,换回的不只是金银皮毛,更是在换取将来屠戮大明军民的屠刀!
朱由校刚登基时,不是不想动他们。那时的他,内有郑贵妃、王安等权阉阉党虎视眈眈,朝局暗流汹涌;外有辽东局势糜烂,萨尔浒惨败后军心涣散,精锐尽失,建奴铁骑随时可能叩关而入。最要命的是,他手中无兵!无真正可靠、不惧地方盘根错节、敢向“自己人”挥刀的精兵!
“晋商八大家……牵扯太广了!”朱由校想起那段束手束脚的憋屈时光,眼神更冷了几分。那些晋商的钱袋子,不仅养肥了建奴,也腐蚀了大明自己的筋骨——走私路线必经过那些边防重镇!
宣府、大同、太原镇……多少边军卫所将校已成了他们的保护伞甚至合伙人?出动京营?谁能保证京营里没有他们的眼线?一旦打草惊蛇,那些手握兵权的边将,在重利驱使下,在恐惧被清算的压力下,会不会铤而走险,来个开关放贼甚至阵前倒戈?那时,本就摇摇欲坠的辽东防线恐怕瞬间崩溃,京城危矣!
所以,他只能忍。必须等到自己真正站稳脚跟,手握一支完全独立于现有利益集团、只听命于他朱由校的绝对武力,才能犁庭扫穴!
而现在……
朱由校的眼神落在那些系统兑换出来的、绝对忠诚悍勇的锦衣卫和蒙古铁骑身上。
“山西……嘿嘿,八大家……”他脸上露出一种近乎于饿狼看到肥羊的表情,“朕的蒙古铁骑,朕的新锦衣卫,都渴望着你们的‘家产’为陛下分忧,为大明的‘复兴’添砖加瓦呢!你们的死期,该到了!”
第31章 兑换军队
“系统,兑换五个成建制千户,投放到禁卫军大营”
【叮,花费12万5千两,成功兑换五个锦衣卫千户,触发卫指挥使司编制,请问是否升级为满编卫?】
确定!朱由校看了一眼,犹豫了一下,点击确认。
【扣除升级费用1万两】
详情:卫指挥使司编制包括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两人、指挥佥事四人、正千户五人、副千户十人、镇抚五人、百户五十人、总旗一百人、小旗五百人,正兵五千六百人。
“我靠,赚麻了!”看完编制,朱由校直呼系统厚道!一万两就匹配完整的指挥系统,朱由校现在就缺可以带兵的将军。
“再兑换200个商队,暂时安排在南海子城镇中”
【叮,花费4万两!】
考虑到在山西,那些个奸商与当地边镇肯定有勾结,必要时候还得带兵弹压,而且这次出击一定要狠,顺便还能震慑朝臣。
“再兑换五千蒙古铁骑,100队蒙古铁骑,投放到禁卫军大营”
【叮,花费二十万两,成功兑换100个蒙古小队,触发明军三千营卫指挥使司编制,请问是否升级为满编卫?】
“确定!”果断选择确定。
【扣除升级费用1万两】
详情:卫指挥使司包括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两人、指挥佥事四人、正千户五人、副千户十人、百户五十人、总旗一百人、小旗五百人,正兵五千六百人。
报复消费后,朱由校心满意足的合上面板,他终于体会到爆兵的快乐了,兵营虽然也不慢,但是始终给不了他这种大手一挥,就能拥有千军万马的感觉,现在唯一限制他的就是穷了。
“搞钱!搞钱!搞钱!到时候兑换个十万八万的,横推建奴、草原、西域....抢他们的钱,造自己的兵”
“皇爷,许显纯和吴苍到了”刘若愚躬身进来。
“进来吧”
“臣许显纯参见皇爷!”
“臣吴苍参见皇爷!”
身着崭新飞鱼服的两名将领,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深深俯首,姿态恭谨而利落。起身后,皆是垂手肃立,头微低,目光微垂,保持着御前应有的恭敬。
御座之上,朱由校的声音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威压:“起来吧。这段时日,锦衣卫整顿得如何了?”
许显纯立刻上前半步,神色沉凝,声音清晰而稳重,带着一种多年历练形成的务实:
“回禀陛下,”他语速适中,吐字清晰,既不拖沓也不急促,“托陛下洪福,借禁卫军整肃之威,卫中上下不敢懈怠。臣等自领命以来,全力筛阅积档,核校人马,汰除冗员老弱。”他报出关键数字,笃定无疑:
“现京内,实有可战可用之锦衣卫六千五百一十七员;暗桩七百二十五名。暗探已布于朝堂诸司与京畿市井之间,耳目渐备,动静可察。”
他稍作停顿,话语中带上一分对皇权的感念:
“兵仗一事,多赖陛下前瞻,倚仗南海子兵工厂源源供给新锐器甲。现已添置甲胄三千副,火铳一千五百杆,弓弩二千具,其余刀枪矛戟五千余件。”他没有夸张武备,而是强调了成果:“各卫所操演日勤,战力初成。”
他微一躬身,声音沉稳有力,带着无可置疑的忠诚与决心:
“凡陛下钧旨所向,臣与全体锦衣亲军,必蹈锋饮刃,肝脑涂地,以死报效,绝不负命!”
汇报完毕,许显纯垂手侍立,目光微敛。皇帝陛下的突然召见,又有这位深得圣眷、气质迥异于旧日袍泽的吴苍同列,让他心头警醒,知道必有非常之任降临。
他不是懵懂的新人,在锦衣卫摸爬滚打多年,已将此番情境视为常课—身为天子鹰犬,秣兵厉马,时刻准备扑向圣意所指之猎物,这本就是他的立身之本。他无需刻意准备什么“机会”,每一次面圣,本身就是一道必须通过的生死试炼。
朱由校将眼神投向一旁的吴苍,论信任,他更愿意相信这些系统训练的死忠士兵。等到得到吴苍肯定的眼神后,朱由校也是对许显纯的效率颇为满意,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将势弱的锦衣卫整顿出来,不愧是历史上留名的人才。
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许显纯身上,缓缓开口:
“许显纯,你做得不错。能在短时间内理清头绪,整肃出几千可用之兵,朕很满意。”
许显纯闻言心中一喜,叩首道:“全赖陛下洪福,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起来吧。”朱由校抬手虚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深邃,“然,尔等可知锦衣卫之根本何在?”
许显纯略一思索,谨慎回答:“为陛下耳目,侦缉不法,监察百官?”
“对,也不全对。”朱由校站起身,踱步到殿中,声音清晰有力,
“京师重地固不可轻忽,然朕之大明,四海之广,藩国如星罗棋布,北有建奴虎视眈眈,西有诸部心怀叵测,海外更有诸多未明之国度。”
“仅把目光囿于北京城,甚至只是朝堂这弹丸之地,便是坐井观天,自缚手脚!”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地盯着许显纯和吴苍:“锦衣卫是朕的利剑,岂能只用于院内剔骨?它更应该刺向远方,刺入敌人的心脏!
朕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抓几个贪官、盘查百姓的衙门,朕要的是一个真正能够洞悉天下风云、掌控万里之外动静的无双耳目!”
第32章 锦衣卫军校
朱由校后世在读《明史》、看到锦衣卫出厂的时候,一直对明朝的锦衣卫感到惋惜。每当翻到史书中“飞鱼服、绣春刀,夜行百户,耳目遍天”的冷肃记载,或者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一身乌黑飞鱼服、佩刀疾行的锦衣卫出场时,那种肃杀又神秘的氛围,都让他心中既震撼又叹息——如此威仪之师,若能真正用之于帝国安危,而非单为内廷鹰犬,当是何等壮丽?
一个如此专业、庞大的情报机构,却在历朝历代中,屡屡被当成镇压异己、整肃朝臣的利器。锦衣卫固然在肃清权奸、维护皇权上卓有功劳,但更多时候,却只是君王与权臣手中的杀人刀子。若非如此,何以至于“锦衣之下,血流成河”,百姓闻之色变?
朱由校心中暗叹:如此国之利器,却局限于内斗、株连、文字狱,实在是暴殄天物!
他深知,后世之国安、FBI等情报机关,正是帝国钢铁意志的延伸。它们既能在暗处查探外敌谍报、刺探敌军动向,护持国门无虞;又能在内清肃贪腐、维系法纪,令国基稳固。那才是帝国真正的神兵利刃——暗中制胜,静水深流。
因此,朱由校暗下决心:
要将锦衣卫,从单一的镇压工具,铸造成大明的“国安”,一个兼顾内外、独立而高效的情报机关!
对外,能察访草原蒙古、建奴女真之虚实;能洞察倭寇走私、番邦海贸之阴谋;能探测西域诸藩的风吹草动,未雨绸缪,决胜千里。
对内,则可剔除贪腐、查办大奸、肃清朝堂与边镇;更能震慑那些假借‘天子亲军’之名、行敲骨吸髓之实的硕鼠权奸。
殿内一片寂静,许显纯心头巨震,吴苍则目光炯炯,透出跃跃欲试的光芒。
他们何曾想过锦衣卫还可以这么发展,他们的眼界仿佛朱由校的一番话给洞穿了。
“因此,朕决定对锦衣卫进行革新,明确其职能,使之为帝国真正的耳目!”朱由校斩钉截铁地下令:
“其一,设立‘内情司’!专司监察国内一切危害皇权、动摇国之根本的行为!无论是谋逆、贪污、结党营私,还是那些囤积居奇、勾结边镇、发国难财的硕鼠奸商,都在尔等侦缉之列!凡有异动,必查其根、究其源,证据确凿者,可直接呈报于朕!”
“其二,设立‘外情司’!此为重中之重!”朱由校的语气加重,“尔等眼光要放长、放远!首要目标:建奴、草原蒙古诸部、西南土司、周边藩属国!朕要知道他们的山川地貌、兵力部署、内部矛盾、王庭动向!
其次,对于那些万里迢迢跨海而来的佛郎机人(葡萄牙)、红毛夷人(荷兰)、英格兰人、西班牙人等,所有未明确记录在册的国度之商人、使节,一律登记造册!
详查其来历、目的、船只、货物、国力、民风!绘制其山川海岸舆图!朕要了解这天下究竟有多大,又有多少未知的狼子野心在暗处窥伺大明!外情司不仅要会看,更要懂潜伏、能渗透、擅传递情报!”
其三,设立专门的行动处,国内以现有的千户所,百户所为基础,以‘千户控省会(布政使司),在州府、重要县治、关隘、市集乃至战略要地,皆设百户所,或总旗!赋予其独立处置权、紧急情况下的临机决断之权!
凡遇地方官员不法、豪强作乱、边军异动、奸商囤积居奇祸乱民生、乃至查明之藩属国或外敌细作渗透,无需层层上报。
凭盖有千户、百户及内外情司联合确认之凭证,当地行动处百户(或总旗)有权依据事态轻重及手中力量迅速反应,或抓捕、或弹压、或密捕,甚至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国外,以商户、商队等为据点,据点与行动武装直接向外情司负责,接受其情报指令。同时,通过多重加密渠道(特殊信鸽、密码密函、伪装信使)与本部及邻近区域据点保持紧密联系。”
朱由校顿了顿,看着眼前两位将领,知道要实现这样的宏伟构想,人才是根本。
“其四,即日筹建‘锦衣卫军校’!”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和决绝,“人才是根本!光靠现有的力量远远不够。
军校学子,须从忠烈之后中遴选!凡是为大明战死沙场的将士遗孤,凡是我锦衣卫忠心子弟中有天赋异禀者,以及民间确乎有天分者,皆可为苗子!你们要记住,挑选的第一要义,不是武艺多高强,而是——是否‘忠于大明’!”
“这军校要教的,首要便是‘忠君报国’之道,要将他们对大明的忠心,刻进骨头里!
其次,是实打实的本事:情报分析与研判、审讯与刑讯之技、渗透潜伏与反侦察、刺探刺探刺探还是刺探!地图测绘与识图!
更要让他们熟知锦衣卫的历史——自太祖设立亲军都尉府,到成祖设立北镇抚司,护龙守鼎、震慑宵小的每一份功勋与荣耀!让他们以身为锦衣卫为荣,以守护大明为毕生之志!
只有源源不断培养出这样认同身份、忠诚可靠、技艺精湛的后继者,朕的锦衣卫才能真正职能明确,强盛不衰,成为帝国永不蒙尘的天眼!”
朱由校一口气说完,看向两人:“许显纯、吴苍!此革新事涉帝国安危,国祚绵延,乃重中之重!你们二人当同心戮力,许显纯坐镇统筹,吴苍从旁襄助,选拔和训练最精锐忠贞之士,先于军校中建立核心力量。
朕给你们一年时间,初步搭建起框架,可能做到?”
许显纯早已被这宏大的蓝图和深远的布局所震撼,听得热血沸腾。锦衣卫何曾被赋予过如此神圣而重大的职责?
他深深叩首,声音带着激动与坚定:“陛下圣明!此乃振聋发聩、高瞻远瞩之策!臣许显纯必肝脑涂地,与吴指挥同知戮力同心,一年之内,定让内情、外情两司运转,军校基石初立!以报陛下知遇、重托之恩!
锦衣卫誓为陛下之耳目爪牙,遍查内外,永护大明!”
上一篇:红楼:开局从军,杀倭寇筑京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