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77节

景泰帝朱祁钰的继位,本质上只是权宜之计,而不是名正言顺的皇位传承。

虽然大明眼下需要一个稳定的皇帝,但谁都清楚,这个“景泰帝”并非出自正统嫡长传承。

更重要的是,从儒家伦理来看,“兄友弟恭”是立身之本。

若朱祁钰亲手杀兄,哪怕有再多理由,也终究违背了天下共认的道德准则。

一旦真的干掉朱祁镇,不只是朝中士大夫群起而攻之,老百姓也会在背后议论嘲笑。

所以,朱祁镇不能死。

至少,不能死在他们手里!

“父亲,瓦剌已灭,也先被俘,您说的的外患又从何而来?”

徐明却疑惑道。

徐闻轻轻一笑,语气深远:“你们真以为只要瓦剌灭了,边境就安全了吗?”

“辽东的建州女真虽然还不是大问题,但他们已经开始在辽东烧杀抢掠,他们野性难驯,若是任其发展,迟早会成为我们大明真正的劲敌。”

稍作停顿,徐闻又补充道:“还有倭寇和海盗,随着朝廷开放海禁,海上贸易越来越频繁,南来北往的货船满载珍宝,这就吸引了不少海贼觊觎。”

“特别是倭国,自从国内经历南北战争,许多武士没了出路,干脆当起了海盗,他们武艺高强,残忍狡猾,专门袭击我大明的商船和沿海村镇,若不加以防范,东南沿海迟早大乱。”

夜风微凉,星光淡淡,徐闻背着手站在那里。

“有父亲这样的顶梁柱在,再大的内忧外患也不算什么。”

徐华三人站在徐闻身后,语气笃定:“再加上陛下英明神武,我大明一定会长治久安,国运昌盛。”

“够了!”徐闻回头看了他们一眼,语气突然严厉起来:“你们三个少说这些阿谀奉承的话,记住,身为朝廷重臣,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百姓、为国家尽忠尽责,这才是一个真正忠臣该做的事!”

三兄弟一听,立刻恭敬拱手:“父亲教诲之言,孩儿们铭记在心。”

徐闻看着他们,神色一松,语气也缓了下来,叹了口气道:“老夫年事已高,时日无多,我能为大明掌灯到何时?未来的大明,靠你们了。”

“大明眼下虽看似安宁,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你们是我的儿子,更是朝廷的栋梁,必须时刻警惕、未雨绸缪,才能守护这江山社稷。”

三兄弟闻言,皆面色肃然,拱手答道:“谨记父亲教诲,愿为大明效力,护我河山无虞!”

此刻,三兄弟心中已然有了明确分工。

父亲提出的三大隐患,他们正好可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首先,是国内的不满势力可能掀起的舆论风波。

这类文官斗争,最适合由担任内阁首辅的徐谦来应对,他与言官熟悉,也懂得如何掌控朝堂舆情。

其次,是建州女真的边患威胁。

以武国公徐华的军功和兵权,只需几千精兵,便能犁平建州,专业对口。

最后,是猖獗的倭寇与海盗问题。

这正是海军总指挥徐明的职责所在,他熟悉海防部署,若全权调度,足以围剿东南沿海的贼寇,稳住海疆。

徐闻满意的点点头:“时候不早了,都去歇着吧,明日早朝,还有要事商议。”

第940章 献俘大典

第二日清晨,钟鼓齐鸣。

朝阳初升,紫气东来,奉天殿大门徐徐开启,百官鱼贯而入。

朱祁钰端坐龙椅之上,面色平静,目光炯炯,透出新帝初登大位的决断与锐气。

文武百官列班而立,气氛庄严肃穆。

徐闻身着朝服,最后入场,坐在皇帝身旁的宽椅上,仪态端方。

他转身奏道:“陛下登基之初,北疆初定,百废待兴,老臣奏请,数日之后,于承天门前举办献俘大典,以告慰天下,震慑四方。”

此言一出,满朝议论纷纷。

大多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张扬了。

毕竟在土木堡,皇帝险些没了。

徐闻继续道:“此次献俘,不仅为庆祝瓦剌之乱平定,更有三重深意。”

“其一,安民心。”

“瓦剌犯边,曾使京师震动,百姓人心惶惶,如今主谋伏诛,敌首就擒,应以盛典告天下,令百姓得见朝廷神武,心安理得。”

“其二,立国威。”

“各国使节早已云集京师,若能亲眼目睹我朝诛贼献俘之典,必将心服口服,再不敢轻视我大明之威,此为震慑,亦为号令四方。”

“其三,固皇权。”

“陛下初登大宝,虽天命所归,但内外尚有疑虑,此番以献俘之典,展示陛下威德武功,既昭示正统,也可稳定朝局,收拢民心。”

景泰帝朱祁钰听罢,缓缓点头,沉声道:“相父所奏,切中时机,朕准奏。”

朝中群臣纷纷附议,众口一词:“陛下圣明,越王英明,!”

大典的准备随即启动,礼部统筹,兵部押俘,工部加紧布置,内府调拨金帛,锦衣卫严加巡查,全城戒备森严,气氛渐趋紧张而庄重。

献俘,不只是军事的总结,更是政治的宣言。

是一朝权力重塑、国威再起的关键时刻。

这场即将举行的大典,不仅为胜利正名,更将是一次彻底洗刷靖难以来大明尊严的历史节点。

九月初三日。

承天门前,鼓角齐鸣,旌旗蔽日。

朱红色的城门高高矗立在晨光中,映衬着今日这场震撼天下的献俘大典。

大典典仪森严,威仪浩荡。

文武百官按品级站立于丹墀两侧,身着朝服,整齐如林,神情肃穆。

各国使节也应邀而至,站在观礼台上,身着各自民族服饰,或艳丽或庄重,目光中皆有一抹难掩的震撼与好奇。

今日,是大明炫耀武威、宣告胜利的一日。

更是一次向全天下昭示皇权不可犯、国威不可辱的盛典。

瓦剌首领也先,被五花大绑,押解至承天门前。

脸上已失昔日的桀骜与凶狠,取而代之的是疲惫、惊恐与一丝不甘。

他身后是一众瓦剌贵族,衣袍褴褛,面如死灰。

他们曾在草原上指点千军万马,如今却如丧家之犬,任人宰割。

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们身上。

瓦剌,曾是草原霸主,兵锋直逼京畿,甚至一度围困皇帝,使大明蒙受国耻,损兵万余,皇帝险些被俘,举国震动,威望尽失,朝野动荡。

如今,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终于站在了法场之下,身为阶下囚。

朱祁钰端坐于承天门城楼之上,身披龙袍,俯视台下,神情威严。

身边的首辅徐谦、武国公徐华、海军总司令徐明及各部重臣列于左右,神色冷峻。

这一场大典,不仅是胜利的展示,更是大明对内对外重塑威严的重要时刻。

尤其对于那些观礼的外国使者而言,这是一次直接的震慑与警告,胆敢冒犯天朝者,必将血债血偿!

也先虽身陷囹圄,仍试图最后一搏。

他挣扎着高呼:“我冤枉!是你们大明仗势欺人,逼我动兵!我愿归顺,请皇帝陛下再给一次机会,瓦剌愿世代称臣,永不再犯!”

老狗语气急切,似有悔意。

他拼命朝奉天门城楼方向喊话。

那里是皇帝朱祁镇和越王徐闻所在之地。

见那边没动静,也先又投向文武百官,哀求喊话,试图寻求一线生机。

人群中有些低声议论,但很快就被肃杀的气氛压了下去。

徐闻缓步走出,面如寒霜,朗声说道:“也先口口声声说冤,试问,大明待尔不薄,赐你官服金印,你却暗中养兵,图谋不轨,犯边杀我将士、劫我子民,逼我皇帝南逃,天理不容,人神共愤!今之下场,是你一手造成!”

老王爷目光如剑,望向使节席:“今日斩首,不只为雪国耻,更为昭天下,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说罢,他一挥衣袖:“斩!”

刽子手早已待命,也先满脸惊恐地大喊“我不服!”

话音未落,寒光一闪,头颅滚落,鲜血染红了承天门前的白石地面。

随后,瓦剌贵族一一处决,尽数斩首示众。

也先之首颅,被特令制成银匣,送往海外诸国,示威天下。

而头骨则命工匠处理后,陈列于兵部典藏,作为反叛者的警示标本。

宏大的血腥场面,使得站在观礼台上的各国使者噤若寒蝉。

首节 上一节 777/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