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60节

武将们还未开口,曹鼐便首先提出异议:“陛下,臣恳请三思,无论如何,瓦剌部归附后复叛,本身就是背信弃义,毫无道义可言!”

“臣深感疑虑,怀疑这是瓦剌的缓兵之计,若我方放松警惕,定会遭遇突袭,恐怕我们中了敌人的奸计!”

成国公朱勇紧随其后,附和道:“臣与曹阁老的意见一致,草原蛮夷从无道义可言,纵使他们信中所言属实,为什么不在原地等候处理,反而逃入大明境内?”

“他们不仅没有派遣使者来说明原委,还对我大明百姓烧杀掳掠,臣曾询问过那位送信的百姓,他亲眼目睹了瓦剌的暴行。”

朱勇的语气中满是愤怒:“长城一带的百姓长期安宁,谁能想到蒙古人竟然会卷土重来?”

“地方损失惨重,不少村庄被他们夷为平地,如此蛮夷,我们怎能与之和谈?只有和他们对抗到底!”

朱祁镇的脸色逐渐沉重。

尽管武将们的言辞激烈,他还是心中暗自犹豫。

眼下他所面临的困境,瓦剌的包围又让他无法动弹,只有和谈才能给他一丝希望。

然而,他也意识到,过于轻信瓦剌部的和谈提议,实在是充满风险。

朱祁镇也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做出决策。

朱祁镇忍不住咬牙,压下了心中的烦躁,开口道:“都别再说了,朕意已决,回信,我们和瓦剌和谈!”

皇帝的决定大于一切。

对朱祁镇而言,眼下的局势已是迫在眉睫。

虽然他心中明白,和谈可能带来更多的阴谋与风险,但此时唯一的选择,便是给自己争取时间,为后续的支援创造机会。

这个决定,既是对当下困境的妥协,也带着他自己无法抑制的无奈。

王振看了看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的光芒。

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决定已是铁板钉钉,再说什么也无法改变结果。

王振深知自己身处的环境,毫不犹豫地附和:“陛下英明,既然决定了和谈,老奴立即安排人去送信。”

朱祁镇点了点头,目送王振离开。

即便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心中的不安却未曾消散。

和瓦剌的谈判,注定不会简单。

第922章 优势在我

外面的局势依旧紧张,瓦剌的骑兵依然在四周骚扰,时时刻刻威胁着明军的安全。

而明军的士气也处于低谷,连续几天的围困,物资紧张,缺水缺粮,让所有士兵都在艰难中坚持。

朱祁镇知道,若不采取行动,瓦剌的骑兵迟早会在某一时刻发起致命一击。

此刻,唯一的希望便是等待外援。

然而,外援是否能够及时赶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望着帐内沉默的众人,终于忍不住开口:“各位将领,大家辛苦了,继续加强防守,等候援军,同时,我们必须准备好万全之策,无论和谈如何发展,明军的防线不能有任何松懈。”

皇帝语气坚定,目光中却透着一丝疲惫。

几天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危局已经让小皇帝几乎身心俱疲。

和瓦剌的战斗,完全超出了朱祁镇之前的预期,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

尽管他下定决心,要采取和谈的策略,但心中依然没有完全放下警惕。

“是,陛下。”

众将齐声应命,声音低沉,整齐划一,却听不出多少激情。

成国公朱勇站在原地,拳头在袖中紧握,胸口憋着一口难咽之气。

他心里明白得很:瓦剌此刻主动言和,绝非诚意之举,而是意图诡诈之谋,欲借和谈麻痹我军,再寻隙而动。

他朱勇在军中浸染多年,怎会看不透这点?

可圣意已决,谁敢多言?他不是越王徐闻,身后没有家族根基,也没有那样的资望,敢于拍案斥君。如今所能做的,不过是低头叹息,按旨行事。

“唉……”

朱勇沉沉一叹,转身默然退下。

帐外,内阁次辅曹鼐站在风中,拢着袖子,神情复杂。

目送朱勇离去,他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这位宿将的肩膀,语气低沉:“成国公辛苦了。”

朱勇没有作声,只是略一点头,算是回应。

曹鼐心中同样不是滋味。

他身为次辅,身负辅佐之责,可面对眼前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再多的忠言也只是空谈。

回想起方才会议上的气氛,天子听不得半句不同意见,哪怕事关大明社稷,也只求一己安稳。

曹鼐摇摇头,转身离去,准备去安抚随军文臣。

这些平日里习惯笔墨纵横的士子,如今骤临兵凶战危之境,个个惶恐不安,若再听闻要“与蛮夷和谈”,只怕要引起更大的震荡。

此时王振已然迫不及待地接过主导权。

他担心军中将领暗中阻挠,便命锦衣卫接手和谈一事,将所有信使、文书皆收入自己掌控之中。

送信的百姓再三陈情,请求亲自表达瓦剌意图、

王振却冷声斥退,命人将其强行送回瓦剌军中。

更令人心寒的是,那封回函本应由军政文臣共商其辞、谨慎斟酌,竟被王振独自起草。

这死太监自认为身处风口浪尖,四面皆敌,唯有这些从东厂带出来的心腹才最可信。

王振笔走龙蛇,将诏令措辞写得极为强硬:“欲议和,先退十里!”

语气之中,俨然是以主事之姿,非皇帝意志所托,倒像是他王伴伴代大明号令天下。

土木堡外二里处。

也先端坐中军,正在审阅信件,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讥讽的笑意。

“呵,明国果然怯了!”

把信函随手一扔,也先冷笑道:“让他们以为我们准备撤兵,给他们一点甜头,再加把火。”

脱脱不花闻言上前一步,低声道:“若我们假意后撤,是否会引诱敌军轻敌,反而反守为攻?”

阿剌知院却沉稳地摇头:“他们本就虚弱,守得住一天,是一天,我们的目标不是攻城,而是俘虏大明皇帝,这种局势,必须一点点拖垮他们的意志。”

也先岂不明白,这不过是明军拖延时间的权宜之计?

但他正是要利用这缓兵之机,好让敌方放松警惕,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创造机会。

当即下令,“全军缓缓后撤十里,阵列不散,旗帜不收!”

瓦剌大军照令而行,骑兵整齐调转方向,旌旗猎猎,烟尘滚滚,如潮般缓缓后退。

见蒙古骑兵果然后撤,王振顿时来了精神,整个人神采奕奕,仿佛刚刚失地收复。

死太监站在朱勇和曹鼐面前,口吻张扬:“你们整天疑神疑鬼的,看看瓦剌人,信义分明,说退就退,哪里像你们说的那么狡猾?”

朱勇和曹鼐相视一眼,面无表情。他们早已看透王振的性子,如今局势如履薄冰,再与这种人争论,只是徒增烦恼。

他们皆知,王振是个认死理的太监,一旦以为自己赢了,哪怕眼前是刀山火海,他也会一头扎进去。多说无益。

无人回应,王振更是得意忘形,居高临下般四顾左右,随即下令:

“趁现在,赶紧起营,直往怀来城!不管是打还是谈,主动权都该掌握在我们手里!”

听见这话,朱勇不得不开口相劝。

“王公公,瓦剌军不过退了不到两里,尚在视线之内,此时起营,阵形未稳,一旦中途遭袭,难以应对。”

王振却冷哼一声,反唇相讥:“你就知道稳!什么事都等个十成把握,那敌人早都跑回草原了。”

“你们不是一直念叨要去怀来城吗?现在机会来了,还犹豫什么?你也说了,怀来城二十里地,不趁着他们后撤,夜晚来临之前根本赶不到。”

话音未落,皇帝朱祁镇正巧出得帅帐,听见这番争论,眉头微皱,但随即点了点头。

“王伴伴说得对,机会难得,此番优势在我,立刻拔营,前往怀来城!”

王振紧随其后,亦附声而赞:“陛下英明,此一策成,可保我等安然返京。”

朱勇虽知其中不实,只能沉声一言:“陛下,仍需小心提防!”

朱祁镇挥了挥手,不再多听,满心只剩一个念头:“朕得以回京,才是大事。”

朱勇低下头,紧抿嘴唇,只觉一阵剧烈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他能看出敌人并未真正撤军,不过是调兵遣阵,图谋再动,此刻出营,无异于当着敌军的面自行解阵,极为危险。

但皇帝既已开口,他也只能遵命。

“臣,遵旨。”

这句话像是从喉咙中硬生生挤出,低沉中带着一丝苦涩与悲怆。

朱勇心知,这也许就是走向覆灭的第一步。

首节 上一节 760/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