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28节

不同的是,上次是激愤,劳累,这次则是悲哀。

哪有什么徐党,徐谦是一路跟随父亲的步伐,慢慢步入政坛。

在他视线中,只有因为志同道合,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过得更好,而聚齐起来的一群人,彼此同心协力,解决各种天灾人祸。

这种因为信念而集结起来的同伴,被王振这些心怀不轨者视为朋党。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自己就在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正所谓自己是什么人,看别人也是什么样子。

有人被贬,自然就有人高升。

王佑在工部以无须示人,公开投靠王振,这让王公公心中大慰,这种忠诚必须得到奖赏!

他被提拔为工部右侍郎。

有榜样的力量,自然有人有样学样。

在这种朝堂剧变中,有人和徐谦一样,坚持己见,不愿攀附阉党,那当然也少不了卖身求荣之辈。

王振今天就在豪宅之中接见了这么一位,现任兵部左侍郎陈唏。

既然是兵部中人,他也被编进徐党的册子中,属于被打击的对象。

他也算是被徐闻一手提拔,于谦任兵部尚书时,也对他颇多照顾,可这些在尚书的位置面前,都不重要。

虽然已官至兵部左侍郎,但陈唏自己清楚。

在徐闻心目中,自己不会是接任于谦职位的第一人选,明明自己就差那半步,让他又如何能甘心?

此路不通,陈唏就走另外一条路,干脆改弦易张,投靠到王振一方。

通过中间人表达自己的意思后,王振大喜过望。

他正想着,什么人能够胜任兵部尚书这个职位,投靠过来的官员虽多,并用之人也就那么几个。

兵部尚书关系着以后自己的声望,不能随便找个人敷衍过去。

现在人可不就送上门来了吗?

陈唏也很懂事,见面就给王振行了大礼,磕头示意。

他这种半路投献之人,想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就不得不展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给了王振一点小小的侍郎震撼后,王振赶紧把人扶起来。

别人诚意十足,王公公也要展现自己的风度,当即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把兵部尚书之职留给陈唏。

左侍郎闻言大喜,又给自己心目中的义父给磕了一个。

虽然口头上不说,但只要能让自己上位,那就是自己的亲生老父亲啊。

果然没几天,司礼监便批红盖印,任命陈唏为兵部尚书。

“王振!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日,徐谦拿着批红直奔司礼监。

一路上的小内侍们都没能拦住他。

谁不知道这位首辅大人,可是喜欢揍人的主,他们可不想被揍一顿,假模假样的拦一下也就算了。

王振好整以暇的坐在书房内,正在练字。

面对徐谦的诘问,头也不抬地回道:“怎么,难不成徐首辅不识字,陛下御笔亲批的东西都不认识了?”

“啪!”

徐谦直接把折子拍在桌子上。

也是这几年性格好了点,和王振斗了这么久,棱角都快磨平了,才没有学习自家老爹那套,专门把东西拍人脸上。

“你看看,这是陛下的字迹吗?骗骗自己得了,连我也骗?”

徐谦怒道:“任命兵部尚书这么大的事情,应该是内阁商量出方案,最后上朝会,经群臣商议,最后才由陛下决定最终人选。”

“岂有如此草率之事,没有走流程,就直接任命陈唏为兵部尚书,而且还是你的批红!”

“王振我告诉你,你这是矫诏!”

首辅这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反而是让王振心情舒畅。

徐阁老,你也有今天啊!

往常都是自己被这位阁老气到破防,难得今天攻守之势异也。

看来还是读书人懂读书人啊,王佑和陈唏出的主意真不错。

王公公慢悠悠地答道:“此话徐阁老和陛下说去,咱家的批红可是出于陛下的旨意,你可记住咯,没有陛下的点头,那才叫矫诏,咱家这种叫作陛下的手谕,不过咱家代笔而已,你有什么意见吗?”

此话一出,徐谦反而不急了。

刚刚他的那番话,未必没有吓唬王振的意思,诈对方一下,看他慌不慌。

既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换一种方案。

看来这次对方来者不善,都想要染指兵部尚书这种关键中枢职位。

背后定有高人指点,估计就是这个陈唏。

当初还是自己给父亲举荐的这位,让他升到了左侍郎,没想到己方阵营第一个跳反的大将居然就是他。

投靠谁,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徐谦无权置喙。

自家老爹都说过,徐家无党,他们想要另攀高枝,随意就好。

但并不妨碍徐谦拿这个做文章,来和王振交换些东西。

第885章 越王上殿

“其实陈唏当兵部尚书,也不是不行,以他的资历来说,是足够的。”

徐谦语气一变,让王振闪了一下。

这姓徐的,刚刚还那么强硬的态度,怎么一下就变软了?

那可是兵部啊!

你们徐家的地盘,就这么让出来?

王振一副怀疑自己听错的样子。

片刻后才缓过劲来。

既然徐家想谈,王振也欢迎,老是打打杀杀,不太好。

毕竟双方都是读书人。

读书人还得靠嘴办事。

王振试探地问道:“听徐阁老的意思,是不是还有什么附加条件?”

其实皇帝批红,陈唏这个兵部尚书已经是板上钉钉。

不管是内阁首辅,还是吏部尚书,都只能照办。

只是这个朝廷还需要各级官员来办事,哪怕是朱祁镇,也得照顾好徐谦的情绪,能够和平解决争端是最好的。

徐谦点点头道:“王公公高明,那徐某也就直说了,刘中敷的户部尚书不能动!”

一个尚书换一个尚书,徐谦觉得这笔生意可以做。

王振想了下,言官们弹劾刘中敷确实出自他的授意。

算是被打击徐党的余波给扫到,属于有事没事打两枣,看能不能把人弄下来。

没想到这些想上位的御史们太猛烈,各种弹劾的奏章,都快把内阁办公室堆满了。

如此多的非议,按照朝廷惯例,刘中敷必须要请辞以证清白。

徐谦显然不想看到这一幕,户部吏部,一个管人,一个管钱,只要这两个不乱,大明就还能维持。

看了下自己的夹袋中,确实没有能够胜任户部尚书的人选。

如此重要职位,王振也不放心让那些溜须拍马的人上去,于是点头道:“没问题,咱家会让底下人闭嘴的。”

两人的交易就是这般朴实无华,无须客套,直入主题。

徐谦也没有想到,这成了他往后的日常,隔三岔五就要来这么一次。

抓住王振提拔人员的把柄,用来保住朝廷中能够干事的官员。

在他这个裱糊匠的竭力维持下,大明朝依旧在磕磕碰碰地前进。

时间就像是脱了缰的野狗,拽都拽不住。

正统十三年。

自宣德南征后,承平十余年的大明,终于还是出事了。

中南六省发生叛变。

起因是王振所派出的采买太监,在当地盘剥过盛。

首节 上一节 728/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