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24节

参加朝会的文武百官,很快就将首辅辞官的消息扩散出去。

不出半天的时间,整个京师都知道这个事情了。

一时间整个四九城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人一多,慢慢就有人琢磨出点不同的味道。

首辅大人是说了辞官,但他可是身兼数职啊,自己明确说的是辞掉首辅,那吏部天官怎么说?

京城里面官油子不少,这种抠字眼的事情,他们最熟了。

既然徐谦没说,那吏部尚书还是他啊。

而且除了他以外,这种关键时刻,还有谁敢接任天官位置?

按照很多人的猜测,估计首辅都要空置很久。

原因和上面一样,内阁里面都是聪明人,大家谁也不想趟这个火坑。

第二天。

果然如大家所料,徐谦优哉游哉的出现吏部。

那个久未开放尚书办公室,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

以往徐闻都是让侍郎把待处理的事务,都交到内阁办公室,自己一起处理,今天终于有自己独立的书房,还有些新奇。

两位侍郎对于顶头上司出现在这里,一点都不稀奇。

从蹇义开始,吏部就一直紧随徐家的脚步。

准确说是徐家和历代天子一条心,而吏部又和天子以及徐家步调一致。

所以吏部中人,对于徐谦的去留更为上心,他们很多人甚至从蹇义开始,就在吏部任职。

如果再来个新尚书,自己这些老人说不定都会被清理。

所以从昨天开始,就积极打探消息,得到的结果都是徐谦并没有辞去吏部职务,这才让他们安心一点。

两位侍郎依照以前的规矩,把该处理的事务摆到书桌上后,就悄然离去。

相处这么久,他们也清楚,这位上官并不喜欢无效交流,有什么话和他直说就行。

看着面前比当首辅时少了一大截的文件,徐谦的心情都变得舒畅了。

这才是当官嘛。

每天最多一个时辰处理公务,其他时间就可以休息了。

像自家老爹说的那句话,叫什么摸鱼,简直再形象不过。

徐谦很休闲,但是内阁中就不是这样了,一副鸡飞狗跳的模样。

“去年各地的税赋核对了没有,户部那边赶着要了,还要呈报给陛下最后预览。”

“什么,这是原来徐阁老负责的,他只处理了一半?”

“兵部交上来的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处理,这以前不都是徐阁老批阅吗?”

“不是,吏部来凑什么热闹,徐谦他不是内阁成员,依旧还是大学士啊,能自己处理,就别把东西交上来了吧。”

几位阁老一通忙活,才发现徐谦究竟在内阁起到多大作用。

至少兵部,吏部这两个部门的事情,他们都不用操心。

徐阁老会把一切整理好,然后给其他人过目后,再给皇帝御笔亲批,最后实施。

至于其他部门,徐阁老也是略懂一二,都能帮上忙。

有这么一个全才在,大家省了很多麻烦,处理起事情来,也是得心应手。

哪像现在,大家办起事情来,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摸不着头绪。

这也让内阁成员们明白,真有人的能力能够做到不可或缺。

几位阁老把手头事情处理完,已经是华灯初上,天都黑了。

杨溥作为内阁中资历最老的,只能暂代这个首辅的职责,把要处理的文件都交给朱祁镇。

老头忙了一天,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消耗一空,整个人都显得恹恹的。

朱祁镇看到后,都忍不住地问了句:“杨阁老,要不要找太医院帮你看一下。”

这可是硕果仅存的三杨之一,要真是把他累倒了,尤其是在自己已经逼走一个首辅的情况,朱祁镇都不敢想象外面会怎么说自己。

关键内阁那就真就彻底没人主持了。

“劳烦陛下关心了,老臣没事,就是有点累。”

见朱祁镇主动提起,杨溥以一个马上就要荣休老臣的心态,语气诚恳地说道。

“陛下,容老臣多嘴一句,内阁还是需要徐学士,非是臣等能力不够,而是事务繁多,其中很多原本是许学士处理的,现在由其他人接手,一时半会很难适应。”

作为历经四朝的官场活化石,杨溥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看问题。

朱祁镇和徐谦之争,其实说穿了就是日渐成长的帝王,想要逐步掌控帝国,然后和徐谦所代表的固有势力发生了冲突。

朱祁镇就错在想要强行把王振推出来,让他成为自己的喉舌。

而王振偏偏又没那个实力,根本无法对抗徐谦。

但皇权天生就自带威望,才能勉强抗衡徐谦。

这次就是他们办的事情确实不太地道,才被徐谦抓住了把柄,狠狠将了一军,成了目前这个局面。

杨溥也是看着朱祁镇出生,如何从一个皇太子,慢慢变成现在的少年天子。

知道他本质上就是个守成之主,偏偏因为祖辈,父辈取得了太多的成就,让他背负了很多压力,总是渴望做出成绩来匹配自己的地位。

当一个人能力和他的野心不匹配时,那必然会出问题。

尤其是他还是一个掌握着庞大帝国的皇帝。

杨溥认为目前也只有徐谦回到内阁,才能稳定住大明的局势。

“此事休要再提,朕敬您为老臣,此次不治你罪,徐谦乃自己辞去内阁首辅位置,天下哪有君王再请回臣子的道理!”

朱祁镇有些恼羞成怒。

少年心气之下,让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向徐谦低头,甚至想把对方的吏部尚书也一并收回,彻底铲除徐家在文官层面的势力。

文武去其一后,再来慢慢对付武国公徐华。

杨溥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反正自己尽到本分就行,听不听那是皇帝自己的事情。

自己一个半截入土的人,只能做到这样了。

这样坚持了两天后,已过古稀之年的杨阁老终于撑不住,高挂免战牌,休病假去了。

曹鼐无奈之下,只能担起首辅的职责。

他的表现比杨溥更加不堪。

原本的历史上,以他领衔的新一代大明内阁,虽然没能遏制王振的势力扩张,但是内阁依旧能运转下去。

当前位面的大明,可是一个雄踞东亚,面积扩张了快两倍,掌控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庞然大物。

内阁所要处理的政务,也成倍数的增加。

第880章 扩充内阁

曹鼐没有徐谦那种变态的政务处理能力。

毕竟徐家那是家学渊源,徐阁老十几岁时,就已经帮他爹越王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历练出来了。

加之遍布朝中的人脉,让徐谦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往往是事半功倍。

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

曹鼐坚持了两天,每天都要到三更半夜,甚至丑时才能下班。

这天,曹阁老终于也顶不住,带着浓重的黑眼圈,找到了朱祁镇。

“陛下,你要不找回徐阁老,要不就扩充内阁吧,再来几个大学士,内阁才能坚持下去。”

小皇帝这几天只感觉内阁送来的票拟时间变成了早上,却没有想到事情这么严重。

杨溥病了之后,曹鼐也累成了这副狗样子。

他的年纪在一众阁老中,还算是年富力强的,可想而知其他人是什么样子。

目睹这种情景,王振这个最坚定的倒徐派,内心也有些动摇了。

他是想敛财,揽权,享受那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前提是那些政务总要有人处理啊。

王振也不是没想过全面插手政务,也曾经暗地里看过内阁送过来票拟文件,简单的道理他还是懂。

无非就是哪里受灾,哪里赈济,这样宏观上面的指导,但凡读过书的基本都会。

但首辅大臣的票拟可不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事。

从徐闻开始担任首辅传下来的习惯,大明越王仗着自己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把详细的方案都写在了上面。

首节 上一节 724/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