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720节

听说有钱,这些人都不哼哼唧唧了。

本来暗卫下手就很有分寸,基本是皮肉伤。

这些人甘愿给阉人当儿子,不就是为了钱权二字?

东西拿到,个个欢天喜地地都走了。

就剩下王振在皱眉苦思。

他哪能不知道这些义子都是图自己的钱?

自己在紫禁城内伺候主子,回家以后当然也要被人吹捧,心理平衡一下,花点钱让自己心里舒畅,也没什么不对。

问题是暗卫揍这些人,不单单是在打这些人的脸,也是在削他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面子!

京城中谁不知道这些义子代表的是谁的脸面?

王振不确定的是,此事有没有徐家子弟参与?

和徐家人对抗久了,虽然双方不算朋友,王振也得佩服这家人办事大气。

哪怕是徐闻,要弄死自己,那都是当面说,不会在背后玩这些小动作。

所以王振猜测,很有可能是自己的义子们办事太过火,暗卫看不下去,才下黑棍为自家主子出气。

目前这个局面,王振除了有皇帝的信任,还拉拢了一批见利忘义者,势力也算不小。

但是对比徐家所掌控的力量,实在差得太远了。

这就是最让王振挠头的情况。

他都不知道那位越王什么时候抽风再来一次,一定要把自己弄死,那时候皇帝都不见得能保住自己。

除了这些提供情绪价值的义子,王振在宫中还是收了几个真正能办事的小内侍。

从刚入宫的孩子里面挑出聪明伶俐的,然后亲自教导,识字读书,慢慢也能帮自己办点事了,现在就有一位站在他身后。

感受到自家老大心情不太好,能在宫里混得开的,无不是伶俐之辈。

他们知道王振在烦劳什么,便小声建言道:“公公,我观那徐家横行朝堂,无非就两点,资源多,有威望。”

这句话倒是王振觉得有点新意,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小宦官为了这句话,已经准备了很久,得到机会,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资源多,那是因为徐闻加上徐谦,徐华父子三人,在朝中时间连绵数十年,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加上以前的积累,让他们能够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当然能够拥有这些资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从徐闻开始,这家人不管是文治武功,都收获了大量的声望,天下人都觉得徐家人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所以有很多人支持他。”

这两点,其实王振自己也琢磨过,只是没这么系统表达出来。

尤其是后面那点,他可太有发言权了。

就像是前几天听到孙连仲通敌卖国,他悚然一惊后,想起是徐闻处理这件事情,内心就不由得安定下来。

这就是徐家声望的体现,总感觉有他们在,再大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王振手指敲了敲桌面,说道:“那现在要怎么削弱他们的这种优势!”

双方现在实质性对立,王振站在皇权这边,天生就要限制徐家这种已经有些不受控的臣子。

现在都是自己人,他毫不讳言要对付徐家。

等了好久,终于有今天这个一图心声的机会,小内侍忙不迭地把自己的理论搬了上来。

“小的听从公公的话,日常没事,就翻阅各种史书,这种事情其实早就有记载。”

“首先,我们要剪除徐家的党羽,在朝廷上打击徐家一派的力量,每次大比,为国取士这么多,总有不喜欢徐家的,我们把这些人安插上去,他们一定尽心尽力地对抗徐家。”

“有点意思!”

王振坐直了身体,听小内侍继续讲下去。

“至于徐家的暗卫,他们和锦衣卫的职责其实有重叠的部分,我们暂时铲除不了,但是可以让锦衣卫先把对方排挤出京师,等我们这边逐步铲除徐家的势力后,再发力,将对方一举拿下。”

“最后就是威望问题,我们也可以双管齐下,现在说书人不是都说他越王是个一心为公的好官吗?那我们就反其道行之,买通说书人,或者私下印刷一些小故事,将徐闻描绘成一个卑鄙无耻,唯利是图的小人。”

“妙啊!”

王振拊掌道,对此他只是有些隐约的想法,但却没能具体表现出来。

见老大称赞,小内侍更来劲了。

“光是降低他们的也不够,还得提升公公你的威望,永乐朝的三保太监,能有赫赫威名,也是统领下西洋的船队打出来的,而徐闻,徐华,徐谦父子也是如此,自永乐朝至今,他们徐家几乎参加了所有较大的战争,不论对内对外,都以胜利告终,这也是他们威望的来源。”

小内侍至此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所以公公也必须在对外战争中获胜,这才能加强自己的威望,和徐家分庭抗礼!”

王振听后内心很是欣慰,果然是自己眼光独到,随便挑选的小家伙,就有如此眼界。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权力来源就是朱祁镇,维持皇权是他的第一要务,但并不妨碍他渴望像郑和那样,做一个能够青史留名之人。

义子们所谓钱权,而他已经是阉人,子孙后代没太多想法,唯有名利才能让他心动。

利方面,各地的孝敬,皇帝的赏赐已经不少,眼见着陆续还有其他进项,那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名字。

“说得不错,今日你就当我义子,随我姓吧,就叫你王羽,从账房取银百两,就说我赏你的啊。”

王羽喜不自禁,赶紧跪下磕头:“孩儿谢过义父赏赐,以后自当全力侍奉义父。”

其他随侍的小宦官们,一脸羡慕地看着王羽。

他们在宫内的终极目标,就是能认一个王振这样的大爹啊。

以后升迁生活都不用发愁,也算是熬出头了。

但没办法,谁叫对方脑子好使,自己就想不出这些话。

第875章 太祖铁牌

王羽得到赏赐后,众太监纷纷上前道贺,求关照。

他们表面眼神羡慕,实则内心嫉妒。

身体有缺陷的太监,内心大多比较阴暗,尤其半辈子呆在宫里这一亩三分地,正常人都能憋出问题,更别说太监们了。

也就郑和本事大运气好,外放出海,能经常出去散心,看看大海,心胸素养得到极大提升,远超常人。

可以说,有明一代,郑和都是所有太监的偶像和道德标杆。

一众恭贺声中,王羽身形飘飘然,眼神骄傲。

机会都是要靠自己把握的,谁叫你们没有准备呢。

他瞅准机会,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出王振府邸。

在后门的阴暗角落里,找到了一个正在紧张不安踱步的青衣官员。

见到王羽,对方马上面露喜色地上前探听道:“张小哥,我提的那些建议,你是否说于王公,他有什么意见?”

张小哥,也就是王羽,他本来姓张,被王振收为义子,赐姓,成了王羽。

王羽只是一个宫中的小宦官,能够接触的也就是身边同样的太监,宫女。

太监宫女的前途一眼看到头,都是浑浑噩噩度日,往往会为了主子一点的恩宠而互相排挤。

他们只是粗通文字,勉强看书,哪能理解什么高深道理?想出高明点子?

刚刚王羽向王振所说的那番话,全都源自这位官员的谋划。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王羽觉得自己身份不同了,于是手一伸,把对方拦住,昂着头说道。

“现在咱家叫王羽,已经是王公公的义子,以后你放尊重点!”

这人听后大喜,拱手祝贺:“恭喜王公公!”

此人名为叫王佑,为官二十余载好不容易混到工部郎中。

可是在朝中并无靠山,眼见着已经到他此生的极限,每日自怨自叹。

正好他老家的邻居染疾身亡,留有一子,便是王羽。

王羽父母双亡,又无亲戚投靠,只能走关系,净身入宫,求条活路。

王佑与之还算是熟识,二人再次见面,已经是在王振府邸门口。

朝中大小官员,因为攀附王振升官的,不计其数。

王佑咬咬牙,把家底都拿了出来,也想走走关系。

可现在的王振,早就过了什么阿猫阿狗都要的时间点。

就王佑这个小小的工部郎中,如果是吏部,户部,兵部这些部门,可能还有那么点机会。

至于工部,对方根本看不上,所以他不得其门而入,有礼都送不出去。

刚好在门口看到张家小哥,自然就攀谈了起来。

两位都想往上爬的一拍即合,王佑负责出谋划策,而张家小哥则是把它送到王振的耳中。

王佑虽然官职只有五品,但郎中在工部也是中层官吏,远比一般的官员看到更多的东西。

他在家琢磨了一个多月后,才把自己冥思苦想的东西,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教授给张家小哥,这才有了今天的王羽。

首节 上一节 720/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