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80节

怎么?

自己堂堂天子,收一份辞呈,你们这些大臣都要说三道四,倒反天罡了是吧!

眼见着朝中自己看着最不爽的人就要走了,居然还敢出来阻挠!

朕记住你了,于谦是吧,亲政了以后有你好看!

“兹事体大,朕也不能妄下决定,需同太后商议后,方能做出决定,今日退朝。”

于谦说出的话,有理有据,朱祁镇的小脑瓜一时间还想不出怎么反驳,干脆拖字诀为主。

看徐闻这老小子的意思,是打定主意要走,那自己就等着吧!

他要是还敢赖着不走,自己就去祖母那边说说好话。

还是王伴伴的法子好用啊,人言可畏。

哪怕是当朝首辅,一生无所畏惧,堂堂的越王,也要避嫌辞呈。

“老臣心意已决,不必与太后分说,只恳请陛下准许老臣荣休。”

徐闻如何看不出小孩子的想法。

他委实不想和小皇帝玩过家家的游戏,所以干脆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最终想法。

“朕说过,容后再议!”

朱祁镇心中很不舒服。

你走就走呗,为什么最后还要逼朕一下,当着群臣的面,让朕下不了台。

赶紧走吧,看着就心烦!

说完也不管其他大臣如何反应,朱祁镇自顾自地走了。

其实严格来说,朱祁镇现在收还是不收辞呈,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

一个十二岁的小孩,朝中大臣也不会完全听他的。

在他成年之前,各类政事的决定权,都在内阁和张太后身上。

朝会一结束。

徐闻就被三杨这些内阁大学士,还有六部尚书、侍郎,以及京中的勋贵武将围住了。

那些级别差点的,都很自觉地站在外围,竖着耳朵,收听有什么八卦。

“恩师,是出了什么事情吗?为何如此迫切地递交辞呈。”

这些人中,杨士奇的地位最高,除了徐华和徐谦这两兄弟外,也是和徐闻关系最亲近的,自然由他来开口。

徐闻也没有瞒着他们,直言道:“诸位近来应该听说京中有关于徐某的童谣!”

有些人茫然,但大部分都若有所思。

暗卫虽然能及时切断传播节点,但架不住有些消息已经扩散。

朝廷中人,对于这些事情最为敏感,所以其他人只是当坊间谈笑,官员们却暗暗记住。

杨荣还是不解:“区区流言而已,朝中谁人没被针对过,那都是下面人在乱嚼舌根,不理便是,自觉无趣,这些流言都会渐渐平息,越王殿下为何要递交辞呈?”

朝中虽然有徐闻这座大神压制,没有太过激烈的党争,可彼此之间还是有利益冲突的,难免会有人用阴损招数,造谣中伤。

内阁这几位大学士,就是被打击的重点对象。

杨荣说的也没错,大家都有过类似经验,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也没有想徐闻今天这么反应激烈啊。

徐闻也没办法明说,这就是那个小皇帝策划的。

他不在乎朱祁镇,但是对于皇家的脸面,他还是在乎的。

毕竟自己也算朱家的女婿,大明皇室的威严,是洪武,永乐,洪熙,宣德,这一位位帝皇,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徐闻不想看到,因为自己随便两句话,皇家有什么损失。

他没办法说,儿子代劳,徐谦说的话很简单。

“父亲已经派人查过是谁在传播这种消息,昨天就有了结果,所以今天递交了辞呈。”

整句话听起来没头没脑,但听话听音,最重要的是那些没有说出来,需要众人脑补的东西。

这群大明的头部聪明人,结合徐谦的情报,还有朱祁镇今天的态度,他们已经明白了点什么。

杨士奇内心已经明白,恩师这次真是非走不可。

一个不受君主信任的首辅,哪怕这个君王目前只能算半拉少年,做起事情有多难受。

他可能不会帮你成事,可是作为大明的皇帝,想要坏你的事情,那可就太简单了。

老师可以说为了大明的未来,没有按照他以往的脾气,和小皇帝当面对质,反而是选择了退让。

杨士奇心中默然,甚至还有些哀伤之意。

一个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老臣,居然被逼得选择这种方法落幕,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老师!”

大明次辅,华盖殿大学士,少师,三杨之首,杨士奇最后只挤出了两个字,往常的能言善辩不知道去了哪里。

徐闻明白杨士奇的想法,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笑着说道。

“以后大明就靠你们了,这副担子,我已经担了这么多年,也该到休息的时候了。”

第824章 徐阁老暴揍小人

身为三杨之南杨的杨溥,一直也深受徐闻的照顾。

当初朱高煦构陷太子府中众臣时,就是徐闻一力承担,护住了他们,没让汉王的奸计得逞。

他进入内阁,也是徐闻提议,经宣德帝批准,让他入阁,最终组成内阁三杨阵容。

三杨之中杨溥是最谨慎的那个,堪称内阁中的保险。

一些计划最终实行之前,都会交由他审核一遍,平时话不多。

徐谦对杨溥的评价是敏于思,而讷于言,今天他也都忍不住开口了。

“越王殿下,可否再留一段时间,内阁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您来操持,黄河的大疏浚方案,长江上的航运拓展,以及南洋六省的进一步规划,都迫切要你来指导啊,我们想不出,还有谁比你更合适最终决定这些。”

徐闻也没有想到,最终是平时话最少的杨溥说了这么多。

他的手在内阁三杨,还有徐谦,以及六部尚书的肩膀一个拍了下来。

大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只是放低了身段,弯着腰,让他拍着方便一点。

其他那些没有资格被拍的,一个个都羡慕地看着前面的大佬。

他们这些人从进入官场起,无论文武,都是听着这位越王的各种传说成长起来的。

在工作中接触过越王以后,更加被对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不贪权,不恋势,敢担责,有想法,作风硬朗,下手果断。

徐闻几乎就是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上司形象。

你如果心中没有那些鬼蜮伎俩,只是单纯想当个好官,那在徐闻手下干活,心情是最舒畅的。

根本不用担心帮上司背锅,也不用担心来自后方的背刺。

他们要做的,就只有闷着头往前冲,剩下的就交给徐闻,他会把一切处理好。

在这些被徐闻精神所感染的官员口口相传之下,越王的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

所以这次虽然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那段民谣,可都默契没有当回事。

哪怕是日常需要咬人的各位御史,也都是风平浪静,一封弹劾奏章都没有上过。

大家本以为这就是个小风波,很快就会过去。

谁也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是越王宁折不弯,直接选择辞官隐退。

把周围一圈,自己最熟悉和亲近的人拍完后,徐闻才开口道。

“诸位,感谢各位对我的关心,请原谅一个已过六旬老人的自私,我在大明为官,已经四十余载,实话说,太累了,如果不是大行皇帝所托,我现在已经不在首辅的位置上,而是找个地方安享晚年。”

“今日不过把这个过程提前了一点了,更何况我这一辈,已经把自己的任务完成,让大明变得更好的担子,总要交到你们手上。”

徐闻感慨道:“你们中的很多人,我是看着你们成长起来的,对你们有信心,我这个旧时代的老东西,该到退休的时候了。”

话说完,他再无留恋,给大家留下一个背影,潇洒离去。

在徐闻的身后,朝会的文武百官,包括刚刚那些没有挤进内圈,在一旁听八卦的。

此刻众人都面色肃然,对着这位大明的越王遥遥一拜。

“恭送越王殿下!”

他们拜的不是越王。

而是这位用了四十多年时间,给大明带来诸多变化,让它越来越强,傲立于世界之林的强人!

正统三年。

大明内阁首辅、太师、越王徐闻卸任,皇室用最高的荣誉送别这位臣子。

首节 上一节 680/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