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60节
而且还是无预演,超长距离,这对于海军来说,有重要意义。
所以内部对盛铭,徐明,唐赛儿都进行了表彰。
后面那两位公子小姐,主打一个体验,并不在乎这些东西。
盛铭很开心,这个嘉奖等于说他已经走在校友前面,处于大明海军下一届总司令人选的领先位置。
所以他现在在南中国海很活跃,积极处理各种问题。
黎朝也因为盛铭的指令,被彻底封锁成为内陆国家。
消息传到京师,内阁几位大学士吹胡子瞪眼睛。
连平时最文雅的杨荣,此时也在不断念叨。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呈给朱瞻基后,皇帝也是勃然大怒。
自己刚刚扳倒一个控弦十余万的大国,现在居然还有人敢跳出来找死,是没有见过大明的天威吗?
此事在朝堂上讨论时,也是群情激奋。
蕞尔小国,大明愿意给他们藩属国的机会,那是给它们的仁慈!
这些听不懂人话的猴子既然不想要,那就让它毁灭吧。
徐华已是武国公,短时间内,不便再出战。
于是安远侯柳升被委以重任,调集西南各地的卫所兵,共计三万,前去讨伐。
宣德帝的旨意很明确,务必让乱臣贼子明白,挑衅大明的下场是如何。
想起老友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身败名裂,徐闻特意在越王府面见了柳升,细细地叮嘱一些注意事项。
对于一般人,柳升这种老资格不会给人好脸色。
你什么人,也敢来教育我,够格吗?
可是面对徐闻,哪怕是安远侯,也只有低头聆听的份,并且把这话都记在了心里。
柳升虽然自傲,但他不蠢,知道越王做事有的放矢,既然专门当面交待,必然是有他的用途。
对于南边的这些蛮夷,大明对愿意朝贡称臣的,还算客气。
但是不听话的,那就开除人籍,一律当猴子看待。
黎利就是这种。
换作是大明战略收缩期,再加上他服点软,可能这件事情就过去了。
可现在明帝国正处于扩张期,刚刚击败西域强国,拓土千里,全国上下都处于一片狂热中,黎利属实是撞在枪口上了。
从卫所调集的三万大军,在柳升的率领下,分云南,广西,两路进军。
得知天朝上国派遣天兵天将征讨黎朝,深受黎利袭扰之苦的土司们也纷纷响应。
柳升虽然看不起这些土司手下杂兵,但来之前,徐闻有交代,一定要和当地人搞好关系。
越王的话不能不听,他一改以前性子,耐心向土司请教当地情况,并请他们负责自己的后勤,还有前出侦查。
大明的侯爵态度如此亲近,让土司们受宠若惊。
他们知道,黎利那是穷鬼当王,啥都看得上。
自己这点家底,也都在黎利惦记中。
大明就不同了,财大气粗,看看这些卫所兵的装备,一套应该换己方一个寨子的兵器了,自然看不起土司这些仨瓜俩枣。
所以应该帮谁,土司们清清楚楚。
再加上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受大明册封,世袭罔替的,那帮起忙来,也更加卖力。
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有用的。
他们通过各种只有土著知道的小路,在黎利的地盘内渗透,为明军探明情况。
有路探子发现,黎利聚齐了一万多人在丛林中,准备在明军没有防备的时候,在小路上进行偷袭。
柳升听闻后,被吓出一身冷汗。
卫所虽然按照徐闻的新操典,有前出侦查,但毕竟不是本地人,没想到在群山之中,还有这么大一块地方藏兵。
要不是这些土司兵提醒,自己还真有可能阴沟里翻船,几十年的老脸丢个干净。
回想起徐闻的提醒,柳升心中不由感叹。
越王真乃神人也,这些都预料到了。
既然发现了敌军,那接下来就简单了。
柳升也是南征北战多年的老将,有大把办法对付敌人。
他先是假意前行,吸引黎利部的注意,私底下则抽出一支两千多人的精锐,由土司领路,绕道对方伏兵的背后。
黎利的手下也没有想到,自己伏击反而被其他人伏击了。
加上双方装备差距巨大,明军很快就将敌人击溃。
随后大军出击,两面包夹,将这一万余人彻底剿灭。
这一万多人已经是黎利掏空箱底聚齐起来的精锐,这位伪王也知道,拼正面,他根本不是明军的敌手。
他叛明,也是看当地大明驻军偏弱。
想着天高皇帝远,想赌一把。
然后靠着伏击击溃前来讨伐的明军,就可以谈判了。
第800章 开疆拓土
以打促谈的想法很好,只是黎利就只有这一次机会。
大明却可以有无数次的失败,只要抓住一次,他就永无翻身之地。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主力被歼灭,留在黎利身边只有一堆乌合之众。
所以在明军扫平路上一些投靠黎利的小土司,和黎利布置的一些阻拦杂兵后,两路大军最终在升龙城下会合。
这时黎利才想起来和柳升对话,愿意献城投降,重新归附。
对此,安远侯柳升的回应是:“你不能在快死的时候,才想起大明的威仪,如果把你留下,该如何面对那些因你偷袭而亡的明军,以及边境被他残害的大明子民!”
黎利见投降无望,一面号召城内军民拼死抵抗,一边偷偷地通过早就准备好的地道,从刚刚建造还没多久的伪皇宫,逃到了城外。
等柳升指挥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这座城墙比中原腹地县城还矮的所谓都城后,搜遍全城,就只找到了一个地道。
安远侯看后只感慨。
黎利这小子,打仗不行,造反和逃跑是把好手。
没有抓住贼酋,柳升内心还是有些遗憾的。
但朝廷给他的任务,就是平定叛乱,收复安南。
柳升也再次听从徐闻的指导,不再节外生枝。
跑就跑了呗,黎利的钱财都耗费在皇宫建设上。
还有部分被大明在伪国库内缴获,人则是被明军击溃俘虏,一个既没有人也没有钱的反贼,危害几乎为零。
数天后,才传来消息。
黎利已经逃至清化,并且据称顽抗。
柳升都懒得搭理他,反正朝廷都说了“交趾乃华夏故土,不可弃之”,自己已经完成战略目标。
从伊犁之战还有后续的处理中,柳升已经琢磨出味了。
现在朝廷追求的就是稳扎稳打,不追求一次性有多大的战果,只求能把这些吃下的都全部消化,站稳脚跟。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直向前进攻,战果很多,但是却守不住,最终只能放弃。
漠北草原就是例子。
永乐大帝犁庭扫穴打过一次以后,这些年慢慢又开始有一些强盛的游牧民族兴起。
这次新九边的调整,就是让战线前压,稳固已占领地盘,挤压草原部落的生存空间。
这些都是徐闻在交谈中,有意无意泄露出来的一些信息。
柳升想了一路,在打升龙城时,终于开窍了。
因此他根本就不在乎黎利逃去哪里,只要大明的交趾故地收复,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
战报到达京师,已经被一场大胜养刁了胃口的内阁和朱瞻基,都觉得很正常。
安南自古以来就是汉地,明军算半个主场作战,打不赢才奇怪。
徐闻看到这个战报,却有了其他想法。
他拉着内阁重臣,还有兵部一干人等,去见朱瞻基。
乾清宫。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