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08节

这几个身份加起来,哪怕是封疆大吏在自己面前,也要小心翼翼。

其实徐闻很不喜欢这种感觉,但又无可奈何。

这世间的规则便是如此,自己没有足够改变它的能力。

最后在徐闻引起的话头下,两人追忆往昔,回想了一下当年的趣事。

那时一个意气风发,另外一个刚进仕途踌躇满志,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提起当年那些略显幼稚的趣事,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中老年人不免哈哈大笑。

“白莲教之事,还需周兄费心了。”

徐闻聊天中点了这么一句。

周会来心领神会。

虽然暗卫的呈给朱高炽的报告没有曝光,但朝中大部分人都知道。

此次能够顺利剿灭白莲教,多半还是靠越国公劝降了对方的女匪首。

前一天还在猛烈攻城,可就是短短一天过后,就传来投降的消息。

转变速度这么快,难免让人有所遐想。

鉴于越国公在男女之事上,除了青年时候的一些风流韵事,后面再无桃色新闻。

大家都在传闻,莫不是女匪首是徐闻的私生女?

而越国公对这些流言蜚语也不作解释。

作为徐闻的好友,周会来是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的。

知道外面这些人乱嚼舌根,反而是说中了真相。

那么徐闻和自己见面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除了老友叙旧,就是为自己的女儿道歉,周会来便回道。

“此乃我分内之事,自当义不容辞。”

于是徐闻再深入了一些,说道:“此次民众遭此人祸,实属无妄之灾,家中财产,亲属多有损失,我也是山东人,愿意给乡亲们一点补偿,奏请圣上经批准后,四海商会将会援助一批粮食布匹,用于兵灾后赈济,到时候还要周兄多费心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周会来感叹道,自己女儿造下的杀孽,徐闻却扛在了肩上。

而且还直接告知陛下,就是准备彻底承担责任,那他自然也要表态。

“我在山东布政使上蹉跎多年,眼见就要致仕,就让我为山东百姓做这最后一件事吧!”

徐闻此刻才想起,虽然二人起于青萍,相识于微末,自己那会是少年意气,而周会来当时已经年近四十。

转眼间,自己已近天命,对方也到了这般年纪,时间真是无情!

“那就多谢周兄了,如有任何困难,或者遇人刁难,可在第一时间来找到。”

拜托人办事,徐闻也给出了对方提要求的空间。

周会来听懂了,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摇头道。

“困难倒是没什么,我在山东这么多年,镇不住的人或者事不多,现在要致仕,唯一放心不下,就是我那独子,读书不成,如今还是虚度岁月。”

徐闻略一思考,便知道说的是周聪。

早年在清平县时,徐闻中举回乡,周会来当时是清平县知县,曾邀请徐闻赴宴。

在后衙,徐闻见过周聪,当时他还是秀才,后来考中了举人。

在候补放缺时,自己帮了一手,周聪顺利外放。

现在应该是在南方某地任知府吧!

以功名而言,举人能干到知府,已属不错,其中也难免有其父周会来的功劳。

但现在老周一退,没了后台的周聪,仕途便到此为止了。

第731章 望父成龙

周会来厚着老脸提出这话,就是想徐闻照顾一番。

至少不要让儿子周聪没了依靠后,在官场被人排挤。

徐闻也点头应了下来。

“我在清平县时,便与贵公子经常聊天,至今印象深刻,当国之栋梁,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有徐闻这番话,周会来就满意了。

自己赈济青州府灾民,属分内之事。

因为这点事情,就想给自己的儿子封官加爵,他哪怕再乐观,也不敢这么想。

只要在这个越国公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就够了,关键时刻能帮上忙。

一番聊天,双方宾主尽欢。

徐闻亲自将周会来送出门外,言谈甚欢。

门外诸位官员也看到了,知道布政使大人怕平日所言非虚,确实和越国公关系不一般!

虽然眼前只是个致仕老人,但在很多人心中的重要度还在上升。

回到家中。

儿子周聪正在焦急地等待着。

他虽然在南方为知府,但穷乡僻壤,别说油水,能够维持住现状已属不易。

此时是家中母亲患病,才好不容易请假回来。

一路上山远水长,经过十余天的跋涉才到家,假期都已经去了一小半。

周聪现在迫切地想调回中原富庶之地,至少离山东没那么远。

可父亲年岁已高,将要致仕,在朝中最强的人脉越国公又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

直到前几天才知道,原来徐闻就在自家眼皮底下,所以他便催着父亲前往拜访。

望父成龙,不外如是。

今日父亲前往徐府后,周聪便一直在这里等候结果。

此时见老迈的父亲到家,赶紧迎了上去,着急地询问道:“父亲,越国公他怎么说?”

“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

周会来呵斥道。

方才见过徐闻,那种智珠在握,风淡云清的样子。

再看看自己的儿子,比徐闻还大一两岁,却一点都沉不住气。

周会来体会到了人比人气死人。

“公爷那边答应会考虑的,你就耐心等消息吧!”

周聪也知道,以徐闻的地位,能说这话,已经很难得,差不多就是直接答应要帮忙了。

但他还是忍不住嘟囔道:“当年父亲你可是因为他越国公修书一封,便直接献城的,如今两人之间的关系就这么淡薄了吗?”

周会来听得眉头紧皱。

就自家儿子这智商,是怎么做到知府位置上的?

他都怀疑自己帮他求官,是对还是错。

就这个性子如果不改一下的话,哪怕是升到更高的位置后,也会给人招祸。

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周会来还是要耐着性子教育道。

“这话以后不要多说,哪怕是在我面前,就怕你说习惯以后,在外人面前也胡乱抱怨,而且什么叫作关系淡薄?”

就差点着自己儿子的额头教训了。

“我献城,那是因为先皇乃天下圣主,我等已心怀仰慕久矣,王师一至便倒戈相迎,这些话你都给我记住了,以后见到谁都是这番话!”

“而我因功,已升至山东布政使,以我举人的出身,能坐到布政使这个位置,全因先皇开恩!”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越国公与我都无亏无欠,只有老朋友之间的交情!”

周会来说的是实话。

举人出身,也就能干到知县。

那还是大明立国不久,读书人紧缺的情况下。

如今大明四海升平,三年一次的科举,不知道招揽了多少人才。

如今的举人,当在两京、山东、浙江等富庶之省,当个县丞都不容易,还得眼巴巴的等当官的死了,排队补位。

当初周会来能升任东昌知府,完全是凭借徐闻的关系。

后来升任布政使,乃是靖难从龙之功,也拜徐闻所赐。

否则,他可能仍窝在哪里干一辈子的知县。

首节 上一节 608/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