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582节

徐华徐谦两人这才告退,明日大典,徐华安排好执勤班次后,和二弟都要回去沐浴更衣,做好准备。

两人还未出宫门,却被朱瞻基叫住,他神情有些严肃。

“你们两位有时间,陪我走走吗?”

三人从小一起长大,同为玩伴,现在虽为君臣,但好友相邀,两兄弟还是点点头。

朱瞻基与徐华徐谦二人并肩而行,两兄弟对视一眼后,不动声色地后退了半步,落在了他身后。

“你们两个走快点,我们三个还需要计较这些形式吗?”

看了眼巍巍宫墙内,那些矗立的侍卫,还有紧跟在朱瞻基身后的内侍。

徐华呵退左右:“你们都走远点!”

顶头上司的命令,侍卫马上执行。

内侍看了眼朱瞻基,他摆了摆手后,这些人也退下了。

空空的走道中,就剩下三个童年好友。

徐谦这才叹了口气,开口道:“殿下,这个形式大家都需要的,您需要,这些拱卫的侍卫需要,天下的芸芸众生也都需要,天家威严更加需要,您马上就是大明朝的太子,未来的天子,你需要与之相配的威仪!”

这些道理,朱瞻基在进宫后都已经明白了。

刚开始他还很享受这种被众人仰视的感觉。

时间久了后,难免会有孤独感。

数遍身边,却无一人可诉说心声。

往往一开口,其他人都是诚惶诚恐状。

不管是装的还是真实心理,都让朱瞻基很舒服。

徐华、徐谦兄弟二人进宫,就让他很开心,总算有一位能够陪自己聊聊的。

但二人这些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也很多。

彼此之间哪怕有同场的机会,却没有单独聊天的时间。

今天他终于找到个机会,让这二位陪自己走走。

却未曾想,从童年玩伴口中听到了残酷而又无情的真相。

一步步地往上走,自己终将成为孤家寡人。

经徐闻精心设计过的紫禁城,不再是一座冰冷的宫城。

其中开辟了不少花园景观。

此刻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面对着这样的美景,朱瞻基却意兴阑珊,根本没有观赏的心情。

“回宫!”

大手一挥,朱瞻基大声下令道,走出没多远的内侍快步上前,给他带路。

快步向前没走出两步,他突然回首看着徐华和徐谦。

“这一路上两位会陪我走下去吧?”

两兄弟站直身体,庄重拱手沉声道。

“末将、微臣永远在殿下身后!”

朱瞻基总算露出了一丝笑意,满足地离去了,他知道不管未来怎样,自己始终有两个真心帮助他的好友。

看着他的背影,徐谦小声地问徐华:“大哥,殿下此时的心态不太对啊。”

论及智慧,徐华知道弟弟比自己强很多。

但这次他看出来的东西,自己也看出来了。

内侍和侍卫已经跟着朱瞻基走了,身边无人的情况下,徐华才敢搭话。

“天子家也是普通人,也会有七情六欲,跟了殿下这么久,你还不明白吗?”

“骤然遇到变故,人总是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就说我们,小时候父亲每次见到我们,都要教导我们戒骄戒躁,切不可因为一点小成绩而骄傲,可是被封东宫大学士时,是怎样的表现?还需要我给你回忆一面吗?”

一直以谋略过人,处变不惊而示人的徐谦,面色一下变得绯红,赶紧摆手喃喃道。

“别说了,现在想想就丢人。”

两兄弟之间,他也不会放过徐华。

“我好像听说你被授羽林左卫指挥使时,也不会比我表现好多少啊。”

徐华很坦然承认。

“对啊,就是当时得意忘形,竟然去秦淮河上喝花酒,结果让岳叔把我抓回来,父亲直接给从头到脚浇了一桶井水,让我冷静一下。”

“啊,舅舅竟然干过这事,他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啊,我可是他的亲外甥,这种事情居然还瞒着我,到底谁是他外甥?”

“别扯远了!”

打断了徐谦的大惊小怪,徐华总结道。

“身边这么多人,我唯一见过真正处变不惊的,就只有父亲了,自从我记事起,就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他,大行皇帝的各种赏赐,他也是波澜不惊。”

两兄弟达成了共同意见。

“确实,我也想模仿父亲那种永远成竹在胸的模样,可看来看去,都是东施效颦,没有那种神韵。”

“就你,太嫩了,还得多练练。”

第702章 勋贵集合

甲辰年八月二十五日。

钦天监并礼部,共同商讨出黄道吉日,先皇御龙归天,新皇继位。

一大清早,北京城各个街道,百姓及各路官差纷纷清水泼街。

得益于徐闻对北京城的整修,主要干道皆为青石铺就,无需黄土垫道弥补各种车辙印。

许久没有动静的越国公府,今天正门大开。

徐闻身着绯色国公朝服,腰间斜挎尚方宝剑,端坐于朱棣御赐西域汗血宝马之上,由岳冲牵马,缓缓走出。

在他身后,徐华和徐谦,一左一右,皆是高头大马,朝服打扮,庄严郑重。

父子三人同时出门,左右邻居也多为朝中勋贵,此刻也纷纷避让。

英国公张辅,更是早早就守候在门前。

一见徐闻,便下马行礼道:“见过越国公。”

徐闻也下马,快步上前,将人扶起,然后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你也是国公了,都是几个老兄弟,彼此毋须多礼。”

两人之间的情谊已经无需过多的客套,张辅只是躬身道:“越国公请。”

待徐闻上马后,他才动身,跟在身后。

如果不是岳冲抢了自己的位置,张辅很愿意为徐闻前驱。

朱高炽对徐闻屡次相邀,皆未公诸于世。

京中闲汉甚多,又有庞大的底层吏员,他们看到的是太子回京后,越国公只是在大行皇帝发丧时露过一面,便再没有消息。

尽管知道徐闻乃太子师,也难怪会有些风言风语。

有些还传至张辅的耳中,新朝新政,越国公乃永乐朝旧人,天子心腹,恐不为新皇所喜,故一直被冷落。

这些小道消息,也只在底层有市场。

但凡有些品级的官员都很明白,越国公,依旧是那个第一勋贵,第一朝臣。

他没有露面,但徐华和徐谦,在整个新皇登基过程中,忙前忙后,文武二事,皆有参与,到处都能看到二人的身影。

就这样的圣眷,哪来的失势?

不过是乡村野夫嚼舌头罢了。

徐闻也根本不在乎这些。

但是张辅在乎,这些话都能够让自己听闻,可见已经有了一定市场,将乱传谣言的家仆重责十杖后。

今日他也是全套国公仪仗齐全,等候徐闻。

他堂堂大明朝英国公,京营主帅,要让天下知道,越国公始终是那个越国公,大明朝的定海神针,不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置喙!

两位国公领头,其他勋贵也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无声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大家都是跟随着先皇,在靖难之战,北伐南征中一步步靠战功封爵,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

也是看着徐闻如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率领或者帮助大家拿下一次次胜利。

现在北京城所有因战封爵的勋贵,几乎没人敢说自己没受过徐闻的恩惠。

越国公想要避嫌,他们理解。

首节 上一节 582/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